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青燈問史

    可能有很多觀眾並沒有注意這個問題,只安安心心欣賞電視劇的劇情了,並沒有回過頭來算這個賬。的確,隆科多在乾清宮長大光明匾下取出遺詔到暢春園和張五哥手持金牌令箭到雍王府,再到宗人府赦出十三爺,十三爺趕到豐臺大營奪取兵權,再趕到暢春園勤王護駕這段時間相比,所用時間要少得多,可偏偏是十三爺趕到暢春園的時候,隆科多才捧出康熙遺詔,是編劇的疏漏還是導演的故意安排,還是劇情本身複雜,隆科多是否帶有某種企圖?我們且來分析一下。

    從目前筆者所收集的情況來看,大概有這麼幾種看法:

    一是隆科多本性難移,始終貫穿佟國維冷熱灶思維,在九王奪嫡中一直動搖,他在等待契機。如果這場爭鬥八爺黨贏了,他就毀了康熙遺詔,如果是老四贏了,他就宣佈詔書。

    二是導演編劇沒想那麼多,為了契合上劇情,隆科多手捧康熙遺詔出場時間與老十三趕到暢春園時間也許就是一致的。

    三是導演編劇故意為之,根據劇情需要,為暴露隆科多最後背叛雍正皇帝埋下伏筆,只是觀眾沒有時間去細細體味這件事罷了。

    到底應該怎樣看待這個問題呢?首先,這個時間若說是一致肯定有問題,隆科多取康熙遺詔的時間肯定比老十三胤祥趕到暢春園的時間要短很多,那麼隆科多在這多餘的時間裡都在幹什麼?他為什麼要等到老十三來了之後才捧出康熙遺詔?這當中的講究也許要深入研判一下才能得知。

    之前,我曾提出一個問題,就是隆科多夥同八爺黨逼宮亂政的時候,為什麼張廷玉沒有拿出康熙皇帝限制隆科多的聖旨對付隆科多,這個問題似乎和隆科多等到十三爺趕到暢春園才搬出遺詔有異曲同工之妙。

    如果說,隆科多在這個時候就開始動搖了是說不通的,為什麼呢?因為康熙駕崩前夕,隆科多曾找到自己的六叔佟國維分析局勢,佟國維明確告訴他:現在無論誰找你,你都不要答應,因為皇帝也要找你,只有皇帝默定的新君才是鐵穩的新君。這之後不久,果然,康熙皇帝找到了隆科多,並贖回他曾賜給他的寶刀,以兩道聖旨牢牢把控住了隆科多,並告知隆科多“我給你們選了一位堅剛不可奪其志的新君”,在這樣的情況下,隆科多很顯然是知道最終的皇帝到底是誰的,因為此時的康熙皇帝已經為時不多,沒有必要再隱瞞隆科多,隆科多也沒有時間去巴結新君了,不會產生皇子結交近臣產生皇庭忌諱了。

    所以,說此時隆科多心理還在動搖,那完全是不可能的,對於老四胤禛即位,隆科多絕對不會因此產生二心。

    既然如此,隆科多為什麼在康熙駕崩後有那樣的舉動呢?隆科多並非蠢人,他也是在皇帝身邊轉悠過的人,後來還做到了九門提督,對於皇室的爭鬥和執行還是很瞭解的。這我們可以從鄔思道的分析來看。

    當康熙罷免所有能員幹吏之後,鄔思道分析出康熙可能傳位老四胤禛的意思,但是,鄔思道心有顧慮,之前指出八爺黨想以一個“亂”自奪皇位,而四爺必須以一個“穩”字奪皇位,不管是“亂”還是“穩”,兵權在手才是最紮實的實力。因此,鄔思道讓老四胤禛拿出欽差關防大印,說在關鍵的時候放出十三爺,帶領他的老部下實行武力奪權。如果老四胤禛手裡沒有兵權,任由八爺黨以“亂”作祟,那麼,就算康熙皇帝傳位給胤禛,他也坐不穩。

    鄔思道可謂看到了這場奪嫡鬥爭的本質,僅憑康熙皇帝一句遺言,甚至包括長大光明匾下留下的遺詔,老四胤禛就想穩穩當當的坐上皇位恐怕還有點難,手中有兵權才是最好的保障。所謂奪嫡鬥爭的本質,實際上就是手中實權兵權的比拼,槍桿子手裡出政權,在任何朝代,任何時代都是至理名言。

