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楓丹白露211735932
-
2 # 老趙大趙趙建明
戰爭初期如部隊不斷地敗退,總要槍斃一些負此責任的指揮官才能阻止敗退,反敗為勝,這是軍事規律,斯大林也按規律辦事,斯大林認為科涅天是個將才,日後必成大事,所以沒有處理科涅夫,事後證明這是對的,科涅夫對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偉大的貢獻。
-
3 # 度度狼gg
到1943年初,蘇軍在二戰中幾位名將的軍銜已經紛紛加星,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第一批封帥,並且都是最高統帥部的成員,羅科索夫斯基和瓦杜丁也因為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的優秀表現,雙雙晉大將軍銜,而草原方面軍司令員科涅夫仍然掛著上將軍銜。要知道在戰爭爆發時,羅科索夫斯基少將還是科涅夫的直接下級,這本身就是科涅夫的恥辱,也說明在戰爭前期他很不得寵。
(科涅夫元帥)
蘇德戰爭爆發時科涅夫正任西部軍區所屬的第19集團軍中將司令,當陸軍元帥包克的中央集團軍群席捲而來時,蘇軍各部紛紛被合圍或崩潰,政治委員出身的科涅夫是鮮有的頑強抵抗者,在斯莫稜斯克地區死戰不退,被譽為“永不後退的將軍”,自然也引起了斯大林的注意。西部軍區司令員巴甫洛夫被槍決後,鐵木辛哥下沉出任司令員,不久又被調往西南戰區接替布瓊尼。
於是斯大林1941年9月11日起用科涅夫為西方面軍司令員,同時擢升上將軍銜,然而在接下來的莫斯科會戰初期戰鬥中,科涅夫也遭遇大敗,在維亞茲馬-布良斯克戰役中損失慘重,8個集團軍被德軍合圍,其中被俘人員高達673000人,慘敗程度甚至超過基輔,後果當然是斯大林大為震怒。說科涅夫是“背鍋俠”其實半對半錯,當時的蘇軍高階將領普遍不適應德軍的大縱深合圍戰法,而科涅夫也概莫能外,在兵力部署和戰役判斷中存在嚴重失誤。
(上將時期)
另外,科涅夫和其他將領一樣,在透過專業眼光發現情況不妙時,缺乏獨斷專行及時撤退的勇氣,所謂兵貴神速,戰機一旦錯過被德軍完成合圍,那部隊的下場也就註定了。當古德里安裝甲叢集已經突破側翼,迂迴西方面軍身後的徵候非常明顯時,科涅夫曾經向斯大林彙報了局勢的兇險,但是後者在當天沒有下達明確的指令,而科涅夫也沒有主動指揮撤退,因此,這次戰役的大敗科涅夫是有相當責任的,不完全是背鍋。
領導就是這麼個領導,科涅夫如果擅自撤退了,可能也要被追究責任;沒有及時撤退從而導致部隊幾乎全軍覆滅,那領導也饒不了他,於是布瓊尼(某度上給出的伏羅希洛夫名字有誤)和莫洛托夫組成的最高統帥部調查小組進駐西方面軍司令部。又趕上羅科索夫斯基差點被俘的訊息傳來,兩個大員氣急敗壞,準備立馬將科涅夫送交軍事法庭,在那個當口如果付諸實施,科涅夫真有可能被暴怒下的領導給斃了。
(朱可夫)
其實還有另外一個因素,即斯大林是準備任命布瓊尼接手西部戰區的,後者堅持要弄科涅夫,一方面因為那是伏羅希洛夫而不是自己的人,另外一方面是想在上任前“殺人立威”。但是到了10月6日斯大林改變了主意,鑑於北方的戰線基本穩定,他又把“救火隊員”、時任列寧格勒方面軍司令員朱可夫調了回來,首先派他去西方面軍摸情況然後準備接手,畢竟莫斯科的安危更加重要。
布瓊尼就這樣白來一趟,而朱可夫大將就必須要為自己今後的職務負責了,他雖然也認為科涅夫在前期指揮上不夠靈活,沒有準確判斷出德軍的突擊方向從而調動部隊反突擊,但是罪不致死(潛臺詞是肯定沒我高明)。同時也確實需要熟悉西方面軍部隊和人事的助手,又與其在白俄羅斯軍區曾經共事,於是順水推舟賣了人情,請求斯大林把科涅夫留下來。
