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圖蟲APP

    文章內容來自圖蟲攝影師:魔影光術原文地址:https://wtg666.tuchong.com/t/15090330/

    風光攝影一直是人們喜愛的題材,它能給觀者帶來美的、視覺的享受。通常情況下,大家總是希望可以在Sunny晴好的日子拍攝,尤其是是盼望晚霞,朝霞。很多攝影大神都喜歡用彩霞大片來吸引人們的眼球。尤其是日落前後的火燒雲變幻莫測,色彩斑斕,讓畫面充滿了感染力。彩霞風光確實比較引人入勝,讓人一飽眼福,但畢竟不是每天都有彩霞。所以,我們要透過學習,瞭解各種天氣和結合當地景色的具體情況,拍出各種風格的風光大片。

    下面我透過例項,介紹一下破天一樣能拍出精彩的作品。

    拍攝引數:尼康D300S 尼克爾14-24mm鏡頭光圈:F8 快門:30秒 ND400減光鏡 3檔硬漸變鏡

    這張作品拍攝於大連著名的西山湖水庫。這裡湖水背靠山巒,風景秀麗,因此吸引了大量的度假和攝影愛好者光顧。當天天氣情況:陰雨天 時間是11月份的15點 我偶然路過西山湖時,發現了這個倒在水裡沒人注意的樹。所以我決定使用9檔減光鏡和3檔漸變鏡,長時間曝光,整個湖面凝結成平整的水面,時間在這裡彷彿已經凝固,讓人停留下來享受眼前的寧靜。

    該作品入選2014年《大眾攝影》雜誌並被評為月賽一級佳作,榮獲第十六屆全國藝術攝影大賽藝術類優秀獎,刊登在2014年《攝影世界》雜誌上。

    由於湖水水量減少,拍攝的3個月後這個樹也完全露出水面並被砍伐掉了。這張作品也成為了歷史。

    我再介紹一張,同樣是西山水庫,拍攝於2月份的上午,當天霧霾天,不通透。我也是偶然注意到這個樹與冰水的倒影,冰上的水是因為正值春節剛過,天氣轉暖,冰面融化所致。水庫管理人員一再囑咐冰面隨時會踩踏落水。湖面的冰塊是因為地下地質的溫差出現的冰裂並探出冰面。我找到合適的位置拍攝了這張照片,

    該作品於2013年獲得中國國家地理雜誌攝影大賽的“溫暖閃耀獎”。

    這張拍攝地點是大連金石灘,前方礁石是金石灘著名的貝多芬頭像,礁石常年受海水侵蝕造成的天然雕塑,歎為觀止。

    我拍這張是在4月末得一天的晚上5點多鐘,當天預報有雨,拍攝的位置面向南,此時西邊已經烏雲密佈(照片的右側為西),而南邊的薄雲在Sunny的反射下出現暖暖色的色彩。此時風很大,漲潮。待海水漲到礁石上的時候,潮起潮落沖刷著礁石,礁石表面在海水和天上光反射的雙重作用下,呈現了難得的畫面。這張照片採用了3檔減光鏡和3檔漸變鏡。快門時間為25秒。

    該作品刊登在了2013年的《中國攝影》雜誌上。

    這張作品拍攝於大連的大黑山,大黑山被譽為遼南第一山,是大連古文化的發祥地,集自然景觀、人文景觀於一身。拍攝位置為大黑山上的點將臺。傳說是當年李世民在駐兵點將的地方。

    大家知道,風光夜景的拍攝最佳時機一般是在天沒完全黑下來的時候,而這張作品的拍攝應該說是錯過了最佳時機。當天有點霧霾,不通透。點將臺的古式建築是大黑山的標誌性建築。

    古式建築在井字的交叉點上成為了標準的構圖焦點,天空在地平線的三分之二。其光影主要是夜間山下城市的夜光和一道車軌。創新點就是這道車軌,由於此時山上沒有其他人,也沒有其他車輛。在選景構圖時感覺前面全是黑呼呼的一片,總覺得少點東西。這時候我就有了靈感,把相機固定在點將臺對面的卑沙城城頭上。設好延時10秒,曝光30秒。之前,先將我的車發動,按動快門後,快速跑到車內開啟車燈,沿著點將臺前的車道滿開到路的盡頭。一張完美的作品就誕生了。

