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秩和律師147753

    西晉文學家陸機的《平復貼》,可以說是鎮國之寶,絕對不過。

    該帖是迄今為止年代最久遠的書法墨跡,可見其珍貴,被書法界譽為“墨皇”或“墨王”,該帖的現世,可謂天賜。

    今天,看到這個問題,便生出臨寫一下《平復貼》的念頭。都說臨帖先讀帖,讀帖先從簡單入手,於是我選擇屬初二字開始。

    各位朋友,從這兩字,我們讀懂了什麼?首先弄懂大概,是內擫用筆?還是外拓?朋友,你有答案嗎?

    這些虛白部分怎麼產生的?朋友們猜猜?估計你是猜對了,是內擫筆法。好我們試試,錄個小影片。

    看了嗎,內擫產生右側虛的現象,外拓則筆畫非常沉實。

    看出了吧,筆法決定筆畫特點,筆法錯了,你一定臨不像。這一筆,我們可以稱撇畫,屬初兩字,用了七筆撇畫,因此不學會這個撇,就不可能臨像這兩個字。

    接下來,我們我們看橫畫,第一橫切筆緩入。

    筆畫與筆畫之間,銜接必然運筆。可以小圈,可以彈鋒。所謂小圈,就是在筆畫節點處畫圈,要麼順時針,要麼逆時針。所謂彈鋒,是指將筆鋒立起,立起後要麼使筆鋒彎向上下左右四個方向,從而使筆鋒產生張力,進一步寫出的筆畫,自然就有張力。說實話,這是家傳筆法,本不該外傳。我父親也是隻傳了我一人,我小妹也寫字,寫隸書,從沒問我家傳筆法的事,所以這個筆法,是我第一次公開。第一個看到本文的,就是此筆法外傳後第一個知道者。如果從我父親開始,您就是第三人。我相信,我父親地下有靈,一定會欣慰。

    那麼,您猜一猜,第一筆與第二筆銜接之處,是彈鋒還是畫圈?您肯定猜對了,不是畫圈,是彈鋒。

    那麼,是怎樣彈鋒?是上彈鋒。

    第三筆,是新起筆,上切起筆。看這個小犄角,上切出現的。

    第三處連線是逆時針上畫圈,因此沒張力。第四處是飜筆,為啥沒飛白,筆法所然,不是不快,這筆最快。第五處是切。

    以上並無難點,難點是最後一處銜接,估計大家都看出了是彈鋒,但是是內擫下彈鋒,還是內擫上彈鋒。我們錄一段影片,看看一看,然後下結論。

    很顯然,是下彈鋒,上彈鋒不能產生這樣效果。

    看出來了嗎?

    下面我們試臨一下這兩字,我先臨一遍。然後照著我臨的,再臨。

    這是臨兩遍的結果,第一遍沒錄,第二遍第一字大啦,只能換行。不一定像,先抓住精神,臨的一模一樣,沒個百八十遍是不行的,我是說一組字。

    我不提倡通篇背臨,沒有任何意義。就像作家學寫小說,學習只是讀。會了就行了,沒聽說莫言背下了紅樓夢,或者其他經典。

    另外,“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我們在臨西時候,加入當代因素,也不是不可以。

  • 2 # 千千千里馬

    書法為中國早期的草書,不但非常難以辨認,臨摹,也是非常有難度的,主要是許多子與今草有很大差別。

    陸機的書法作品,我個人認為,不建議臨摹。特別是書法功底不足,書法知識不足的,都不要去臨摹。

    理由是,陸機的《平復貼》的字跡,是早期隸書體系的草書,與我們今天的草書,在字型結構,筆法表現上,都有很大的不同。

    第二,草書本來就不好辨認。所謂的“今草”還有豐富的草書體系幫助,陸機的《平復貼》 草書古代就無法辨認完整,啟功先生,花費了很大的精力才基本辨認出來了,但是,個別字還有一些爭議。當然,我們今天,大體上也是以啟功的解讀為依據的。

    所以,如果你學習了《平復貼》的書法,就會有一個如何應用問題。

    當然,學習書法,也不完全是字型問題。筆法也是可以學習的一個書法要素。在《平復貼》中,也有不少字,與今草沒有太大區別,這些字直接的可以融入今草之中。

    《平復貼》的筆法老辣奔放,這是值得我們學習把玩的地方。

    那麼如何寫出《平復貼》的“沉靜”、“遲滯”的味道?

    其實用“遲滯”可以,“沉靜”就不是《平復貼》的特點了。

    我們簡單分析幾個字,看看《平復貼》的筆法是怎麼學出來。

    例如“初病”二字的筆法,就很老辣遲滯。

    實際上,草書不可能“遲滯”的,因為寫得快,是草書的基本特點,都是一些“遲滯”的筆法,這草書,怎麼能寫快?

