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三上詞話作者

    平仄隨句式字聲而定

    ▶️ 宋詞之名稱,即詞牌很多,《欽定詞譜》收錄了826調,2306體,其實比這還多,但一般常用的詞牌就100首左右。關於詞牌中的平仄,它與每首曲子的詞譜有關,具體地說,它與句式每個字的聲調有關,每首詞的句子不同,自然每個字的聲調就各異。

    每調都有句式、平仄、押韻等構成。比如秦觀《柳梢青》上闋開句”岸草平沙”句,其字聲為“仄仄平平”;劉鎮《柳梢青》開句為“乾鵲收聲”句,其字聲為“平仄平平”;賀鑄《柳梢青》開句為“子規啼血”句,其字聲為“平平平仄”。三家之詞,平仄不同,先不管樂譜怎樣定的,就字的音節上理解,“仄仄平平”,讀起來比較響亮;“平仄平平”,讀起來比較和婉;“平平平仄”,讀起來比較流美。那麼同樣的詞牌,而譜字聲調不盡相同,這樣是不是就可以在字的不同處可平可仄呢?清朝制定詞譜時大體上就這麼認為且這麼作的。其實,這是主觀意識太強,是忽略了詞是唱的,不是念的實質。同樣詞牌,句式字聲有所不同,這是詞譜所注的宮調不同造成的,非某句某字,可以可平可仄。填詞不管用那個體,平仄是不能改變的。

    關於字聲還有個四聲問題,中古四聲是平上去入,新四聲是陰陽上去,它們的區別在於,新四聲沒有入聲,將其分別派到上去聲和陽平和陰平去了。

    宋詞是唐宋文學,按理現在可以不用入聲,但問題出在詞譜是根據那時字的聲調而定,現在要改變它,從詞句上講是可以的,但從樂譜上講就不諧了。原因在於,根據每首曲子的宮調限制,其每句字聲與樂譜基本上是一致的。在此可參照以前回答同樣的問題如下:

    至於能否有較快的記住平仄的方法問題,最簡易的做法是背會某一首詞,從其字聲中可以分辨出平仄。另外,多看看《平水韻》,先熟悉其中的入聲字,時間久了,自然能夠分辨出來的,當然還有其它辦法。因為話起來就長,在這裡暫不贅述了。

    一一一一一一一

    《三上詞話》作者。

  • 2 # 楓亭晚

    詞牌主要來源宋代,明清弱有之。詞牌的平仄說得太為廣泛,各詞牌有各詞牌的平仄,各詞牌的數字不同,韻律不同,平仄也不同,故後人將作詞叫為填詞(填相等的數字,各詞的韻律,相同的平仄和一定的意境)。要想記住那麼多不同名稱詞牌的平仄並非易事,本人寫詞時到百度將某詞牌平仄度出再抄寫下來再進行填詞。詞牌不同,意境不同,決對不能張冠李戴。

    個人知識有限,回答提問者問題,僅供參考,沒有能及幫提問者解決問題,見諒。

  • 3 # 朱四真

    仄平平,(句)平仄仄(韻)中仄平平(句)中仄平平仄(韻)中仄中平平仄仄(韻)中仄平平(句)中仄平平仄(韻)下闕 仄平平(句)平仄仄(韻)中仄平平(句)中仄平平仄(韻)中仄中平平仄仄(韻)中仄中平(句)中仄平平仄(韻)

    注:1,拼音一、二聲為平聲,三、四聲為仄聲。

    2,“中”為可平也️仄。

    依著這個“公式”我這樣填:

    海橫流,湖競泛,出沒煙波,逐浪桃花渡。收起征帆休說苦,往事盈盈,夢囈依然酷。

    跨年詩,辭歲酒,常棣傳香,厚砌牆垣處。淘氣罍歌萌萌醉,寂寂相思,剎那間流露。

  • 4 # 無聊到巔峰

    首先要明白一個問題:詞是怎麼填的。

    首先,詞是跟樂譜匹配的。在隋唐時期所謂的“華夏正聲”已經遺失,其音樂體系基本都是由胡曲配合琵琶調所構成,謂之“燕樂雜曲”。詞即依著這些曲子所填,所以詞又叫做“曲子詞”。