    這張作品刊登在了2013年《中國攝影》雜誌第九期上,還獲得2014年雪花杯古建築攝影大賽優秀獎。

    拍攝引數:尼康D800相機 14-24鏡頭 使用了ND1000減光鏡和GND0.9漸變濾鏡

    該片拍攝於大連灣跨海大橋開發區一端。該跨海大橋為很多大連人所知,每天有很多人來來往往。拍攝時間是18點左右,當天陰天,採用了10檔減光鏡和3檔漸變鏡,30秒的慢門拍攝,上下左右對稱的構圖方法使大橋更顯得莊重,橋上方的中縫使得大橋不那麼沉悶。雖然整個畫面不張揚,但還是具有一定的衝擊力,讓人過目不忘。

    該作品作為組照《享受寧靜》獲得2016年中國第16屆國際攝影藝術展入展和遼寧省第17屆攝影藝術展銅獎。

    該片拍攝於大連夏家河子海域,礁石位於浴場西側。當天薄雲,拍攝時間19點30分。來過夏家河子的人對這片礁石大多沒印象,因為此處礁石漲潮時全部淹沒在海水中。落潮後,礁石裸露,加上此處是浴場的一角,亂石成堆,實在看不上眼。所以,攝影師的觀察力也是掌握拍攝時機的重點。

    該片構圖採用三角形引線的方式,採用10檔減光鏡和3檔漸變鏡慢門拍攝,向西方向逆光拍攝使光線柔和的散落在礁石表面,礁石的紋理清晰可見。拍攝的時機恰好在海水剛剛漫過礁石,該時間段也僅僅10分鐘左右。

    該片作為組照《享受寧靜》獲得2016年中國第16屆國際攝影藝術展入展和遼寧省第17屆攝影藝術展銅獎。

    該片拍攝於大連瓦房店的大排石,雨後的多雲天氣。這是一個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該片的特點就是突出了礁石的紋理形態,利用海水的慢門拍攝襯托了整體寧靜的氛圍,突出了拍攝主體。主要拍攝引數:尼康D800,14-24鏡頭,10檔減光鏡和3檔漸變鏡,快門速度30秒。

    該作品作為組照《享受寧靜》獲得2016年中國第16屆國際攝影藝術展入展和遼寧省第17屆攝影藝術展銅獎。

    該片拍攝於大連杏樹屯港灣,當天陰天。一艘溫州的貨船正在此地維修,這個奇特的大錨在大連沒見過,為此,我毫不猶豫的拿起相機拍攝。由於海水正處於漲潮階段,所以我邊拍邊後退,直到拍到滿意的一張。拍攝引數:尼康D300S,14-24鏡頭,10檔減光鏡和3檔漸變鏡,快門時間為30秒。

    該作品作為組照《享受寧靜》獲得2016年中國第16屆國際攝影藝術展入展和遼寧省第17屆攝影藝術展銅獎。

    該作品刊登在了2013年《中國攝影》雜誌上。

    該片拍攝於大連金州西海,薄霧天。海水在持續零度以下就會結冰,結冰後的海水姿態各異,也是拍片的題材之一。照片前景冰海的形態成為了該片的亮點。

    該作品榮獲2014年國際濾鏡攝影大賽佳作獎。

    該片拍攝於大連金州西海,退潮後,一個趕海人正在趕海,海水倒映著天空,我不失時機的拍下這張照片。

    該作品榮獲2013年首屆“美麗海洋”全國海洋攝影大賽優秀獎,刊登在2014年《攝影世界》上,入展2017年亞朵攝影展。

    從以上例項可以看出,不靠彩霞一樣可以拍出優秀的風光作品。曾經荷賽評委說過華人的作品構圖與用光都太過於完美了,如此華麗的外表往往遮蓋了一張照片本身的靈魂,這也正好符合了一位攝影名家的那句話——世界上最完美的照片也許是世界上最無聊的照片。

