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川樸人生
-
2 # 本草世界
黃芪味道甘溫,能夠入肺經、脾經,是重要的脾肺雙補的中藥材。其甘溫入脾肺能夠昇陽舉陷,益衛固表,用來治療小兒“脫汗”疾病有較好的療效。黃芪甘溫入脾經,主生津液,許多家庭常常用黃芪燉老鴨湯給新產婦吃用來補氣生血,化瘀行滯確實是不錯的良藥。
生活中我們常常使用的黃芪,似乎總是經過炮製之後再煎湯入藥使用的,而為了口服方便,人們發現用生黃芪泡水溫服同樣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黃芪甘溫入脾肺,最是能夠補氣生津,可以說補氣藥物中首推黃芪藥物了。黃芪甘甜,益衛固表,託毒生肌,新鮮的黃芪自身都富有濃厚的香氣,開水泡煎,並不難於口服。我們所熟知的冠心病病人,常常自覺心胸憋悶難受,活動後甚至難於自主呼吸。黃芪補氣生津,作為泡服中藥使用,能夠補中益氣,強心利尿,甚至還有改善微迴圈的重要作用,由於其泡服方便,又極有療效,在老年冠心病病人群體中受到歡迎。
黃芪甘溫入脾肺,長期使用黃芪泡水喝能夠改善微迴圈,補氣生津,利尿消腫,大量使用還有收瘡斂肌的作用。不過對於並沒有短氣、心慌、心悸的症狀的患者,我們並不建議服用,大約也是本著“是藥三分毒”的觀點來看的吧。同樣為了安全起見,孕婦也是不建議使用黃芪來養生保健的,需要牢記。
-
3 # 中醫養生鄭芝環
黃芪在臨床的功效有很多,是鄭醫生經常使用的一個藥物,核心的功效體現在補氣。
1、補益中氣,健脾益肺。透過健脾益肺提升人體的中氣,能夠用於各類脾胃虛弱,肺氣不足的病症的治療,比如補中益氣湯,玉屏風散。
2、黃芪有昇陽的作用,藥性輕靈,能夠昇陽氣,用於中氣不足,陽氣不足而導致的內臟下垂的治療,最常用的藥方是補中益氣湯。
3、黃芪也有利尿消腫的作用。主要用於氣虛陽氣不能化氣行水型別而導致的水腫病症,常用於肝性腎性而導致的水腫病症。
4、黃芪有脫毒生肌的作用。經常用於氣虛不能斂瘡而導致了面板粘膜潰爛久久不能癒合的症狀,但不適合用於熱毒型別。
5、補氣活血。透過補氣,能夠鼓動血脈執行,促進血液迴圈,也經常用於氣虛血瘀而導致的頭暈、頭痛、肢體偏癱、麻木等病症,比如補陽還五湯。
6、補氣固攝。黃芪經常用於氣虛不能固攝體液而導致的自汗盜汗、出血、遺尿等病症的治療。
7、補氣生血。透過補氣推動氣血的生成,和補血藥的配伍相得益彰,比如黃芪配當歸。
8、補氣通絡。比如黃芪桂枝五物湯能夠治療陽氣不足,受風寒邪氣閉阻而導致的頸肩關節痠痛等病症,在臨床上黃芪也經常用於各類氣虛,正氣不足而導致的痺證。
-
4 # 消化內科李芳芳醫生
黃芪可以調節血壓,黃芪的適當的劑量可以緩解和調節血壓,尤其是對人的血壓不穩定,它可以有效地調節,以保持血壓在一個更穩定的狀態。同時也可以延緩衰老,它是一種重要的藥用成分有輕度舒筋活血,可有效保護心臟和調節血壓。特別是對於女性朋友,它可以加速新陳代謝,使面板更加紅潤,延緩衰老,並具有抗氧化作用。
-
5 # 小荷醫典
中藥黃芪的功效與作用是什麼?
中藥黃芪具有益氣昇陽、固表止汗、利水消腫、託毒生肌的功效。還有治療大部分氣虛血虧證的作用。如脾虛引起的洩瀉,肺虛導致的咳嗽,血虛造成的血痺、癰疽難潰或久潰不斂等以及氣虛造成的脫肛、子宮下垂、自汗、盜汗、水腫等。黃芪是豆科黃芪屬植物蒙古黃芪和膜莢黃芪的根。現代研究表明,中藥黃芪含有黃芪苷、大豆皂苷、瓊脂黃苗苷、棕櫚酸、亞油酸、亞麻酸、胡蘿蔔苷、β-谷甾醇、羽扇豆醇、α-聯苯雙酯、羽扇烯酮、右旋-落葉松脂醇、左旋丁香樹脂酚、γ-氨基丁酸、黃芪多糖、雜多糖、酸性多糖等成分。並含二十多種微量元素。具有抗氧化、抗癌、抗關節炎、提高免疫力等作用。中藥黃芪還是臨床上用於各種癌症輔助治療的常用藥物。
本內容由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 藥學部 主任醫師 曹俊嶺稽核
點這裡,檢視醫生回答詳情
回覆列表
中醫認為黃芪味甘、性微溫,具有“補氣昇陽、益衛固表、利水消腫、託毒生肌”的功效。
臨床上常用於脾胃氣虛證,肺氣虛證,氣虛水腫、小便不利,瘡癰內陷之膿成不潰或潰久難愈。
化學成分:現代研究黃芪中所含的化學成分主要有苷類、黃酮、氨基酸、粘液質、糖類以及微量元素硒、鋅、鈣、鎂等。
藥理研究:透過現代藥理研究發現黃芪能促進機體的代謝、抗疲勞,對血糖具有雙向調節作用(能升高低血糖,降低高血糖);能增強和調節機體的免疫功能,可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有明顯的利尿作用,能消除實驗性腎炎尿蛋白;增強心肌收縮力,保護心血管系統,抗心律失常,擴張冠狀動脈和外周血管,降低血壓;能降低血小板粘附力,減少血栓形成;還有降血脂、抗衰老、抗缺氧、保肝等作用。因此黃芪常被人們用作延年益壽、抗老防衰的補品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