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李

    馬槊英雄秦叔寶

    秦瓊(?—638年),字叔寶,漢族,齊州歷城(今濟南)人。唐初著名大將,是一個於萬馬軍中取人首級如探囊取物的傳奇式人物,勇武威名震懾一時。秦瓊最初是隋朝來護兒部將,後隨張須陀討伐李密。兵敗,張須陀戰死,秦叔寶歸裴仁基部下,又隨裴投降李密,得到重用,被任用為帳內驃騎。李密失敗後,投降王世充,因不滿王的為人,於619年(唐高祖武德二年)同程知節等人一起投唐,被分配到秦王李世民帳下。參加了李世民的歷次征戰,每戰必先,常於萬軍之中取敵將首級。626年(武德九年),參與玄武門之變,事後被封為左武衛大將軍。秦瓊晚年因歷次作戰負傷太多而疾病纏身,常對人說:“少長戎馬,所經二百餘陣,屢中重瘡。計吾前後出血亦數斛矣,安得不病乎?”貞觀十二年(638年)秦瓊去世,追贈徐州都督,陪葬昭陵。貞觀十三年(639年)改封為護國公。貞觀十七年(643年),秦瓊與長孫無忌等人被圖形繪影於凌煙閣,為唐開國二十四功臣之一。

    在傳說中的隋唐好漢中,排在秦叔寶前面的好漢只有來護兒在歷史上確有其人,秦叔寶最初是在隋朝大將來護兒的帳下擔任親兵,秦叔寶的確也很受來護兒的賞識。秦叔寶的母親去世了,來護兒派人弔唁,眾人十分驚奇,“士兵陣亡和士兵的親人去世,樣的情形很多,將軍從來沒有過問過,為什麼惟獨對秦叔寶格外禮遇呢?”來護兒的回答是:“秦叔寶此人勇悍無比,有志氣,有節操,以後一定能夠飛黃騰達,成就大業,豈能以卑下的態度對待他”。隋朝末年,隋煬帝楊廣對內窮奢極侈,對外連年用兵,沉重的徭役、兵役逼得農民走投無路,民不聊生之下,農民起義此起彼伏。秦叔寶轉到齊郡通守張須陀帳下,以鎮壓農民起義起家。歷史上的所謂農民起義,少有軍紀嚴明、愛民如子,多的是燒殺搶掠、蹂躪百姓,所以,農民起義以失敗而告終毫不稀奇,秦叔寶充當劊子手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大業十年(公元614年)十二月,張須陀進攻盧明月的起義軍,當時,秦叔寶的年齡不會超過十七歲。

    張須陀手下只有一萬多人,而起義部隊有十餘萬人,雙方相持了十幾天後,張須陀的部隊糧食將盡,戰況卻不見起色,愛兵如子的張須陀徵求眾人的意見,“敵人看見我們撤兵,一定傾巢出動,全力追趕,他們的大營必定空虛,此時用一千人偷襲敵人的營地,必然成功,但這項計謀是兵行險招,十分危險,哪位將軍願意擔此重任”,大家面面相覷,無人敢應,只有秦叔寶和羅士信自告奮勇,上前接令,當時的羅士信大概只有十五歲,少年英雄,聯手出擊,正是初生牛犢不畏虎的年齡。

    張須陀按計行事,棄營撤退,秦叔寶、羅士信分別帶領一千多人埋伏在荒草叢中,等待時機。盧明月果然率眾追趕張須陀,秦叔寶、羅士信帶著伏兵直撲義軍營寨,對方營門緊閉,秦叔寶和羅士信攀柵而上,敵人刀槍齊下,二人用佩刀格擋,翻越柵欄,一躍而下,他們手起刀落,很快就解決了數十人,然後開啟營門,讓隋軍進入,跟著四處縱火,焚燒了義軍三十多個營柵,烈焰沖天,映紅了整個天空,盧明月心知不妙,趕緊回救,卻為時已晚,張須陀回軍衝殺,斬敵無數,激戰之下,盧明月僅以數百騎突圍,其餘的全部作了隋軍的俘虜,經此一戰,秦叔寶名揚四海,聲震天下。

    接著,秦叔寶跟隨張須陀平定其他義軍,屢建戰功。在與孫宣雅對決的海曲之戰中,他身先士卒,第一個躍上城樓,打敗了孫宣雅,被隋朝授予建節尉一職,這是史書上記載的秦叔寶的第一個官職。無奈天下形勢已經不可收拾,義軍散而復聚,越殺越多,註定了大隋忠臣張須陀不可避免的悲劇命運。大業十二年(公元616年),張須陀與瓦崗軍李密在大海寺(今河南滎陽東北)決戰,隋軍中了埋伏,被李密的義軍團團圍住,張須陀本來已經衝出了包圍圈,眼見部下無法突圍,於是返身去救,在千軍萬馬之中四進四出,終於力竭戰死,以身殉國。有人把張須陀稱為鎮壓農民起義的劊子手,說他滿手血腥,對照歷史,他實在是個大好男人,其英勇壯烈、忠貞不屈讓人潸然淚下、深受感動。史料上記載,張須陀死後,手下號泣數日,悲不自勝,這中間,不知有沒有被張須陀帶上歷史舞臺的秦叔寶。戰後,秦叔寶率領殘兵投靠了隋將裴仁基,聽從裴仁基的指揮與調遣。