    魔影光術總結的拍攝風光大片要具備以下主要因素:

    一是要有一個鮮明的主題;

    二是舒服完整的構圖;

    三是光影的把控;

    四是創造力。

    1、作品的主題,是攝影的靈魂,就是攝影者在拍攝一幅圖片時,其構圖、取景和按下快門時的想法。任何一副好的攝影作品,都有一個鮮明的主題。這個主題的錘鍊和獲得,主要在於攝影者本人對事物的觀察和思考。優秀的攝影師要善於把握生活中轉瞬即逝的瞬間,善於在最平凡的事物中發現不平凡的主題。

    2、舒服完整的構圖-----當我們把鏡頭對準拍攝主體時,首先要考慮的是如何構架一個理想的畫面,從而拍攝出具有深刻思想內容與完美構圖畫面的攝影作品來。個人感覺完整的構圖,主要應考慮的是:主體的位置、背景的取捨、前景的選擇以及拍攝角度、方向、距離的確定等。 作品要去粗存精、刪繁就簡,去掉那些分散注意力、削弱主題的因素。注意儘量做到畫面簡潔。有人把攝影說成是“減法的藝術”就是這個道理。

    3、光影的把控-----攝影是用光的技術。拍攝作品時,要根據拍攝環境的光線,拍攝主體的亮度,以及拍攝作品需要和期望達到的效果,選擇合理的光圈快門組合、選擇天氣、選擇拍攝時間等等。

    4、創造力,要想拍出好作品或者叫精品,攝影師並不是對拍攝的照片進行簡單的技術處理,而是一種藝術的塑造、一種思想的傳遞!絕大多數攝影師都是從興趣出發,拍拍風景,然後在處理一下玩玩而已,這僅僅是沒有創新的體力輸出過程!各個行業都需要創造力來創新,這是個自我探索的過程。如果你能認知到別人認知不到的東西,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你就是有創造力的人。

    當然,除了以上四個因素以外,其他的一些與攝影相關的因素:比如光圈、快門、景深、器材、色彩等等對拍出好的作品有一定的關係,而這些基本功在拍攝過程中是容易掌握的。

  • 2 # 寶蓋車視界

    加:都說攝影是減法的藝術,怎麼會出來“加”這一說呢?這是因為,風光片為了表現風景畫面的宏大和氣勢磅礴,都儘可能採用大廣角鏡頭,大景深,從近及遠,從左到右,從前景、中景到遠景,把壯麗的風光儘可能“裝”到照片中,不用“加”法是不行的。當然,圍繞照片表現主題,象光影、藍天白雲、朝霞晨霧、夕陽飛鳥等這些因素,加什麼,怎麼加,加什麼突出照片的視覺衝擊力,瞬間決定取捨是很難的。某種程度上說,攝影的加法比減法更難解。

    減:攝影的減法一說,攝影愛好者們大多都瞭解。減是為照片的展示主題服務,儘可能的刪繁就簡,儘可能的保持畫面乾淨醒目,減的好,往往更令人過目不忘。象大師們拍的簡簡單單一棵樹,一片雲,就能讓人回味悠長,就是這個道理。

    深和淺:這是對應的兩個方面。其實上面在加中也提到了深,特別是表現宏大氣勢的照片中,深是必不可少的,因為大景深才能讓我們遠和近都能看得清,就好象站在高山之顛極目遠望,景深不大難以實現的,大景深也是風光片 的基本要求。當然,淺景深在風光攝影中也用的到,只不過不象大景深運用的多而已。淺景深一般表現風光景物的一個方面或是區域性,用大光圈虛化背景,用淺景深突出風光主體,也會給人不一般的視覺感受。就好象,一章樂曲中,既需要慷慨激昂的高音,也需要淺聲細語的低吟一樣。

    尋:“尋”只所以放在最後,就是因為它是前四種的基礎,而又互相影響。尋不到好的拍攝時機,尋不到好的拍攝角度,尋不到好的風光景色,那麼即使前四種工作作好了,拍出的照片也會遜色不少。只有不怕辛苦,早出晚歸,腿勤手勤腦勤,尋找各種能最佳展現風光景色特點的氣候、地點、角度和技巧,和以上四種工作綜合運用,才能拍出視覺衝擊力極強的風光大片。

