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電信一姐525

    【顴髎穴名解】 出處:《針灸甲乙經》:“顴,一名兌骨。在面顱骨下廉陷者中,手少陽太陽之會,刺入三分。” 別名:兌骨穴,兌端穴,椎髎穴,權髎穴。? 1、顴髎。顴,顴骨也,指穴所在的部位。髎,孔隙也。該穴名意指小腸經氣血在此冷降歸地並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內走小腸經體內經脈。本穴物質為天容穴傳來的水溼雲氣,至本穴後水溼雲氣冷降於地並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內走小腸經體內經脈,故名。 2、兌骨、兌端穴。兌,八卦中屬金也。骨,水也。兌骨名意指本穴的氣血物質為天部的涼溼水氣。理同顴髎名解。 3、兌端。兌,八卦中屬金也。端,終點也。兌端穴名意指本穴氣血性涼,執行到了小腸經的最高點。本穴物質為天容穴傳來的水溼雲氣,至本穴後散熱而化為涼性之氣,且位處小腸經氣血上行的最高點,故名兌端穴。 4、椎髎、權髎穴。椎,捶擊之器。權,秤錘也。髎,孔隙也。椎、權名意指本穴的水溼雲氣化雨歸降地部,所降之雨如小椎或秤錘一般,故名椎髎、權髎。 5、手少陽太陽穴之會。本穴的水溼雲氣,除一部分化雨冷降外,其餘部分則進一步吸溼並以雲的形式橫向下行聽宮穴,外輸水溼雲氣的橫行特徵同合於手少陽經氣血特性,故為手少陽太陽穴之會。 【顴髎穴的功能特性】 穴義:小腸經氣血在此冷降。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天部的水溼雲氣,性涼。 執行規律:橫向下行聽宮穴。 功能作用:冷降天部濁氣。 治法:寒則通之或先瀉後補,熱則瀉之。 附註:(l)手少陽,太陽穴經交會穴;(2)《圖翼》:禁灸。 【顴髎穴位位置圖】 顴髎穴屬於手太陽小腸經,顴髎穴位於人體面部,當目外眥直下,顴骨下緣凹陷處。 【按摩顴髎穴位的作用】 緩解治療眼瞼(目閏)動、面部腫痛、口眼歪斜、頰腫、齒痛、眼睛疲勞、黑眼圈等 【按摩顴髎穴的功效】 冷降天部濁氣。 【顴髎穴的取穴方法】 顴髎穴位於人體的面部,當目外眥直下,顴骨下緣凹陷處。 【顴髎穴位配伍】 顴髎穴配地倉穴、頰車穴緩解治療口歪;顴髎穴配合谷穴緩解治療齒痛。 【針刺顴髎穴的方法】 顴髎穴直刺0.3-0.5寸;顴髎穴斜刺或平刺0.5-1寸。顴髎穴禁止艾灸 【按摩顴髎穴的手法】 用雙手中指指腹按揉顴髎穴穴位,由上而下按摩,每次按摩2分鐘。 【顴髎穴的刺灸法】 刺法:直刺0.3~0.5寸,斜刺或平刺0.5~1寸,區域性酸脹,可擴散至半側顏面部。 灸法:艾炷灸1~3壯,艾條灸5~10分鐘。 【顴髎穴的穴位解剖】 穴下為面板、皮下組織、顴肌、咬肌、顳肌。面板由上頜神經的眶下神經分佈。皮下組織內的筋膜疏鬆,以纖維束連於真皮和肌質,其間有面橫動、靜脈經過。針由面板、皮下筋膜進入面神經顴支支配的顴肌,進而入咬肌及顳肌,該二肌由下頜神經的咬肌支和顳深前、後神經支配。 【顴髎穴的主治病症】 1、精神神經系統疾病:口眼歪斜,眼瞼瞤動,面神經麻痺,面肌痙攣,三叉神經痛; 2、五官科系統疾病:齒痛,頰痛,鼻炎,鼻竇炎,牙痛等。 【顴髎穴的現代研究】 針刺顴髎有鎮痛作用,對三叉神經痛有明顯療效。其鎮痛機制與腦脊髓內單胺類遞質有關,如針刺合谷、顴髎,或內關、顴髎,或合谷、內關、顴髎,可見腦脊髓液中色氨酸、5—羥色胺、5—羥吲哚乙酸含量增高,去甲腎上腺素下降。提高腦內5—羥色胺系統、降低去甲腎上腺素含量的變化與臨床針麻效果平行。實驗也證明電刺激尾核與電針合谷、內關、顴髎等有協同的鎮痛作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藏藍色的搭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