    大業十三年(617年)四月,裴仁基與瓦崗軍作戰不利,索性投降了瓦崗軍,這樣,秦叔寶就成了瓦崗軍李密手下的將領。李密家世高貴,世代都是顯宦,卻不是人們想象當中眼高手低的貴公子。唐人的史料中記載,他曾與翟讓比試箭法,以此來決定誰當瓦崗軍的大當家。比試的辦法是,在箭靶上寫一個王字,王字中間一橫和一豎的交叉點就是靶心,誰射中了靶心就是贏家,王伯當特意將筆畫寫得很細,增加比試的難度。李密不慌不忙地拿起弓箭,立馬射中了靶心,坐上了瓦崗軍大當家的位置。李密對秦叔寶和程知節十分看重,他挑選了八千名最勇猛計程車兵組成“內軍”,分為左右兩軍,由秦叔寶和程知節分別統領,主要任務是充當李密的親衛隊,李密曾誇下海口,“我這八千人可當百萬大軍”,在李密的眼中,秦叔寶是最勇敢、武藝最高超的將軍。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七月,瓦崗軍與宇文化及的軍隊在黎陽(今河南浚縣東北)展開決戰,雙方在童山(今河南浚縣西南)腳下殺得天昏地暗,由早及晚,不分勝負。李密被流箭射中,從馬上摔下來,昏死過去,瓦崗軍眾人都以為李密已經戰死,士氣崩潰,宇文化及的大軍又趁勢追殺,眼見瓦崗軍就要一敗塗地,秦叔寶臨危不亂,在千軍萬馬中將李密搶救出來,隨後,又集合散兵敗將,向宇文化及發動反撲,終於將宇文化及擊敗。但是,瓦崗軍也已遭受重創,實際上是兩敗俱傷。這時,另一個割據勢力王世充想坐收漁人之利,率領兩萬精銳對瓦崗軍發起攻擊,李密卻棋走昏招,堅持與對手硬碰硬,在河南邙山與王世充的軍隊正面決戰。王世充的軍隊面臨斷糧的境地,正是置之死地而後生,個個在戰場上如同下山猛虎,結果是,瓦崗軍煙消雲散,大當家李密撇下部下,獨自投奔了大唐,秦叔寶、程知節萬般無奈之下,歸順了王世充這個奸雄。

    秦叔寶得到了高官厚祿,得封龍驤大將軍,卻很快就鄙薄王世充的為人。程知節對秦叔寶言道,“王世充對人沒有器量,又愛詛咒發誓,活象個巫婆神漢,他奸詐狡猾,決不可能是天下歸心的明主,我們跟著他沒有出路。”秦叔寶深表贊同,決定離開王世充,另投明主。

    此時,李淵父子威名遠振,出師以來勢如破竹,秦叔寶、程知節心中傾慕,決定到大唐去建功立業。公元619年二月,王世充軍與唐軍在河南九曲作戰,秦叔寶和程知節假裝向唐軍衝擊,一行幾十騎跑出一百多步,一齊下馬向王世充拜別,“我們得到了你的特殊禮遇,也想報答你,但你疑心太重,不能容人,我們不想與你為伍,就此告別,後會有期”,王世充的鼻子幾乎氣歪,卻無可奈何,眼睜睜看著眾人投奔了唐營而不敢追擊。

    秦叔寶和程知節歸唐之後,被唐高祖李淵指派到秦王李世民帳下,這時,秦叔寶大概才二十出頭的年紀,與年輕英武的秦王一見如故,很快受到了秦王的重用。秦叔寶被授予馬軍總管,程知節被授予秦王府左三統軍,李世民親自挑選千餘精銳騎兵,穿皂衣黑甲,由秦叔寶、程知節等人統領,組成玄甲隊,每戰必為先鋒,開始了掃平割據勢力的征戰歷程。

    唐武德二年(619年)三月,北方最大的割據勢力劉武周舉兵攻唐,幷州都督李元吉指揮不當,致使太原失守,李元吉逃到了長安,柏壁(今山西新絳西南)之戰由此拉開了序幕。劉武周大將宋金剛乘勝前進,一路凱歌,大唐的河東領土幾乎全部失陷,李世民眼見情勢危急,挺身而出,擔當了收復河東的重任。

    李世民的三萬精兵渡過黃河,在柏壁與宋金剛軍對峙。宋金剛是孤軍深入,利在速戰速決,李世民堅壁不出,又派人截斷宋金剛的糧道,等待宋金剛糧草耗盡、無以為繼。在此之前,河東的夏縣與蒲州起兵響應劉武周,大唐朝廷派永安王李孝基前往征剿,宋金剛派尉遲敬德增援夏縣守軍,裡應外合,將永安王李孝基及手下將領盡數抓獲。尉遲敬德得意洋洋,準備還軍澮州(治翼城,今屬山西),此時,秦叔寶已經埋伏在夏縣與澮州之間的美良川(今山西聞喜南),準備給尉遲敬德一個迎頭痛擊。尉遲敬德早已被勝利衝昏頭腦,未將秦叔寶的伏軍放在眼裡,雙方交手之後,才發現此路唐軍勇猛無敵,勢不可擋,尉遲敬德左衝右突,奮力殺出包圍圈,狼狽逃向澮州,秦叔寶部斬首兩千餘級,一舉扭轉了整個戰局。