  • 3 # 攝影初級班

    一張好的攝影作品,能牢牢的將觀眾的視線鎖定在主體或者興趣點上,而不是讓畫面中的其它元素將觀眾的視線帶走。

    今天找了一些經典案例,看看這些攝影大師都是透過哪些後期處理方法,來引導觀眾視線的。

    一、反差引導

    無論是攝影還是在生活中哪些別具一格、與眾不同的事或者物總能引起很多人的關注。如果是在攝影中,畫面中的元素反差很大,能有效的吸引觀眾的視線。比如:一張整體偏暗的照片,畫面中亮的部分一定是最吸引人注意的部分。

    比如下面這張照片,拍攝的時間是晚上,畫面的整體是偏暗的;但山峰被月光照射著,在畫面中顯得特別的亮眼。在加上後期處理,加大了畫面的亮、暗對比。相信很多人第一眼看到這張照片,視線就被明亮的山峰牢牢鎖住了。

    像上面這種高反差對比,還有很多例子。整體偏暗的照片,亮的部分一定很突出;那麼整體偏亮的照片,暗的部分也一定很突出。

    像下面這張照片,雪地和天空都是白茫茫的一片,畫面中最突出的就是那個穿紅色裙子的女生。

    攝影作品中能形成對比的元素很多,除了上面的講的高反差對比,還有對比度。如果一張照片整體對比度是很低的,那麼對比度高的部分就是最亮眼的部分,也是能有效吸引觀眾視線的點。

    像下面這張照片,山峰和極光是整張照片中對比度最強烈的地方,也是照片的視覺中心。

    只要畫面中有可以形成高反差的元素,都可以用來引導觀眾的視線;從而突出主體,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

    像下面這張照片,街道的暖色燈光和傍晚的藍色冷調形成了強烈的反差。燈光能有效吸引觀眾的視線,藍色和暖色搭配起來會讓照片的變現力更強。

    二、引導線引導

    線條是最能引導觀眾視線的,觀眾在欣賞攝影作品時,視線會跟隨著畫面中的線條走。在拍攝時可以尋找一些天然的線條,也可以後期處理時人為的去強化一些線條出來。線條能引導觀眾視線,還能增加空間感,讓照片變得活躍起來。

    比如下面這張照片,三條溪流形成了三條引導線,直接將觀眾的視線引向遠處的雪山。

    大自然中的天然線條很多,只要你細心去發現,一定能找到很多有用的線條。

    比如下面這張照片,是攝影師史炎冰拍的,他就將岩石作為線條,有效的將觀眾的視線引向遠處的山峰。

    除了大自然中的天然線條,還有人為的線條。比如:人的目光、手的指向等都可以作為線條,引導觀眾視線。

    比如下面這張照片,觀眾的視線會不自覺的看向手指的方向。

    光是攝影的靈魂,它能賦予照片生命。無論是光線還是光源引導力都非常強,比如下面這張照片,光源很亮,能引導觀眾的視線,而被光照亮的人也很突出,也能吸引觀眾的視線。

    三、框構圖引導

    框架構圖不能引導觀眾的視線,但能將觀眾的視線鎖定在框內,從而突出主體。

    像下面這張照片,用廣角鏡頭拍攝,前景的樹枝變形了。變形的樹木不僅讓畫面的視覺張力更強,還將主體框在框內,將觀眾的視線牢牢所在框內。

    四、綜合引導

    一張主體突出、興趣點鮮明的作品,一般會同時用到上面的方法。

    下面這張照片同時用了框架構圖、明暗反差、冷暖反差、線條引導等多種引導方式,讓遠處的山峰突顯出來。

    線面這張照片不僅用了線條引導(河流和樹枝),還用了冷暖反差(天空的冷色和山峰的黃色),明暗對比(亮的山峰和偏暗的前景),讓遠處的山峰顯得格外顯眼。

    三條引導線:

