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遛街

    檸檬媽媽好一陣哭訴,原因是在教育5歲兒子的問題上,和婆婆發生了激烈的爭吵。面對兒子倔強、毫不認錯的態度,檸檬媽差點把掃帚落在兒子的身上。婆婆見狀便不幹了,立馬把孩子拉到自己的房間,並指責媳婦:“孩子不懂事,你這麼較真幹啥?”

    你家有沒有 這種情況? 檸檬媽媽:每次正式教育孩子的時候,婆婆總是袒護,這次本想堅持自己的態度,藉此給兒子點顏色看看。沒想到婆婆撂下狠話:“不許打我孫子,否則我跟你拼命!”看到婆婆如此溺愛我兒子,我這做媽的簡直氣得咬牙切齒。

    思涵媽媽:由於工作繁忙,帶孩子的工作主要由公婆幫忙。可現在孩子馬上就要上小學了,卻發現養成了一身的壞毛病。有時候看到孩子明明做錯了,趕忙教育糾正,可婆婆卻不幹了。

    馨子媽媽:最近婆婆來了,發現孩子越來越不好管教了,現在女兒對奶奶的親熱度,遠遠超過我這個當媽的。晚上非要喊著跟奶奶睡,本來挺獨立的一個小姑娘,感覺越長越倒退,萬事都要奶奶張羅。

    嘉嘉媽媽:從孩子生下來大部分都是婆婆在帶,可是孩子現在雖然5歲了,還是跟同齡的小朋友比起來,各方面表現的都好差。有時候想做個嚴厲的媽媽管教孩子,家裡的老人總是護著孩子,發現在孩子面前再也沒有了威嚴。

    梓鑫媽媽:我現在超級受不了家裡的老人。我不給孩子吃零食、喝碳酸飲料,可是老人總是揹著我給孩子吃這些。有時候我不在家,孩子能看一天的動畫片,都說了這樣對眼睛不好,可老人總是慣著孩子,感覺自己要瘋了!

    和老人一起 住的煩惱 和老人一起住,年輕的小夫妻的確很享福。每天有人幫忙打掃衛生、帶孩子,連一日三餐都能變著花樣來提供。且不說日子過的像小姐少爺一般,至少下班之後再也不用圍著灶臺手忙腳亂。

    可是,但凡和老人一起住的年輕父母幾乎都有同一個問題,那就是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老人實在是太護著孫輩了。不少媽媽反應,明明孩子可以獨立完成的家務,老人總要幫忙代替。有時候孩子做錯事情了,做媽媽的想樹立威嚴好好教育一番,可孩子就會跑到爺爺奶奶的懷裡,裝出一副楚楚可憐的模樣。這時候,老人總是說孩子還小,等以後長大了自然能分清是非。最要命的是,還把當年教育老公的模式拿出來——不教育也自然成才。

    即使平時與公婆關係還不錯,對於公婆的“護短”,媽媽們也常會抓狂。想大吵一架擺明自己立場吧,又怕傷了和氣;但教育力度不夠,孩子又把你的話當成耳旁風。當然,除此之外,讓年輕媽媽們鬱悶的是,明明自己狠心扮演壞人是為了教育孩子,可最後爺爺奶奶倒變成了好人。年紀稍微大一些的寶寶,覺得媽媽對自己凶神惡煞,更因此不理媽媽,反而和爺爺奶奶關係更親密,這讓當媽的情何以堪啊。

    老人干涉 父母教育孩子 該怎麼破解? 和老人多溝通,拎清利害年輕父母應該和家裡的老人多溝通,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化解兩代人育兒方面的差異與矛盾,彼此做一些妥協與讓步。雖然寶寶還小,但卻是習慣和性格養成的重要時期。年輕父母要讓老人分清愛和溺愛的差別,不能太過縱容和嬌慣。要知道,一味地袒護只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沒有規矩,同時也使父母的正當管教失去了威嚴,最終耽誤的還是孩子的健康成長。如果媽媽溝通無效,為了避免婆媳矛盾,這時候就要充分發揮老公的作用了。

    全家建立統一戰線在教育孩子這個問題上,家庭所有成員要達成統一戰線,千萬不能父母忙著管教,老人跟著拆臺。父母和老人要協商一致,在管教孩子的時候,老人最好不插手,並努力維護父母在孩子面前的威嚴,這樣孩子就不會唯我獨尊,懂得尊重父母。其次,即使雙方有分歧,也不要當著孩子的面暴露出來,這樣只會讓孩子在犯錯的時候,還抱有一絲僥倖。