    接著,蒲州在唐軍的圍剿下也向宋金剛求救,尉遲敬德、尋相又被宋金剛派去增援蒲州。李世民如法炮製,派遣精銳士卒三千人,從小路穿插,在安邑(今山西運城東北)設下埋伏,殺得尉遲敬德全軍覆沒,尉遲敬德、尋相孤身逃走。唐軍一面收復失地,一面繼續與宋金剛對峙,到了公元620年四月,宋金剛軍糧草耗盡,撤兵回軍,李世民開始後發制人,全力追擊。唐軍將士一天馳騁200裡,連李世民都三天不解甲,兩天沒吃飯,終於在雀鼠谷(介休西南)追上了宋金剛的主力部隊,一天之內連打八仗,俘斬數萬人,宋金剛、尉遲敬德逃往介休(今屬山西),唐軍如影隨形,緊跟不放,宋金剛萬般無奈,率領兩萬士兵在介休背城佈陣,以最後的老本與唐軍決戰。李世民派秦叔寶、程知節攻打大陣的北端,翟長孫、秦武通攻打大陣的南端,正面迎擊的徐世績出師不利,李世民親自帶兵衝殺,以泰山壓頂之勢,一舉擊潰宋金剛軍,斬首三千餘人,劉武周、宋金剛逃往突厥,後來死在突厥人的刀下,尉遲敬德、尋相眼見大勢已去,以介休、永安(今山西霍縣,介休南)兩城向大唐投降歸順。

    柏壁之戰,河東收復,秦叔寶戰功最著,唐高祖欣喜萬分,加封上柱國,賞黃金百斤、雜彩六千段,他派人送秦叔寶一個金瓶,告訴秦叔寶,“你不顧自己的妻子兒女,遠來投奔我,立下了很大的功勞。如果我的肉可以食用,我都應該賜給你,何況那些子女玉帛?你要以此為勉勵,帶領部下,為大唐再立新功”,很快,秦叔寶成為秦王右三統軍,下一個敵人,就是秦叔寶曾經效力過的王世充。

    王世充原來就是隋朝東都洛陽的守將,他毒死楊侗,於武德二年四月稱帝,國號為鄭,佔據河北大部州縣的竇建德也自稱夏王,這樣,在中原地區,唐、鄭、夏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王世充趁著唐軍在河東作戰,奪取了河南的許多州縣,成為大唐急須解決的心腹之患。李淵採取先王后竇的方略,於武德三年(620年)七月,令李世民率領八萬軍隊進攻王世充,每次戰役秦叔寶都充當先鋒。鑑於洛陽城城防堅固,李世民決定掃清外圍,拔掉洛陽城外王世充軍的各個據點。武德四年(621年)正月,屈突通、竇軌巡營時與王世充軍遭遇,交戰失利,連連告急,李世民親自帶領訓練有素的玄甲隊馳援他們,斬俘王世充軍六千餘人,俘虜王世充的騎將葛彥璋,王世充逃回洛陽城,閉門不出。

    王世充困守孤城,彈盡糧絕,只得向竇建德求援,竇建德不是等閒之輩,當然明白唇亡齒寒的道理,他決定聯合王世充共同對抗唐軍。武德四年(621年)三月,夏王竇建德親率十餘萬大軍馳援洛陽,很快推進到東原一帶(河南滎陽東北廣武山),李世民採納郭孝恪等人的建議,繼續用重兵圍困洛陽城,自己親率精銳步騎三千五百人搶佔虎牢(今河南滎陽西北汜水鎮西),阻止竇建德軍西進。五月初二,決戰打響了,秦叔寶橫槍躍馬,從敵軍正面一直殺到敵軍背面,他手持唐軍軍旗,又從敵軍背面殺到敵軍正面,千軍萬馬之中,縱橫馳騁,勇不可擋,敵軍心生怯意,陣腳大亂,唐軍一鼓作氣,贏得了虎牢戰役的最後勝利,竇建德被迫接受了充當俘虜的命運。唐夏虎牢戰役,為數不多的唐軍消滅竇建德軍十餘萬人,成為歷史上圍城打援的著名戰例。王世充眼見竇建德軍的主力已經潰敗,洛陽城不會再有援軍,走投無路之中,向唐軍棄械投降,中原的主要地區落入唐軍的掌控,唐王朝的統一大業初告成功。秦叔寶受賜黃金百斤、帛七千段,因功進封翼國公。

    唐高祖武德四年七月,竇建德在長安遇害,其舊部高雅賢等人共推劉黑闥為首領,起兵反唐,半年之內,盡復竇建德故地,佔據了河北大部郡縣和河南部分地區,又與突厥狼狽為奸,得到了突厥頡利可汗的支援,一時聲勢驚人,嚴重威脅了唐朝在河北的統治。十二月,李世民奉命出征,身邊自然少不了秦叔寶這位王牌將領。武德五年(622年)二月,秦叔寶在列人(今河北肥鄉東北)迎擊劉黑闥部,又立殊勳,三月,劉黑闥糧草已盡,糧道又被李世民截斷,不得不與唐軍決一死戰。劉黑闥的兩萬步騎渡過洺水(今河北曲周東南),與唐軍展開了殊死搏鬥,戰鬥一直從中午持續到黃昏,唐軍氣勢如虹,劉黑闥軍拼命頑抗,唐軍決開洺水,頓時濁浪滔天,劉黑闥軍終於士氣崩潰,被唐軍斬首一萬餘級,數千人淹死在洺水當中,劉黑闥帶著兩百騎兵倉皇逃走,後來也避免不了被人出賣、斬首示眾的命運。淪陷州縣光復了,秦叔寶再受重賞,前後受賜的金帛數以千萬計。

