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蒙歌先生

    日本的天皇的歷史悠久,傳說中天皇是傳世大神天照大神的後裔,從第一代的神武天皇到現在的明仁天皇已經有125代的歷史了,足足有兩千多年,也是世界上最長的君主制度的記錄。

    曾經的天皇手裡的權利是很大的,作為一國之君,天皇的指令便是最高權利的象徵,這種狀況一直延續到鎌倉幕府時代。天皇的權利被幕藩體制取代,將軍成為了最高統治者。一直演化下來,天皇逐漸變成了沒有實權的一個職位,整個皇族除了作為一個國家的象徵,再沒有實際的權利。

    而日本的首相,也就是內閣總理大臣這是實際上執政黨的領袖,掌握實權的人,天皇與內閣總理大臣之間的關係則顯得非常微妙。

    首先,天皇在選舉內閣總理大臣的時候是沒有投票權利的,但是一旦內閣總理大臣被選出,需要進入皇宮得到天皇的正式加冕,拿到天皇給你頒發的親筆署名的任命書,還要口頭授予你:內閣總理大臣。你才算真正意義上的首相,來行使你的權利。

    同時,天皇會受到內閣大臣什麼約束呢?一般天皇是作為國家的象徵,經常需要接待外賓和出國訪問,與他國交好,但是並不是天皇想和誰交好,或者想對誰進行訪問,就可以擅自決定的,而是需要得到內閣的同意,內閣的意見又主要來自於內閣大臣,也就是首相。在這一點上,內閣制約了天皇的活動。

    歷史上也有天皇和首相相處配合非常默契的情況,當然也有相互像冤家一樣的天皇和內閣大臣的組合,比如安倍晉三和現在的明仁天皇,就是一對死對頭。明仁天皇正在以提前退位這樣的舉動抗議安倍晉三的一些政治活動,也是為了以退為進的表明立場。

    因此內閣和天皇是一對相互制約的組合。

  • 2 # 地球樂

    謝謝悟空問答。天皇是日本君主的稱號,這個稱號大概是在唐朝。天皇是現今世界中最古老的皇室,天皇作為日本的國家象徵而存在。它與在任的首相關係就是一種禮節性質上的服務。包括任命首相(內閣總理大臣),批准法律,政令及條約,召集國會,批准國務大臣的任免,出席禮儀性的外事活動和國家典禮等。

  • 3 # 硯田劍影

    謝邀。日本天皇是君主立憲制的稱謂,是國家的象徵,是政治上的操盤手,是民眾心中的神,是所謂天照大神的後裔,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二戰時期,天皇發動了侵略中國及亞洲各國和太平洋戰爭,犯下了滔天罪行。二戰結束後,美國剝奪了天皇擁有的權力,象徵保留其位,不許參與國家一切行政事物。一切國家權力掌握在首相兼總理大臣手中,天皇只能簽字走過場,駐外大使,外國元首及首腦訪日接見招待沒有話語權,天皇沒有行動自由,國內外觀光訪問需內閣批准,首相行使權力還需國會授權批准,小話說了算,大話需國會,參眾院定奪,內閣成員任命,後由天皇簽字生效。

  • 4 # 鐵嶺鋒

    關於日本天皇和日本首相之間的關係,今天看世人盡知。天皇是首相的外交工具,說白了,傀儡!

    在日本的國家外事活動中,如果首相認為有需要,天皇,請您為國家盡點力,給我搭把手,幫我哈一下那個重要來賓。然後,一邊涼快去!

    在國家有什麼重要典禮時,天皇,你得出來幫我唱出戲。然後,窩裡待著去!

    就是前幾年,安倍首相突然串了戲,山呼天皇萬歲!讓天皇徹底蒙門,傻了,成了木偶讓安倍隨意擺佈。

    如今,因天皇不滿安倍假其之名,興恢復軍國主義之實,有意退位,卻還要戰戰驚驚,吞吞吐吐。欲抱琵琶還得平遮面,簡直就是安倍家的小媳婦兒!這就是當今的日本天皇與首相之間的關係!這種關係,世界唯一。確實出彩!

