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本草世界

    黃芪這個藥其實使用歷史很久了,在漢墓馬王堆出土的帛書“五十二病方”中就有黃芪的記載,可以說迄今幾千年了,早在《神農本草經》中還將黃芪列為上品,而在明代著名醫藥學家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卻將黃芪的補性做了闡述,並指出“耆,長也,黃芪色黃,為補者之長,故名……”

    黃芪在補氣方面的作用相對比較全面,而且適應多種氣虛證。比如說肺氣虛,黃芪對此也是一味良藥。黃芪這味藥入肺又能補益肺氣,適用於肺氣虛弱,咳喘日久,氣短神疲等症,只不過在使用時,需要與紫菀、款冬花、杏仁等祛痰止咳平喘之藥進行配伍。

    黃芪在治療脾氣虛方面可謂是功效獨特。黃芪甘溫,善入脾胃,是補中益氣要藥。在治療脾氣虛弱,倦怠乏力,食少便溏等症的時候,既可以用單用黃芪熬膏服用,也可以與黨參、白朮等補氣健脾藥配伍使用。黃芪具有補氣、昇陽、舉陷的作用,尤其長於治療脾虛中氣下陷的久瀉脫肛,內臟下垂等症,在使用的時候需與人參、升麻、柴胡等藥同用。

    脾氣虛還會導致水溼失運,導致浮腫尿少,就可以用黃芪補脾益氣,利尿消腫,標本兼治,是治氣虛水腫之要藥,一般需與白朮、茯苓等藥配伍。脾氣虛還可能導致不能統攝血液而失血,而黃芪可以補氣以攝血,一般與人參、白朮等藥同用。脾氣虛不能布津,從而導致消渴,而黃芪補氣生津,常與天花粉、葛根等藥同用。

    脾肺氣虛的人往往衛氣不固,從而出現表虛自汗,而黃芪能補脾肺之氣,益衛固表,一般需與牡蠣、麻黃根等止汗的藥一起用,比較有名的就是牡蠣散。如果衛氣不固,表虛自汗,而又容易感受風邪的,常與白朮、防風等藥同用,比較有名的就是玉屏風散。

    尤其是患有瘡瘍的人來說,氣血更是虧虛,而黃芪的補氣力量可以起到託毒生肌的功效。如果是在瘡瘍中期,瘡形平塌,根盤散漫,難潰難腐的時候,可用黃芪補氣生血,扶助正氣,託膿毒外出,常與人參、當歸、升麻、白芷等品同用;如果是在瘡瘍後期,氣血虛弱,膿水清稀,瘡口難斂的時候,可以用黃芪補氣生血、生肌斂瘡的作用,常與人參、當歸、肉桂等藥同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家做特別簡單的炒麵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