    在跟隨李世民的征戰中,每逢敵人的驍將銳卒在陣前挑釁,李世民總讓秦叔寶去拿下他們,秦叔寶提槍躍馬而去,“必刺之萬眾之中,人馬辟易”,堪稱英雄蓋世的萬人敵,李世民對秦叔寶更加器重,秦叔寶也以此頗為自負。

    李世民戰必勝、攻必克,在李唐統一戰爭中居功至偉,讓皇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十分嫉恨,李建成感到自己的皇儲地位受到嚴重威脅,千方百計想要除掉李世民。突厥進犯中原,李元吉代替李世民做了主帥,他請求將尉遲敬德、秦叔寶等強將精兵調到自己帳下,想等李世民成為光桿司令後再予以加害。形勢緊迫,秦王府將士一致要求李世民馬上動手,先發制人,秦叔寶也堅定地站在李世民這一邊,願意與他同生共死。武德九年六月四日,玄武門事變爆發了,秦叔寶跟隨李世民誅殺了皇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幫助李世民奪取了皇儲之位,不久,唐高祖李淵退位為太上皇,李世民即位為唐太宗,秦叔寶擁戴有功,成為李世民的首功之臣。秦叔寶拜左武衛大將軍,得封邑七百戶。

    自此,秦叔寶沒有再領兵出征,多年以來纏綿病塌,身體十分虛弱,他曾對別人言道,“我從少年時代起就戎馬倥傯,經歷過大小二百多次戰鬥,屢次身受重傷,計量我前後流出的鮮血,總有幾斛之多,怎能不生病呢。”

    貞觀十二年(638年),秦叔寶因病去世,追贈徐州都督,陪葬昭陵,墓前雕刻石人、石馬,以彰顯其顯赫的戰功和超人的武功,貞觀十三年(639年),唐太宗改封秦叔寶為胡國公,貞觀十七年(643年),唐太宗將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放進了凌煙閣,畫像與真人一般大小,去世多年的秦叔寶也名列其中,成為永垂青史的大唐英雄。

    在民間,秦瓊還是門神的原型之一。門神,這種中國特有的民間文化,從一個特面反映了愛憎分明的老百姓崇拜好漢,敬重英雄的善惡觀。舊時人家的門上幾乎都貼有門神,其種類也是十分豐富,除了一般的武將門神外,尚有祈福、捉鬼等其他類別的門神。民間流傳最廣的武將門神,當屬開唐名將秦瓊和尉遲恭。小說裡的說法:秦瓊,字叔寶,山東歷城人,孝母似專諸,交友賽孟嘗,神拳太保,雙鐧大將,鐧打山東六府,馬踏黃河兩岸,威震山東半邊天。他怎麼會跑到門板上做起門神了?

    據傳,唐朝開國年間,徑河龍王為了和一個算卜先生打賭,結果犯了天條,罪該問斬。玉帝任命魏徵為監斬官。徑河龍王為求活命,向唐太宗求情。太宗答應了,到了斬龍的那個時辰,便宣召魏徵與之對奕。沒想到魏徵下著下著,打了一個盹兒,就魂靈昇天,將龍王斬了。龍王抱怨太宗言而無信,日夜在宮外呼號討命。太宗告知群臣,大將秦叔寶奏道:願同尉遲敬德戎裝立門外以待。太宗應允。那一夜果然無事。太宗因不忍二將辛苦,遂命巧手丹青,畫二將真容,貼於門上。後代人相沿下來,於是,這兩員大將便成為千家萬戶的守門神了。其中執鐧者即是秦瓊,執鞭者是尉遲敬德。

  • 2 # 飛雲孤月

    “秦瓊秦叔寶,到底有啥用途”?這個秦叔寶有兩個大用途。第一個大用途:大唐王朝的唐太宗李世民用來打戰的,用來開疆拓土的。

    第二個大用途:用來當門神的,就是粘著門上的門神,這種的用途,是從明朝開始的,至今已有六百年的歷史了。

  • 3 # 西瓜島主

    秦叔寶 後隨張須陀討伐李密。兵敗,張須陀戰死,秦叔寶歸裴仁基部下,又隨裴投降李密,得到重用,被任用為帳內驃騎。李密失敗後,投降王世充,因不滿王的為人,於619年(唐高祖武德二年)同程知節等人一起投唐,被分配到秦王李世民帳下。參加了李世民的歷次征戰,每戰必先,常於萬軍之中取敵將首級。626年(武德九年),參與玄武門之變,事後被封為左武衛大將軍。秦瓊晚年因歷次作戰負傷太多而疾病纏身,常對人說:“少長戎馬,所經二百餘陣,屢中重瘡。計吾前後出血亦數斛矣,安得不病乎?”  貞觀十二年(638),秦瓊去世,追贈徐州都督,陪葬昭陵。   貞觀十三年(639),秦瓊翼國公改封為胡國公。   貞觀十七年(643),秦瓊與長孫無忌等人被圖形凌煙閣,封為唐開國二十四功臣之一。