    作為已經當了多年九門提督的隆科多,當然也知道這個道理,當老八拉攏隆科多的時候,隆科多並沒有答應,一是因為他知道康熙皇帝中意的是老四胤禛,二是因為佟國維有交代,他要保地位,三則是在等待觀望,看誰最終的實力強而給自己留下後路。

    老八胤禩已經收買了豐臺大營的成文運,這是很關鍵的一步,也是製造混亂的王牌,康熙駕崩靈前,老九老十趁亂起鬨,混淆視聽,就等著如何向豐臺大營傳送動亂的訊號了,此時,應該說是八爺黨佔著上風,而這時候如果隆科多搬出康熙皇帝的遺詔,那麼可以想象結果,老八老九老十一定會藉機毀掉康熙遺詔,繼續作亂,這對於需要穩定的老四胤禛是十分不利的,搞不好最後還落得個反叛的罪名。

    這就如同後來八王議政逼宮亂政的時候一樣,要是張廷玉指出還有康熙限制隆科多的聖旨,逼宮的人不僅會矢口否認,還會汙衊張廷玉偽造聖旨欺君一樣。在人家佔絕對實力的時候,是萬萬不可輕舉妄動的,否則就會身陷囹圄。這要等待時機,當背後的實力反轉過來的時候,再拿出證據,才能置人於死地。

    這就是隆科多的聰明之處,在八爺黨佔上風的時候,其實說什麼都沒用,他就是抬出康熙遺詔只怕也會被八爺黨毀掉,所以他必須等待時機,等到四爺黨佔上風的時候,再拿出遺詔,才管大用。

    十三爺的到來就是時機,因為兵權已經落到了十三爺的手中,四爺胤禛此時才如鄔思道所言,能夠坐穩了,那麼此時隆科多宣讀康熙遺詔,八爺黨就再也無法作亂了。

    所以說《雍正王朝》經典,應該是編劇和導演都考慮到了這個問題,所以才如此進行指導,這就是實情和現實。君不見,張廷玉也是待到十三爺到的時候才嚇得鬆口氣的麼。

  • 2 # 秋媚讀史

    《雍正王朝》中,隆科多從始至終都是一個機會主義分子,他繼承了佟家“不要一條路走到黑”的祖訓,卻沒有領會其奧妙。縱觀小多子一生的榮辱得失,成也祖訓,敗也祖訓。

    康熙傳位的當天夜裡,隆科多從暢春園到乾清宮取遺詔,按常理,他應該比十三爺更快回到暢春園,可就因為其投機的本性,導致遺詔遲遲沒能公佈。

    賭徒的行為,就是買碼下注

    賭徒在牌桌上,永遠都在觀察對家的實力,然後等待最有利於自己的出手時機。機會不到,可以不跟;看準機會,就會直接梭哈。

    當初,太子被廢、十三爺被囚禁時,佟國維安排隆科多去理藩院當牢頭。結果小多子,不知是無聊到極致還是為了處罰犯人,竟然光天化日之下打起了巨型麻將。這一幕,已經暗示了,隆科多是一個賭徒。後面,他的一切選擇,都沒能逃離賭徒的本性。

    傳位的那天夜裡,形勢瞬息萬變,即便隆科多聽到傳位於四阿哥,但他也不敢斷定四爺一定能贏。因為八爺黨的人,當場就要“掀桌子”,準備模糊化康熙遺言。在這種相互不服氣的情況下,那張遺詔,僅僅只是一塊破布,八爺肯定不承認。

    如果隆科多拿出的遺詔得不到認可,那他就會被按上一個假傳聖旨的罪名,他賠上全家性命也承擔不起。更極端的情況是,宣佈了遺詔,結果當皇帝的不是四爺,隆科多恐怕連打底褲都要輸掉。因此,作為一名職業賭徒,隆科多隻能等,等待局面明朗,等待時機成熟。

    把握火候,做好風險控制

    傳位的關鍵時刻,也是決定命運的非常之時。決定皇位爭奪戰的最重要因素,從來都不是一張詔書,而是充足的力量,尤其是兵力。四爺和八爺爭執不下,隆科多的態度,確實可以左右一時的局面,但無法釜底抽薪。城外還有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這些兵力數倍於隆科多的步兵。誰控制了城外兵力,才算穩操勝券。

    對隆科多而言,風險最小,收益最高的策略就是,拿著遺詔,躲在陰暗的角落,默默觀察,等誰佔據絕對優勢,就出面支援誰。

    十三爺的出現,給隆科多傳遞了一個明顯的訊號:軍方已經被十三爺控制,四爺的位置穩了。為什麼這麼說呢?