(科涅夫在西方面軍)
領導期待著朱可夫保衛莫斯科呢,於是照準,四天後的10月10日正式下達命令:以西方面軍和預備隊方面軍合組新的“西方面軍”,任命朱可夫為司令員、科涅夫為副司令員,布林加寧等另外三人為西方面軍軍事委員會委員,規定朱可夫於10月11日18時正式接管西方面軍。科涅夫就此逃過一劫,不管朱可夫出於什麼目的,他總算能夠留在戰場上從而有機會翻身。
不久以後科涅夫被朱可夫推薦為加里寧方面軍司令員,在莫斯科會戰的大反攻階段拼命表現,終於挽回了一些信任,在西方面軍潰敗的“罪行”基本被淡忘了。1942年斯大林格勒戰役爆發後,朱可夫再被調往南方救火,就推薦了科涅夫接替自己的西方面軍司令員一職,結果不久再被撤職,理由是抗命沒有在中路發起反攻牽制德軍(其實科涅夫做到了,德軍中央集團軍群沒有給斯大林格勒方面幫什麼大忙)。
(瓦杜丁大將)
按朱可夫的回憶:“戰爭初期斯大林對科涅夫的態度是不好的,多次撤去他的方面軍司令職務。後來由於科涅夫指揮草原方面軍有方,接二連三地取得了戰役的勝利時,斯大林發現科涅夫很會打仗,於是就改變了對他的態度。”科涅夫的真正聲威是從1943年的庫爾斯克會戰開始建立的,他的部隊不僅在關鍵時刻使德軍打贏這場會戰的希望成了泡影,而且在戰役反攻中解放了西南重鎮哈爾科夫。
於是科涅夫的草原方面軍被改名為烏克蘭第二方面軍,在切爾卡瑟鋼鐵合圍戰中一舉蕩平曼施坦因南方集團軍群的精銳2個軍10個師。1944年2月18日,莫斯科鳴放禮炮向科涅夫和烏克蘭第二方面軍部隊致敬,同時擢升科涅夫為蘇聯元帥。瓦杜丁意外犧牲後不久,科涅夫再接掌擁兵120萬之眾的烏克蘭第一方面軍,與朱可夫的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共同殺入德國本土,會師柏林。
(羅科索夫斯基)
-
4 # 歷史扒糞機
蘇德戰爭初期,斯大林與蘇軍高層的確以怯戰、翫忽職守等名義處決過不少將領,主要是原西方面軍和空軍人員,但說他們都因背鍋被處決也是罔言欺世。像第14機械化軍軍長奧伯林少將就純屬臨陣脫逃,罪不可赦。
斯大林絕非冷血到對手下將領毫不留情、一棒打死。西北方面軍司令員F.I庫茲涅佐夫上將以撤職了事,41年間先後擔任第21集團軍、中央方面軍和第51集團軍司令員一職。第4機械化軍在利沃夫地域覆滅,軍長弗拉索夫少將依然被任命為第37集團軍司令員,此類事情整個蘇德戰爭期間比比皆是。斯大林作為一個嚴酷政治鬥爭中生存下來的領導者,善於識人用人,更懂得如何穩定籠絡人心,他對將領們的掌控可謂爐火純青、出神入化。
1941年10月9日在聽取總參謀長沙波什尼科夫彙報後,斯大林決定西方面軍和預備隊方面軍合併為新西方面軍,朱可夫任司令員,科涅夫降為副職。對科涅夫的來說,這既是一種懲戒也是對其能力的一種肯定。從戰爭爆發時的第19集團軍司令員到9月12日出任西方面軍司令員,斯大林、鐵木辛哥看中科涅夫7月10—9月10日斯摩稜斯克戰役中表現出的膽識、才幹與能力,尤其8月17日始的杜霍夫希納攻勢。
10月5日面對德中央集團軍群對西、預備隊方面軍合圍威脅,斯大林准許科涅夫、布瓊尼撤退,並派莫洛托夫、伏羅希洛夫、華西列夫斯基到西方面軍司令部,一則幫助西方面軍脫困,二則瞭解實情、追究責任。斯大林對科涅夫從輕發落,三人應發揮了作用。西方面軍和預備隊方面軍的失敗不僅有科涅夫、布瓊尼應對、指揮上的失誤,更源於斯大林及總參謀部對兩方面軍錯誤的佈局。
-
5 # 榮華之武器堂
