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否曾有機會避免軍國主義化?回答這個問題,還要將關注的重點放在日本軍國主義的起點。關於日本軍國主義的溯源,從來有不同的說法,這在“二戰時日本的軍國主義的溯源是什麼?”問題中簡單講了學界對“軍國主義”的定義和日本的近代軍國主義的發源,不便贅述。只是要先講明,日本近代軍國主義的形成是在明治政府建立到明治22年“大日本帝國憲法”頒佈的22年裡形成的,不管是軍事改革上還是國家的對外政策上。所以,要回答“明治維新前的日本能否避免軍國主義化”,那麼好像就簡單粗暴地說日本不讓明治維新發生就避免了。可事實無法否定,歷史不能假設。過去一種說法認為日本自古以來就崇尚武力,就有軍國主義基因。可這麼說,日本人根本就不痛不癢,因為要用這種基因論說事兒,世界很多大國也都尚武,都有這種軍國主義基因,都發起過對外戰爭。日本人真正不願意直視的,是一百多年來一直被視為國運的拐點,被完全肯定的明治維新受到攻擊。所以,我主張要從歷史出發,實事求是,認清日本近代軍國主義發展的源頭。而這個源頭就是他們世世代代推崇備至的明治維新。
軍國主義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國家的先軍政策,窮兵黷武;二是國家的積極對外擴張,殖民主義。日本是否能避免軍國主義化,那麼就要看這些要素在維新前是否已經具備了。有人說明治之前的江戶時代是武士統治的時代,武士壟斷了國家的軍事,所以就軍國主義了。可是一方面武士的數量在全華人口中只佔小部分,到明治維新前算上家屬才佔5%,而且幕府規定一般百姓不允許擁有武器,大名不允許造槍炮,大一點的船都不行,這一方面穩固了幕府的統治,一方面也削弱了國家對外戰爭能力。
這種政策到幕末日本受到歐美殖民威脅的時候才做出了改變。那時幕府到各藩都開始自己的軍事改革。但當時的日本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近代統一的國家,還是封建分權式的統治。而明治維新建立了中央集權,全國軍權政權高度統一,這樣才讓集中力量大力發展軍事成為可能。而且日本軍國主義形成的關鍵一點就是取消了武士,開始“全國皆兵”的徵兵制。
再說說日本的對外擴張。日本雖然從豐臣秀吉時代有過佔領北韓甚至侵略大明的狂想,也確實付出了行動,只是最後一敗塗地。豐臣秀吉的後任德川家康從此就明白了跟中國打仗就是找死,於是踏踏實實搞他的發展,鞏固江山,就怕發展軍事,後來乾脆就閉關鎖國了。但1853年美華人佩裡艦隊開啟日本國門之後,日本一方面害怕被殖民,一方面又有了加入列強的幻想。明治天皇剛剛即位,就發表了“大力發展軍力,雄飛海外”的主張。應該說,在當時來講,殖民主義叢林法則是世界主流國家心照不宣的規則,而在日本主張“侵華”還是“親華”的人都有。但兩國在圍繞北韓的甲午戰爭中一交手,日本從虛弱的大清那裡嚐到了甜頭,於是貪心不足,欲罷不能,一發不可收拾。
日本是否曾有機會避免軍國主義化?回答這個問題,還要將關注的重點放在日本軍國主義的起點。關於日本軍國主義的溯源,從來有不同的說法,這在“二戰時日本的軍國主義的溯源是什麼?”問題中簡單講了學界對“軍國主義”的定義和日本的近代軍國主義的發源,不便贅述。只是要先講明,日本近代軍國主義的形成是在明治政府建立到明治22年“大日本帝國憲法”頒佈的22年裡形成的,不管是軍事改革上還是國家的對外政策上。所以,要回答“明治維新前的日本能否避免軍國主義化”,那麼好像就簡單粗暴地說日本不讓明治維新發生就避免了。可事實無法否定,歷史不能假設。過去一種說法認為日本自古以來就崇尚武力,就有軍國主義基因。可這麼說,日本人根本就不痛不癢,因為要用這種基因論說事兒,世界很多大國也都尚武,都有這種軍國主義基因,都發起過對外戰爭。日本人真正不願意直視的,是一百多年來一直被視為國運的拐點,被完全肯定的明治維新受到攻擊。所以,我主張要從歷史出發,實事求是,認清日本近代軍國主義發展的源頭。而這個源頭就是他們世世代代推崇備至的明治維新。
軍國主義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國家的先軍政策,窮兵黷武;二是國家的積極對外擴張,殖民主義。日本是否能避免軍國主義化,那麼就要看這些要素在維新前是否已經具備了。有人說明治之前的江戶時代是武士統治的時代,武士壟斷了國家的軍事,所以就軍國主義了。可是一方面武士的數量在全華人口中只佔小部分,到明治維新前算上家屬才佔5%,而且幕府規定一般百姓不允許擁有武器,大名不允許造槍炮,大一點的船都不行,這一方面穩固了幕府的統治,一方面也削弱了國家對外戰爭能力。
這種政策到幕末日本受到歐美殖民威脅的時候才做出了改變。那時幕府到各藩都開始自己的軍事改革。但當時的日本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近代統一的國家,還是封建分權式的統治。而明治維新建立了中央集權,全國軍權政權高度統一,這樣才讓集中力量大力發展軍事成為可能。而且日本軍國主義形成的關鍵一點就是取消了武士,開始“全國皆兵”的徵兵制。
再說說日本的對外擴張。日本雖然從豐臣秀吉時代有過佔領北韓甚至侵略大明的狂想,也確實付出了行動,只是最後一敗塗地。豐臣秀吉的後任德川家康從此就明白了跟中國打仗就是找死,於是踏踏實實搞他的發展,鞏固江山,就怕發展軍事,後來乾脆就閉關鎖國了。但1853年美華人佩裡艦隊開啟日本國門之後,日本一方面害怕被殖民,一方面又有了加入列強的幻想。明治天皇剛剛即位,就發表了“大力發展軍力,雄飛海外”的主張。應該說,在當時來講,殖民主義叢林法則是世界主流國家心照不宣的規則,而在日本主張“侵華”還是“親華”的人都有。但兩國在圍繞北韓的甲午戰爭中一交手,日本從虛弱的大清那裡嚐到了甜頭,於是貪心不足,欲罷不能,一發不可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