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尋路cn

    看書名倚天劍屠龍刀 其實我覺得張無忌才是多餘的 屠龍刀講了他爸和她媽的奇遇 倚天劍是講周芷若的奮鬥史 明教講了推翻元朝的朱元璋常遇春 ...

    通篇下來 怎麼看張無忌都是個觀眾

  • 2 # 葉香川

    倚天屠龍記寫得很隨意,隨便看看行了,一開始就講張翠山出場,然後談了一場戀愛,有了張無忌,張無忌出來了被騙去搞傳銷,亂跑去個山洞練起了絕世神功,反正沒啥看的,其實那時候寫武俠有市場,現在也沒人看了

  • 3 # 大千狐

    首先糾正一個錯誤,《倚天屠龍記》一共有40回,郭襄僅在第一回“天涯思君不見君”裡出場,怎麼看篇幅都不算大。

    郭襄:我就來跑個龍套,你們還嫌我戲份多?

    在《神鵰俠侶》的故事結束大概五年之後,郭襄出於思念,到處去尋找楊過,路徑少室山,發現少林派正在迫害覺遠大師(覺遠是當時九陽真經的唯一傳人),便出手相助。

    最後,覺遠為了保護徒弟張君寶與少林派搏鬥時耗盡內力,圓寂之前在郭襄、張君寶面前背出《九陽真經》,少林的無色禪師在門外偷聽,由於《九陽真經》太長,三個人都只記住了一部分。

    郭襄最後放棄尋找楊過,到峨眉山開宗立派了,至此郭襄的故事就此完結,不難發現,金庸在《倚天屠龍記》裡寫郭襄,目的有二:

    ①交待郭襄最後的結局,郭襄是《神鵰俠侶》後期出現的人氣角色,讀者很關心她最後的結局,金庸自然是要回應的。

    最後郭襄建立峨嵋派,她擁有三分之一的《九陽真經》、大部分桃花島的武功、郭靖教給她的越女劍法(郭靖沒傳她九陰,否則她就是金書武功第一人了),以及她自創的峨嵋派武功,武學造詣已經能達到“二論五絕”的程度了。

    ②交待少林、武當、峨眉三大派的崛起之謎。倚天的武學體系和射鵰、神鵰完全不一樣,射鵰神鵰裡的少林派宛如阿卡林般透明。而全真派、丐幫這些老牌霸主在神鵰後期已經崩了,武當、峨眉這些後起之秀必須要頂上,而郭襄的故事等於交待了這三大派的崛起之謎。

    接著說張翠山,張翠山是《倚天屠龍記》前十回的男主角,他在整部《倚天屠龍記》的戲份,也僅少於張無忌。現在有些人覺得張翠山多餘,純粹是拜那些粗製濫造的影視劇所賜,他們拍不出《倚天》前十回的精妙,某幾個版本甚至直接用一兩集就帶過《倚天》前十回,失敗的不是金庸,而是他們。

    張翠山的故事主要分為:龍門鏢局血案、王盤山揚刀大會、冰火島隱居、武當山自刎四部分,又以屠龍刀的下落,殷素素的愛情為兩條主軸穿插成一條完整的故事線。

    故事本身已經足夠精彩的,而不要忘了《倚天屠龍記》這部小說最深刻的主題——有瑕疵的英雄。

    張翠山衝破禮教、重情重義、又敢於承擔責任,他當然是英雄。

    但是他重武輕謀,以武力逼迫都大錦賑災,又乘一時口舌之快,說了一句沒腦子的“殺你滿門雞犬不留”,最終釀成俞岱巖的悲劇;

    張翠山還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悲觀主義者,他只能生活在順境,但凡生活中遭遇一點變故,他就會情緒失控,失去處理問題的能力。

    同樣,他的兒子張無忌也是一個“有瑕疵的英雄”,礙於篇幅,這裡就不細說了。

    總而言之,金庸寫“射鵰三部曲”,是非常匠心獨運的:

    射鵰寫人,射鵰融入了金庸對於“英雄”二字的全部思考,英雄的人做英雄的事;

    神鵰寫情,用一對完美的戀人展現金庸眼中最高階的愛情,不在乎它有多麼偏執;

    倚天寫世,以兩個有瑕疵的英雄為視角,看他們處理人世間的種種難題,那麼殘忍又那麼真實……

    張翠山、張無忌,但凡少一個,都成就不了《倚天屠龍記》的偉大。

  • 4 # 王俊傑猛

    郭襄是倚天屠龍故事的引子,是不可或缺的。

    風陵渡口初相遇,一見楊過誤終身。沒有郭襄對楊過的暗戀,就沒有郭襄騎驢闖蕩江湖,當然也就沒有峨眉派了。

    沒有了峨眉派,也就沒有了滅絕師太,當然也沒有了丁敏君和周芷若,那還扯什麼倚天屠龍?