關於這個問題,首先科涅夫會受到處分是因為維亞濟馬-布良斯克戰役的失敗,當然當時已經是1941年10月初了。
在蘇德戰爭爆發時,科涅夫由北高加索方面軍司令改任第19集團軍司令。在斯摩稜斯克會戰中,他指揮的集團軍表現突出,僅在8月的杜霍夫希納戰鬥中就擊毀德軍坦克113輛,為此蘇軍《紅星報》也不吝詞語,寫道“科涅夫的官兵在進攻”。
9月12日,他被任命為西方面軍司令。在莫斯科會戰爆發時,做為當時實力強大的西方面軍只有30多個師、3個騎兵師和4個坦克旅,裝備坦克479輛、火炮和迫擊炮2257門,飛機近200架。而德軍中央集團軍群兵力有77個師100萬人,裝備2000輛坦克、數千門火炮和迫擊炮以及1000架飛機。
按照科涅夫回憶錄的記載,他在會戰爆發前就與方面軍軍事委員會成員們一起視察過部隊並檢查了抗擊德軍進攻一切措施的準備情況。不過由於德軍佔有優勢兵力,在10月2日日終德軍已經突破蘇軍防禦並向縱深推進10-15公里。10月4日,德軍前出到斯帕傑緬斯克、葉利尼亞地區,使得西方面軍第16、19和第20集團軍處於被兩翼包圍的威脅,而預備隊第32集團軍也處於同樣境地。
經過大本營批准,方面軍部隊在10月5日開始撤退,計劃撤退到格扎茨克一線。然而,在複雜情況下實施退卻機動相當艱難。10月7日,蘇軍西方面軍第19,20和第32集團軍的16個師陷入合圍,同時陷入合圍的還有預備隊方面軍第24集團軍以及博爾金叢集。
按照德軍的資料,蘇軍在這次戰役中被俘67.3萬餘人,損失坦克1242輛、火炮5412門,當然這個損失水分不少。因為按照俄羅斯展示資料,整個莫斯科會戰防禦階段即1941年9月30日-12月4日,蘇軍純減員514338人,傷病143941人,損失坦克2785輛、火炮3882門和飛機293架。
面對這次戰役失利,斯大林準備將科涅夫送交軍事法庭,不過朱可夫表示反對,認為需要一個副手,因此大本營在10月11日任命朱可夫為西方面軍司令,科涅夫擔任方面軍副司令-負責加里寧方向。當然,在科涅夫的回憶錄則表示,是他和方面軍成員聯合建議將原西方面軍和預備隊方面軍合併為新的西方面軍,由朱可夫任司令。
-
6 # 冰哥聊史論古今
在蘇德戰爭期間,由於蘇聯開始在戰爭中準備不足,所以在戰爭的初期相當的被動。當時的情況簡直就是兵敗如山倒,所以很多將領都受到牽連,甚至被斯大林無情的殺掉。
雖然這裡面有一些是因為將領的原因造成的,例如西方面軍司令巴甫洛夫,他要對失敗負有一定的責任,但是究其主要原因,還是因為斯大林的盲目自信,以及大清洗造成的人才極其缺乏導致的。不過斯大林恐怕不會管這些,在非常的時刻他只會動用非常的手段,因此好些將領都最終含冤而死。
不過有一位著名的將領,也就是在朱可夫之前任西方面軍司令的科涅夫,他似乎並沒有受到牽連。科涅夫本來也是蘇聯為數不多的將才,只不過即使是科涅夫也無法適應,當時德國的閃電戰在指揮戰爭的初期也是兵敗如山倒,被德軍殺的損失慘重。當時斯大林非常的震怒,甚至打算讓布瓊尼接手西方面軍替代科涅夫,布瓊尼也打算殺科涅夫立威,科涅夫當時的情況是非常的危險。
只不過布瓊尼在南方戰役的時候也沒有打好,所以斯大林對他也不是太過信任。而朱可夫當時在西北戰線上取得了不錯的戰績,穩定了西北戰線,所以斯大林決定讓他來接受西部戰線。朱可夫之前和科涅夫曾經共事,並且他認為在戰爭中科涅夫雖然遭遇了慘敗,但是罪不至死,而斯大林還希望朱可夫為他守住西部戰線,所以也就聽從了朱可夫的命令,暫時饒科涅夫一命,科涅夫可謂是逃過一劫。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科涅夫在後來的蘇德戰爭一些重要戰役中,都取得了不錯的戰績,最後甚至和朱可夫一起打下柏林。
