回覆列表
  • 1 # 葦說歷史

    自秦始皇以來,清朝咸豐皇帝堪稱歷代皇帝中最命苦的皇帝了。

    從咸豐個人際遇來說,中國歷史上最大的農民起義太平天國運動讓他趕上了;西方列強入侵中國的三千年未有之變局讓他攤上了;中國幾千年封建社會的沒落也讓他碰上了,他駕馭的又是一條已經航行了二百年的千瘡百孔的破船。

    他無處迴避,責無旁貸又無力迴天,為此痛心疾首,抱終身之恨。為何咸豐能夠遭遇如此不幸?還要從他的“上位”來說起。

    道光皇帝為何要將皇位傳給一個坡子?

    道光帝晚年,其實是有些鍾愛六皇子奕訢的,據傳聞道光帝甚至動了將皇位傳給他的打算。但我們看最後結局,仍然是奕詝繼承了皇位,也就是後來的咸豐皇帝。

    奕詝和奕訢,兩兄弟也讓道光帝十分為難。論文成武德,奕訢遠勝獐頭鼠目且跛足的奕詝;但老成持重方面,奕詝又遠勝過奕訢,這點道光很是看重。

    道光當朝,最講求平庸,拿他最寵信的大臣曹振鏞來說,他說過一句話:“多磕頭,少說話”,這就是當時的為官之道,也是道光帝的為政特徵。要說道光帝最終選擇了奕詝作為皇位繼承人的原因,就是因為在老成持重這一方面,奕詝的確有道光帝的幾分風采。

    不過更大的原因,或許在咸豐皇帝的生母——孝全皇后身上。

    孝全皇后是道光帝最寵愛的女人,可惜去世的比較早,因此道光帝對於她有著很深的追念之情。最終決定立咸豐為儲,很有可能是因為孝全這一方面的原因,道光帝為了報答早逝妻子之意。

    道光帝晚年的時候,執政作風越發保守。而咸豐帝謹慎為政的行為,正合道光帝之意,一脈相承。

    攤上大事的咸豐皇帝,為何不重用曾國藩?

    不是這裡失守,就是那裡被圍,全都是壞訊息,幾乎就沒聽到過好訊息,派出去的,無論八旗還是綠營,在太平軍面前都顯得不堪一擊。這還只是一支起義軍而已,當時天朝遍地烽火,翻開《清史稿》的《文宗本紀》,會發現“賊”、“陷”這些字眼出現的特別多。

    洪秀全原本對滿清還是有些好感的,只是寫八股文的水平實在有限,錄取名額又少,考官沒讓他透過考試。憤怒之下,洪秀全發燒燒糊塗了,做了個怪夢,結合了基督教的教義,創立邪教拜上帝會。

    太平軍起義事件後,咸豐皇帝算是遭夠了罪,白天黑夜地翻過來忙,都覺得時間不夠。更讓他覺得晦氣的是,花了那麼多力氣,成效卻越來越低。既然這樣為何不肯重用曾國潘呢?

    要說在籍官員辦理團練的不止一個,包括曾國藩在內,合計共有四十五人之多,然而除了曾國藩,沒有一個整出樣子,不是半途而廢,就是銷聲匿跡。曾國藩成了今年的主打款,一眾官員中,就數他最帥,帥得一塌糊塗,帥得無邊無沿。

    然而,曾國藩不被重用的原因就是來自一位軍機大臣一句不陰不陽的話:“曾國藩不過是前禮部侍郎,一個老百姓罷了。小小老百姓,在鄉間竟然能夠一呼百應,隨者以萬人計,這恐怕不是國家之福吧。”

    也或許咸豐是被洪秀全給打怕了,害怕曾國藩成為下一個“曾秀全”。

    不過話說回來,咸豐皇帝和太平天國的“洪天王”還是很有緣分的。

    第一,咸豐皇帝生於基福堂,他出生的時候,堂內懸有洪範五福的匾額。這裡有一個“洪”字,所以這匾額,當是兩人結緣的先兆;

    第二,咸豐即位之年,正是洪秀全於廣西金田大搞群體事件的時候,咸豐改年號,人家洪秀全也弄了個太平天國出來;

    第三,咸豐皇帝臨死之前,東太后慈安、西太后慈禧,兩個太后都擔心江南的戰爭,可是咸豐卻搖頭說:“……沒事了,我一死就全都消停了……”果然,這老兄前腳死,後腳曾國藩就將太平天國徹底消滅了。咸豐在位十一年,死掉,洪秀全也是當了十一年的天王。

