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杏林之聲01

    以下回答摘自 河南省骨科醫院(河南省洛陽正骨醫院鄭州院區)微創脊柱骨科 鮑朝輝 副主任醫師《名醫專訪丨河南省骨科醫院鮑朝輝:老年人骨質疏鬆與椎體骨折》

    世界衛生組織給出這樣的定義:骨質疏鬆症是以骨密度降低、骨組織微結構損傷,導致骨強度下降、骨折危險性增加為特徵的全身性骨骼疾病。人體的骨頭由鈣質等無機物和膠原等有機物組成,就像建房子的水泥和鋼筋一樣,只有無機物和有機物都充足時,即骨的微結構與骨量都良好時,骨頭的質量才能保證,否則,鈣質流失、膠原減少則造成骨質量下降、脆性增加,骨的破壞速度大於生成速度,最終發生骨質疏鬆。

  • 2 # 天天醫學

    骨質疏鬆是一種以骨量降低和骨組織微結構破壞為特徵,導致骨脆性增加和容易發生骨折的代謝性骨病。根據發病原因的不同通常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骨質疏鬆兩類。繼發性骨質疏鬆的原發病因比較明確,常由性腺功能減退症、甲亢、甲旁亢、庫欣綜合徵、1型糖尿病等內分泌代謝疾病或全身性疾病引起。原發性骨質疏鬆有兩種型別,I型原發性骨質疏鬆就是女性絕經後的骨質疏鬆症,常發生於絕經後的女性。Ⅱ型原發性骨質疏鬆就是老年性骨質疏鬆,常見於老年人。這裡主要說說原發性骨質疏鬆和絕經後骨質疏鬆的發病原因,供大家瞭解。

    正常人性成熟後骨的代謝主要以骨重建的形式進行。更年期後,男性的骨密度下降的速度一般比女性慢一些,因為女性除了年齡的增加外,還有雌激素缺乏的影響,使骨吸收增加和(或)骨形成減少導致骨丟失和骨質量的持續下降,脆性增加,甚至發生骨折。引起和導致骨質疏鬆的因素原因有以下四個方面:

    一、影響骨吸收方面的因素:

    1.性激素缺乏:人體內雌激素缺乏會使破骨細胞功能增強,骨丟失加快,是絕經後骨質疏鬆發生的主要病因;雄激素的缺乏是男性老年人發生骨質疏鬆的重要原因。

    2.活性維生素D缺乏和甲狀旁腺素增高:由於高齡和腎功能減退等原因會導致腸道鈣吸收和維生素D3生成減少,甲狀旁腺素代償性分泌增多使骨轉換和骨丟失加速也是引起骨質疏鬆的主要原因。

    3.細胞因子表達紊亂:隨著年齡的增高出現骨組織的有些白細胞介素和腫瘤壞死因子增加,而護骨素減少,導致破骨細胞活性增強和骨吸收增加。

    二:骨形成方面的因素:

    1.峰值骨量降低:青春發育期是人體骨量增加最快的時期,約在30歲時達到最高值。這個過程主要由遺傳因素決定,並且與種族、骨折家族史、瘦高身材以及發育、營養和生活方式有關。性成熟障礙會使峰值降低,會使成年後發生骨質疏鬆的可能性增加和發生年齡提前。

    2.骨重建功能衰退:是老年性骨質疏鬆的重要發病原因。成骨細胞的功能與活性缺陷導致骨形成不足和骨丟失增多。

    三、骨質量下降:骨的幾何形態、礦化程度、微損傷累積、骨礦物質與骨基質的理化和生物學特性等骨質量主要與遺傳因素有關。骨質量的下降會導致骨脆性和骨折風險增高。

    四、不良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環境:

    骨質疏鬆和骨質疏鬆性骨折的危險因素很多,如高齡、吸菸、制動、體力活動過少、酗酒、跌倒、長期服用糖皮質激素、光照不足、鈣和維生素D攝入不足等。蛋白質攝入不足、營養不良和肌肉功能減退是老年性骨質疏鬆的重要原因。危險因素越多,發生骨質疏鬆和骨質疏鬆性骨折的可能性越大。

  • 3 # 極臣生物

    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是一種代謝性骨病,主要是由於骨量丟失與降低,骨組織微結構破壞、骨脆性增加,導致患者容易出現骨折的全身代謝性骨病。

    骨質疏鬆病因

    誘發骨質疏鬆的原因不少。疾病、飲食、運動等都有可能導致骨形成減少、骨吸收增加,最終導致患上骨質疏鬆症。

    一、疾病誘發

    內分泌疾病、結締組織疾病、慢性腎臟疾病、胃腸疾病和營養性疾病、血液系統疾病、神經肌肉系統疾病等都可能引起骨質疏鬆。

    這類多被稱為繼發性骨質疏鬆症。

    二、缺乏運動

    長期久坐/臥床不運動,導致骨內血液迴圈較差,從而使得骨基質和礦物質減少,引起脫鈣及尿鈣排出量增加。

    順帶一提,長期的太空旅行也可能會引發骨質疏鬆症。

    三、長期使用藥物

    像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肝素、抗驚厥藥、抗癌藥、含鋁抗酸劑、甲狀腺激素、慢性氟中毒、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類似物(GnRHa)或腎衰用透析液等藥物長期使用也會影響到代謝。

    四、體重

    過輕過重都有可能引發骨質疏鬆。因減肥過度節食導致營養吸收不足,缺乏鈣元素或者肥胖症都會提高骨質疏鬆患病率。

    五、生活不規律

    抽菸喝酒,長期喝碳酸飲料、濃茶、濃咖啡等飲品,會影響到骨質基和礦物質減少,引起脫鈣及尿鈣排出量減少。

    骨質疏鬆如何分類

    主要分為兩類。

    一、原發性骨質疏鬆

    其中原發性骨質疏鬆又可分為三類:

    1、絕經後骨質疏鬆症(I型):主要發生在女性絕經後5~10年內。

    雌激素會影響到骨代謝,絕經後雌激素水平降低,難以有效抑制破骨細胞,導致破骨細胞活躍,骨細胞被快速分解,吸收,骨量下降且流失加快,骨骼中空隙增加,形成骨質疏鬆。

    2、老年骨質疏鬆症(II型):一般指70歲以後發生的骨質疏鬆。

    老年人性激素減少,刺激破骨細胞的同時,抑制成骨細胞,造成骨量減少。另外,營養吸收能力和器官功能衰退等現象也會導致骨量和骨質下降。

    3、特發性骨質疏鬆症:主要發生在青少年。

    病因不太明確,可能與骨代謝調節異常有關。

    二、繼發性骨質疏鬆

    主要由影響骨代謝的疾病或藥物導致。(參考病因)

    患病者主要症狀如下:

    輕者無明顯症狀。隨著病情加重,患者更容易感覺到乏力,腰部背部容易疼痛,甚至全身骨痛。跌倒、摔倒時,更容易發生骨折。嚴重骨質疏鬆可能導致出現駝背脊椎變形等情況。

    還有可能有如下伴隨症狀:

    胸椎變形,嚴重甚至可能壓迫心肺,導致迴圈、呼吸系統的功能異常。

    骨骼畸形導致周圍面板被迫褶皺,褶皺處多汗潮溼,容易滋生細菌,出現瘙癢甚至糜爛。

  • 4 #     

    骨質疏鬆一般和年齡,營養,藥物都有關係的,因為如果年齡大了,骨質疏鬆,透過飲食,適度活動一下,另外多食用含鈣量高的食物。如健力多氨糖軟骨素,如果缺鈣嚴重,可以口服鈣片或者是維生素D,此外要注意避免摔倒,防骨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封神演義中的崑崙山到底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