    沒有郭襄,也扯不出張君寶,扯不出覺遠大師,沒有了九陽神功,沒有了張三丰,那更沒有倚天屠龍了。

    不過說真的,我第一次看倚天屠龍,還真的以為張翠山和殷素素才是主角。

    張三丰弟子中以張翠山資質最佳,張翠山初見謝遜,被謝遜的神功嚇到,在我的潛意識裡,張翠山在以後的日子裡會屢有奇遇,最終成為絕世高手。

    不料冰火島九死一生,回到武當山卻又見到俞岱巖殘廢,而傷俞岱巖的,恰恰就是殷素素。

    張翠山和殷素素相繼自殺,當時我震驚了,主角自殺了,下面怎麼玩?

    以後張無忌學習九陽神功,學習乾坤大挪移,學習太極拳劍,最終成為絕世高手。

    冰火島奇遇

    但我一直認為,張翠山的部分寫得太好,壓倒了張無忌的部分。都說梁羽生的武俠虎頭蛇尾,那金庸的倚天屠龍也算虎頭蛇尾了。

    而且倚天中的武力設定,我覺得許多地方不合情理。

    張無忌直到最後,才能戰勝玄冥二老聯手,而玄冥二老其實只是逍遙二使的水平。

    少林和尚一掌擊中張三丰,居然能讓張三丰吐血,這太不合理了。

    周芷若學了四丈銀鞭和九陰白骨爪,居然輕易戰勝俞蓮舟和範瑤等二流,武力設定太突兀,讓人不可接受。

    梁羽生最不能讓我接受的武力設定就是,厲勝男用天魔解體可以戰勝唐曉瀾,這是不可能的。

    周芷若速成九陰白骨爪,如果稱霸峨眉還在情理之中,稱霸二流高手就太說不過去了。

    這些突兀的武力設定,真的很難讓人接受。

  • 5 # TonyDeng

    《倚天屠龍記》中一開始郭襄的情節不是敗筆,而是非常重要的鋪墊,說明《九陽真經》的來龍去脈,及其對三大派的影響,武當派和峨眉派的創立,源於郭襄少室山一行,此交代必不可少。何況,倚天劍和屠龍刀,都是郭家的。

    俞岱巖和張翠山的事,也是很重要的背景。屠龍刀傳說對江湖和武林人物所造成的影響,由此可見,張翠山為什麼要自殺,張無忌的仇人到底是誰,張無忌跟謝遜的感情基礎在哪裡,眾多角色之間的恩怨關係感情糾葛,都需要在這裡找答案。

  • 6 # 魔魔剪輯

    郭襄引子子不能算敗筆,我反而覺得何足道十分搶戲。後來的崑崙派掌門人品低劣,開頭的章節也讓其人物形象飽滿。張翠山的情節勉強吧...不好不壞。沒有又不行...

  • 7 # 北望大坡灘

    金庸先生在寫小說中,屢次使用這種筆法,這叫做“一唱三嘆”!

    開門見山固然明朗,也失去了傳統文學的含蓄,以及情節推動的重要吸引力。

    故,作者在安排最重要的人物出場,總是比較靠後的,在古典藝術戲曲中有一個專業詞語“壓軸”!

    當然,也不是不能先出現,但所有的故事情節,若要豐富,必須是網羅一個群體的事件,枝枝蔓蔓,才有矛盾衝突,才有推動情節向前的合理性安排。

    若一味地只描述主角的故事,單調不說,還容易陷入格局小的迷局。畢竟,如果主角的經歷是特殊情節,那麼,一般人物的也是普遍行為,有了“綠葉”才能彰顯“紅花”!

