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不會逆流的時光
-
2 # 探為觀指
英國脫歐這事兒,本質上是一群金融寡頭在後面操作,挑動英國民眾先是在搞不清楚到底什麼是“脫歐”的情況下投票,然後再推動英國官方把脫歐這事兒給辦成。要知道,搞全民公投這種事情,和美國大選差不多:要花錢,超級貴!支援脫歐的一方和支援留歐的另一方,都要花費鉅額的經費宣傳自己的主張。那支援脫歐的那幫人,怎麼就願意花這麼多錢,去推動英國民眾投票脫歐呢?
這事兒要從歷史開始講起。首先,喜歡國際新聞的朋友們都知道,英國號稱離岸平衡大師,全世界到處埋雷,挑撥各國關係,尤其重點關注歐洲大陸。拿破崙崛起的時候,英國就聯合德國(那時候還叫普魯士)、俄國一起把法國揍下去;德國崛起了,又再聯合法國、俄國把德國揍下去;俄國崛起了,再聯合法國一起揍俄國。直到二戰之後,歐洲大陸發現不能再互毆了,就逐漸走上了和平發展的聯合道路。
歐盟開始是歐洲煤鋼聯盟,再到歐共體,最後到歐盟。剛開始的時候,法國總統就是著名的戴高樂,他非常瞭解英國和歐洲的歷史,知道這個壞東西千萬不能吸納到組織裡面來。因此,歐共體真的到了1973年才吸納英國加入,那時候戴高樂已經去世了。
英國加入歐共體的時機有點尷尬:二戰結束之後,透過美國的馬歇爾計劃,歐洲大陸的經濟恢復速度非常快,一票老牌發達國家居然能達到6%以上的年增速。到了70年代,紅利期已經結束了,資本主義世界開始各種老毛病的經濟危機了。因此,英國一看情況不妙,就開始各種吵著要退群。
結果歐洲大陸一看,聯合國五常之一、最老牌的資本主義列強、相當大的消費市場要跑路,非常捨不得,畢竟大家經濟都不好,多一個市場多一份消費啊!因此,歐洲大陸方面一商量,趕緊給英國讓利。英國一看,哇塞,果然會哭的孩子有奶喝。愉快地答應不走了。
這事兒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以後不妙了。這就像小孩子一樣,只要一哭,父母就給他買玩具、給零花錢、帶去遊樂場,那以後有什麼要求的時候,直接哭哭鬧鬧就好了。果然,英國後來好幾次都是這麼幹的,歐洲大陸也儘量給英國讓利,英國這壞脾氣就一直被歐洲慣下去了。
最近這次,英國官方的那群老人家們也是同樣的想法。他們其實頭腦非常清楚,英國正兒八經的經濟,是離不開歐洲市場的。他們找歐洲談脫歐,還是為了叫歐盟給英國多多讓利。其實,歐盟這次看起來應該是要準備讓利了,畢竟英國還是五常之一,世界前十大經濟體,無論辦什麼事兒,有這麼個重量級的成員都是很好的。
結果,卡梅倫在位的時候,為了搞選票,就滿口答應,只要自己上臺就給大家搞脫歐公投。然後真的把他選上去了,還真的要他兌現承諾。卡梅倫覺得,是個正常人都會投票支援留在歐盟,畢竟各方面的便利條件太多,而且做生意方便啊。但是,包括英國上層都沒有想到的是,有一群人,真的是鍥而不捨地希望英國脫歐:就是開頭說的金融寡頭們。
二戰以後,英國曾經發生了歷史上最著名的一次空氣汙染,倫敦煙霧事件。這次事件是1952年12月5日開始,倫敦上空因為氣象原因,導致工廠的煙塵無法消散,聚集在倫敦上空好幾天,導致超過4000人死亡的空氣汙染事件。從此,英國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去工業化程序,到今天,英國已經沒多少工業,空氣質量也非常好了。
那麼,英國沒什麼工業,今天是靠什麼賺錢的呢?大家都知道,倫敦是世界金融中心,外匯交易量遠超紐約,世界第一。而且,倫敦的房子大家都知道很好賣,除了黃種人和中東石油大佬,還有一群著名倫敦購房群體:俄華人。這和倫敦金融中心有什麼關係呢?呵呵,你以為倫敦的世界金融中心,都是合法合理的金融交易嗎?