  • 4 # 方士的知識樂園

    能上凌霄閣的就已經了不起了,至於為何排名末,因為秦瓊是一個猛將,而非安邦定國之人。秦瓊武勇,是李世民最精銳,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強騎兵部隊玄甲騎的指揮官之一。但是他缺少指揮戰役的功績,簡單來說,秦叔寶是將,將的功勞自然不如帥。

  • 5 # 金山萬丈

      在演義中,隋唐時有十八條好漢。其實,除了來護兒和秦瓊,其他都是虛擬人物。而秦瓊無論勇武還是統兵作戰,都在來護兒之上。

      秦瓊本事山東歷城人,最早是隋朝大將來護兒手下的一個小兵。來護兒對秦瓊很看重,在秦瓊母親去世的時候特意派使者前去弔唁。後來,秦瓊追隨隋朝另一位大將張須陀前往討伐叛軍。當時叛軍有大軍十餘萬,而官軍只有七千。張須陀派出敢死隊繞道攻擊叛軍後方,前後夾擊。滿營將領全都不敢出聲,最後是秦瓊和羅士信兩人主動請戰。羅士信也是隋唐時代非常彪悍的人物。兩人各自帶領一千人,最終和張須陀主力夾擊,大敗叛軍。

      這是秦瓊在戰場上第一次亮相,勇武過人一詞用來形容秦瓊,當之無愧。

      此後,秦瓊轉戰南北,在不同將領手下效力,後來投靠瓦崗,李密失敗後投靠秦瓊,最後,秦瓊主動投降了李世民。無論在誰的手下,秦瓊的勇武和忠誠都為人敬佩。除了因為理念不同,秦瓊主動背叛王世充,其他時候,秦瓊都會犧牲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保護歷任主將

      也因為這個原因,秦瓊歸降,李世民就任命秦瓊為馬軍總管,成為李世民手下最為重要的將領之一。

      秦瓊跟誰李世民打了許多硬仗,擊敗宋金剛,攻打王世充、竇建德,消滅劉黑闥 ,最後參與玄武門事變。在整個平定天下的戰爭中,史書記載“瓊立功為多”。

      李世民是一個非常高調的人。每次出戰,若敵軍陣營中有驍將得意洋洋,炫耀武力,李世民就告訴身邊的秦瓊,你去把那個人殺了。秦瓊就拍馬衝入敵營,一槍把敵將刺殺。與萬軍之中取敵將首級,這類彷彿傳說一般的事情除了在《隋唐演義》中出現外,在正史中估計只在秦瓊身上出現過。

      歷代名人對秦瓊的評價也極高。。《舊唐書》說:叔寶善用馬槊,拔賊壘則以寡敵眾,可謂勇矣。《新唐書》評價:“秦武衛勇力絕人!”清代史學家在考察歷代名將之後慨嘆:“潁考叔蝥弧先登,秦瓊躍馬挺槍,刺驍將於萬人中,勇在力也。”

    民間文學和京劇都說秦瓊乘一匹黃驃馬,寶馬啊,大排量的。真實的秦瓊所乘的馬匹不是黃驃馬,《酉陽雜俎》記載說:“秦叔寶所乘馬,號忽雷駁,常飲以酒。每於月明中試,能豎越三領黑氈。及胡公卒,嘶鳴不食而死。”意思是秦瓊的馬叫做“忽雷駁”,秦瓊還經常給它灌點酒,這馬厲害,彈跳力驚人,能越過豎起來的三領黑氈。當秦瓊去世的時候,這匹馬十分悲痛,不斷嘶鳴,絕食而死。忽雷駁這個名字聽起來有點怪,其實唐代前期戰馬的名字聽起來都有些奇怪的,比如秦瓊的老上級唐太宗的昭陵,那裡有個昭陵六駿,赫赫有名,都是唐太宗生前騎乘的戰馬,那些馬叫什麼名字?“拳毛騧”、“什伐赤”、“白蹄烏”、“特勒驃”、“青騅”、“颯露紫”,有的按照漢語貌似能講得通,比如“白蹄烏”,大約是白蹄子的黑馬,“青騅”大約是青色的馬,其它的呢?就不大瞭解其含義了,現代學者比對突厥語之後發現——所有六匹馬的名字都是突厥語的音譯,換句話說它們的名字都是按照突厥語來起的,包括“白蹄烏”和“青騅”。為什麼會這樣?因為突厥人驍勇善戰,馬背上的民族,大概唐人羨慕其騎術,所以常常用突厥語來給自己的馬匹命名,甚至可能戰馬就是從突厥人那裡買來的,所以我懷疑忽雷駁這個名字也是外語音譯。

    突厥人不是唐朝的敵人嗎?這個不假,但是唐朝的文化特點就是這樣,開放包容,很有自信,敵人強,我就承認你強,還虛心學習你,甚至戰馬名字都可以按照敵人的語言來起,但是更重要的一點是——我最終要戰勝你。這就是大唐的氣質。

