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孤山老叟

    毫無疑問劉邦三傑升勝出。

    理由如下:

    1、先看圖劉邦長得帥,朱元璋太醜(開個玩笑這個理由不算)。

    1、從對手看強弱

    劉邦的對手是項羽、大秦

    朱元璋的對手是陳友諒、張士誠、元

    首先秦國戰鬥力比元強太多,再者項羽的戰鬥力明顯高於陳友諒加張士誠

    所以從對手的強大,就能看出劉邦三傑還是要勝一籌的

    2、單個比拼

    蕭何VS李善長

    處理政務能力打平。

    舉賢、留賢、用賢的能力蕭何勝出(只一個韓信蕭何就剩了,李善長舉薦胡維庸得負分。)。

    保命的能力蕭何勝出(蕭何善終,李善長拿著免死鐵券還被搞死了)。

    境界比拼蕭何勝出(李善長貪財貪權貪色,蕭何都不貪,至於貪汙是做給劉邦看的,為了保命。)。

    政風比拼蕭何勝出(蕭何不結黨營私,李善長結黨營私。)。

    比賽結束,蕭何KO李善長。

    張良VS劉伯溫

    智謀張良略勝一籌(劉邦說決勝千里之外靠張良,然真實的劉伯溫卻沒有這麼牛,戰略厲害的還是朱元璋自己,儘管有兩次小失誤被劉伯溫言中,但建國大部分靠朱元璋自己的智慧)

    保命能力張良勝(張良功成身退,劉伯溫被搞死)

    比賽結束,張良TKO劉伯溫

    韓信VS徐達

    對手比拼韓信勝(韓信打的是項羽,徐達打的不少沒有一個能跟項羽比的。)

    保命能力徐達勝(韓信被搞死,徐達是疑案,就算吃了鵝肉死的也比韓信死的舒服)

    比賽結束,韓信徐達打平。

    至此三輪單項比賽結束劉邦隊2勝1平完勝朱元璋隊。

  • 2 # 青言論史

    說起來,劉邦和朱元璋真是有著許多相似之處——他們都是出身淮泗流域的平民,卻都最後當了皇帝,而且是統一了天下的皇帝。而他們的三位頂級隊友——蕭張韓VS李劉徐,也各自扮演著第一文臣、第一謀士和第一武將的身份。

    在這裡,做跨越一千五百年的關公戰秦瓊式的比拼是沒有意義的,我們不妨在箇中發現一些有趣的規律——

    漢初三傑裡,兩位文官(蕭何和張良)最後平安落地,蔭及後世;韓信卻從楚王到淮陰侯再到階下囚,只能說一個慘。

    然而在朱元璋那裡,情況卻剛好相反——第一大臣李善長滿門抄斬,第一謀士劉基在憂懼之中病逝(還有人謠傳是被毒死),其子被朱棣殺害;反倒是身為武將,立下不世之功的徐達平平安安,其女還成了朱棣的皇后。

    那麼,為什麼會造成這樣的局面呢?這和漢初三傑和明初三傑(姑且這麼說)和劉邦的關係有關。

    對於劉邦來說,當漢初三傑來投靠他的時候,他們的定位分別是這樣的——蕭何是合夥人,張良和韓信都是臣子。然而在奪了天下以後,張良還是恪守臣子之禮,蕭何甘願從合夥人降為臣子,反倒是韓信,不知不覺成為了自己的合夥人。而且,這還是個打起來自己打不過的合夥人。

    因此,韓信必須死。他在劉邦還沒奪天下以前就屢次展現出不臣之心,這些都是劉邦用小本本記好了的,只不過最後來算總賬而已。

    而對於朱元璋來說,李善長是他的臣子,徐達在長期的征戰過程中更像他的兄弟(他曾在稱帝后親口稱徐達為“徐兄”),而劉基其實就是個高階戰俘。然而在奪取天下以後,徐達益發地謙恭有禮,李善長和劉基卻逐漸把自己當成大明的合夥人了。