-
7 # 清水空流
在蘇德戰爭初期,由於斯大林處分了大量蘇軍高階將領,造成青黃不接。導致蘇軍初期作戰不利,德軍很短時間之內就突破蘇軍防線,大規模侵佔蘇聯領土,僅僅明斯克戰役蘇軍兵力被殲滅了44個師,被俘蘇軍數量高達32萬人。蘇聯失敗原因在於,德國突然襲擊蘇聯猝不及防。再就是軍官指揮不當造成大規模潰敗。萬幸的是,科涅夫倖免於難。
斯大林面對前線的全線潰退,為了穩住頹勢,震懾所有高階將領,就必須對部分前線高階指揮官進行處分。但實際上被判處死刑的高階將領就一個,即西方方面軍司令員巴甫洛夫大將一人,其他人包括四位少將。方面軍參謀長克里莫夫斯基赫;方面軍通訊主任格里果裡雅夫;第4集團軍司令科羅布科夫。而且在戰後即1956年就被平反。可見當時斯大林也是不得以而為之,如果不嚴審軍紀,恐怕前線就立即崩潰了。也就是說斯大林的做法是正確的。至於巴甫洛夫確實是指揮不力。對於前期蘇軍的損失,巴甫洛夫應該付主要責任的,從這一點看也不算冤枉。
伊凡·斯捷潘諾維奇·科涅夫、蘇聯高階軍事統帥,47歲的科涅夫在1944年晉封蘇聯元帥。(朱可夫也是47歲封帥,比科涅夫早1年)科涅夫,朱可夫、羅科索夫斯基並稱蘇聯二戰三大名帥。科涅夫之所以能夠逃脫一死和牢獄之災,一是斯大林當時真沒有處置他的意思。二是當時朱可夫給他求了情。但沒想到,科涅夫是個忘恩負義之輩,因為柏林戰役,二戰後朱可夫差點死在科涅夫之手,這是後話,有機會再說,
科涅夫是政工幹部出身,不是軍事主官出身,科涅夫當時的莫斯科軍區司令員伏羅希洛夫一手提攜起來的,42歲的科涅夫在1939晉升為少將,第二年晉升為中將,在蘇德戰爆發的當年,科涅夫當時是西方方面軍19集團軍司令,官卑職小也是他逃脫的一個主要原因,畢竟他必須聽從巴甫洛夫的領導,自己權力有限。而其中最關鍵一點,科涅夫整個西方方面軍節節潰敗之際,其行為和表現遠遠高於其他同僚,科涅夫面對的德國猛烈進攻,全力阻擊了德軍的進攻,部隊建制保持比較完成,被稱做“永不後退的將軍”戰爭初期科涅夫在集團軍司令任上表現很突出,所以當西部軍區司令員巴甫洛夫被槍斃之時,科涅夫卻因禍得福。因摩稜斯克戰役表現突出。在9月11日擢升為上將。科涅夫從少將到上將不過用了2年。
科涅夫屬於最初很普通,後來大放異彩的高階將領。作戰特點是善攻而不善守,打順風仗可以。由於是政工幹部出身,思想工作等方面要比朱可夫強多了。雖說朱可夫救過科涅夫的命,但科涅夫這輩子就瞧不上朱可夫 。在攻克柏林時非要和朱可夫爭功,戰後更是差點害死朱可夫。
嫉賢妒能、愛慕虛榮是科涅夫的毛病,但能力確實不低,尤其是指揮大兵團的才能堪稱一流,是首任華約司令。美國軍方對科涅夫評價頗高。甚至認為科涅夫在戰後的影響力要勝過朱可夫。科涅夫一生戰功卓著,榮獲蘇聯英雄稱號2次。1973年5月21日科涅夫在莫斯科逝世。終年76歲。
-
8 # 張生全精彩歷史
蘇德戰爭開始後,德軍一路勢不可擋,而蘇軍則在被動的防禦中節節敗退。
在明斯克的戰役中,蘇軍西方面軍遭到了德軍的合圍,共有數十萬蘇軍遭到俘虜。他們的裝備補給,也成了德軍的戰利品。
一個強大的方面軍,竟然只抵擋了德軍一個星期,這讓斯大林根本無法接受。為了肅清軍容,斯大林以“驚慌失措,指揮無方,拋棄部隊,通敵叛國”的罪名,處死了包括大將巴甫洛夫在內的四名指揮官。
巴甫洛夫等人當然沒有通敵叛國。斯大林此舉,或多或少也有幾分推卸責任的因素。但巴甫洛夫等人畢竟戰敗了,無話可說,卻也只能無奈地背起這口黑鍋。
(科涅夫元帥畫像)
那麼,同樣是戰敗並導致軍隊大規模被俘虜,為什麼科涅夫元帥卻可以毫髮無傷,甚至後來還得以晉升呢?