    再者,郭襄與張翠山不是可有可無的人物。郭襄的存在,突出了主體,提升了意境,那就是“神鵰”三部曲一脈相承的“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主旨。而張翠山,也是體現出波譎雲詭的時局,以及亂世江湖即便是名家出身也不免身死離亂。

    這樣,才能引出張無忌及明教,致力於整合中原武林,致力於推翻蒙元,造出一個全新的大明王朝。

    故,縱覽全書,郭襄是引子,張翠山是故事前1/3的男主角,而張無忌則是最終男主角。

  • 8 # 清幽齋主

    何謂敗筆?

    與小說主旨不符甚至矛盾是敗筆。

    與人物性格相悖、讓事件邏輯混亂是敗筆。

    至於寫了誰,寫多大篇幅,那是作者的自由。最多算是思路有變化罷了!

    《倚天》倒沒覺得,不過我確實感覺金庸在寫《天龍》時,前後是有思路變化的。

  • 9 # 默玄吟雷

    不算,寫郭襄張三丰其實是點題概括世事變遷,人間蒼桑,亦要宏揚一種自尊自強的志氣,雖然紅顏弟子江湖老,但張三丰精神不滅卻又淡然返樸這種變化,實為中國文化一種追求。亦為必然,有點題作用,

    而張翠山夫婦,問了篇幅雖長,但小說跨了年代,也必須交待清楚耕種苗長,不能只寫風雲雨露。如同《三國演義》,開始大部分篇幅是寫諸侯亂象,而《射鵰英雄傳》,開篇也大量篇幅講江南七怪與丘處機包惜弱的事。

    後來又插《九陰真經》故事。

    《天龍八部》主角三人也分說。

    長篇小說的涵蓋容量必須縱深橫闊,不然反顯單調。

    有由來,有聯絡,有呼應,情節不牽強。不能算敗筆。

    金庸小說,許多牽強之筆。比如書在猴中,一隻馬猴子能活七八十年?但武俠小說,本就不嚴謹,倒不必苛責,但那些大篇幅倒是樹冠巨枝顯精神,應當不是敗筆,恰是應當為之了。

  • 10 # 新明善

    【回答】自然算不得敗筆。

    【瑕不掩瑜】《達芬奇•蒙娜麗莎的微笑》《梵高•向日葵》《曹雪芹•紅樓夢》《王羲之•蘭亭集序》……這些傳世名作,是不是完全沒有任何瑕疵呢?

    金庸先生的武俠系列作品,包括《倚天屠龍記》在內,或者不及上面列舉的作品已經歷經千百年的歷史檢驗,但很大程度上,已經是為人們所高度認可的成功作品了。

    在作品的某些佈局謀篇問題上,原本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所以,無法用所謂的“敗筆”一言蔽之。

    就算是題主覺得有些不太接受,不妨想一想“斷臂維納斯”。

    【郭襄與張翠山】郭襄以楊過的玄鐵重劍鍛造為“倚天劍”與“屠龍刀”,實在是《倚天屠龍記》的因緣製造者,豈能不交代清楚?

    所以,看似散漫之筆法,前後連貫看來,卻是精巧佈局之舉!

    (完)

  • 11 # 傲竹清音1

    感覺金老寫的很好看,前面寫郭襄是為了交代清楚,峨嵋派和武當派的出處,兩派之間的關係!寫張翠山是為了給以後的張無忌鋪路!

  • 12 # 萬國頌哥

    雖然小說我只看過一次,但是我個人覺得不算是敗筆,作者金老寫小說之所以描寫郭襄這段故事肯定是有她的意義所在。舉個例子吧,《倚天屠龍記》為什麼會成為射鵰三部曲之一,那是因為有郭襄,所以讀者才認定。如果去掉郭襄的劇情,直接上倚天劍和屠龍刀,又去掉張翠山的故事,那麼還有峨眉派和張無忌的由來麼?所以簡單直說就是劇情鋪墊,就算用一兩章的故事情節做鋪墊也不過分,承上啟下。承上《神鵰俠侶》的結尾劇情,啟下《倚天屠龍記》倚天劍,屠龍刀,九陰真經伏筆,九陽真經的開篇。當然了《倚天屠龍記》畢竟是連載的嘛,也不懷疑當時金老有可能本來當初想寫郭襄的故事,但是下筆寫著感覺不對勁,所以就臨時修改了劇情,但是前面的故事框架原本就是圍繞郭襄展開的,直接抹去郭襄的情節又不能突出倚天劍和屠龍刀的由來。因此只能淡化郭襄的故事點到即止,畢竟要寫張三丰的故事不能與現實太偏。