    很遺憾,朱元璋沒有劉邦那樣的容人之量,而李善長和劉基暗自地結黨更讓朱元璋所不能容忍。在皇權已經加強到無以復加的明初,李劉二人的結局也就可想而知。

    這麼看來,似乎從最高階的政治嗅覺和敏感度來看,李善長和劉基還確實是不如蕭何跟張良啊。

  • 3 # 明月西西

    漢初三傑指西漢建立時張良、蕭何、韓信這三位開國功臣。

    明初三傑即明朝建立時劉基、李善長、徐達這三位開國功臣。

    1,“謀聖”張良VS“一統江山”劉伯溫

    軍事能力都是頂尖的,基本差不多。

    但張良助劉邦成就帝業後,張良卻能功成身退,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

    劉伯溫卻陷於黨爭,最終草草收場,實為計差一籌。

    2,“千古兵仙”韓信VS“中山王”徐達

    韓信的主要成就是虜魏、破代、平趙、下燕、定齊 濰水殺龍且,垓下破項羽,每一戰都極其精彩,兵法運用靈活、戰術拿捏到位,被劉邦評價為“攻必取戰必克”。

    徐達的主要成就克池州、夜襲浮山寨、大破張士誠、北伐滅元、征討北元,在大大小小得戰爭中充分的展示了自己的統帥才華,屢次擊敗元朝名將王保保。徐達雖然戰績斐然,然而也在安慶一戰中吃過癟。

    但後期政治上徐達要優於韓信的,韓信落得死於婦人之手,徐達卻能善終。

    3,蕭相國VS李丞相

    蕭何戰爭時期為漢高主的後勤保障做出了極大地貢獻,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能,留守關中,糧草日益不斷為前線支援,為劉邦在和項羽的相持中物資上處於絕對的優勢。蕭何也有識人之能,保舉韓信,月下追韓信成為佳話。

    李善長給朱元璋出謀劃策,並參與重大事務的決策,主管軍隊的物資供應,很受朱元璋的信任。 朱元璋威名日益顯著,諸將前來投靠的,李善長考察他們的才能,稟告給朱元璋。又替朱元璋對投誠者表達誠摯情意,使他們能夠安心。

    這兩個人的能力在歷史上都是能排到前三的,但是蕭何還有個技能能夠“變兵”,給劉邦源源不斷輸送兵力。蕭何的能力是要高於李善長。

    另外,從側面來看,劉邦VS朱元璋,劉邦肯定遠遠落後於朱元璋的,故“漢初三傑”應該強於”明初三傑“。

  • 4 # 抱影無眠夜歸人

    明初三人略遜於漢初三傑

    漢初三傑是官方承認的

    劉邦在戰勝項羽後,與大臣們分析他勝利的原因,大臣們說:“您平時對我們雖然不太客氣,但是城池攻下來後,您能與我們分享勝利成果。項羽表面上仁義,卻不捨得封賞。”

    劉邦說:“不對,你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我不如張子房。治國和安撫百姓,我不如蕭何。統兵百萬,戰必勝,攻必勝,我不如韓信。三者皆人傑。“

    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填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者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為我禽也”

    漢初三傑是經過劉邦首肯的,是官方認證的說法,而李善長、劉伯溫、徐達三人並沒有被朱元璋承認過。

    對比

    蕭何VS李善長

    漢初封侯之時,群臣對蕭何名列功臣第一都表示不服,劉邦給大家講了一個故事。打獵之時,獵人一聲令下,獵狗們都去爭奪獵物,狗雖然有功,但是還需要聽從人的指揮。蕭何就是發命令的那個人。當初你們跟隨我時,有的是獨身,有的是的全家也就兩三個人,而蕭何是整個家族數十人跟隨我。蕭何封劉邦為第一功臣也就沒人再有異議了。

    蕭何在韓信死後,劉邦要給蕭何加封,此時他已經到了位極人臣的地步,召平給他出主意,讓蕭何辭封。之後,蕭何又強行賤賣民地,用自汙的這種方式來讓劉邦對自己放心。

    反觀李善長,他是淮西集團的首腦人物,在朱元璋封功臣時,把他與同樣負責後勤工作的蕭何相比。

    帝謂:“善長雖無汗馬勞,然事朕久,給軍食,功甚大,宜進封大國。”