    ①人的視線

    ②溪流

    這些技巧並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互影響的。好比開車,離合器、油門、剎車這三樣東西看似是分開的,但只有三樣結合起來才能開車。攝影也一樣,只有將學到的知識,不斷融合在一起,才能拍出好照片。

  • 4 # 貝殼影像

    說到風光攝影,很多攝影愛好者都經常看到一些風光大片後,發自內心的說,真是棒極了,我什麼時候能拍出這樣的大片來啊。想拍出風光大片談何容易啊。記得曾經看過風光攝影大師--安塞爾·亞當斯所著的《這就是美國的地球》一書中寫到:

    沒有哪一條路會引領我們來到那原始奇觀,勝景不會就這樣輕易的到來。

    想要遇見它們,你必須要拋家別居,遠離大路,你註定要輕裝上陣,忍受孤寂。

    你得親力親為找到它們,在汗水裡,在太陽下,在笑聲中,還有塵土飛揚和風雨雲靄,同行一路的卻只寥寥幾個。

    大師所表達的意思簡單的說就是風光攝影太艱苦了,很多時候只能一個人或者寥寥幾個人一起去尋找美景。

    掌握嫻熟的攝影技藝,而後需要的就是拍攝靈感。相機的視線是雙向的,向外,它能洞穿大千世界;向內,它會折射攝影者的內心。攝影者在能夠完全掌控相機並隨心所欲地拍攝之前,必須要先精通攝影的操作技藝和思想精髓,這既是創作風光大片的前提條件。

    風光攝影的三大要素:用光、構圖和時機

    風光大片的創作,光線是第一位的。任何別的元素都要退居光線之後,因為光線既是攝影者的原材料,也是攝影者的工作語言。正如詩人是用詞句作詩,攝影師則是用光作畫。

    我們一定要善於使用光線,就像黎明的光線、黃昏時分的光線,這一早一晚就是一天中的黃金拍攝時段,最容易出大片。

    有時候,光線是柔和的、明亮的;有時候它也是耀眼的、動人心魄的;它可以是轉瞬即逝、也可以是斑駁陸離的。因此光線的特點與山水風光密切相關。究竟什麼是完美的用光,這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法則,關注光線的不同特性及其潛質,這可以讓我們學會怎麼去發現光線用好光線,它靠的是攝影者內心的感覺。倘若我們能夠“感知”光線,那我們拍攝的圖片一定會撥動人的心絃,成為風光大片。

  • 5 # 網際飛俠

    可是,我們如何在短短的旅途中,拍出精彩的作品呢?掌握著三點,照片馬上高大上。

    (西班牙,塞維利亞黃金塔)

    (挪威小城的夕陽火燒雲)

    1,找到合適的時間

    一個地方在一年四季中,一定有那麼一二個時間段是最美的,是最出片的時間。那我們能否把這段時間抓住呢?

    比如川西的5月和10月,就是一年中最美的二個時間段。我給它定義的拍攝主題是《雪山盛宴》和《絕美秘境》。我們每次去都那裡拍攝,都可以收穫很多作品。

    在子梅和裡說埡口拍攝貢嘎雪山,分別是5月和10月份。

    老茶館中的老人:

    四姑娘山火燒雲

    這些圖片不僅網路上火爆,很多雜誌刊登,而且圖片庫中賣的也好。其中在四姑娘山下拍的這張圖片,多次被汽車行業,全用途購買,價格非常好。

    北半球的極光,在9月-第二年3月出現,這個時候去,就有可能拍到了。

    一年中最美的時間如果你抓住了,然後就要把握好每天最好的時間了,日出前,日落後的時間段很出片;如果有極晝的地方,午夜的光線也很美。

    (巴厘島情人崖,傍晚拍攝)

    攝影是光影的藝術,沒有好的光線,就很難有好的作品。一般情況下,我多在早晨或者傍晚,也就是光線最柔,色溫最美的時候拍攝風光片,儘量避免正午拍攝。

    (西班牙馬德里的埃及神廟,清晨拍攝)