在1941年的莫斯科會戰前期,當時還是大將軍銜的科涅夫,也曾遭遇了慘敗。在維亞茲馬-布良斯克戰役中,科涅夫率領的西方面軍,面對德軍的大縱深合圍戰術,顯得無可奈何,最終導致幾十萬蘇軍被俘。
這場戰役之後,暴怒的斯大林專門派出了最高統帥調查組前來興師問罪。莫洛托夫和伏羅希洛夫痛斥科涅夫。但科涅夫卻據理力爭,他認為自己早就向斯大林報告過西方面軍主力可能被包圍這一情況,但最高統帥部卻並沒有下達任何指令。並且蘇軍防禦的戰爭形態,實際上根本就存在嚴重的問題。
為了這件事,科涅夫同伏羅希洛夫大吵了一架。最後伏羅希洛夫氣得要將科涅夫送上軍事法庭,要讓他為這一次的失敗負責。
就在雙方僵持不下的時候,本來在列寧格勒進行防禦的朱可夫,來到了西方面軍中。朱可夫當著兩人的面與斯大林進行了通話。在他看來,儘管科涅夫確實是打了敗仗,但他最後能及時反應過來,調動部隊成功實施反突擊,也展現出了不俗的指揮能力。並且在莫斯科危機的局面之中,槍斃科涅夫,並不能改變如今的形勢。
(朱可夫舊照)
最後,朱可夫告訴斯大林,他同科涅夫同在白俄羅斯軍區呆過一段時間,他認為科涅夫是一位有才能的將才,並請求斯大林將科涅夫任命為他的副手,協助他工作。
由於朱可夫在列寧格勒的神奇表現,斯大林還仰仗著朱可夫來防守莫斯科,因此在稍作考慮之後,斯大林最終答應了朱可夫的請求。而科涅夫也因此保得了性命。
實際上,除了朱可夫求情的原因之外。科涅夫的能力,其實也是受到斯大林認可的。
在蘇德戰爭剛剛爆發的一段時期,蘇軍各大部隊都不適應德軍閃電戰的攻勢,基本上都處於被動挨打的狀態。但政治委員出身的科涅夫,卻帶著部隊在斯摩稜斯克地區,與德軍進行了頑強的作戰,他也因此被稱為“永不退後的將軍”。從那個時候開始,科涅夫就開始引起了斯大林的注意。
而在科涅夫失敗的維亞茲馬-布良斯克戰役中,斯大林也確實收到過科涅夫的預警報告,但他自己卻沒能做出任何反應。
比起巴甫洛夫完全不清楚德軍情況,還跑到一個集團軍陣地上瞎指揮的行為,相比之下,科涅夫實在是優秀的多。
有了朱可夫求情,斯大林也就順水推舟。他知道,這樣一來,他還可以同時收穫朱可夫和科涅夫的感激,這筆買賣當然是十分划算的。
(斯大林舊照)
科涅夫也沒有讓斯大林失望。在成為朱可夫副手後不久,科涅夫就被斯大林調到了加里寧擔任方面軍司令。在莫斯科戰役後期,加里寧方面軍表現出色,成功擊潰了德軍的攻勢。
然而到了斯大林格勒戰役期間,斯大林又以科涅夫沒有能牽制住德軍為理由,將他調為了草原軍區,也就是預備軍的司令。
到1942年,朱可夫和瓦杜丁等人都因為戰功晉升為元帥,但科涅夫卻因為缺少機會,仍是大將軍銜。
不過,科涅夫卻並沒有氣餒。到1943年的庫爾斯克會戰時,科涅夫成功攻破哈爾科夫,他終於證明了自己的價值。
到了反攻階段,科涅夫率領烏克蘭第二方面軍,一路殺得德軍丟盔棄甲。等瓦杜丁意外犧牲後,科涅夫又接手了烏克蘭第一方面軍。在他的手中,烏克蘭第一、二方面軍成為了德軍最恐懼的部隊。
科涅夫在1944年順利晉升元帥,而他也和朱可夫、羅科索夫斯基一起,被並稱為蘇聯陸軍的“野戰三駕馬車”。
(參考資料:《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蘇聯偉大衛國戰爭》)
-
9 # 葛大小姐
蘇德戰爭初期蘇軍很多將領都因為背鍋而被處決,科涅夫為啥能倖免於難?
眾所周知,在二戰初期,希特勒於1941年6月22日凌晨,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發動“閃電戰”向蘇聯大舉進攻,雖然蘇聯軍民同仇敵愾,經歷了四年殘酷的衛國戰爭,取得了最終的勝利,但是在戰爭初期卻是損失極為慘重。其中在明斯克戰役中,巴甫洛夫率領的西部軍只抵擋了德軍一週時間,就遭到了德軍的圍殲,數十萬人被俘虜,這讓斯大林根本無法接受。因此,斯大林以“驚慌失措,指揮無方,拋棄部隊,通敵叛國”的罪名,處死了包括巴甫洛夫在內的四名指揮官。可以說,巴甫洛夫等人雖然戰敗了,但卻並沒有通敵叛國,巴甫洛夫等人是為斯大林推卸責任背了黑鍋。但是,同樣是戰敗並導致軍隊大規模被俘虜的科涅夫為什麼能倖免於難呢?