說到這個程度,大家應該能夠明白了。錢嘛,來路很廣,洗洗更健康。倫敦就是有相當一部分業務在做這個。而歐盟這些年對國際金融犯罪打擊越來越嚴格,倫敦已經非常不願意接受了。那些英國金融寡頭們非常反感歐盟對這方面的管制。要知道,連大名鼎鼎的匯豐也被歐盟查過呢。這就是英國金融寡頭花大價錢做宣傳,鼓動民眾投票脫歐的核心原因。
結果,公投出來之後,英華人後悔了,說還要再二次公投。官方老爺們一看,不能這麼兒戲,否則以後官方不用頒佈法令了,頒佈了也能撤回,官方從此再也沒有威信了。於是,捏著鼻子也要和歐盟談判,爭取好的條件脫歐。歐盟那邊這次也想清楚了,不能再慣著英國,否則會給其他二十多個成員國,尤其是東歐小國們樹立非常壞的榜樣:以後誰家經濟不好,吵著脫歐,那歐盟就得讓利,這還怎麼過日子呢!
因此,到了約翰遜手上,一會兒硬脫歐、一會兒再談判談判。最終,英國官方還是和歐盟友好談判,和平分手了。這事兒,說到底,一方面英國官方一部分老爺們想要自由,畢竟歐盟越來越往大一統的方向在走,各成員國讓渡給歐盟委員會的權力越來越多;另一方面,歐盟也受夠了英國這種搗蛋鬼,加上英國新冠病毒變異,就開開心心地把英國請走了。
總的來說,脫歐後的英國,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自由,卻要付出更大的代價:北愛爾蘭變成了英國的“特區”,那邊搞不好要和愛爾蘭國深度融合;最大的隱患還是蘇格蘭,那邊已經明確說了,脫歐之後,自己要以獨立國家身份加入歐盟。換句話說,蘇格蘭要再次謀求公投了。大英帝國混到這個地步,可能連英倫三島都快守不住了。
-
3 # 古姿觀察
英國在脫歐過渡期結束的前一週,也就是2020年12月24日平安夜,終於與歐盟方面達成了最終協議。這也意味著英國在經濟貿易領域實現了脫歐,英國徹底從歐盟退出。英國首相約翰遜稱,“這個偉大國家的命運從此牢牢掌握在我們手裡”,支持者歡呼迎來“新時代新曙光”。
脫歐與當初加入歐盟一樣艱難,過程也十分複雜。不僅僅要在國內先進行公投,而且還需要與歐盟方面協商相關事宜,爭取每一個歐盟成員國同意。這其中會有關於直布羅陀、北愛爾蘭的政治議題,而且還有後續與英國的經貿關係問題,雙方還涉及跨國勞工、入境管理、漁業資源分配、商業等多方面細節問題需要協商。這些東西都完成總共歷時四年半,經歷三屆英國內閣和兩屆歐盟委員會。
英國為什麼脫歐,留在歐盟不好麼?這其實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英國當初加入歐共體時主要是看到了西歐整體的經濟復甦和繁榮,而聯邦德國的地位正在上升。英國想加入其中分享發展機會,並且試圖成為其中心國家,獲得主導權。
然而英國國內並非是所以政客和民眾都希望加入歐共體。1973年英國加入歐共體時,在野的工當方面就極力反對,激烈程度正如同其今天要留在歐盟一樣。在1974年工黨上臺之後,便一年之後推動公投要退出歐共體,結果67.2%的英華人選擇留下。不過在留歐和脫歐的爭論也一直沒有停,最終促成了2016年的公投。
英國加入歐盟,也就是加入了歐洲共同市場,貨物、勞務、人員可以自由進入歐盟各國。很顯然對於一個掌握了優勢製造業和服務業的貿易大國而言是有益處的。然而相應的也自然會失去很多的自主權,比如財政和貨幣政策無法完全自主、無法與歐盟歪的第三方簽訂單獨的貿易協定、相關產品必須執行歐盟的標準。另外英國本身還需要支付會費和其他相關隱形的關稅等。這些本身對於英國而言否是十分不利的。
政治因素和現實情況兩方面也是促使英國脫離歐盟。英國在歷史上的相當長的時間裡對於歐洲大陸持高度警惕,所以先後推出大陸均勢和光榮孤立政策。這兩種政策就是避免歐洲大陸出現一個統一且強橫的政治實體對自身構成威脅。雖然目前英國和歐盟有著共同的價值觀念,相互所處安全與政治紛爭的那環境和背景下,但是經濟紛爭卻依然存在。英國並不希望被歐盟裹挾。
現在的歐盟正如當初的羅馬帝國一樣在不斷擴張的過程也正在變質。因為容納了太多經濟狀況中東歐相對較差的實體進入,整體的水平和競爭力不是在提高,而是在降低,內部問題越來越多。很多這些國家的勞工進入到英國和西歐其他國家務工,搶佔當地的就業,產生很多社會問題。然而英國自身投入到歐盟的資金,很少反補給自己。對於這種情況,一項多疑的英國自然不會再留下。
回覆列表
我自己來回答一下關於對英國脫歐的一些看法
看新聞,英國與歐盟最終就“脫歐”後的貿易問題達成了協議,扯淡許多年,事情就這樣成了。
英國首相約翰遜還很興奮地吹了個牛,說the deal is done。
意思是,你們看,我“兌現承諾”的能力怎麼樣?