    然而,七十二年多以前,他們之間是正相反的關係。天皇是一群土匪的大當家,瓢把子。首相是帳房,軍部那些人二爺三爺……。總之,那時的首對於國政,還是有一定權力的,比之如今的天皇,可威風得多,也受幕僚們尊重的多,之於國家也重要得多,但仍是天皇的奴僕,在極端條件下,也應切腹向天皇謝罪(儘管未發生過),這就是一九四五年前的日本天皇與其首相之間的主僕關係!

    二戰日本戰敗投降時,美國出於意識形態的劃分,出於地緣戰略利益,與日方營營苟苟,不但設法使大批日本甲級戰犯逃避了應有的懲罰,甚至許多被日軍殘害者血跡末幹(也包括大批美華人)之時,就冠冕堂皇地當上了日本國家元首——首相!所以才衍生出今天的日本天皇與首相間的關係。

  • 5 # 陽明山夫

    日本自明治維新後實行的是一元制的君主立憲制度,天皇仍擁有至高無上,生殺予奪的權利,一直到二戰戰敗才被剝奪權利,但保留了天皇制度,僅是象徵性的國家元首,實權掌握在駐日美軍總司令手裡,當然那時就是很有名氣的麥克阿瑟了,實際上日本的太上皇,包括那部日本的和平憲法也是他主持下制訂的。現在日本的首相是掌管內外政治,經濟大權,唯獨軍權仍掌握在美華人手裡,指揮得動的軍隊也叫自衛隊,充其量扮演本國的警察角色了,所以日本看上去就是美國的自治州,每年交給駐日美軍數量不菲的保護費,交了還得說聲謝謝。天皇貌似現在無權利,但實際上面在日本是一種無形掌控的存在,天皇制度的存在,是軍國主義復活的動力,日本投降時,無數日本軍人為天皇切腹自殺的瘋狂舉動,不是武士道精神能解釋的,現在日本內閣大臣參拜靖國神社,把很多殺人魔王當英雄來祭拜,我可以這樣說,美軍撤走,他們跪拜的仍然是天皇,仍然會鼓動天皇進行亞洲聖戰,至於首相安倍就是個跑腿的角色,代表軍國主義他還會在臺上,不代表就下臺,軍國主義的幽靈始終在日本上空徘徊,或許真的只有一戰泯恩仇了。

  • 6 # 度度狼gg

    日本首相的正式稱謂是“內閣總理大臣”,顧名思義,這個職務那就是天皇的臣子名份,並且是首席大臣。而日本首相和天皇的關係,是以1945年日本戰敗為分水嶺的,在這前後有著本質的不同,我們不妨以東條英機上臺來舉例說明,二戰及其之前天皇和首相之間是什麼狀態。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前,東條英機已經是內閣成員“陸相”,正式稱謂是“陸軍大臣”。當時的日本內閣(政府最高機構)以首相為主,以另外四個主要大臣為輔有一個“五相會議”,大致等於常委會的意思,來制定和實施最高國策,分別是首相、陸相、海相(海軍大臣)、外相(外務大臣)和藏相(大藏大臣,管財政的)。

    時任首相為貴族出身的近衛文麼,在制定完對美英的強硬國策後,這個老近衛有點害怕了,臨陣退縮宣佈辭職,那麼等於這屆內閣也黃了。第二天,以樞密院(退休的首相等老傢伙組成的天皇顧問團)為主的“重臣會議”提名東條英機組閣,裕仁接受了這個建議,1941年11月7日的下午召東條入宮。

    日本天皇當面晉升東條英機為陸軍大將,命其以現役身份擔任首相出面組閣,同時還兼任新內閣的陸相,東條英機登時集大權於一身。所以這就是1945年之前天皇和首相的基本關係:首相由天皇的“重臣會議”推舉、由天皇決定任命、然後首相則自己根據情況組成內閣,成為政府的首腦。

    但是當時的日本天皇,還是陸海軍雙料大元帥,如果是在文職首相的狀態下,陸相、陸軍參謀總長、海相、海軍軍令部長都具有“帷幄上奏權”,也就是軍方首腦可以越過內閣,直接對話和聽命於天皇。所以二戰時期天皇具有軍隊的“統率權”,而政府和首相只能透過陸相和海相管理軍隊的部分軍政事宜,對參謀總部和軍令部這兩個“軍令機構”卻沒有任何管轄權。

