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3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504024020264

    【基本解釋】

    ◎ 引喻

    1、[fire and water]∶水和火

    水火無情,水火不容。

    2、[inborn hostility]∶比喻根本對立的事物

    備曰:“今指與吾為水火者, 曹操也。”——《三國志·龐統傳》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

    3、[disaster]∶比喻災難、艱險

    當統治者昏庸腐朽,人民英雄就揭竿而起,把反抗強權,救民於水火之中作為自己的理想。——《崇高的理想》

    ◎ 五行

    4、[fire and water]∶水和火

    五行(金木水火木)中二行:北方寒冷,與水相似。古人稱“水曰潤下”。是指水具有滋潤和向下的特性。引申為具有寒涼、滋潤、向下執行的事物,均歸屬於水;南方炎熱,與火相似。古人稱“火曰炎上”。“炎上”,是指火具有溫熱、上升的特性。因而引申為具有溫熱、升騰作用的事物,均歸屬於火。

    ◎ 藥理

    5、[stool and urine] 指大小便 1、水與火。

    【出處】《易·說卦》:“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史記·五帝本紀》:“時播百穀草木,淳化鳥獸蟲蛾,旁羅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勞勤心力耳目,節用水火材物。”《東觀漢記·鄭眾傳》:“單于大怒,圍守閉之不與水火,欲脅服眾。”

    【示例】唐 薛用弱 《集異記·王積薪》:“寓宿于山中孤姥之家。但有婦姑,止給水火。”《西遊記》第二回:“就如那窰頭上,造成磚瓦之坯,雖已成形,尚未經水火煅煉,一朝大雨滂沱,他必濫矣。”

    2、借指烹飪。

    【出處】《周禮·天官·亨人》:“掌共鼎鑊,以給水火之齊。”

    【示例】南朝 梁 何遜 《七召·餚饌》:“海椒、魯鼓、鹽、蜀姜,劑水火而和調。”

    3、互不相容。喻勢不兩立。

    【出處】《魏書·山偉傳》:“﹝山偉﹞與綦儁少甚相得,晚以名位之間,遂若水火。”《明史·朱天麟傳》:“王知群臣水火甚,令盟於太廟。”

    【示例】趙振 《說敗》:“蓋各私其私,絕無國民同體之概念,不至互相殘殺,互相水火,豈可得哉!”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六章:“弟對王舉人深為不滿,當面責備他兩次,遂成水火,不相往來。”

    4、謂水深火熱。比喻艱險的境地。

    【出處】《管子·法法》:“蹈白刃,受矢石,入水火,以聽上令。”《孟子·梁惠王下》:“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豈有他哉?避水火也。”

    【示例】宋 蘇軾 《學士院孔子從先進論》:“聖人視天下之不治,如赤子之在水火也。” 明 葉盛 《水東日記·徐興安論將》:“無如英國公 ,屢典大兵,且威嚴勝,將佐無敢犯,可赴水火。”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八章:“倘若你不仁不義,不能救民水火,別人憑什麼要擁戴你?”

    5、舊時用為大小便的隱語。

    【出處】《水滸傳》第八四回:“石秀說道:‘我教他去寶藏頂上躲著,每日飯食,我自對付來與他吃。如要水火,直待夜間爬下來浄手。’”

    【示例】《醒世恆言·李汧公窮邸遇俠客》:“眾牢子到次早放眾囚水火。”

    6、中醫學指心與腎。

    【出處】《針灸甲乙經·五藏六府官》:“夫心者火也,腎者水也。水火既濟,心氣通於舌。”

    7、指馬鼻兩孔間的部位。

    【出處】《太平御覽》卷八九六引 漢 馬援 《銅馬相法》:“水火欲明。”原注:“水火在鼻兩孔間。”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f11f3a292df5e0fe814ec5d95b6034a85fdf7297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深深的愛著你是什麼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