    但是,草書是書法家心跡的:流露,也不是因為是草書,就一筆慢的筆法也沒有。

    “病”字筆畫都不慢,但是包圍框,寫得比較“遲滯”,“丙”的橫折彎鉤,顯然要慢一些,才能有折的方筆。

    我們看這個橫折彎鉤,筆法是內方外圓的筆意,如果寫得快,就會圓一些,而不會有方折筆意。

    由於陸機喜歡用幹筆,所以,他往往要讓行筆速度放緩。這個“病”字,就是一例。

    再看看下面圖片的“為”字和有些缺損的“承”字。

    “為”字的撇畫,走勢非常有力,收筆之處上挑翻筆寫橫折鉤,這時筆中的墨已經減少,所以,最後一點,就有些“渴筆”的味道了。

    陸機用墨,不像我們現在,因為在宣紙上寫,吸墨多,所以要快速。

    陸機那個年代,書法家使用的紙,吸水性不是很強,所以,陸機用墨儘量幹一些。

    再看看“承”字,這個字,雖然不完整,但是,我們仍然能看得出來,這個字的用筆更加“遲滯”一些,給人以頑強抵抗的感覺。

    最後我們說說,如何才能臨摹好,陸機“遲滯”的筆意。

    筆意是書法的重要美學元素,沒有完全相同的筆意。

    每一個書法家都有自己的獨特“筆意”,所以學習筆意,也是非常難的。

    要讓筆意“遲滯”相對需要墨少,慢行。

    筆中墨少,往往,想快快不了,加上慢行,也就是筆速稍微慢一點,這樣,就會出現猶如渴筆的感覺。

    同時,除了墨。用紙也要選擇漲墨遲滯的紙張,而且表面要光滑一些。如果用生宣,那是學不出這種效果的。

    我們今天學習《平復貼》有很多知識點,都不是筆墨能解決的。

    例如,紙張,我們也與陸機的紙張非常不同。

    陸機用的是麻紙。麻是古代紡織原材料。用於製造麻布。是一種比較粗糙的布。麻布製造過程中,會有不少邊角料,經過造紙,這些麻纖維,就會成為麻紙。

    這種紙堅韌,表面光滑細膩,吸水性也可以,寫字很好用。

    紙張越光滑細膩,寫字的筆觸就越逼真。

    《平復貼》的筆畫未必都是“遲滯”寫出來的,所以,我們要有一定的書法文化知識點幫助。

  • 3 # 翰墨書道

    《平復帖》確實不適合初學臨摹而且還要追求沉靜遲澀。能夠做到沉靜遲澀,並不難,難點是真正能夠臨摹好《平復帖》。一是平復帖字數少,要想臨摹好並能夠依據此風格創作作品,的需要多大的創作能力。除非你也在精通一家草書,然後遍閱百家的基礎的之後在臨摹平復帖才有可能臨摹此帖有實際意義。二是平復帖太過於古雅盎然。

    這種高古書法風格,是非常難以把握的。並且其書寫非常隨意灑脫。沒有高超的技法也是不可能的。

    三是草書,除非追求書法藝術或進行專業的書法創作,對於一般的書法家或初學者來說,學了也沒有實用意義。印象中至今能夠以此帖風格創作草書非常到位的只有一位,好像是一位叫米鬧的書法家,那可是在全國拿過無數一等獎和特等獎的的書法專家。

    至於書法要寫出沉靜遲澀,非常容易。一是要透過臨摹的古法,筆筆從古法來,要草書用筆如楷。自然遲澀。二是心態要好,這是非常困難的,特別是那些已經走上社會以後的書法家或書法愛好者因為利慾的影響和現實生活的環境條件,能夠得沉靜之境需要非常好的修養。除非你能夠做到心外無物,唯書是求,否則是非常困難的。

    雖然如此,但對於那些也足夠優越學習環境和條件的青少年或中老年人來說,還是有充足條件做到這一點。比如那些書法學院中的學子,因為心無旁騖,一心為書法而書法,我就要靠書法吃飯,其他事情都漠不關心,心自然能夠靜。如此一來,臨摹練習書法自然能夠得此書書境。在就是要臨摹類似風格的楷書作品,二不能去從顛張醉素的狂草中去獲取此境。或許你也可以說,懷素的小草千字文,就具備那樣的特點,話固然不錯。但那可是懷素人書俱老爐火純青年齡階段的作品。在那個年齡段,你就是不追求類似風格也會自然而然形成那種風格,當然是在非常紮實的書法功夫之上的結果。得此風格一首先自己的心態要做到,而就是臨摹練習類似風格作品。修心修藝,不期成而自然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立業後再成家會有什麼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