    十三爺從小走的就是軍事路線,在軍營裡面長大,還在西北帶過兵,打過仗,有很大的軍事影響力。現在京城內外的骨幹成員,都曾是十三爺的手下。只要有十三爺在,他的口令就等同於軍令。誰都知道,十三爺是四爺的鐵桿同盟,當年佟國維讓小多子去當牢頭就是為了搭上這條線。因此,十三爺出現,代表著四爺已經得到軍方的認可。

    四爺的牌面已經十拿九穩,就等著攤牌,再傻的賭徒也知道如何下注,因此,隆科多才會在這種情況下,拿著遺詔出現,此舉:

    一、穩穩的從龍之功,飛黃騰達自然不在話下。雍正繼位後,隆科多也確實得到豐厚的政治報酬。

    二、不得罪八爺。老十三都出現了,所謂遺詔,也只是錦上添花。八爺也明白,奪嫡徹底無望了。隆科多如實宣佈遺詔,也只是對既成事實的一種確認,不會因此而得罪八爺。

    秋媚說:隆科多在傳位夜裡的選擇,考慮的是個人利益,與其說他站隊四爺,倒不如說他看準了“金主”臨時上船。如果十三爺沒來,或者來的人是成文運,隆科多也會出現,但遺詔就會變成“偽造”。

  • 3 # 泰林說

    隆科多連自己的六叔佟國維都能出賣,等著十三爺胤祥帶兵圍了暢春園,也就是大局已定才下注,這種事,他乾的出來。

    當年第一次康熙廢太子的時候,

    讓大家舉薦新太子。

    佟國維在上書房居中聯絡,舉薦八爺胤禩為新太子。

    康熙暗暗生氣,叫他來陪自己進晚膳,

    暗示他要為子孫後代積點德。

    結果佟國維會錯了意,還以為自己的舉動暗合康熙的聖意。

    於是舉薦隆科多為步軍統領衙門都統。

    而步軍統領衙門都統這個職位,向來都是皇帝親自任命。

    所以,隆科多沒有理會他六叔佟國維的示好。

    也沒有理會佟國維讓他繼續燒四爺胤禛冷灶來降低家族風險的安排。

    而是選擇第二天面聖的時候,謊稱佟國維舉薦他當這個都統是為了讓他支援八爺胤禩當太子。

    所以他堅辭這個職位,理由就是當了這個官就是對康熙不忠。

    由此可見,隆科多一直秉持的就是抱緊大清朝最大的靠山,皇帝,這樣的心思。

    更絕的是,當第二天,康熙駕臨上書房,讓隆科多和佟國維當面對質的時候,

    隆科多放聲大哭,並表示佟國維那一點私心只是為了佟佳氏家族永遠繁盛下去。

    佟國維犯的錯,只不過是“後人自有後人福,莫為後人做罪人”!

    他誣陷佟國維的原因卻一個字都沒提。

    卻讓佟國維和康熙聽了都沒話說。

    這樣一來,他當這個步軍統領衙門都統,就不是因為佟國維的舉薦,

    而是因為他獲得了康熙的信任。

    果然,佟國維被摘掉了頂戴回家看孫子去了。

    而隆科多卻取得了康熙的信任,繼續擔任步軍統領衙門都統的職務。

    而康熙駕崩當晚的情況,隆科多是心知肚明,

    還有豐臺大營這個變數存在。

    他去乾清宮取遺詔之後發生的情況也印證了這一點。

    胤䄉和胤禟就像趁亂闖出暢春園到豐臺大營調兵。

    結果被胤禛一語道破,並讓侍衛德楞泰和圖裡琛兩個守住屋門。

    而隆科多采取的是最保險的做法,那就是按部就班來。

    因為屋子裡的人,無論是各位王爺還是張廷玉,對他去乾清宮取遺詔大約會花費多長的時間,

    都知道的一清二楚。

    所以隆科多既不能太快的回來,那樣就得罪了八爺胤禩。

    如果回來的太慢,那張廷玉懷裡還有一道如果他作亂就殺了他的康熙遺詔在呢!