    7月份,極晝下的格陵蘭,也是另外的精彩。

    為最美的時刻而起早貪黑,絕對值得。

    2,找到最合適的拍攝地點

    世界那麼大,都想去看看。可是,你能找到一個地方最美的地方嗎?如果都是隨大流的去拍攝,一定作品沒有特點。

    (迪拜,帆船酒店)

    拍攝的地點,決定了攝影的主題。如果攝影地點選擇不好,很難拍出漂亮的風光作品。所以,我們要認真的計劃自己的旅行地點。只有你找到了不一樣的地點,才能拍出和別人不一樣的作品。

    (西藏 納木錯)

    冰島的峽灣,我知道一個有手機就可以拍鳥的地方。當然,安全第一啊。

    (四川,雪後四姑娘山)

    3,合適的構圖

    構圖與攝影師的聯絡最為密切。焦點在哪裡,畫面保留多少內容,不同的攝影師,有不同取捨。如果是圖片庫攝影,適當的留白就更重要。

    (川西,姊妹湖)

    這幅甲居藏寨,就是一個很好的案例。留白,後期可以寫字,二次加工創作。

    (草原路,額爾古納)

    構圖方面的作用有兩點:一是如何平穩畫面中的各個因素,二是如何用把照片的二維變成三維,讓畫面更立體。

    (呼倫貝爾大草原)

    構圖是一種能力,可以透過加強構圖練習,把能力變成本能。

    (冰島,塞利嘉蘭瀑布)

    出發之前進行拍攝策劃,準備好拍攝器材和附件,把握好時間、地點和構圖,多走走,多看看,多想想,你也可以拍出精美的攝影作品。

  • 6 # 葉子風語

    1. 鏡頭

    拍風光的時候,我們都愛使用廣角頭,因為廣角頭能容納下更寬廣的視野,記錄下更多的景物,使畫面更大氣磅礴。

    廣角頭確實很適合拍大風光,但這並不意味著拍風光就只能用廣角頭,其它焦段拍風光也各有其風味。就拿長焦頭來說吧,它的作用不僅是“能拍到極遠處物體”,還能創造空間壓縮感,也就是將畫面中各物體之間的距離縮短。

    所以,長焦頭適合俯拍大片相同景物,如延綿的群山,大片的森林等,將不同距離的個體“拉”到一個平面上,顯得數量更多,規模更大:

    多多嘗試不同的焦段,體會、把握其成像特點,是每個攝影愛好者都應該打好的基本功。

    2. 構圖

    三分法,又叫九宮格或井字構圖法。用橫豎各兩根直線把畫面分為均等的九分,直線被稱為三分線,四條直線的交點稱為三分點。從美學和心理學的觀點上看,四條三分線會比畫面的其它地方更吸引注意力,四個三分線交點更是整個畫面的視覺中心。

    所以,當你的畫面裡存在明顯的主體時,儘量把它們安排在四個視覺中心上,以達到突出主體的目的:

    即使你拍的是沒有顯著主體的大風光,當景物有明顯的層次分界線(如地平面、水平線等)時,也應當儘量把它們安排在三分線上。

    當然,三分法只是個參考,並不是在什麼情況下都非得遵循三分法不可。在某些特殊的場合,三分法的效果並不是最好的。比如說,在拍攝倒影時,由於景物和倒影之間具有對稱的美感,用中央構圖,強調其對稱性反而更好。

    3. 著眼點

    所謂著眼點,並不一定要是主體,而是能吸引觀眾注意力的景物。有的風光照,尤其是視野極廣的“大風光”,畫面中缺少一個著眼點,因此整個畫面就比較平淡,觀眾的注意力比較“散”。

    而如果照片中存在一些能明顯吸引觀眾注意的景物,那麼畫面會更有趣,更抓人眼球。這些著眼點並不一定是很特別的景物,也不一定需要很大的畫面比例,但需要高對比度,比如說,一片綠色樹林中的紅頂小屋:

    如果你在環境中找不到這種高對比小物件,那就在前景處加上一些景物吧。可以是一個人,幾朵花,一條樹枝……前景處的景物佔據較大的畫面比例,能順利地充當畫面的著眼點,使畫面更富有生氣;同時,透過前景和中、遠景景物的大小對比,能有效地強化畫面的立體感與縱深感。