      晚年,秦瓊身體不好,經常生病。他告訴友人說:“我一生大小戰鬥,打了兩百多場,就是流的血,也有幾十鬥之多!如此怎能不生病?”放眼整個中華歷史,打過如此多惡仗,而受傷如此嚴重而一生未嘗一敗的名將,估計也只有秦瓊了。

      在明清時期,《三國演義》流行,很多人就覺得能夠和武聖關羽相比的歷代名將,唯有 秦瓊,由此也可見秦瓊的勇武無敵。

    據傳,唐朝開國年間,涇河龍王為了和一個算卜先生打賭,結果犯了天條,罪該問斬。玉帝任命魏徵為監斬官。涇河龍王為求活命,向唐太宗求情。太宗答應了,到了斬龍的那個時辰,便宣召魏徵與之對弈。沒想到魏徵下著下著,打了一個盹兒,就魂靈昇天,將龍王斬了。龍王抱怨太宗言而無信,日夜在宮外呼號討命。太宗告知群臣,大將秦叔寶奏道:願同尉遲敬德戎裝立門外以待。太宗應允。那一夜果然無事。太宗因不忍二將辛苦,遂命巧手丹青,畫二將真容,貼於門上。後代人相沿下來,於是,這兩員大將便成為千家萬戶的守門神了。其中執鐧者即是秦瓊。執鞭者是尉遲敬德。

    從秦瓊、敬德二將軍畫像上的身姿和“行頭”分類,其影象特徵可歸納為以下四種:

    1、立式金瓜門神

    立式金瓜門神多作鎮殿將軍樣貌,用舞臺戲劇描繪人物臉譜,同為“七分”或“八分”畫像。畫中二位武將白麵鳳眼英目,長鬚劍眉的為叔寶,紫臉環眼暴目,虯鬚濃眉的為敬德。衣著上有披袍式和貫甲式兩種,如後者“全副金鍍銅甲裝”,頂盔貫甲,束帶皂靴,外披袍帶,佩弓掛袋,雙手執金瓜,著色五彩斑斕,冑甲、金瓜等一般皆瀝粉貼金。

    2、立式鞭鐧門神

    立式鞭鐧門神與立式執錘門神不同的是秦瓊雙手舞鐧,尉遲恭使鞭,佩掛弓,身姿的造型多為“S”型。一手高舉鞭鐧過盔頂,一手位於腰部,這主要是受京劇武生一招一式的“亮相”造型的影響。

    3、騎式鞭鐧門神

    民間門神除了步式還有騎式造型,除了騎紅馬外還有騎白馬的,也有不騎馬畜類的,而是乘騎其它靈獸的,如紫臉尉遲恭跨神虎,白臉秦叔寶騎仙鹿等。騎姿手勢上兩位老將多為雙手執鞭鐧,也有一手執鞭鐧,一手握著如意、蓮蓬之類吉祥物的。

    4、坐式祈福門神

    為了迎合百姓的世俗需要,一部分武將門神由“避邪”逐步變為以“祈福”為目的的“祈福門神”,多為端坐式,且為“十分面”。武將祈福門神一般為一手持鉞斧,另一手執鞭鐧。儀態安詳,失去勇猛無畏的武將門神的固有態勢,而是一幅福祿財神降臨人間的模樣。人物也從單純的一扇門上只繪一將,改為以叔寶、敬德為主多人組合的“五子登科”、“和合二仙”、“仙童獻瑞”等等群體形象。使得昔日豪雄的武將門神也透出溫和的一面,體現了民間百姓的審美價值取向,符合世俗的加官晉祿、得利進財的祈福願望。

    秦瓊、敬德成為門神在章回小說《

    西遊記

    》、《

    隋唐演義

    》和《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

    》等作品中都有記載,故在百姓心中廣為流傳。因此門神傳說具有珍貴的民間文學價值。

  • 6 # 曉木曰兮歷史系

    字叔寶,中國唐朝齊州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唐朝開國將領,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與尉遲恭為傳統門神。

    歷史上的秦瓊以勇猛彪悍著稱。最初是隋將來護兒部將,後隨張須陀討伐李密。兵敗,張須陀戰死,秦叔寶歸裴仁基部下,又隨裴投降李密,得到重用,被任用為帳內驃騎。李密失敗後,投降王世充,因不滿王的為人,於619年(唐高祖武德二年)同程知節等人一起投唐,被分配到秦王李世民帳下。參加了李世民的歷次征戰,每戰必先,常於萬軍之中取敵將首級。626年(武德九年),未參與玄武門之變,但事後被封為左武衛大將軍。

    秦瓊晚年因歷次作戰負傷太多而疾病纏身,常對人說:“吾少長戎馬,所經二百餘陣,屢中重瘡。計吾前後出血亦數斛矣,安得不病乎?”貞觀十二年(638年),在任徐州都督時去世,陪葬昭陵。貞觀十三年(639年),秦瓊被追封為胡國公。貞觀十七年(643年),秦瓊與長孫無忌等人被圖形凌煙閣,封為唐開國二十四功臣之一。

    秦瓊此人,在民間有極高的聲望。如此一功臣,為何排名倒數第一呢?