    依照劇中的安排,雍正當時並沒有如史實一般替康熙到南郊大祀。

    而是呆在自己府裡被張五哥帶到康熙駕崩的地方。

    雍王府是在皇宮的東北方向,張五哥從西郊的暢春園跑到雍王府,

    再去皇宮東南面的宗人府放出十三爺胤祥。

    十三爺胤祥再去皇宮西南方向的豐臺大營,殺掉成文運,控制豐臺大營。

    帶兵趕到豐臺大營北面的暢春園,這一切都是快馬往返,也是圍著皇宮從東北而東南而西南而西北繞了個大圈。

    而隆科多看似到乾清宮取遺詔很簡單。

    但是,那可是皇宮啊,雖然康熙沒在那裡住。

    但是當時正是深夜,皇宮早已關門落鎖。

    想開啟門可是需要一道道繁瑣的程式。很可能在皇宮花費的時間,比在路上花費的時間,還要長。

    由此看來,當時的隆科多,只需要按部就班,不快不慢的幹他應該乾的事,

    就可以立於不敗之地。

    話說回來了,根據歷史記載,康熙在晚年曾經對大臣們說過這樣的話。

    漢高祖傳遺詔於呂后,唐太宗定儲位於長孫無忌,朕每覽此,深為恥之,或有小人希圖倉促之計,廢立可以自專,推戴一人,以期後福,朕一息尚存,豈肯容此輩乎!

    話說的很明白,就連從雍正朝開始的秘密立儲制度,康熙大帝都是不放在眼裡,甚至不屑為之的。

    在他的心目中,所有的人都是有私心,都是不可靠的。

    不得不說,這是封建帝王稱孤道寡之後必須要承擔的壓力。

  • 4 # 達摩說

    很明顯,隆科多是在等待靴子落地,再出來給他一波錦上添花。

    在《雍正王朝》中,隆科多作為佟國維的侄子,深得佟家“不要一條道走到黑”祖訓的真傳,成了一個典型的騎牆派。在康熙即將駕崩的前夕,作為九門提督的隆科多成了最炙手可熱的人,八爺胤禩在掌控了豐臺大營之後,又曾試圖爭取隆科多。可以說,在當時的狀態下,誰得到了隆科多的幫助,誰就控制了整個北京城。

    隆科多沒有立即答應,但肯定也沒有完全拒絕,他手足無措地找到佟國維指點迷津。佟國維告訴他,等康熙找他,看康熙支援的是誰,然後就把所有的寶都押上。

    果然,康熙找到了隆科多,讓他支援自己所支援的人選,但隆科多卻並沒有如佟國維所說,把寶全都押上。

    康熙去世前,氣若游絲,說要傳位於四阿哥胤禛。但胤禩、胤禟等人企圖渾水摸魚,攪亂局勢,等待豐臺兵馬到來,穩住局勢。

    也就在這時,隆科多被張廷玉派去乾清宮取康熙遺詔到來。可以說,他在離開的時候是深知幾位阿哥劍拔弩張的態勢的。四爺雖然是正主兒,但手裡暫時沒有兵,而胤禩背後有豐臺大營,鹿死誰手還很難說。

    所以,他取遺詔的過程是相當磨蹭的。

    按理說,當胤禛命張五哥拿著金牌令箭從暢春園趕到雍王府,然後從雍王府趕到宗人府釋放十三爺胤祥,胤祥再前往豐臺大營奪取兵權,最後再帶著豐臺的兵回到暢春園,整個過程耗時是很長的。而隆科多隻需從暢春園趕到乾清宮,取了遺詔回來即可,結果他卻和胤祥前後腳趕到。

    他的目的就是再等等,等形勢明朗了再決定要不要宣讀遺詔。因為在那個時刻,這就不僅僅是什麼冷熱灶的問題了,如果胤禩真的等來了成文運的救兵,隆科多還傻乎乎地宣讀傳位給胤禛的遺詔,那他極有可能會被胤禩當場以矯詔罪直接論處了。事關性命,他不敢冒這個險,必須要等。