    勇敢地堅持觀點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原則性的問題家長決不妥協。雖然這樣過於鐵面無私,但必須要樹立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威嚴,讓他明白不要觸犯底線。有些家長吐槽,每當自己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老人總會出來干涉。小編想說,即使老人出面干涉,也要勇敢地堅持自己的觀點。不要因為對方是老人,就中斷正常的教育,這樣只能讓孩子覺得,不管犯什麼錯都有靠山。當然,為了避免惡化家庭矛盾,父母可以在事後,避開孩子主動和老人溝通,虛心接受老人的指點,儘量減少正面衝突。

    距離產生美對於爺爺奶奶的“護短”行為,小編實在是太能理解這種痛苦了,因為在寶寶2歲之前也是和公婆同處一個屋簷之下。老人對孩子的那種溺愛,小編我也算是深有體會啊。所以,為了孩子養成獨立的性格,最後和老公商量,選擇搬出來單住了。當然,並不是說不給老人看孩子,只是距離產生美,這樣能讓孩子覺得犯錯了沒有靠山,自己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

    不要當著老人的面管教不得不說,父母經常因為教育孩子的問題和老人爭吵,也會給無辜的孩子造成惡劣影響。所以,如果你家老人偏執無法溝通,或者你無法單獨搬出來住,那麼可以巧妙選擇教育孩子的時機。儘量不要當著老人的面管教孩子,給孩子講道理的時候避開老人。但切記,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千萬不要全盤否定老人的做法,這樣只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抽時間和孩子互動

    現在很多年輕父母忙於工作,把養育孩子的問題交給家裡的老人。要知道,父母不管有多忙,都要端正態度,抽時間多陪陪孩子,教育孩子是父母應該履行的責任。一味地把孩子的教育權和撫養權都交給老人,對孩子是極度不負責,同時也增加了老人的負擔。

  • 2 # 娛樂享聽

    這是和父母住在一邊的普遍情況,所以首先要理情對待。如果又不想弄得與老人反目,又想理性教育孩子,最好的辦法就是自己不要與父母一起過。

    如果你的條件不允許,那麼等孩子不在家裡的時候,選擇一個恰當家人都很高興的時候,請你的父母坐下來,然後你給他們每人一杯茶,正式的跟他們談你的想法,告訴他們這樣袒護孩子的壞處,跟他們說,這是你的孩子,他們是幫助照顧,但是教育的人是孩子的父母。

    在一個正式的場合,正常正式的談這個事非常重要。

  • 3 # 影光時刻

    年輕父母應該和家裡的老人多溝通,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化解兩代人育兒方面的差異與矛盾,彼此做一些妥協與讓步。雖然寶寶還小,但卻是習慣和性格養成的重要時期。

    在教育孩子這個問題上,家庭所有成員要達成統一戰線,千萬不能父母忙著管教,老人跟著拆臺。

    勇敢堅持自己的觀點

  • 4 # 付小平

    這樣的問題,在隔代教育的家庭裡面可謂司空見慣。我家也是有老人幫忙照顧孩子, 但在我們批評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倒基本上不會出現老人袒護孩子的情況,而是老人幫著一起給孩子講道理。

    我想說的是,這種情況既取決於老人的教養觀念和方式,也取決於我們自己如何對待和處理孩子犯錯的行為、如何糾正和避免孩子的壞習慣。當然更多的還是老人的教養觀念問題,所以我們就需要想方設法解決好隔代教養觀念不一致的問題。

    當老人的養育觀念跟年輕父母不一致時,理智的做法並非一定要針尖對麥芒,而是心平氣和地跟老人溝通。不過,我們跟老人之間的溝通是需要講究技巧和方法的,以免產生不必要的誤會,更不要為了孩子的事搞得全家雞犬不寧。

    如何與老人有效溝通,下面分享幾個方面的建議:

    1、誰的父母誰出面。一般來說,老人跟自己的孩子交流起來會更順暢,也更容易接受自己孩子的意見。如果需要跟外公外婆溝通,最好就由媽媽出面;如果需要跟爺爺奶奶溝通,當然就是爸爸出馬的時機。

    2、表揚在先,溝通問題在後。我們在跟老人溝通具體問題之前,最後先要肯定老人對孩子的用心付出,表揚他們之前做得好的地方。畢竟任何人都樂意接受別人的讚美之詞,老人也不例外。這樣做,可以融洽交流的氛圍,舒緩雙方的情緒,為後面溝通具體問題做好鋪墊。

    3、巧借外力說服老人。俗話說,外來的和尚好唸經。這同樣適用於我們跟老人觀念不一致的情況。在老人面前,別人說的話往往比我們自己說的話管用很多,尤其是帶有一些權威的人,比如醫生、老師、專家等等。為了讓老人轉變觀念,我們完全可以藉助這些外力來幫助解決。