    這也就造成了首相的權力有限,以及軍部(那幾個軍隊機關的統稱)經常可以甩開政府“暴走”,因為他們只需要有天皇的暗示即可。所以在這個層面上來說,東條英機以軍人和陸相的身份出任首相,其實是個特例,是日本為了在太平洋戰爭中實現軍政權力高度集中,而採取的全新方式,前提是都認為東條英機比較忠誠於天皇,不會擅權。

    因此天皇雖然躲在幕後“不負實際政治責任”,但其實在1945年之前,由於掌握著首相任命權和軍隊統率權,所以日本天皇是具備實際大權的,說裕仁是侵華戰爭和太平洋戰爭的元兇毫不為過。無論日本首相、內閣和軍部的戰略決策,最終都需要在“御前會議”上透過,需要裕仁點頭,即便是軍政一把抓的東條,也得吃準裕仁的態度才行。

    但是隨著麥克阿瑟和美軍的到來,美華人對戰敗的日本政體進行了西式的改造,其中比較重要的有兩條:其一是首相成為“民選”(但不是全民選舉),也就是國會中佔多數黨的黨首,自動成為首相的候選人。比如現在長期把持國會多數席位的自民黨,其黨首就會成為參眾兩院“指名選舉”的候選人,然後由全體議員投票選舉透過,從而產生新任首相。

    國會透過以後,還需要在天皇那裡走個過場“任命”一下,但是這個任命只是形式上的,喪失實際權力的天皇不可能不透過。然後首相再提名自己的內閣成員,也由天皇走形式“認證”一下,如此新一屆政府也就產生了。按照日本新憲法的規定,軍人不可以擔任首相,同時其自衛隊的統率權也歸於內閣,即由新設立的“防務大臣”(防相)直接領導,然後對首相負責。

    也就是說,二戰戰敗以後的日本,天皇完全喪失了首相的實際任命權和軍隊統率權,那麼當然就成為了“虛位”國家元首,不再具有實際權力,所以目前日本的首相才是國家真正的領導者。不過日本政府保持了對天皇表面上的尊重,首相的全稱仍然是“日本國內閣總理大臣”,逢年過節或者新首相上任,都得進宮晉見天皇,走得是君主立憲制的政治路線。

    現成的例子,跟英國女王和英國首相的關係完全相同,女王和皇室就是個牌牌,這麼理解就簡單了。

  • 7 # 小約翰

    日本首相是日本最高行政長官,天皇是日本人的精神領袖。日本新任首相需要天皇來任命,但只是一個形式,首相不需要對天皇負責。

    天皇跟中國的皇帝一樣,是一國君主的稱號;而且他們在自己的國家,都被當作神的後代。

    中國的皇帝是神的兒子,被說成是真龍天子;日本的皇帝也不是凡人,是日本神話中的創世之神天照大神的後裔。

    所不同的是,中國的皇帝就是代表老天爺來統治人民的,日本的天皇還是宗教領袖,是神道教老大。

    正因為如此,中國朝代更迭比較頻繁,皇帝更是走馬燈似的換。日本的天皇卻堅如磐石,兩千年多年不動搖。

    也就是說,日本天皇自公元前660年誕生到現在,只有一個王朝,從來都沒有變更過,始終是一代一代往下世襲,經歷了126代。而中國卻經歷了60多個王朝,數都數不過來。

    跟華人的“喜新厭舊”相比,日本人真是夠執著了。雖然日本天皇在鎌倉幕府、室町幕府、德川幕府統治期間,也像曹操對漢獻帝一樣,被架空過,但沒有被廢過,始終是日本名義上的最高領袖。

    對於這一點,宋太宗皇帝就非常羨慕,他不無感慨地說:“世祚遐久,其臣亦繼襲不絕,此蓋古之道”。

    所以要說日本天皇制是世界歷史上最長的君主制度,恐怕沒有人站出來反駁。

    1867年德川幕府垮臺,天皇重新走到歷史前臺,成為日本的最高統治者;但權力已經受到削弱,今非昔比。

    明治維新之後,日本在1889年,通過了日本第一部憲法,憲法闡明日本實行君主立憲制。

    憲法授予天皇很大的政治權力,但國家財政大權在國會手上。

    二戰期間日本給美國和亞洲各華人民帶來巨大災難,儘管有人認為天皇只是日本名義上的統治者,有人還說裕仁天皇是“一個和藹的內向的人,學者化的和文明的和平的男人,他發現自己被戰爭和征服扭曲”。