    當然他最後等來的是十三爺胤祥,所以他如實宣讀了詔書,如果他等來的是成文運,那麼他肯定會自動矯詔,說遺詔上寫的是傳位於八阿哥胤禩。這樣做,不僅自己不會有性命之憂,而且無論誰繼位,他都是不折不扣的功臣。

    而且,隆科多當時也未必就是取了詔書,然後躲在暢春園附近靜觀形勢。因為此時的暢春園是大行皇帝所在之地,守衛和戒備必然十分森嚴。隆科多如果拿個遺詔鬼鬼祟祟的躲在暢春園附近,肯定會被發現。所以,他肯定是故意把時間花費在路途上了。更何況,紫禁城夜間的時候已經落鎖了,他要透過一道道森嚴的門禁,在乾清宮取下遺詔再回去,也確實要多花費一點點時間。即便有人懷疑他在騎牆,在當時的局面下估計也不會深究了。

  • 5 # 敏敏的歷史枕邊書

    在雍正王朝中,有一個情節十分有意思,這段情節就是,康熙皇帝在暢春園說完傳位於四阿哥胤禛這句話後,就嚥氣了,自此執政長達六十一年的康熙皇帝在六十九歲時走完了他的一生。

    康熙皇帝去世後,當時的政局變得混亂起來,八阿哥胤禩和九阿哥胤禟還有十阿哥胤俄,對於康熙皇帝傳位於四阿哥胤禛的結果不相信和不滿意,其中九阿哥胤禟和十阿哥胤俄還與支援四阿哥胤禛的十六阿哥胤祿產生了激烈的衝突,好在最後大臣張廷玉出面制止了衝突。

    張廷玉命隆科多去往乾清宮取出在正大光明匾後面的遺詔,隆科多這一去,便沒有了蹤影,直到十三阿哥胤祥帶兵到了暢春園後,隆科多這才出現,並且手裡拿著康熙皇帝的遺詔進行了宣讀,既然遺詔在手中,隆科多為什麼不馬上宣讀遺詔?為什麼非要等十三阿哥胤祥帶兵到暢春園後,才拿出遺詔進行宣讀呢?

    隆科多這麼做的原因,首先是因為,他一直受叔叔佟國維的思想所影響,佟國維在之前的九子奪嫡中,他這邊選擇了八阿哥胤禩,讓侄子隆科多去籠絡四阿哥胤禛這邊,後來佟國維因為此事失利,被康熙皇帝摘去頂戴,命他回家休養,隆科多就此受到重用。

    隆科多憑藉自身的能力加上隆科多的重用,一步步的走上了九門提督的位置,雖然隆科多已經身居高位,此時的佟國維已經失勢,不過佟國維的老謀深算,依然受到隆科多的敬佩,隆科多在朝中有些事情拿不準的時候,還是會前往六叔佟國維那裡,找六叔佟國維為他出謀劃策。

    佟國維的思想的大概意思就是,兩邊都需要籠絡,這樣才是最為保險的,這種思想也深深地影響到了隆科多,因此隆科多在遇到那種為難的形勢後,隆科多選擇了觀察局勢,然後再做出任何的舉動。

    八阿哥胤禩在進宮之前,已經做好了詳細的部署,八阿哥胤禩收買了豐臺大營的統領成運輝,這一點隆科多是知道的,九阿哥胤禟和十阿哥胤俄在康熙皇帝的床前,向四阿哥胤禛發難,就是為了製造混亂,就是為了找機會豐臺大營的統領成運輝發訊號,讓成運輝帶豐臺大營的將士們,包圍暢春園。

    按照當時的形勢來說,八爺黨也是處於上風的,如果隆科多此時拿出遺詔來,八爺黨不僅會趁機銷燬遺詔,對於形勢不利的四阿哥胤禛來說,少了遺詔更是難以繼位,這樣做不僅有負康熙皇帝生前所託,還會將自己與四阿哥陷入更加不利的局面,因此在這個情況不能有任何輕舉妄動的行為,只能暗中觀察形勢,看形勢再作出下一步的行為。