    那洪秀全分明是跑來陪咸豐玩的,等咸豐蒙主寵召,魂歸極樂,洪秀全也就不在人世間待了。

    哪怕英法聯軍來了,咸豐依舊風流成性

    在八國聯軍進入北京,咸豐皇帝逃到了熱河,自以為已經很安全了,便繼續風流了起來。

    相傳,咸豐為了寵幸的方便,發明了一種類似於今天“開襠褲”的褲子,在熱河他幾乎是看到年輕貌美的宮女便要上前進行寵幸,以至於最後縱慾過度,身體逐漸虛弱下來。

    其實咸豐皇帝的風流史在他即位第二年就已經開始了。在他即位的第二年,就下令挑選秀女入宮。他尤其寵愛其中一個名葉赫那拉·玉蘭的姑娘。這位葉赫那拉氏,就是日後極富盛名的慈禧太后。

    那麼問題來了,咸豐皇帝風流成性致使身體極度虛弱,他是如何補身子的?

    一是吸鴉片。其實咸豐帝即位不久,就吸上了鴉片煙;

    二是服用丹藥。咸豐帝命令御醫給他配製很多丹藥,將此藥放在圓明園的宮殿裡面。有的資料裡面還記載了當時覲見咸豐帝的朝臣丁寶楨(傳說中宮保雞丁的發明者)誤食此藥而大受其窘;

    三是喝鹿血。可見,咸豐帝本來就是體弱之人,不適宜常喝鹿血。但是,咸豐帝卻樂此不疲。為了能夠及時喝上新鮮的鹿血,咸豐帝要求馬蘭鎮總兵進獻活鹿。

    著急殉職,給繼位者的顧命大臣們湊了“兩桌麻將”

    皇帝這個職位多少人爭著搶著求之不得,可咸豐反其道而行之,得知自己身患重症後,好好風流了一把,火急火燎地希望自己早日殉職。最終,酒色讓咸豐帝一命嗚呼,年僅31歲。

    順治臨死前安排了四位顧命大臣輔佐康熙,裡面的鰲拜給少年天子造成了一些麻煩。咸豐死前吸取歷史教訓,覺得可以湊一桌麻將的顧命大臣不夠,要兩桌才好,就找了八個,沒想到這平生最後一事也沒能做好:叔嫂聯手,肅順伏誅,一直飽受打壓的恭親王當上議政王。

    咸豐泉下有知還不得氣死?清東陵裡,咸豐的特別小,老婆慈禧的反而特別大,夫婦完全不在一個等級,老公混的沒老婆好。

    不過,慈禧死後的日子也沒舒服多長時間,直到碰見孫殿英。

  • 2 # 秦右史

    著名歷史學者茅海建教授在其《苦命天子:咸豐帝奕詝》一書中如此寫道:

    咸豐帝當政的年代,1850一1861年,正是中國歷史的重要轉折年代。太平天國狂飆興起,捻軍、天地會的反叛遍及南北,湘軍由此而起,厘金隨之而生;英國與法國組織聯軍,再次入侵中國,俄國趁火打劫,美國充當幫兇,新的條約一一簽訂;中國後來的許多變局,實肇始於斯。歷史關鍵時刻的關鍵人物咸豐帝,竭盡心思,卻無力迴天,自嘆且自棄。

    咸豐帝其實真夠命苦。從一個帝王的角度來說,咸豐帝的資質在清朝帝王中大概能居中游偏上。他在位期間重用漢族大臣,嚴懲貪汙腐敗,改革力度超過了嘉慶、道光兩代君主。劉體仁《異辭錄》如此評價:文宗勤於政事,萬幾之暇,頗耽逸樂,王心弗善焉。文宗用人,惟賢是尚,不分滿漢。滿漢視一,團結了漢族知識分子。

    但從個人際遇來說的話,在歷代帝王之中,咸豐帝的命運可能差不多是最慘之一。比如,中國歷史上最大的農民起義太平天國運動讓他趕上了;西方列強入侵中國的三千年未有之變局讓他攤上了;中國幾千年封建社會和官僚政治的沒落也讓他碰上了;可以這麼說,他駕馭的又是一條已經航行了二百多年的、千瘡百孔的漏底破船。咸豐帝無處迴避,責無旁貸又無力迴天,他為此痛心疾首,抱終身之恨。以至於費正清在《劍橋中國晚清史》中批判咸豐為:看來他不是一位明智而堅強的領導者,他對外部世界極端無知。這其實是後見之明,有些苛責古人了。

    咸豐十一年(1861年)七月十七日,咸豐帝龍馭歸天,享年31歲。臨終前他做了三件事:

    一、立皇長子載淳為皇太子。

    二、命御前大臣載垣、端華、景壽大學士肅順和軍機大臣穆蔭、匡源、杜翰、焦佑瀛八人為贊襄政務大臣。

    三、授予皇后鈕祜祿氏“御賞”印章,授予皇子載淳“同道堂”。咸豐皇帝“派載垣等八大臣贊襄一切政務”的上諭印章(由慈禧掌管)。

    無心插柳柳成蔭,慈禧後半生的輝煌命運,與咸豐的臨終安排(遺命)是若合符節。

    顧宮咸豐帝駕崩後,按照遺訓,東西宮起初並立,且東高於西。顧命八大臣擬旨後要請兩位太后蓋上“御賞”和“同道堂”印章。“御賞”“同道堂”章咸豐皇帝的原意是讓八大臣和兩宮太后權力互相制約,既不讓輔臣一手遮天,又同時要避免後宮專政。

    然而事與願違,後來的事實證明,咸豐皇帝的如意算盤落空了,他的臨終遺命,分散權力的目的沒有達到,而製造矛盾的後果卻日見凸現出來。不久,直接後果是引發了“辛酉政變”。

    慈禧和奕訢在鬥爭中形成了專權。實質上這次政變就是一場朝廷內部的權力之爭。一方是兩宮皇太后和以恭親王奕欣為首的皇族,另一方則是咸豐帝臨終任命的八位贊襄政務王大臣。

    這場政變的組織者、策劃者和領導者是慈禧,其主要倚靠的骨幹力量是奕訢,但也絕對不應忽視慈安在其中的作用。慈安作為一位德高望重的名正言順的原中宮皇后、當時的母后皇太后,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不過她很快退居後臺,不理朝政,1881年猝然病逝。

    西方船堅炮利依舊,炮火轟鳴。歷史就是如此巧合且必然,走向衰頹乃是“天道使然”。

    身處其中,無力迴天。

  • 3 # 鐵錘文史

    咸豐皇帝病重之際,對身後江山做了政治安排,核心要義就是權力制約牽制!

    當時咸豐主要考慮的是三方面勢力

    ,一方面,朝中肅順權傾朝野;宮中,懿貴妃野心勃勃;王室裡,鬼子六奕訢能力超群,勢力龐大。

    因此咸豐的主要安排,都是針對這三方勢力設計的。

    第一,任命包括肅順在內,一共8位輔政大臣,進行輔弼,贊襄一切政務。

    任命輔政大臣,在清朝歷史上面是 有傳統的。當年皇太極死的時候就安排多爾袞和另外一位親王輔政,結果多爾袞大權獨攬,風波不斷。順治死後,孝莊為康熙選了索尼,鰲拜等四位輔政大臣,就是擔心重蹈覆轍,一家獨大。咸豐皇帝想來想去,來個一個8保險,一口氣上來8個大臣,再牛也不可能一打七成為獨裁者。而且這8個人都沒有皇家血統,不會挑戰皇家權威。這一招既制約了肅順,也讓鬼子六和懿貴妃沒有機會站到權力中央。

    第二,兩張印,相互制約。

    咸豐把自己的兩塊私章分別賜給皇后鈕祜祿氏和兒子載淳,聖旨開頭要蓋御賞,尾部要蓋同道堂,才算有效。這麼做是為了防止八位大臣聯合謀反。這樣既把鬼子六和懿貴妃排擠到權利中樞之外,又防止八位大臣搞么蛾子。實在是周全極了!

    可惜千算萬算,咸豐沒有算到,兒子太小,印章就由懿貴妃掌握,最後懿貴妃聯合鬼子六發動政變,把大臣砍頭,垂簾聽政,開始了清朝最混蛋的統治時期。

    人算不如天算,諸葛亮那樣的人物都算不過老天爺,更何況咸豐這種靠假哭賣孝上臺的無能皇帝?清朝必須滅亡,越早越好。

  • 4 # 歷史課課代表

    公元1861年飽受內憂外患打擊折磨的咸豐皇帝駕崩於熱河避暑山莊煙波致爽殿,年僅三十一歲。咸豐帝在駕崩之前對於這個千瘡百孔的帝國日後的權力佈局也是費盡心思的。皇位將毫無疑問的傳給他六歲的兒子,然而這個兒子實在太弱小了,咸豐帝為此選擇了八人組成的龐大顧命大臣集團,為防止出現清初那樣權臣欺凌幼主的現象,咸豐皇帝又將兩枚代表權力的印章分別賞賜給了他的皇后慈安和載淳的生母懿貴妃。同時為了防止母后專權,咸豐帝又手書密詔一份,交給皇后慈安。

    遺命一、顧命八大臣:

    咸豐帝駕崩之前,清朝局勢已經壞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太平天國攻城掠地佔據了江南半壁江山,儼然與清朝分庭抗禮。英法聯軍佔領了北京,並縱火焚燬了萬園之園的圓明園,清朝幾代皇帝的心血被付之一炬。咸豐帝無法放心將這樣一個支離破碎千瘡百孔的帝國交給他那年僅六歲還不諳世事的兒子手上,為防止祖宗基業毀於一旦,他精心為兒子選擇了由八人組成的顧命大臣集團,並且,在這八人的人選上也頗費心機。清初多爾袞和鰲拜欺凌幼主的一幕幕讓咸豐帝不寒而慄,他不得不防。首先他將恭親王等近支宗室排除在外,其次他選擇了他的寵臣肅順,為防止肅順一人獨大,他又將遠枝宗室載垣、端華和額駙景壽選進來。咸豐帝賦予八大臣全權處理朝政之責,讓他們在小皇帝親政之前共同負責朝政執行,同時,他又沒有明確八大臣中以何人為首,目的在於讓八大臣互相掣肘,從而皇權的最大利益化。

    遺命二、賜印兩太后:

    為了防止八大臣獨攬朝政,咸豐帝在精心佈局八大臣人選後使出了第二個絕招,他將象徵權力的兩枚印章“御賞”和“同道堂”分別賞賜給了皇后慈安和懿貴妃,並且明言:八大臣所擬定一切奏章都需兩宮皇太后加蓋印章方能生效。如果沒有兩宮皇太后共同蓋章,詔書就不能作數。咸豐帝此舉是為了將權力再次分散,使皇權既不集中在大臣手中,又防止了母后獨裁。所以,從咸豐帝駕崩後到辛酉政變發生前的這段歲月裡,八大臣們擬定的奏摺上都是上面蓋著慈安太后的“御賞”,下面蓋著慈禧太后的“同道堂”。

    遺命三、賜詔東太后:

    如果說咸豐帝在作出以上精心佈局後仍然有所不放心的話,那麼唯一讓他不放心的就是他寵愛的懿貴妃葉赫那拉氏了。他的這位貴妃在他的生前就已經表現出了對於權力的極大的熱忱,這讓他也一度猶豫是否該效仿當年漢武帝行“鉤弋之事”。但是是考慮到皇后生性溫和,對權力慾望不大,若八大臣專權跋扈,皇后勢必孤掌難鳴,所以,咸豐帝留了懿貴妃一命,然而,憑他對懿貴妃的瞭解,葉赫那拉氏一定會在自己百年之後出來拋頭露面的,為防止她有所不軌,也防止無子的皇后被欺負,咸豐手書一道密旨,將其密賜於皇后慈安,並交代。如若懿貴妃日後有所不軌,皇后可持此詔書召集廷臣當場將其賜死。

    遺命四、免恭王奔喪:

    咸豐帝在病中之時,恭親王等留守在北京的宗親們就上書請求來行宮拜見,咸豐帝直接拒絕了他們。咸豐帝終其一生對自己的六弟恭親王都持提防之心,他始終懷疑恭親王對皇權有所企圖,自己若突然駕崩,勢必會出現短時間的混亂,若恭王集團趁火打劫,一舉粉碎了自己生前的權力佈局,那自己的兒子別說皇位,恐怕性命都難保了。所以直到咸豐帝嚥氣,他都不準恭親王來行宮覲見。

    然而歷史和咸豐帝開了個大玩笑,讓他萬萬沒想到的是,自己苦心經營的看似萬全縝密的權力佈局,卻被自己那半文盲的貴妃葉赫那拉氏輕易擊碎了。清朝也出現了從未有過的太后垂簾,親王輔政的政治格局。

  • 5 # 老照片

    咸豐十一年(1861年)七月十六日,苦命天子咸豐皇帝即將走到了人生的盡頭,面對這滿目蒼夷的天下,為了能讓年僅六歲的大阿哥載淳能安穩地坐上並坐牢龍椅,咸豐皇帝做了好大一番安排。

    1.立皇長子載淳為皇太子;

    2.派載垣、端華、景壽、肅順、穆蔭、匡源、杜翰、焦祐瀛為贊襄政務八大臣,輔佐載淳當政;

    3.把刻有“御賞”的印章頒給皇后鈕祜祿氏,把“同道堂”印章頒給載淳,但暫歸生母葉赫那拉氏代管,凡是八大臣所擬諭旨,必須加蓋御賞、同道堂兩枚印章方能生效。

    由此,咸豐皇帝建立了一個相互牽制的格局:兩宮與八大臣相互制約,兩宮又相互制約。但是在這一格局中,咸豐忘記了留守北京與聯軍談判的京官,尤其是這些京官的首領恭親王奕,這就為後來的辛酉政變埋下了禍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震撼!美國一個單親母親在富人家裡做女傭,她卻這樣教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