    裕仁的首席侍衛長,也在回憶錄中說裕仁對日軍武裝侵略中國的反應:

    “我相信,國際正義和良好信義是重要的,但海外的軍隊(關東軍)不聽從我的命令,不計後果的擴大事態,他們似乎想透過軍事力量制服中國,這引起了我無盡的痛苦。”

    但日本天皇的戰爭責任無法推脫,因為他從來沒有譴責過那些喪失理智和任性的好戰分子。

    而且明治憲法11條規定“天皇有陸軍和海軍的最高領導權”;第12條規定“天皇決定陸軍和海軍的組織和和平”;第13條規定“天皇有宣戰權,媾和權和簽署條約的權力”;所以說,天皇的戰爭責任是推脫不掉的。

    但不管怎麼說,日本天皇在日本人心目中的地位是無比重要的。

    所以儘管《波茲坦公告》中盟軍聲稱要改變日本的軍國主義政治體制,蘇聯和英國還把天皇列為戰犯之首;但麥克阿瑟還是把天皇從戰犯名單中劃掉,而且把天皇作為象徵性國家元首保留了下來。

    麥克阿瑟這樣做的理由,就是擔心“引起悲劇性的後果”。

    但是天皇也很自覺,1946年元旦,在麥克阿瑟“沒有下達任何命令或是提供建議的情況下,天皇頒佈了一道詔書,公開否定了自己的神格。”(《麥克阿瑟回憶錄》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儘管裕仁在《人間宣言》中說,自己是人不是神,但很多日本人在心裡還是把天皇看得無比神聖。

    1946年11月3日,日本透過新憲法。

    新憲法第一條寫明:“天皇是日本國的象徵,是日本國民整體的象徵,其地位以主權所在的全體日本國民的意志為依據。”。第六條寫明:天皇有以下“任命權”:一、根據國會的提名任命內閣總理大臣。二、根據內閣的提名任命擔任最高法院院長的法官。

    天皇還有下列權力:公佈憲法修正案、法律、政令及條約;召集國會;解散眾議院;公告舉行國會議員的選舉;認證國務大臣和法律規定其他官吏的任免、全權證書以及大使、公使的國書;認證大赦、特赦、減刑、免除執行刑罰以及恢復權利;授予榮譽稱號;認證批准書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外交文書;接受外國大使及公使;舉行儀式。

    乍一看非常厲害,但是有一個前提:天皇必須“根據內閣的建議與承認”。也就是說,天皇沒有說“不”的權力,只有點頭的資格;說不好聽點,天皇就是橡皮圖章。

    日本首相即日本國內閣總理大臣,是日本內閣的最高首長,也是日本的元首,負責各行政機關運作。

    內閣總理大臣由國會提名,然後由天皇任命,其他內閣成員由首相(內閣總理大臣)任免,天皇認可,這種認可也是隻是走過場,只能說“是”。

    也就是說,首相不是為天皇打工的,只對國會負責,對日本國民負責;首相干的好不好,能不能再幹下去,天皇說了不算。

    天皇和首相的關係,不是實質上的上下級關係,也不是平級關係;可以說沒有關係,也可以說關係不大。

    但由於天皇是日本的象徵,天皇也是首相名義上級。

    2019年,日本舉行新任天皇德仁的“即位正殿之儀,日本首相畢恭畢敬地宣讀了“壽詞”,而且帶領在場來賓“三呼萬歲”,但也僅此而已。在平時首相為國事忙得不可開交,二人也沒有什麼交集。

    這跟泰國國王和總理的關係截然不同,泰國總理不能看人民臉色,也不看議會臉色,因為沒用,只能看國王的臉色;總理的榮辱和政治前途全在國王一念之間。國王一不開心,總理就會丟掉烏紗帽。