    不過最終八阿哥胤禩他們還是棋差一招,四阿哥胤禛命侍衛張五哥帶著金牌令箭前往雍親王王府,告訴鄔先生,父親康熙皇帝已經傳位自己了,讓鄔先生按照計劃行事,隨後侍衛張五哥又聽鄔先生的命令,帶著金牌令箭前往宗人府,將關押在此的十三阿哥胤祥放出,在放出胤祥後,侍衛張五哥告訴十三阿哥胤祥前往豐臺大營奪兵權。

    十三阿哥胤祥在從宗人府出來之後,立即前往豐臺大營,十三阿哥胤祥到了豐臺大營後,最開始的時候,並不順利,十三阿哥胤祥與豐臺大營的統領進行了一番交鋒,好在豐臺大營的大部分的將領都是曾經跟十三阿哥胤祥征戰過的,對於十三阿哥胤祥的態度也是十分親近,並且還對十三阿哥胤祥進行了幫助,使得十三阿哥胤祥最終成功的奪取豐臺大營的兵權。

    十三阿哥胤祥在成功奪取豐臺大營的兵權後,十三阿哥胤祥,馬不停蹄的帶兵趕往暢春園護駕,並藉此包圍了皇宮,十三阿哥胤祥帶兵前來暢春園,扭轉了四阿哥胤禛的不利局面,八阿哥胤禩在京中也沒有了再可以興風作浪的資本,隆科多在確定形勢對自己有利後,這才拿出了遺詔,宣讀了四阿哥胤禛繼承皇位的旨意,除了八爺黨三人,沒有向新皇帝跪拜稱臣外,其他人均都下跪,直到隆科多警告八爺黨三人還是否想做大清的臣子後,八阿哥胤禩在猶豫再三後最終向新皇帝跪拜稱臣,八爺黨中的另外兩人見八阿哥胤禩向新皇帝跪拜稱臣後,也隨之向新皇帝跪拜稱臣,四阿哥胤禛也就此登基,史稱雍正皇帝。

    隆科多這麼做也是可以理解的,觀察形勢看最終的勝利者是誰,採取相應的行動,這樣的行為才符合隆科多精明的形象,畢竟在十三阿哥胤祥沒來之前,四阿哥胤禛是沒有兵的,他也並非是對四阿哥胤禛和康熙皇帝不忠,不然隆科多直接接受八阿哥胤禩之前拉攏就可以了,然而隆科多卻沒有接受,因為他知道康熙皇帝是中意四阿哥胤禛的,而且也是讓四阿哥胤禛繼承皇位的,但是最初的四阿哥胤禛處於相對不利的局面,如果他貿然行動的話,不僅自身難保,還會拉四阿哥胤禛一起下水。他也得為自己留下後路,看誰最終登上皇位,他之所以這麼做,一是為了保全自己,二是為了保全家族的榮耀。

  • 6 # 麗醬每日分享

    電視劇雍正王朝距今已有20年時間,可以說是經久不衰,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對細節的把握和用心,不只是使觀眾喜愛,更是讓人每次觀看都有著不同的感悟。今天就來和大家說說劇中康熙駕崩後的一個細節,九門提督隆科多取康熙遺詔與十三爺奪兵權時間路程的對比。

    康熙駕崩後,上書房首席大臣張廷玉是這樣安排的:先叫隆科多去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面取康熙遺詔。然後又叫張五哥扶著四爺去偏殿暫休,四爺到了偏殿後才拿到金牌令箭去安排張五哥找鄔先生,實施救出十三爺並讓他奪取兵權的計劃。

    從時間上來看,隆科多早一些出發,四爺這邊稍晚一些。再來看路程,隆科多從暢春園前往乾清宮,從地圖上看,暢春園到紫禁城的距離為17公里,來回是34公里。

    而四爺這邊呢,先是張五哥從暢春園到四爺府找鄔先生,距離為15公里;四爺府再到宗人府,距離為5.7公里;十三爺從宗人府出來後到豐臺大營,距離為12公里;再到暢春園,距離為29公里。

    也就是說四爺這邊的路程從張五哥放十三爺開始,再到奪取兵權,距離為61.7公里,接近於隆科多兩倍的路程。但結果是什麼呢?

    十三爺率領大軍到達暢春園後,在大局已定的情況下,隆科多才出現宣讀遺詔,這說明他一直在暗中旁觀,是很明顯的牆頭草行為。從這裡也能看出,隆科多最後結局淒涼,就是因為他立場不堅定,自然沒有什麼好下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才能夠讓自己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