    新舊唐書有列傳,大家只知道他凌煙閣排名最後就認為秦瓊排名太低云云,其實不然。

    首先凌煙閣功臣是指對唐朝有功勞的人,所以文官也有一半以上;

    其次,叔寶自唐統一後就傷病纏身,沒有其他出戰立功紀錄;

    第三點唐太宗建凌煙閣畫像時,叔寶已去世5年了。

    叔寶並不是像殷開山、侯君集等人一直是唐的將領。歸唐時又不是屈突通那樣的是一方長官,領導者看人的重要性和我們看人的觀點不同。多少品行一般,能力平平的人也能位列要職就是例子。

    凌煙閣只是從太宗對傑出的功臣的表彰和紀念的感情出發而建的,並不是功勞排名冊,也不是武力排名,更不是人品判定排名。我們知道,隋末唐初的虎將,以秦叔寶、程咬金、羅士信、尉遲敬德最為知名,到場過的戰役也差未幾,可這些人中只有秦叔寶得到過“上柱國”(特級戰鬥好漢)

    另外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叔寶去世後太宗特命人在他墓前立石人石馬以表彰其生前戰功,陪葬昭陵。當時對墓前塑像是有嚴格規定的,普通人都是禁止的,就是一起陪葬昭陵的其他功臣武將,立像也沒幾個。這可以看出秦瓊在皇帝心中的地位。

    唐朝後,叔寶和敬德成了門神,雖然傳說不一,但說明叔寶是很受人們喜愛的人物。所謂“仁者無敵,勇者無懼!“

    史書對叔寶的評價正是“勇”字。秦瓊正是我們大眾喜愛的擁有勇敢品質的英雄人物。這是為什麼1400 年後我們還在評說隋唐英雄的原因。

    只是演義只注重人物的武力大小,勝敗成績而忽略了人性思想上的高尚品質。誤導了我們對英雄的觀點定位。 演義裡多數把叔寶和敬德放在一起, 按照小說描寫(包括說秦瓊是左天篷大帥轉世,而敬德是黑煞神託生;黑煞神害怕左天篷,不願意下凡,後來玉帝說,那就黑煞神一出,讓左天篷帶三分癆病,這樣兩人就可以殺一個對手;所以小說中也是描寫兩人對戰時秦瓊是帶病和敬德對殺),叔寶武力略高於敬德。

    正史不可能記載誰高誰低。可也有一些記載可以給我們想象空間:叔寶投唐的第一仗就是大唐抵抗劉武周的入侵。當時尉遲敬德的確勇猛無敵,演義裡說日搶三關,夜奪八寨也不算誇張,攻城略地,很多重要人物還被他俘虜了。當他得勝帶兵經過美良川時,殷開山與秦叔寶在此與他遭遇,兩大名將不可能不交手。可史書沒說,倒是演義裡繪聲繪色的寫出了“三鞭換兩鐧”的故事,指敬德揮出三鞭,而叔寶只用兩鐧就接住了,可見叔寶還勝了一招。 歷史上這場戰爭成了對唐朝多次失敗終於扭轉戰局很重要的一仗,唐軍大獲全勝。叔寶等斬首2千餘級。叔寶因功勞巨大而被皇帝李淵親賜金瓶,派人慰問,獎勵,贈上柱國等。大家可以自己去猜測二位勇將的實力。

    另外玄武門事變秦瓊是否參加還未可知,《舊唐書》寫到秦叔寶參加了,可其他史書列舉的參加者名單都沒有他,也沒見到在正史裡寫他在事變中做了什麼,說了什麼話。事變前,秦瓊的功業、勳爵、職位、賞賜均高出敬德等人很多,但是事變後的功臣封賞他只有700戶,比長孫無忌和敬德等的1300戶差很多,比參加事變的張公謹、侯君集都低。這是很奇怪的。

    所以有人認為他可能被調到軍營,因為他和程咬金都被李元吉列為出征突厥的名單。若設想成立的話,就可以知道為什麼後來敬德的為什麼會因為功高而凌煙閣排名靠前了。

    話說到這兒,就不得不研究下一個問題,秦叔寶為何不參加玄武門事變呢?

    在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心目中,秦瓊是奪取帝位的最大威脅之一。李建成曾想方設法的要把秦叔寶調離秦王府,李元吉更明白地說,一旦能殺了李世民,第一個要殺的就是秦瓊。就是這樣一個文武雙全,勇冠三軍,令人敬畏的人物,為什麼在對於李世民最重要的一場戰爭中,史書中卻沒有記錄他任何勇武過人的事蹟。在史書中我們找不到秦叔寶,積極幫助李世民謀劃玄武門之變的隻言片語,在《新唐書》中,他和玄武門之變唯一的一段有關記載只有一句話,是說玄武門之變後,秦叔寶被賞賜了封邑七百戶。是因為他參與玄武門之戰,表現突出的獎賞嗎?未必,因為那位玄武門之變中除了秦王之外的第一男主角——尉遲敬德,在事變之後得到的封邑是一千三百戶。比較有名的張公謹、侯君集得到的封邑是一千戶,比秦叔寶多得多。《舊唐書》中說秦瓊那天確實隨從秦王到了玄武門。那麼從封邑的多少,似乎不難判斷出,公元626年的那個夏天,秦叔寶在玄武門事變中的表現和戰場之上的勇猛無敵一定判若兩人。這是為什麼呢? 今天的人們大膽揣測一下。最大的可能是秦瓊一定很不願意攪入到這場為奪帝位的骨肉相爭當中,所以表現失常。也許因此李世民對秦瓊的信任從此有所保留。