    實際上李善長另外一面是待人苛刻。李善長有點小心眼。李飲冰、楊希聖因為小事得罪他,而人因此被罷黜。

    李善長對待以劉基為首的浙東文官集團也也是一種對立的態度,朝堂黨爭也註定了他不得善終的命運。

    張良VS劉基

    南韓貴族出身的張良,他一直致力於反秦事業。投靠劉邦之前,他就曾經組織了針對秦始皇的博浪沙刺殺行動,最終因為秦始皇運氣好,才得脫倖免。

    也正是因為有了張良的運籌帷幄,劉邦才能順利先於項羽入關中,接受秦王子嬰的投降。鴻門宴劉邦能活命,也與張良有關。

    在劉邦遇到不公平對待時,張良勸他入漢中避禍,燒棧道。項羽在彭城殺死了韓王成,張良恢復南韓的願望終成泡影,項羽也為打破張良的夢想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隨著戰事的推進,張良為劉邦策劃了“下邑之謀“,英布、彭越、韓信的軍事鐵三角徹底的扭轉了戰局。

    劉基,元朝的進士出身,至正二十年(公元1369年)他才參加朱元璋的反元隊伍。劉基參與了滅元方略的制定,參與八年的軍機,佔朱元璋反元起義時間的一半多左右。

    劉基的民間形象與諸葛亮差不多,都被神話了。在論功時,劉基只是被封伯爵,屬於第三等。

    他的浙東集團與淮西的對立,成為他的汙點之一。

    韓信VS徐達

    韓信,有兵仙之稱。韓信是軍事家也是謀略家,他的《漢中對策》準確地分析了項羽的弱點,為劉邦還定三秦、平定天下立下了不世之功。

    唯一的缺點就是功高震主,不得善終。

    徐達,戎馬一生,有功不驕這一點是比韓信強一點,在戰略上稍遜與韓信。

    將軍謀勇絕倫,故能遏亂略,削群雄。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不矜不伐,婦女無所愛,財寶無所取,中正無疵,昭明乎日月,大將軍一人而已。破虜平蠻,功貫古今人第一;出將入相,才兼文武世無雙。

    綜上所述,漢初三傑略略勝一籌,人無完人。以上觀點僅是個人淺見。

  • 5 # 這些歷史要讀

    若論綜合實力,“漢初三傑”與“明初三傑”相比究竟孰強孰弱,很抱歉,這是無法比的。畢竟兩者所處的時代不同;所面對的對手也不同。如果硬要對比,那顯然是關羽戰秦瓊,毫無意義。

    但是,若論歷史地位,那麼很抱歉,“明初三傑”顯然是比不上“漢初三傑”的。因為,“漢初三傑”可是獲得歷朝歷代的官方認可,歷史地位十分崇高!

    蕭何,堪稱中國古今賢相第一人,備受歷朝歷代統治者推崇,被標榜成為相者之楷模。而且,蕭何的地位,不光獲得漢族統治者的一致推崇,甚至連少數民族統治者也對他推崇有加。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十分崇尚漢家文化,常以漢高祖自居,把隨輔助自己的妻子述律平比作名相蕭何,甚至把整個述律氏族都賜姓蕭。並且指定大遼的皇后,只能從蕭氏一族中產生。而這也正是,此後遼國契丹族中只有耶律氏和蕭氏的原因所在。

    張良,素有“謀聖”之稱。在中國歷史上,能獲此殊榮的一共有四人,除張良外,剩下三人分別是姜子牙、鬼谷子、范蠡,都是先秦時代的歷史人物。而後世歷朝歷代,設廟追尊古代賢臣,張良都位列其中。當初大明開國,明太祖朱元璋取古今功臣三十七人配享歷代帝王廟,其中就有張良!

    韓信,素有“兵家四聖”之稱,後人更是奉其為“兵仙”、“神帥”,其謀略和用兵之道備受歷代兵家所推崇。

    相比之下,李善長、劉伯溫、徐達的歷史地位實在是差距甚遠!而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個人認為主要有兩個:

    1、首先,“漢初三傑”時代久遠;中華民族是一個習慣於修史的民族,因此歷朝歷代,上至朝廷,下至民間,都會修著大量的官史、野史等,對先代的明君賢臣歌功頌德、以便讓他們得以名垂青史。而修史可是帶有主觀能動性的,因此時間越久遠,對歷史人物的評價就是發生越來越大的偏差。因此,有些歷史人物的歷史地位會不斷被抬高,甚至會被神化,典型的如關羽、岳飛。