一是因為巴甫洛夫對坦克戰的錯誤作戰理念,向斯大林建議解散了機械化軍隊,並且巴甫洛夫等人在戰爭中犯了指揮失誤的錯誤。我們知道,德國進攻蘇聯時,主要以大規模的坦克部隊推進,但巴甫洛夫在軍事理念上卻不重視機械化軍團的建設,並過分的強調進攻而嚴重的忽視防禦作戰。因為早在西班牙內戰期間,德國和蘇聯就都向西班牙派出了大量的軍事人員和坦克以檢驗各自的作戰效果。當時遇到的情況是,坦克必須在步兵的配合下才能避免被反坦克火力所摧毀,沒有步兵配合作戰的坦克叢集難以善始善終的完成作戰任務,而將行動遲緩的步兵與坦克結合起來是很困難的。所以巴甫洛夫就向斯大林說,西班牙的軍事行動證明了坦克的弱點,即使是重灌坦克也會被反坦克火力所擊毀,以比徒步步兵更快的速度進行大規模坦克兵的機動作戰是難以實現的,於是蘇聯於1939年11月將組建的機械化軍就地解散,從而造成了蘇德戰爭時蘇軍沒有機械化軍隊而被動挨打。並且在蘇德戰爭中,巴甫洛夫身為將軍,在戰術指揮上嚴重失誤,缺乏客觀正確分析戰場形勢的眼光和能力,導致貽誤戰機,整個西線方面軍亂成一鍋粥,而作為司令員的他卻找不到蹤影。所以,斯大林思前想後,以鐵血手段處決了巴夫洛等人。而科涅夫當時卻沒有參加這場戰爭,並且軍事理念也與巴甫洛夫不同,所以倖免於難。
二是因為科涅夫的能力受到斯大林的認可。蘇德戰爭初期,雖然德軍在明斯克戰役中圍殲了蘇軍西部軍區的主力,但是卻在斯摩稜斯克受到阻止,這可是莫斯科的最後屏障,至關重要,而指揮這場戰役的則是科涅夫。面對德軍的強大進攻,他一邊指揮部隊頑強固守阻住進攻,一邊向敵軍發起反攻,有力地鉗制住了德軍“中央”集團軍群的突擊尖刀第3坦克叢集。可以說,這是蘇德戰爭初期唯一一場有效的抵抗和反擊,最終實現了強烈反擊、寸土必爭,丟失地盤較少的效果,科涅夫被稱做是“永不後退的將軍”,他的能力和表現得到了斯大林的重視和認可。同時,由於蘇德戰爭之前,蘇聯剛經歷大清洗運動,很多將領在政治鬥爭中遭到清算而被害,導致當時的蘇聯軍事人才極缺,新任的很多軍事主官缺乏戰鬥經驗,從而導致蘇德戰爭初期的大敗,相比之下,科涅夫更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所以科涅夫不但能夠倖免於難,而且還得到提拔晉升。
三是因為有貴人朱可夫的相救,而朱可夫又深得斯大林信任和依仗,於是斯大林順水推舟,使科涅夫倖免於難。科涅夫一生中最大一次敗績是維亞茲馬——布良斯克包圍戰,這場戰爭是科涅夫指揮的,蘇軍遭到慘敗,德軍共俘獲蘇軍67萬3千,導致莫斯科岌岌可危,蘇聯被迫將大部分政府機構和各國外交使團撤退到古比雪夫。當時,中央委員會派遣莫洛托夫和伏羅希洛夫元帥組成調查團前去處置科涅夫,但科涅夫據理力爭,和伏羅希洛夫大吵了一架,伏羅希洛夫元帥一氣之下,要將科涅夫送上軍事法庭。而這時接手西方面軍的朱可夫救了科涅夫一命。他認真聽取了科涅夫對戰役指揮的說明後,意識到他在戰役指揮中並無大錯,親自打電話向斯大林求情,他說採取這種極端手段無助於挽救局勢,他在白俄羅斯軍區工作時瞭解科涅夫,此人聰明能幹,是當方面軍司令員的料。他建議留下科涅夫給自己當副手,讓科涅夫戴罪立功。由於朱可夫深得斯大林信任,並且他在列寧格勒戰役中表現突出,斯大林還要仰仗朱可夫來防守莫斯科,因此,政治手腕高明的斯大林,順水推舟,不但答應了朱可夫的請求赦免了科涅夫,而且還收穫了朱可夫和科涅夫的感激和忠心。
-
10 # 仁者厚德載物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向蘇聯大舉進攻,雖然蘇聯軍隊奮力抵抗,但是在戰爭初期卻是損失極為慘重。
其中在明斯克戰役中,巴甫洛夫大將率領的西部軍遭到了德軍的圍殲,蘇軍共有29萬士兵被俘、1500門大炮及2500輛坦克被擊毀,這讓斯大林勃然大怒。
斯大林以“驚慌失措,指揮無方,拋棄部隊,通敵叛國”的罪名,處死了包括巴甫洛夫大將在內的八名將領。
可以說,巴甫洛夫等人雖然戰敗了,但卻並沒有通敵叛國,巴甫洛夫等人是為斯大林推卸責任背了黑鍋。但是,同樣是戰敗並導致更多軍隊被俘虜的科涅夫將軍為什麼能倖免於難呢?