    事實上,唐代早期最著名的軍事將領李靖和李績,對於李世民與太子建成的帝位之爭都採取了嚴守中立的態度,不做任何政治投機。

    這使得李世民對他們更為敬重。而秦瓊本身是秦王府的將領,在這場你死我活的帝位之爭中,他不可能像二位李將軍那樣可以置身事外,保持中立。他只能站在秦王一邊。可是他一定知道,這場帝位之戰一旦打響,那麼長安城內,必定是血流成河,這樣的殺戮和在戰場之上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完全不同。在這樣的一場不是為了大唐,而是為了秦王帝王野心的血戰中,志節完備的秦瓊所能做的恐怕只能是消極避戰。

    這樣的一場骨肉相殘,日後卻成為了大唐貞觀之治的起點。

    或者也正因為貞觀之治的輝煌斑斕,玄武門的血腥氣總是被人們有意無意的淡漠。玄武門事變中,秦王手下的刀手尉遲敬德等人,更成了英雄被人崇拜。

    但是人們可能並不知道,在那一天,唐高祖李淵,失去的不僅僅是三十八歲的長子——李建成,二十四歲的四子李元吉,還有李建成、李元吉所生的十個未成年的孫子和他們的家眷親信上百人。那一天,太子府與齊王府一定是血流成河。讓人感到欣慰的是,在那個你死我活,眾人都在用殺戮和屠滅,追求功名的日子裡,在大唐的將軍中,總還有一位志節完備的秦瓊,在血色的悲涼中仍能儘可能的謹守著做人的良知。這種堅持的勇氣,恐怕更值得一千三百年後的我們深深的敬重。

    在秦瓊去世五年後,唐太宗還能記住他,並將其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已實屬可貴。

  • 7 # 文史不假

            秦瓊(571年——638年),字叔寶,齊州歷城人,唐王朝著名的開國將領,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與另一個猛人尉遲恭同為中國傳統的門神,被千家萬戶所熟知。

           秦瓊雖然出生於武將家庭,但家世並不顯赫,他老爹只是北齊時一個默默無聞的錄事參軍而已,在北周消滅北齊的戰爭中死在了沙場上。此後,秦瓊便和母親相依為命,過著貧寒無靠的生活。但是,秦瓊自小就胸懷大志,以俠義和義氣而著稱在鄉里。

           後來,他開始了自己的軍旅生涯,在隋軍的兵營中充當衛兵。一個偶然的機會,秦瓊引起了隋將來護兒的關注,逐步開始重用和培養他,尤其在排軍佈陣和戰役指揮方面。

         秦瓊的母親過世後,身為將軍的來護兒甚至派人專門前往秦家弔唁。使得秦瓊對他感動不已,更加死心塌地的報效於他。

            在隋煬帝的一系列暴政之下,天下大亂,各路起義大軍興起。為了進一步鍛鍊秦瓊,來護兒安排他加入了隋將張須陀的軍隊,投入到平亂的一次次戰鬥中。不過,張須陀在下邳與農民起義軍盧明月的對抗中敗北,很快就被打散。

         之後,秦瓊投靠了李密並贏得了李密的信任,很快就在李密軍中崛起,成為了驃騎將軍。李密在一次戰鬥中落敗差點喪命,幸虧秦瓊拼死相搏才將他從千軍萬馬中救出,兩人從此成為過命的兄弟。

          沒幾年功夫,李密的瓦崗軍團逐漸衰落,之後被王世充吞併。雖然秦瓊被王世充任命為龍驤大將軍委以重任,但他卻對於王世充的為人頗為不齒,認為此人陰險狡詐,心胸狹隘,根本不能成大事。後來,秦瓊聯絡陳咬金等人,抓住機會反出王世充,投靠了威名赫赫的秦王李世民。

        良禽擇木而棲,秦瓊開始跟隨秦王李世民南征北戰,鞍前馬後的效忠,先後擊敗了雄霸一方的王世充、竇建德和劉黑闥等多支割據勢力。他為大唐王朝的建立,可謂是居功至偉,先後被任命為秦王右統軍,加授上柱國,後又加封為翼國公。

            在事關李世民人生命運的玄武門之變中,秦瓊雖沒有像陳咬金一樣直接斬殺李建成,但卻也旗幟鮮明的支援李世民,政治上從來不曾動搖過。

          唐武德九年(626年),唐太祖李淵迫於無奈,黯然傳位於秦王李世民。唐太宗登基後,秦瓊隨即被任命為左武衛大將軍,並被賜予大量的封邑。

          可惜,唐太宗即位以後,秦瓊就開始久病纏身,在貞觀十二年(638年)時不幸病逝,被追贈為徐州都督、胡國公,諡號曰“壯”。

    回答完畢!

    參考資料:

    《新唐書·秦瓊傳》

    《好漢秦瓊:秦瓊與秦瓊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膝蓋如何鍛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