    2、其次,明朝是一個被抹黑的朝代;明朝是比較悲催的,因為後來入主中原的滿清,為了抬高自己,以便塑造其統治華夏的合法性,便對明朝歷史進行大肆的篡改、對明朝君臣進行肆意的抹黑和貶低。所以,“明初三傑”儘管在清朝的官修史籍中,也是正面歷史人物,但評價自然不會高到哪去。

  • 6 # 豫北老崔

    歷史上有兩位帝王的成長之路極為相似,那就是漢朝開國皇帝劉邦和明朝的開國之君朱元璋。兩人都是底層出身,劉邦出身略強於朱元璋,兩人都有一些文臣武將輔佐於自己共創大業,由於兩位帝王共同點很多人會把兩位帝王手下的功臣比較一番。劉邦的三傑蕭何、張良、韓信和朱元璋的三傑李善長、劉伯溫、徐達哪邊更牛?

    當然他們一方在秦末亂世建功立業,一方在元末征戰四方,不同的年代我們無法讓他們關公戰秦瓊,可是我們可以根據當時的局勢以及他們的能力比較一番。

    相比較而言漢初三傑要比朱元璋手下的李善長、劉伯溫。徐達厲害一些,我們要以當時的局勢,他們主公的能力、他們所面臨的敵人和他們的結局進行比較才行。

    漢初三傑所處的時代是秦朝時期,秦朝時期的秦始皇雖然一統天下首次把人們的思想進行統一,但這個思想統一需要一定的時間去適應,可秦朝只有區區的幾十載,民眾相對來說並沒有得到有效的思想統一。如此這般很多人都認為自己還是戰國時期的某國之民,對秦朝有一定的牴觸,而漢初三傑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輔佐劉邦公舉大業,面臨的不單單是秦朝遺民還有其他六國子民。朱元璋所處的時代是元朝時期,元朝本身在當時的漢族眼中屬於外族人,是外敵入侵,加上漢朝諸多不公平的暴政致使民怨四起,當時的漢人可以說無時無刻不在牴觸元朝統治者。明初三傑他們追隨朱元璋奮起反抗,在民心之上比漢初三傑有一定的優勢,就局勢而言漢初三傑起事要比明初三傑困難一些。

    漢初三傑的領導著是劉邦,劉邦雖然善於識人但其智謀不足,劉邦本身就是一個混混亭長,三十多歲還沒有成家,對於這樣的人來說或許很多人都會自暴自棄。劉邦在被逼無奈之下走向了反秦之路,饒是如此在漢初三傑的輔佐之下一統天下建立大漢王朝。朱元璋雖然比劉邦更加清貧,但其是壯年之齡投入行伍,後來朱元璋隨著地位的改變其謀略、心計還有治人的能力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可以說明初三傑沒有一人可以全面勝過朱元璋。稍做比較我們不難看出,漢初三傑幫只會識人的劉邦要比明初三傑幫能力出眾的朱元璋要困難很多。

    漢初三傑的敵人不單單是開始的秦朝、各自為證的六國之後、還有強大無比千古無二的項羽。項羽的能力我們不用懷疑,項羽不但智謀過人還勇冠天下,項羽多次以少勝多並出身尊貴,有楚人的基礎等等,而漢初三傑輔佐一個能力無法與之相抗的劉邦,最終打敗項羽一統天下。明初三傑的敵人無非就是元庭、陳友諒、張士誠三方勢力,元朝當時內部腐敗民心盡失已經不足為懼,張士誠又是一位偏安一隅的守成諸侯,對朱元璋威脅並不是太大,雖陳友諒有與朱元璋一較高下的能力,可陳友諒有殺主汙名,出身同樣不高等因素只能算和朱元璋對等。朱元璋本身就比明初三傑中的任何一人能力出眾,加上明初三傑的輔佐,朱元璋一方相對來說要比劉邦一方奪取天下容易一些。

    劉邦和朱元璋建立各自的王朝之後深刻意識到皇權的重要性,他們成為一代帝王之後所考慮的不在是個人得失而是天下百姓,功臣良將雖有大功賞賜他們過多的權利對百姓和江山社稷未必是一件好事,加上這些功臣或多或少的自身原因,最終很多功臣都被帝王誅殺。