    如果沒有近處的人和石頭,得多無聊啊。

    4. 光線

    有的攝影師從不在白晝拍攝,而專門在日出和日落前後工作,因為這兩個時間段的天空,具有非常鮮豔而豐富的暖色調。別的都不說,光看這天空的顏色,就已經夠美的了:

    除了顏色之外,晨昏時分低角度Sunny十分柔和,更利於表現景物的紋理和質感:

    除了日出和日落,雨天、霧天、陰天等特殊天氣也可以外出攝影,能拍出戲劇性的特殊效果。

    當然,我並不是說,離開了這些特殊光線條件就不能拍攝,但這些特殊的光線確實能提高你出好片的機率,值得你好好利用。

    5. 景深

    拍風光尤其是大場景的片子,一般用大景深比較合適,這樣才能清楚展現不同遠近的景物,更符合人眼看到的效果,讓讀者如臨其境。但需要注意的是,大景深需要調小光圈,也就意味著曝光時間變長,最好使用三腳架進行拍攝,否則可能會手震唷!

    值得一提的是,要使用小光圈,並非讓您把光圈調到最小,因為最小一級光圈可能會產生衍射現象,降低成像銳度,影響畫質。一般來說,使用第二或第三小的光圈值就可以啦~

    6. 曝光控制

    拍風光難免要拍天空,而相機的寬容度是不太高的,當天空與地面的光比過大時,你很可能會遇上天空過曝過地面過黑的現象。所以,最好隨身攜帶中灰漸變鏡,適當地壓暗天空亮度,獲得更好的畫面效果。

    使用中灰漸變鏡時,記得調整漸層位置,讓漸層對準明暗分界線,以達到壓暗畫面亮部而不影響畫面暗部的目的。

    如果缺乏相關的器材,你也可以拍攝黑白照片,來應對大光比難題。因為,過曝的地方會變成白色,不會太影響視覺效果。黑白照片具有一種獨特的效果,或寧靜,或強烈,或陰鬱,或肅穆。可以將彩色照片後期處理成黑白照片,或直接用單色模式拍攝。

    7. 天空的比例

    之前說過,三分法構圖是大部分場景都能發揮作用的一參考標準,但你完全沒必要生搬硬套三分法。比如說,天空中的晚霞,美得像畫兒,而地面景物卻是一片漆黑,那你完全可以多拍些天空,少拍甚至是不拍地面:

    相反,如果地面景物比天空漂亮,那就多拍些地面吧:

    時刻記住,任何形式的構圖只是一個參考標準,一切取決於畫面的實際效果。不要讓構圖法,束縛了你的創造力!

    8. 動感

    自然風光不是靜止的,鳥兒飛過天空,風吹動雲朵,流動的水和翻滾的浪花都是具有動感的畫面元素。可以採取長曝光的拍攝方法,記錄這種動感,使照片更加生動。這也就意味著你需要三腳架,小光圈和減光鏡。

    你可以設定數秒乃至數十秒的長曝光,把流水拍成絲綢般順滑的效果:

    也可以用更長的曝光時間,把天空中的雲彩拍出流動的感覺:

    什麼,你問我應該設定多少秒的快門?不好意思,我不能說,你得自己慢慢試,透過對比選取最佳的畫面效果。這倒不是我要留一手,而是因為你需要設定的快門速度,和你拍攝物件的流速有關,流動得越慢的物體需要的曝光時間越長。

    9. 角度

    不同的拍攝角度,能看到不同的風景。嘗試多個拍攝角度,比如說蹲下來或者爬到高處,你會發現不一樣的風景。

    拍夠了海面的美景,你也可以爬到高處去俯拍一下蜿蜒的海岸線,也許會有意外的收穫哦!

  • 7 # 清高遠

    這問題沒什麼好回答的吧。主要風景好 就能拍出好風光。拍照看天。還有後期調整。沒有人能直接排出來討喜的風景片!