應該說,這的確是約翰遜個人的一個大勝利。儘管他的很多動作,也露出了“只管打舵,不負責兜底”的賊形。但,這就是政治人物的路數嘛。
為整個的歐洲好約翰遜在表揚自己的時候,有句話特別逗,不知道有關方面聽懂沒聽懂。
他說:“這個事呢,就這樣了,這對我大英,當然是主權大大的維護了,但對整個的歐洲呢,也是一件好事。”
呵呵。這哥們不愧是公學子弟、牛津出身、圈裡混出來的,辭令不錯。
“整個的歐洲。”、“也是一件好事。”這個口吻,從套路學上看,就很英國了。
要知道,一部歐洲史,教訓千萬條,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當英華人說,有什麼事,或者什麼操作,對“整個的歐洲”都很好時,他們就一定是又在給什麼人挖坑了,具體給誰挖,隨緣。
自打英華人同西班牙人、荷蘭人打仗以來,這個緣,就不斷地有人隨進去,隨得頭破血流、百口莫辯、渾身不舒服,甚至想犯渾、玩不體面時,也是有勁使不出來。
總之難受極了。
這個,體會最深的,就是後來的法國和德國,至於俄國,就先不說了。
一句話,大英,孤懸海外,又去陸不遠,自有其根性與套路在,有時候,頭上戴正了王冠,心裡住的還是個盜賊;有時候,手裡舉起了權杖,下面那話兒卻又黏糊糊得不行。
不妨借談判過程中,雙方,特別是英華人自己拿住做戲的幾個細節,我們來深挖一下。
先說所謂“直布羅陀問題”這是很見大英智慧、剽悍與成色的一處所在。
都多少年了,不管是哪個西班牙,是不是嚷嚷半天,最後一點脾氣都沒有?何況有時候,還不敢嚷嚷。
這屆大英,是不是剛陪歐洲和西班牙嚷嚷完?大英是最講帝國主義者風範與修養的。
帝國主義道理千萬條,歸根到底一句話,搶到有理,如說服力不足,則再加一句——當初你咋不去搶呢?但現在,咱都是文明人,就別老說那些不體面的話。
大英的天恩祖德,是從在海上拼刀子開始積累的,不拼,沒大英,也沒書上東拉西扯那一通的說法與德行。
倉廩實而知禮節,刀子硬更知禮節。什麼事不都得從分一個內外親疏、尊卑貴賤開始?何況政治。
這種盯地緣、盯海路、立規矩的心思,就是大英的祖傳手藝,任什麼年月改換、話術升級,也變不了的。祖宗拿血換的,你悠悠忽忽幾句,就讓我吐了?傳統文化不能丟。
當日,整個歐洲哪裡不靜好了?為何突然就搞出個“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不就是英華人要藉著哈布斯堡家族那幫貨說事,整一整有點興頭的法國波旁家族?
英華人一操作,整個的歐洲都動起來了。你不站隊都不行,這的確是英華人的硬手藝。最後打得都渾身彆扭了,英華人這才扔下刀子,戴上白手套,笑說,那好,西班牙的位子給你,直布羅陀我就得著了哈。
要沒這個套路,還有屁“直布羅陀問題”啊。
大英是最擅於舉著規則反規則的玩家,反正造成事實,即可造成傳統,能守住,就行了。
再看看內外親疏從歷史上看,大英算是把內外親疏、兩套規矩做到了極致,結果竟搞得後世許多捧大英的朋友,一個個都捧得荒腔走板、莫名其妙。捧半天,沒捧對地方。
這世界,沙上築塔的事多,講“內外親疏”,那叫抒情,不是文明。
這個世界,也真好似大夢一場,然後,又回到了現實。
老實說,這並不是一個好兆頭,因為,人們總是在酒足飯飽之時,才最容易昏昏一夢的。肯回到現實,則往往意味著筵席快撐不住了。
大英一向是折本不幹的主兒,丟什麼不能丟祖風,要不是體力不支,用費這勁?
漸漸到約翰遜這兒,不過是當機撂挑子,反正就撂這兒了,誰愛挑誰挑,誰挑上,我給誰鼓掌。累死了,我給你送花圈,說你高風亮節,同時主持你的遺產分配儀式。
“漁業”配額問題,說白了,不也是演一個內外親疏的講究法?好了,不多說了,時代的潮流正在逆轉,各邦國宜自求多福。
未經本人允許嚴禁搬運、抄襲、違者雖遠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