    小說畢竟是虛構,但是金老習慣引用現實人物來構建自己小說的武俠世界,所以既然寫到了張三丰建立武當派,那麼就少不了武當七俠的身影了。那麼據說《中國太極拳辭典》歷史文獻上,張翠山天資最高是張三丰的得意關門弟子,那麼金老就以張翠山作為俠義之士為故事的開篇,引起武林之爭來續寫《倚天屠龍記》緣由,從而張無忌這個虛構人物就這樣登上武林紛爭的舞臺了揭露倚天屠龍的秘密。

  • 13 # 扯淡專家

    當然不是敗筆。金庸的小說都會有非常多的鋪墊,金庸是很擅長講故事的作家。

    這也是他最喜歡用的方式之一:①由其它人物引出主角。如抽絲剝繭般,讓你一點點的見到廬山真面目。《射鵰》中郭靖的成長也是鋪墊了很久的,這種寫法也是金庸成長史式宏大敘述的慣用技巧。

    金庸除了喜歡這樣鋪墊外,還喜歡採用幾個人講故事的方式,最經典的《雪山飛狐》,幾個人用不同視角,不同口述,來表現塑造的人物,胡一刀的光芒萬丈,甚至超過了主角胡斐。還有《笑傲江湖》裡令狐沖的出場,也是透過儀琳的講述引出令狐沖這個人物,未見其人,先“聽到他的傳說”

    這樣寫的好處是,讓人無比的期待,另外由一個旁人說出來,可信度就更高了一點。

    包括風陵渡口郭襄聽楊過事蹟,同樣是這個技巧。

  • 14 # 大溪水長

    《倚天屠龍記》是金庸先生的射鵰三部曲的最後一部小說,在開篇描述了襄陽保衛戰之後的故事。在郭靖、黃蓉戰死後,郭襄獨自一人浪跡江湖,尋找楊過的蹤跡,真是一遇楊過誤終身。這一天她來到了少室山,遇到了崑崙聖手何足道,然後遇到了少林寺的覺遠大師和他的小徒弟張三丰,為什麼在開篇要大幅描寫郭襄呢,因為這起到了承前啟後的作用,像描寫郭襄,因為她後來行走江湖在峨眉山落腳定居,開創了峨眉派,把倚天劍和屠龍刀的來歷就給廣大讀者展現出來,並交代出倚天劍在峨眉派手裡。何足道的出現也是為以後崑崙派的事情打下伏筆,而郭襄送給張三丰的一對鐵羅漢,也牽出了以後武當派與峨眉派的恩恩怨怨。

    關於對張翠山的大幅描寫,是由於小說的故事發展而決定的,張翠山的出現,讓天鷹教和武當派本不相關的兩大派有了聯絡,為小說主角張無忌的出場做了鋪墊,同時把小說因果裡的因展現給讀者,如果沒有對張翠山的大幅描寫,主角張無忌的出現就會很突兀,以後江湖上的風風雨雨就不容易展開。金庸先生的作品很多都夾雜了特定的歷史事件,對小說的描寫按部就班,細緻入微。這也是他的小說與古龍先生小說的不同之處,古龍先生的小說講究天馬行空,而金庸先生的文風是循序漸進。我覺得《倚天屠龍記》在開篇用很大篇幅來描寫郭襄和張翠山不僅不是敗筆,而是點睛之筆,一部小說,只有開頭寫的精彩,才是吸引讀者繼續看下去的動力。

  • 15 # 文藝司機生活

    按照現在快餐文學的閱讀習慣看來,的確是“敗筆”,慢節奏和主角出場滯後很容易導致撲街,甚至難以過審,但是金庸先生筆力雄健,即便是配角也寫得很有魅力,而且有連貫性不是水字數,作為一脈相承的系列來說,也有一定必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有2條超速,都是扣12分,請問怎麼處罰的,需要多長時間去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