    所以,最一開始,詞是和樂曲搭配的。而詞中的平仄用音,是依靠樂曲中的音調來定的。古音(上古、中古)固定有平仄,且發音輕重都是固定的。所以不合樂譜是根本唱不下去的。

    但在元代以後,聲樂系統又崩潰了。所以在明清中,後人把每個詞牌下的古人作品進行總結歸納。在每個字上標註平仄、韻腳。然後便形成了詞譜。填詞就變成了“倚聲填詞”。這時候填詞的時候,每個詞牌下的平仄即是根據前人作品中總結出來的用字之平仄而定。

    而詞中的用韻,也是根據前人之韻腳,從平水韻中延伸出了“詞林正韻”。詞韻較之於平水韻,便是用韻更廣(把平水韻中一些鄰韻合併);卻也把平水韻中有的韻部分為了獨立的韻部。

    總而言之,在元代之前,平仄是根據樂譜定的。而明清以後,詞中的平仄是根據前人作品總結歸納而定的。

  • 5 # 老街味道

    問題:詞牌中的平仄是怎麼定的?怎麼才能快速的記住它呢?

    .....

    前言

    我們所說的詞牌都有詞譜,詞譜中的句式有不同的平仄的字組合而成。我們常見的詞譜選本有《詞律》、《欽定詞譜》、《白香詞譜》、《龍榆生詞譜》等。

    但是詞譜的平仄和押韻規則不是這些人編制的。

    一、詞牌中的平仄是怎麼定的?

    《欽定詞譜》是康熙安排文人們編制的,但是詞譜中哪裡平、哪裡仄、哪裡可平可仄、哪裡是韻腳、哪裡是白腳(每句不押韻的最後一個字)不是康熙的文人定的,而是這些文人根據前人(唐宋人)的詞作來歸納的。

    比如蘇軾的這個位置是平,黃庭堅的這個位置是仄,那麼這裡就定為可平可仄,如果詞人們在這個位置都是平,那麼詞譜這裡就是定為平,反之亦然,這就是詞譜的平、仄、中(可平可仄)的由來。

    用符號來表示:“○”標平聲 ;“●”標仄聲 ;“⊙”標應平可仄 ;“◎”標應仄可平。

    如果一個詞譜不足以囊括所有的前人詞作,那麼就多搞出一個詞譜,稱之為“又一體”,例如漁歌子有6體,憶江南有3體,水調歌頭有8體。不同的體可能會有字數的不同,斷句的不同,押韻位置和數量的不同,平仄的不同等等。

    例如這兩首漁歌子:又一體 單調二十七字,五句四平韻 張志和松江蟹舍主人歡,菰飯蓴羹亦共餐。○○●●●○△ ○●○○●●△楓葉落,荻花幹,醉宿漁舟不覺寒。○●● ●○△ ●●○○●●△------------------------------------------------------------又一體 單調二十七字,五句三平韻 南唐李煜閬苑有情千里雪,桃李無言一隊春。●●●○○●● ○●○○●●△一壺酒,一竿身,快活如儂有幾人。●○● ●○△ ●●○○●●△※ 李煜詞第一句不用韻。平仄也和張志和的不同。二、怎麼才能快速的記住它呢?

    從清朝康熙年的《欽定詞譜》來看,詞譜有八百多個,詞譜有兩千多個,如果想記住是不可能的,也沒有必要。我們常用的詞牌如浣溪沙、虞美人、一剪梅等等詞譜如果想背過還是能做到的。

    不過老街從來沒有背過詞譜。填詞的時候,如果眼前有詞譜就按照詞譜填,如果沒有詞譜,就根據記憶中古人的詞作的平仄來填,寫完後再找來詞譜修改錯誤之處。

    結語

    古人填詞按照曲譜來填,後來曲譜沒有了,就按照詞譜來填,由唱詞變成了吟誦之詞。今天的我們好像只能看到南宋姜夔留下不多的曲譜,很多曲譜在北宋末年就丟失了,連南宋人都不知道怎麼唱。

    雖然詞譜有那麼多體,但是填詞是隻能用一體,不能上闋用張志和下闋用李煜。

  • 6 # 煤城飛t將

    一般現代漢語讀言,一、二聲為平,一陰平二陽平;三、四聲為仄。

    但是古詩詞還有一種叫入聲字,入聲字不論陰平、陽平都讀仄聲,比如一、獨等等,想看全部可百度查閱入聲字表。

    我們現代人填詞,我覺得還是模仿古人風格為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黃五帝中的黃帝是何許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