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育知一二
-
2 # 成長屋
我們在管教的過程中,也許會應用很多手段和方法,比如正面激勵的語言,溝通中的“感受強調”等,但如果缺少我們內心的信念支撐,不去思考這些做法背後的理念,那這些方法手段都會成為套路,終會因為缺少真誠而失去生命力。
比如說,有的父母學習了面向親子溝通的P.E.T.,就掌握了一套如何跟孩子對話的套路,但沒能夠真正理解其實方法背後是對孩子感受的接納,即使應用同樣的句式溝通,但語音語調中還是會透著不接納,其實就是隻學了“術”,而沒有悟出“道”。
一句話,要做到對孩子和善溫柔,需要我們從內心深處真正的理解、接納孩子。這一點,你能做到嗎?做父母,要不斷地修煉自己,不只是修煉一招一式,而更要修煉內功心法。
對孩子溫柔說話,能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能讓孩子長大後不隨意、沒理由發脾氣。知道了對孩子溫柔說話的重要性,那麼接下來,你如何做到溫柔呢?
溫柔,在我看來,不是說話輕聲細語,不是姿態軟弱,而是對他人充滿善意。
說話時,對孩子溫柔,父母要學會和孩子建立輕鬆愉悅的地溝通。比如,孩子哭鬧著不穿園服去上幼兒園,此時,家長不宜強硬要求孩子穿:“別人都穿就你不穿……你不穿也得穿!”,也不宜縱容孩子想穿啥就穿啥。
溫柔,圓滿的回答應該是這樣:“(周XX穿園服,不是一開始就說好了嗎?你不喜歡和你的好朋友一起玩嗎?他們都穿園服,一起玩的時候,服裝統一,你們可好看了。你也穿好不好?”
這樣說,孩子往往就會答應穿園服,且不再產生抵抗情緒。同時,也不會讓孩子形成“別人那樣我也要那樣”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