    首相跟天皇的區別是,首相是臨時工,天皇不僅是合同制、還是世襲制,鐵打的天皇流水的首相。

  • 8 # 孤客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浩蕩爆發的時候,日本首相毫無疑問就是日本天皇的手下、是幫助日本天皇統治國家、統籌戰爭的權力工具,從這方面來說,日本天皇就是日本最大的戰犯。

    不過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日本天皇的地位卻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

    首先他從日本權力的巔峰跌落了下來,成為了一個身份尊貴、保有昔日尊榮的普通人,此後的他,再沒有掌握任何國家權力的機會。

    麥克阿瑟統治下的日本

    在日本被美國軍隊的踐踏、佔領之後,美國軍隊的司令官麥克阿瑟替代了日本天皇的地位,掌握起了日本的最高權力。

    麥克阿瑟透過幫日本驅逐了戰爭帶來的陰霾、幫日本走向了繁榮,從而收穫到了當時日本人無上的敬意,受到了日本人的感恩,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太上皇。

    不過在美軍佔領日本的過程中,他們發現以自己的軍伍作風很難切實地治理日本,所以他們又任用了曾經被他們關押起來並釋放掉的戰犯,讓他們幫忙治理起了佔領後的日本。

    這種情況就有點類似於抗日戰爭中日本人任用中國的汪精衛等人一樣,在佔領區任用本地人治理本地人,確實能在無形中消減很多來自於當地人的敵意。

    雖然後來麥克阿瑟走了,但是美國的駐軍卻是留下了。

    他們留在日本後一直掌握著日本的軍事命脈,把所有治理國家的大權又交還給了日本人,不過這時候的權力卻跟日本天皇沒有關係了。

    麥克阿瑟離開後的日本首相和日本天皇

    這個時候的日本首相繼日本天皇、麥克阿瑟之後,成為了日本最高的權力者。

    當時很多日本首相都是由日本曾經的戰犯們擔任的,而他們如果想成為首相的話,首先得透過日本眾議院、參議院兩大國會議院的投票才能上任首相之位。

    而日本首相的權力雖然高高蓋過了日本天皇,但是因為美華人、日本政府有意保留日本天皇高貴性的原因,所以一些繁文縟節卻是仍然要進行的。

    二戰之後,日本每一任首相上任之前都和以前一樣有著同樣的禮節,那就是必須要經過日本天皇的冊封才能上任首相之位。

    當然在這個時候,日本天皇可不能憑藉著自己的內心喜惡而拒絕為一個他不喜歡的首相簿封。

    他們知道自己的地位,知道自己處在一個多麼尷尬的處境中,所以他們不會任性地拒絕這些禮節的延續,畢竟從某些意義上來說,這是一個側面彰顯他們高貴的禮節。

    從這方面來說,日本天皇是日本首相名義上的上司,但卻是一個掛著空名頭的上司,他根本無法左右他手下這名掌握著實權的下屬。日本天皇的在位時間以及專享福利

    一般日本天皇是終生制的,不過也有的日本天皇不想擔任太長時間的大位。

    所以在他們不想當的時候,他們可以向由日本首相、日本皇族成員、日本參眾兩院的院長、日本的最高法官等人組成的皇室會議申請退位,由自己的兒子來擔任天皇,而自己退位為太上皇。