    漢初三傑被誅殺的只有韓信一人,明初三傑同樣如此,但漢初三傑要比明初三傑要懂得為臣之道,張良可以功臣身退,蕭何可以以汙名保全自身,韓信雖持功可也時刻展示自己的忠誠,可以說漢初三傑在為臣之道上並沒有太多不足之處。明初三傑只有徐達懂得其中的道理,一統天下的劉伯溫也難以被權利誘惑參與黨派之爭,李善長更是放不下權利,最後甚至有兩邊押寶之心,為臣更是嫉妒他人。

    透過以上對比來看,漢初三傑在各個方面都要強於明初三傑,其中最大的原因還是朱元璋的能力強於明初三傑,可能是因為這個緣由讓明初三傑略遜於漢初三傑吧。

  • 7 # 沉墨I方之城

    中國自古以來幾百個皇帝中,只有朱元璋和劉邦最為相似,他們都是從底層奮鬥一路統一了天下,建立了強大的王朝;他們兩人的經歷、能力、野心都頗為相似,甚至是團隊建設上都如出一轍。

    劉邦的團隊靠的是“漢初三傑”,蕭何管糧草軍備,經營後方,韓信征伐四方,最後圍攻項羽於垓下,張良屢次制定戰略良策,為劉邦的大漢指明瞭方向。

    朱元璋倚仗的能人很多,比較傑出的是李善長、徐達、李文忠、劉基等人,其實朱元璋團隊最傑出的就是朱元璋本人,他的個人能力比劉邦要強,這也讓他手下的一幫謀臣武將在歷史上並不出色,遠比不上“漢初三傑”。

    如果一定要進行比較,劉邦在識人、用人上比朱元璋要強,情商更高,個人能力雖然比不上朱元璋,但是在大局觀和厚黑方面要比朱元璋強大。

    蕭何與李善長,雖然都是開國第一功臣,要論歷史地位,蕭何遠超李善長,劉邦團隊能夠從一支弱旅短短几年時間成長起來,最後問鼎天下,開朝建國,蕭何功高志偉,沒有他在後方的經營和後勤的補充,劉邦早在彭城之戰就被項羽滅了。

    李善長算是能吏,不能算是賢相,能辦事,執行力強,但是他的很多決策基本來自於朱元璋本人,李善長只是一個執行者,策略大方針還是朱元璋來定,這一點他不如蕭何,朱元璋也認識到了李善長的短板,在建國後沒幾年就讓其退休,就是因為他不適合做宰相。

    韓信和徐達都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將軍,名氣上韓信肯定比徐達要大得多,功勞上他們兩人算是半斤八兩,韓信稍強於徐達,韓信率領大軍滅了諸國,最後圍攻項羽,自他在南鄭當上劉邦的大將軍,偷襲陳倉開始,就很少有敗仗,無論是章邯,還是魏豹、陳餘,還是齊國的田氏,韓信都是信手拈來,毫無壓力,在齊國更是有很少的代價滅了項羽手下第一悍將龍且的二十萬楚軍主力。

    徐達在戰績上就不如韓信了,徐達對元軍的是有勝有敗,他與王保保的對壘算是棋逢對手,就不如韓信那般秋風掃落葉了,最關鍵的是徐達手下有很多的猛將,比如常遇春、藍玉、李文忠等人,韓信的帳下除了有個李左車外,基本都是靠他自己,能戰能謀,這一點韓信比徐達強。

    張良與劉基,這兩人沒有可比性,張良是劉邦手下最著名的謀臣,他給劉邦定的都是定國戰略,而劉基只是在部分戰術上給與朱元璋一些謀劃,在戰略上遠遜於張良,劉基的聞名後世更多的是民間傳說,從歷史地位來看,他只能算是朱元璋團隊裡面的一個普通謀士、文官,算不上中流砥柱。

    綜上來說,“漢初三傑”不但是得到了劉邦自己的認可,更是在中國歷史上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明初三人只是在那個時期具有很高的知名度。