蘇德戰爭初期,雖然德軍在明斯克戰役中圍殲了蘇軍西部軍區的主力,但是卻在斯摩稜斯克受到阻止,這可是莫斯科的最後屏障,此時科涅夫率領第19集團軍與德軍展開激戰,因科涅夫指揮有方,蘇軍有效抗擊了德軍坦克部隊的突進。科涅夫在戰爭初期的表現,得到了蘇聯最高統帥部的重視,因此斯大林任命科涅夫為上將,接任蘇聯西方方面軍司令員。
此時無論是蘇聯,還是德國,都在進行著緊張的備戰工作,因為一場大戰即將到來。
希勒特志在必得,投入中央集團軍群的180萬人,發起莫斯科會戰。斯大林也不敢懈怠,特別注意西部的防禦,調集了三個方面軍來阻擊德軍,包括科涅夫指揮的西方方面軍,布瓊尼指揮的預備隊方面軍,葉烈緬科指揮的布良斯克方面軍。
1941年10月7日,蘇聯三個方面完全被德軍分割包圍,僅僅幾天的時間,蘇聯的三個方面軍幾乎全軍覆滅,史稱維亞茲馬—布良斯克包圍戰。蘇軍被俘66.3萬人,其中有3位集團軍司令,此外還有大量的坦克和火炮。
這次慘敗導致莫斯科岌岌可危,蘇聯被迫將大部分政府機構和各國外交使團撤退到古比雪夫。
斯大林勃然大怒,派遣莫洛托夫和伏羅希洛夫元帥組成調查團向科涅夫興師問罪,但科涅夫和伏羅希洛夫大吵了一架,伏羅希洛夫元帥一氣之下,要將科涅夫送上軍事法庭。
而這時接手西方面軍的朱可夫救了科涅夫一命。他親自打電話向斯大林求情,他說採取這種極端手段無助於挽救局勢,建議留下科涅夫給自己當副手,讓科涅夫戴罪立功。
由於朱可夫深得斯大林信任,並且他在列寧格勒戰役中表現突出,斯大林還要仰仗朱可夫來防守莫斯科,因此斯大林順水推舟,不但答應了朱可夫的請求赦免了科涅夫,而且還收穫了朱可夫和科涅夫的感激和忠心。
科涅夫也沒有讓斯大林失望。在成為朱可夫副手後不久,科涅夫就被斯大林調到了加里寧擔任方面軍司令。
在莫斯科危急的日子裡,科涅夫確實表現不俗,他指揮加里寧方面軍對德軍節節抵抗,牽制住了當面的德軍,這就有效地減輕了朱可夫的西方方面軍所受的正面壓力。
1941年12月初,蘇軍對莫斯科城下德軍的反攻開始後,科涅夫指揮加里寧方面軍首先出擊,第一天就突破了德軍陣地前沿,隨後朱可夫的西方方面軍也轉入進攻,擊潰了不可一世的德軍,將其遠遠地向西趕去,這是德軍自二戰開始以來的首次大敗。
1942年夏季,德軍在南方重新發起進攻,一路勢如破竹,直逼斯大林格勒城下。斯大林緊急將朱可夫召回莫斯科,任命他為最高副統帥,讓他去應付南線的危急形勢。
朱可夫推薦科涅夫接替他的西方方面軍司令員一職。科涅夫在重掌西方方面軍後,按照斯大林和朱可夫的部署,指揮部隊在陰雨連綿中繼續對中央戰場的德軍猛攻,使之陷入無盡苦戰之中,無法去增援斯大林格勒。
1943年3月,科涅夫被調任西北方面軍司令,由於他不願在條件不成熟的時候反攻,斯大林大怒,再次撤了他的職,將他後方任二線的草原軍區司令。
此時,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都已晉升為元帥,成為最高統帥部主要成員;羅科索夫斯基和瓦杜丁都因為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的卓越戰功,雙雙躍升為大將,在前線指揮著主要的方面軍。而科涅夫此時還掛著上將。
不過,科涅夫卻並沒有氣餒。到1943年的庫爾斯克會戰時,他以方面軍司令員的身份,帶領部隊參與了決定性的庫爾斯克戰役,不僅成功擊退德軍,而且在反攻戰役中解放了哈爾科夫。
到了反攻階段,科涅夫率領烏克蘭第二方面軍,一路殺得德軍丟盔棄甲。