  • 8 # 五金員工陳可為

    拍攝技術好,選景色很美。

  • 9 # 小k印像

    要拍風光片不難,要拍出大片就沒那麼簡單了。結合經驗,一般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器材品質較好

    風光題材很常見,相機能拍、手機也能拍。但要從專業攝影的角度出發,拍出高畫質的風光大片,對器材還是有一定要求的。如果有條件,建議配置以下器材:

    1、一臺幅面較大的機器(建議全幅以以上)

    2、一支畫質良好的(超)廣角鏡頭

    提示,切記要安裝遮光罩,對防止特殊角度下的雜光入射有顯著效果。

    3、一個穩固的腳架

    不要小看腳架,風光攝影中離不開它。只要經濟條件允許,千萬不要購置價格過低的劣質腳架,輕則影響拍攝效果;重則導致器材損毀,切記:

    4、一副快門線或無線快門控制器

    為了儘量減少手部動作對畫面穩定性的形象,建議購置快門線或無線快門控制器:

    5、偏振、減光等濾鏡(片/架)

    二、構圖用光恰當

    構圖和用光是影響風光片畫面效果的關鍵所在:

    1、在構圖上,既要注意三分法、二分法等經典構圖方式的運用;也要注意前景和背景的層次,還要注意色彩搭配,確保畫面整體和諧美觀:

    2、在用光上,風光以順光為主(小-k),逆光為輔。一般側光使用不太多。對於初學者,在用光上還要注意拍攝時機的選擇(原-創),對色溫和光的硬度都有影響。清晨和日落前光線相對柔和(攝-影),午時光線強烈,要依據拍攝意圖和題材進行選擇:

    三、拍攝引數正確

    對於通用風光片,曝光控制模式以光圈優先為主,光圈建議 f8至f16,確保景深足夠;在測光模式上選擇矩陣測光(評價測光),對焦模式使用單點單次對焦即可,注意對焦點的恰當選擇:

    逆光剪影要使用點測光,這點小k也多次提到過:

    四、後期處理過硬

    在數碼時代,風光片是後期技術受益最顯著的一類題材,恰當的後期可以讓片子脫胎換骨,給人驚豔的視覺效果:

    1、選擇優秀的影象處理軟體,如photoshop、captureone等都是風光後期利器:

    2、注意後期力度控制,後期過度會讓片子缺乏真實感,適得其反:

    3、電子濾鏡效果強大,但部分處理效果還是不夠自然,如果有條件,小k還是建議上物理濾鏡,後期輔助,效果更理想更自然:

    個人經驗,僅供參考;互相學習,共同提高。

  • 10 # 大海lzd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弄清楚什麼叫風光,風光有大小,你信不,有山有水,但山不是大山,水不是大水,在藍天白雲的襯托下,確實好看 ,來到呼倫貝爾大草原,景緻迷人,草原的風光,能否算大,站在泰山頂,雲在腳下,望至天邊,大嗎,那麼,桂林風光咋樣,內容豐富,有山有水,有霞光,這大應該如何拿捏,走遍地球,大中有大,美中有美,

    風光大片,都是相對的,關鍵的是風光大片,不是拍出來的,天然的,

  • 11 # 清潭

    曬一曬我自己拍的照片,沒有那麼完美,只是感覺還可以就拍了下來,和風光大片比距離有點遠。

  • 12 # 燦爛的陽光1076

    1.用光,逆光拍攝的風光照能給人一種神秘的感覺,側光拍攝的照片質感強烈,順光拍攝的照片柔和細膩,如果有時間可以在不同時段多拍幾張。

    2.構圖,無論是三分構圖還是平均構圖,還是中心構圖,都要突出主題,把你要表達的主題放在顯眼的地方。

    3.以光圈優先模式,光圈在7--9比較合適,這樣既保證了畫面質量,還可以有合適的景深。

  • 13 # 遠山的呼喚aa

    生產出風光大片,需要幾“大”:

    1、大胸懷

    2、大視野

    3、大眼界

    4、大鏡頭

    5、大空間

    6、大合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知道顴髎穴在人體的哪個部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