  • 8 # 參習處

    怎麼算牛?起碼有三個標準可以來衡量:選擇團隊的能力,做過的大事或對後世的影響,功成身退或生前不敗。

    兩個團隊,哪邊更牛:漢初三傑,勝出

    現在有句話,選擇比努力更重要。相應的,會選擇也是項很重要的能力。很多人非常優秀,但沒選好跑道,最終也是白忙一場。

    那麼,漢初三傑與明初三傑無疑都是選擇了成功的跑道。無論是秦末還是元末,太多的起義軍或反王了,最終卻只有一個團隊能夠勝出。

    既然兩個團隊都是當時最成功的,那隻能比較兩個團隊之間,哪個更牛。

    兩個團隊比較起來,漢高祖劉邦的團隊,從沛縣起事到建立漢朝,僅僅用時七年。而明太祖團隊,從朱元璋參加起義軍開始到明朝建立,用時長達十五年。

    儘管戰爭藝術從秦末到元末有了很高的提升,耗費的人力物力和時間也會有相應的增多。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歷史上能夠北伐成功的僅有兩例,其中徐達北伐是第一例。可見從北向南打是相當困難的。

    但是即使打個對摺,漢高祖團隊也仍然是最快取得成功的團隊了。

    亂世中,面對那麼多的草臺班子,選擇一個成功的團隊,是一項很強的能力。而兩相比較,漢初三傑無疑是最牛的。

    知名度及對後世的影響:明初三傑,勝出

    蕭何vs李善長

    兩個人都是在戰時負責後方及後勤,在和平時期負責行政。但蕭何可以說是中國的第一位宰相。儘管漢隨秦制,但秦朝的制度得以延續併發揚光大,蕭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劉邦進入咸陽城後,蕭何第一個跑去保護秦朝的律法書籍。

    蕭何死後,制度得以延續——“蕭規曹隨”。蕭何承上啟下,為後來兩千年的行政體制提供了一個不斷複製的模板。之後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李善長是明朝第一個宰相,也是僅有的四個之一。即使做得再好,也只是在模仿蕭何。所以,連朱元璋表揚李善長時,也說他堪比蕭何。

    明顯的,蕭何更強。

    張良vs劉伯溫

    這兩人,都是被神化的人物。劉伯溫甚至要比張良的知名度更高,神化程度更嚴重。在貢獻方面看,張良只是單純的出謀劃策,而劉伯溫卻是整體上制定路線。如果從謀劃方面的能力看,劉伯溫確實高於張良。

    韓信vs徐達

    兩人都有過幾次以少勝多的戰績,都打敗了當時的戰神級人物:項羽和王保保。王保保顯然沒有項羽有名,但其背後是橫掃歐亞的蒙古鐵騎。而且兩人都是獨自領軍的方面大員。韓信後期與劉邦已經處於半獨立狀態,齊國、趙國,也都是韓信收復的。徐達更是立下了不朽之功,一是歷史上只有兩次成功的北伐,徐達是其中之一,而且是第一次。

    自從唐末,燕雲十六州被割讓之後,時隔四百年,徐達是第一個攻入北京城的漢軍。即使勇武如周太宗柴榮、宋太祖趙匡胤也沒能做到的偉業。

    所以,基於感情因素,必須不客觀的說:徐達威

    是否功成身退或生前不敗:漢初三傑,勝出

    所謂生前不敗,是自己的官職名譽能夠在自己有生之年沒有被毀;甚至封妻廕子,家族昌盛。這也可以看出一個人是不是牛。

    相比漢初三傑,只有韓信被殺。而明初三傑,徐達有被害死的傳言。但徐達後代累世公卿,與明朝相伴始終。徐達更牛。

    張良功成身退,劉伯溫因為嫉惡如仇,被排擠。張良明顯更牛。

    蕭何家族一直是漢朝豪門,昌盛數個朝代;李善長晚年捲入胡惟庸案,滿門抄斬。蕭何更牛。

    選團隊,選老闆。猜中了開頭,沒猜中結尾。漢初三傑,韓信死、張良功成身退、蕭何家族昌盛;明初三傑,李善長死、劉伯溫被排擠、徐達家族昌盛。顯然漢初三傑略勝一籌。

    綜上,漢初三傑兩勝一負,略勝一籌。

  • 9 # 虛空幻史

    先說蕭何和李善長,兩人學識可能李善長更淵博一些,眼光也更長遠,不然也不會給朱元璋建議高築牆,緩稱王,廣積糧的主張了,但他的權勢慾望確實很強烈的,雖然在那個時候這並沒有什麼,他也是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但他遇到了朱元璋,朱元璋起自草莽,性格果斷狠辣,後期大權在握,容不得比他更有能力,更聰明的人。他和劉邦比起來差不多,都是底層出身,最終問鼎天下,也做了同一件事,過河拆橋,他比劉邦強的一點就是對正宮妻子的態度,這一點是歷史上少有的幾個皇帝。