    還有日本天皇娶妻、日本太子娶妻等重要的大事,也是要透過皇家會議的同意才能進行的,從這方面來說,日本首相也可以說是日本天皇眾多管家中的一員。

    日本天皇不僅可以保留延長的在位時間,日本政府發給他們的皇室津貼也是非常高昂的。

    每年日本天皇可以拿到將近兩千萬人民幣的零花錢,而其他雜七雜八用在其他皇室成員身上、用在外交禮節中、用在皇宮修繕裡的錢財更是達到了數億人民幣。

    日本首相的接任時間以及工資、退休金

    而日本首相就顯得非常不穩定了,日本首相在位時間在很大程度上是看他們業績以及美華人認可的。

    如果既讓自己的國民滿意、也讓美華人認可的話,那他們的在位時間就可以普遍延長,一般可以延長到6、7年,而其他時間比較短的,在位時間只有一兩年左右。

    日本首相的工資也不是特別高,他們很多人每個月只有四五萬人民幣左右到十來萬人民幣左右。

    這筆錢雖然在我們看來比較多,但是大家要想想這可是一國權力的巔峰者,一些公司的普通經理人一個月也是這樣的工資,他們也是這樣的工資,由此可見這份工資是有多低了。

    而這種低也是切切實實的低,因為他們在擔任首相退位之後,他們除了拿一筆幾萬到幾十萬徘徊的退休金之外,他們將淪落得和其他普通人差不多,將再也拿不到其他任何的福利、退休金。所以說這就是日本天皇和日本首相之間的關係,這是一種名義上的上下屬、空頭領導與實權派下屬的關係,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實際上最大的戰犯,日本天皇的下場是有些令人失望的。

  • 9 # 騎驢去高考

    日本人戰敗和德華人戰敗是不一樣的,日本人是敲腦袋,裝傻,嚇得屁滾尿流,德華人一槍崩了自己,算了,自己也清楚沒幹啥好事,一了百了!噢,對了,臨了還玩了把浪漫,和自己的情婦結婚了!

    日本人平時刀往腰上一掛,要嘛把你弄死,要嘛自己死。哎呀媽呀,把人嚇得唯恐避之不及!結果戰敗該玩命的時候一個比一個慫,要不是學會了一流的抱大腿功夫,早一窩讓哥幾個端了!這幫傢伙戰時強姦幼女,殺人老弱,一個比一個狠,結果戰敗該展現英雄氣概了全他媽慫了,真是是個忍,孰不忍!

    德華人的瘋狂,很大程度上來源於英法沒有底線的壓榨,日本人的瘋狂,純粹來源於內心不知名的野心的膨脹,日本人想證明自己是強大的,聰明的,於是將手伸向軟弱的中國,他幻想著自己有一天成為這個龐大帝國的主人,將其女人淫之,男人戮之,讓人日本人作威作福。是的,他的想法就是這麼簡單粗暴,他的德國朋友何嘗不如此,要是他倆遇到了,不知道誰又更勝一籌!哎呀媽呀,好嚇人那!

    你問我日本首相和天皇什麼關係,誰知道什麼關係,一會媾和一會弄翻的關係,同床異夢的關係,反正不會是好到穿一條褲子的關係。

  • 10 # 為主贈光

    日本首相是日本最高行政長官,天皇是日本人的精神領袖。日本新任首相需要天皇來任命,但只是一個形式,首相不需要對天皇負責。

    天皇跟中國的皇帝一樣,是一國君主的稱號;

    而且他們在自己的國家,都被當作神的後代。

    中國的皇帝是神的兒子,被說成是真龍天子;

    日本的皇帝也不是凡人,是日本神話中的創世之神天照大神的後裔。

    所不同的是,中國的皇帝就是代表老天爺來統治人民的,日本的天皇還是宗教領袖,是神道教老大。

    正因為如此,中國朝代更迭比較頻繁,皇帝更是走馬燈似的換。日本的天皇卻堅如磐石,兩千年多年不動搖。

    日本天皇自公元前660年誕生到現在,只有一個王朝,從來都沒有變更過,始終是一代一代往下世襲,經歷了126代。

    而中國卻經歷了60多個王朝,數都數不過來。

    跟華人的“喜新厭舊”相比,日本人真是夠執著了。雖然日本天皇在鎌倉幕府、室町幕府、德川幕府統治期間,也像曹操對漢獻帝一樣,被架空過,但沒有被廢過,始終是日本名義上的最高領袖。

    對於這一點,宋太宗皇帝就非常羨慕,他不無感慨地說:“世祚遐久,其臣亦繼襲不絕,此蓋古之道”。

    所以要說日本天皇制是世界歷史上最長的君主制度,恐怕沒有人站出來反駁。

    1867年德川幕府垮臺,天皇重新走到歷史前臺,成為日本的最高統治者;但權力已經受到削弱,今非昔比。

    明治維新之後,日本在1889年,通過了日本第一部憲法,憲法闡明日本實行君主立憲制。

    憲法授予天皇很大的政治權力,但國家財政大權在國會手上。

    二戰期間日本給美國和亞洲各華人民帶來巨大災難,儘管有人認為天皇只是日本名義上的統治者,有人還說裕仁天皇是“一個和藹的內向的人,學者化的和文明的和平的男人,他發現自己被戰爭和征服扭曲”。