  • 5 # 陳嵐的女拳

    錯,已經鑄成。

    一個母親一個父親教導孩子最強大的力量不是權威,而是愛的連結。如果孩子很愛你,很依戀你,僅僅是為了讓爸爸媽媽高興這件事,就能驅動孩子去做很多違逆人的惰性的事。

    一個母親一個父親教導孩子最有用的方式,是身教,而不是言傳。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不是用嘴巴塑造孩子,而是你就是什麼樣。你最終會成為她的榜樣。

    遺憾的是,如果父母親在孩子生命的最早期就脫離了一對一的深度接觸,到三歲以後,再想扮演權威家長,去教導她,孩子的服從度恐怕不會很高。尤其是她內心已經高度認同了另外的愛的源泉和中心以後,那一方的影響力,恐怕比你大的多。

    把孩子託付給老人帶,自己放手,除了讓孩子和親生父母之間失去了最重要的連結,(我們救助的多數受虐兒童,都有過留守兒童的經歷。可怕的地方在於,這樣的家庭,親生父母親對於一直帶在身邊的小孩倒不虐待,對於曾經拋棄在老家由爺爺奶奶帶的孩子,卻冷漠生硬,原因就是母子母女的最原始的紐帶,切斷了。我把它稱之為情感臍帶)

    而越俎代庖的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作為孩子心中的第一權威,一方面會,對孩子有不理智的心疼,另一方面,是他們本身的價值觀和現代社會有脫節。

    孩子被擠兌在中間。如果家庭之間有矛盾,就更不得了了。

    情感上孩子對撫養自己的人更認同。但現實上,孩子又必須服從父母。

    孩子夾在當中會很難受。也可能因此發展出小聰明。一種是利用大人之間的矛盾,逃避自己的責任,有事去找保護傘。一種則是封閉自己,對抗改變。

    如果已經形成了提問者所說的“孩子已經形成了一身毛病,怎麼改?”

    怎麼辦呢?首先從父子母子的親情關係重建開始。你希望你對孩子的影響力有多大,對孩子的付出就要有多堅持、無條件。你對他越接納,越認同,彼此理解越深。信任達成之後,就能自然解決很多問題。

    同時,要說服老人,讓老人從這樣的關係裡抽身。當然老人此刻通常都不願意抽身,因為被孩子需要被孩子依戀的感覺是很好的,這時候老人是需要這樣的關係的。只能就慢慢來,漸漸讓他們關係不那麼緊密。

    父母也想開點,一些你認為是壞毛病的毛病,(你要認真推敲起來,我還不認識小時候沒一大堆壞毛病的孩子呢!馬克吐溫自己寫傳記時,寫出來的他自己,簡直就是一個十惡不赦的小壞蛋哪!)也許沒那麼嚴重。也許是特定年齡段的表現。孩子沒成年,她最需要的是愛和認同、接納。從根子上完成了這個過程,所謂的壞毛病,不藥而癒。

    所以,父母作為家庭的中堅力量,也是受教育最多的頂樑柱,先從自己的心理建設做起。往上,逐漸代替掉老人作為孩子的情感中心,往下,建立和孩子的深厚連結。

    技巧地來,給自己時間,給孩子時間和空間。多陪伴孩子。多瞭解孩子(是真實而耐心地瞭解),靠強權威壓教訓,只會適得其反。

  • 6 # 媽咪Jane黃靜潔

    爸爸媽媽因為工作繁忙而將孩子交由老人帶,然而即將到了入學的年齡,才發現孩子養成了一些不好的習慣。但是,很多的時候,爸爸媽媽明知道老人的教養方式有問題,卻不知道如何去和老人溝通。

    這裡想跟這個媽媽溝通的是,孩子的問題如果不及時地解決,就會變成一個大問題。而且,不管是老人還是爸爸媽媽,出發點和目的都是一致的,那就是為了孩子好。所以如果老人的教養方式,真的導致孩子有一些不好的行為,還是要用適合的說話方式,選擇合適的時間去溝通。

    首先就事論事,在孩子犯錯的時候和老人溝通,更加容易讓他們信服,更加容易接受。而且,還要尊重老人的辛苦,畢竟帶孩子非易事。

    再則,為人父母的家長也是老人的孩子,在老人面前,媽媽也可以偶爾 "撒撒嬌",回憶自己兒時的逗趣事和糗事,用輕鬆的方式把育兒問題呈現出來。在歡樂的氛圍中,即使老人心中有不快也會很快散去。

    還有一點,爸爸媽媽應該知曉,不要完全依賴老人幫襯帶孩子,我們即使工作再忙,也應該盡力抽出時間,多多陪伴關注孩子,不能把責任和重擔都壓在老人身上。尤其是孩子到了小學,面對一些學習和習慣上的問題,很多老人都是有心無力。如果爸爸媽媽怪老人溺愛,那老人能否怪你無責無擔當呢?所以,我們為人父母,要學會在工作、生活、育兒中,尋找最佳的平衡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低報價的吉他可以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