    蕭何本是底層官吏,沒有大志,可以說他是被時代裹挾的,但他常年處理底層糾紛,人情世故,歷史典故銘記於心,並能熟練運用,情商還是很高的,不然也不會做出自汙的事情來安撫劉邦,他的才能是不凡的,但也是平庸的,他所做的都不是他想做的,只是需要他做的。

    張良和劉伯溫,其實我不是很喜歡張良,雖然他足智多謀,張良出自南韓宗親,南韓滅亡後,張良屢次謀劃刺殺秦始皇,並和六國遺族組織很多次反秦勢力,他們的目的並不是天下百姓,而是報仇,後來輔佐劉邦也是因為個人勢單力薄,劉邦也不是什麼明主,他做過土匪,屠過城,人品也不行,不過項羽比他還嚴重,劉邦又很會做人,發展聲望,人稱沛公,天下只能選一個稍微好一點的了。

    劉伯溫本是元朝官吏,後來辭職回了老家,那時候朱元璋正尋訪名仕就把他找了來,他也沒有什麼權利慾,但是為了實現政治主張和天下太平也就出山了,幫朱元璋出了很多謀略,但太聰明讓朱元璋生出了忌憚之心,後來就利用群臣鬥爭就殺掉了他。

    韓信和徐達,兩個人性格明顯不同,韓信戰無不勝,謀算無錯。徐達性格直爽,可稱猛將,但也粗中有細,不然魏國公徐家也不會與國同休了。

    從能力講韓信勝過徐達太多,但韓信受胯下之辱而能忍就不怎麼樣了,這事放徐達身上,除了朱元璋估計其他人敢這麼做直接就拼命了,朱玉不予瓦當碰不是這麼講的,人生來有根傲骨存於心中,世間磨難也折不斷它,而韓信為了富貴榮華一直再忍,胯下之辱忍,劉邦奪取他練的兵還在忍,從齊王到淮陰侯還再忍,最後一直到死。徐達雖然也是被算計死,但也是慨然赴死,並保全一族。

  • 10 # 周朝文DMU

    “漢初三傑”歷害。

    看看劉邦對漢初三傑的評語:劉邦問群臣,“吾何以得天下?”群臣回答皆不得要領。劉邦遂說:“我之所以有今天,得力於三個人---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張良;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不斷供給軍糧,吾不如蕭何;率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三位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在此三人中,張良第一,蕭何居中,而韓信居未。這三類人才的模式組合也構成了中國封建社會歷朝歷代開國元勳中人才的基本模式——戰略家、政治家、戰術家。

    “明初三傑”中,徐達居功臣第一位。 單從戰術方面來看徐達的成就和韓信應該還是有距離的。而劉基,也就是劉伯溫,只是民間的傳說,如神人一般,事實上劉基在明統一天下中起到的作用並不大,根本沒法與另兩位相比。

    這也就是當初的六大功臣中沒有劉基的原因。從成就上來說,劉基也比不過張良。而李善常在聯絡人才,籌化經濟,分化敵軍方面起到的作用應該是比蕭何要強的。 唯一比“漢初三傑”優秀的應該是他。

    從以上的對比中可以看出“漢初三傑”起到的作用和對後史的影響是比“明初三傑”要大的。

  • 11 # 聰明的小龍女

    劉邦和朱元璋有很多相似之處,都是平民出身歷盡艱辛掃平群雄建立了各自百年政權西漢和大明,都有謀臣猛將盡忠輔佐之功。劉邦手下三傑蕭何張良韓信綜合能力、謀略功勳都更強,因此他們比朱元璋麾下三傑李善長、劉伯溫、常遇春更厲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問歷史上的三"青天"指的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