    裕仁的首席侍衛長,也在回憶錄中說裕仁對日軍武裝侵略中國的反應:

    “我相信,國際正義和良好信義是重要的,但海外的軍隊(關東軍)不聽從我的命令,不計後果的擴大事態,他們似乎想透過軍事力量制服中國,這引起了我無盡的痛苦。”

    但日本天皇的戰爭責任無法推脫,因為他從來沒有譴責過,那些喪失理智和任性的好戰分子。

    而且明治憲法11條規定“天皇有陸軍和海軍的最高領導權”;第12條規定“天皇決定陸軍和海軍的組織和和平”;第13條規定“天皇有宣戰權,媾和權和簽署條約的權力”;所以說,天皇的戰爭責任是推脫不掉的。

    但不管怎麼說,日本天皇在日本人心目中的地位是無比重要的。

    所以儘管《波茲坦公告》中盟軍聲稱要改變日本的軍國主義政治體制,蘇聯和英國還把天皇列為戰犯之首;但麥克阿瑟還是把天皇從戰犯名單中劃掉,而且把天皇作為象徵性國家元首保留了下來。

    麥克阿瑟這樣做的理由,就是擔心“引起悲劇性的後果”。

    但是天皇也很自覺,1946年元旦,在麥克阿瑟“沒有下達任何命令或是提供建議的情況下,天皇頒佈了一道詔書,公開否定了自己的神格。”(《麥克阿瑟回憶錄》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儘管裕仁在《人間宣言》中說,自己是人不是神,但很多日本人在心裡還是把天皇看得無比神聖。

    1946年11月3日,日本透過新憲法。

    新憲法第一條寫明:“天皇是日本國的象徵,是日本國民整體的象徵,其地位以主權所在的全體日本國民的意志為依據。”。第六條寫明:天皇有以下“任命權”:

    一、根據國會的提名任命內閣總理大臣。

    二、根據內閣的提名任命擔任最高法院院長的法官。

    天皇還有下列權力:

    公佈憲法修正案、法律、政令及條約;

    召集國會;解散眾議院;

    公告舉行國會議員的選舉;

    認證國務大臣和法律規定其他官吏的任免、全權證書以及大使、公使的國書;

    認證大赦、特赦、減刑、免除執行刑罰以及恢復權利;

    授予榮譽稱號;

    認證批准書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外交文書;

    接受外國大使及公使;

    舉行儀式。

    乍一看非常厲害,但是有一個前提:天皇必須“根據內閣的建議與承認”。也就是說,天皇沒有說“不”的權力,只有點頭的資格;說不好聽點,天皇就是橡皮圖章。

    日本首相即日本大陸閣總理大臣,是日本內閣的最高首長,也是日本的元首,負責各行政機關運作。

    內閣總理大臣由國會提名,然後由天皇任命,其他內閣成員由首相(內閣總理大臣)任免,天皇認可,這種認可也是隻是走過場,只能說“是”。

    也就是說,首相不是為天皇打工的,只對國會負責,對日本國民負責;首相干得好不好,能不能再幹下去,天皇說了不算。

    天皇和首相的關係,不是實質上的上下級關係,也不是平級關係;

    可以說沒有關係,也可以說關係不大。

    但由於天皇是日本的象徵,天皇也是首相名義上級。

    2019年,日本舉行新任天皇德仁的“即位正殿之儀,日本首相畢恭畢敬地宣讀了“壽詞”,而且帶領在場來賓“三呼萬歲”,但也僅此而已。在平時首相為國事忙得不可開交,二人也沒有什麼交集。

    這跟泰國國王和總理的關係截然不同,泰國總理不能看人民臉色,也不看議會臉色,因為沒用,只能看國王的臉色;總理的榮辱和政治前途全在國王一念之間。國王一不開心,總理就會丟掉烏紗帽。

    首相跟天皇的區別是,首相是臨時工,天皇不僅是合同制、還是世襲制,鐵打的天皇流水的首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的人覺得雞鴨魚肉養來就是為了吃的,而吃狗肉就是十分殘忍的行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