等瓦杜丁意外犧牲後,科涅夫又接手了烏克蘭第一方面軍。在他的手中,烏克蘭第一、二方面軍成為了德軍最恐懼的部隊。
在第聶伯河戰役中,科涅夫的部隊又是一往無前。在科爾孫戰役戰圍殲德軍切爾卡瑟集團,在利沃夫—桑多梅日戰役中解放烏克蘭西部和波蘭地區。最終他還參加了攻克柏林戰役。
科涅夫在1944年順利晉升元帥,而他也和朱可夫、羅科索夫斯基一起,被並稱為蘇聯陸軍的“野戰三駕馬車”。
按道理說,飛黃騰達的科涅夫應該感謝朱可夫的救命之恩。但他卻恩將仇報。戰後,他多次向斯大林打小報告,稱朱可夫“心懷不滿”。1946年底,朱可夫因為種種原因被免職後,科涅夫還遞交了一堆誣陷材料,稱戰爭中“朱可夫就桀驁不馴,戰後試圖聯合一些軍官進行不公開活動”,還說自己也被朱可夫拉攏,但卻堅決拒絕了。這些成為了為朱可夫定罪的證明之一。最終朱可夫被髮配到邊遠軍區當個掛名司令。
1953年朱可夫復出。但1957年又被赫魯曉夫弄下了臺。科涅夫為了當上華約總司令,再次參與了加害朱可夫的活動,又遞交了一堆材料證明朱可夫“十分不可靠”。結果他如願以償地當上了指揮半個歐洲武裝力量的司令——救命恩人也就這樣被他恩將仇報拋棄了。
-
11 # 朱袁張天下無敵
戰爭初期,蘇軍一敗塗地,包括巴甫洛夫大將在內的一批蘇軍將領被處決。科涅夫本來已被內定槍決,當時任西方面軍司令員的朱可夫向斯大林要求科涅夫擔任自己的副手,當時朱可夫是斯大林的“戰場救火隊員”。斯大林不能不給他面子,於是同意了。科涅夫因此死裡逃生,後來在戰場上表現突出,一步步晉升為元帥。科涅夫也投桃報李,戰後斯大林整朱可夫時,科涅夫也為朱可夫仗義執言,使朱可夫免遭滅頂之災。
-
12 # 狂人狂語
科涅夫能夠得以倖存,完全應該感謝朱可夫的施恩。不過對朱可夫的救命之恩,科涅夫並不領情,他一直認為,自己之所以會失敗,完全是隊友不給力。逃出生天的科涅夫為了證明自己軍事能力不比朱可夫差,後來在攻克柏林時發了瘋似的與朱可夫爭功,導致兩位元帥關係惡劣,相互看不上眼。
朱可夫和科涅夫一起偵察戰場
但1946年斯大林準備清洗朱可夫之際,科涅夫卻出乎意料的第一個跳出來,不顧自身危險帶頭為朱可夫辯護。1967年科涅夫70大壽,朱可夫特意與科涅夫見了最後一面,這成為兩位元帥和解的標誌。
衛國戰爭初期,蘇軍完全不是德軍對手。短短18天之內,德軍就突進蘇聯境內600公里,面對德軍的閃電進攻,蘇軍顯得是那麼的手足無措,以至於希特勒放言:”只要三個月就能滅亡蘇聯”。
大環境如此,科涅夫元帥也不能倖免,這一年,他遭遇了其軍事生涯中最空前的一場慘敗。
1941年8月,德軍拿下了莫斯科的門戶斯摩稜斯克,莫斯科從此無險可守。經過一個月的休整,躊躇滿志的希特勒覺得決勝時刻已到,於是下達了“第35號訓令”,要求德國儘快佔領莫斯科,早日結束對蘇之戰。
為此德軍在斯摩稜斯克以東集中了“中央”集團軍群近180萬人、坦克和自行火炮1700餘輛、作戰飛機1300架、各型火炮1.4萬門向守衛莫斯科方向發起進攻。而負責阻止德國“中央”集團軍群的蘇軍部隊,就是科涅夫上將率領的西方面軍和布瓊尼率手下的預備隊方面軍。
結果在科涅夫的指揮之下,西方面軍打得是一塌糊塗。科涅夫將主力部隊在前沿呈一線部署,結果被德軍裝甲部隊輕而易舉地衝了個對穿。這讓科涅夫很是不滿,先是派了個機車化步兵師,企圖將德軍趕出陣地,並使用了上百門重型榴彈炮給予火力支援,結果炮兵陣地被掌握了制空權的德軍炸了個稀巴爛,機車化步兵師也自然不是坦克集團軍的對手,很快被德軍打殘。
上頭的科涅夫很不服氣,於是將預備隊博爾金叢集投入戰鬥,這支部隊擁有兩個機車化步兵師,4個步兵師,兩個騎兵師,三個坦克師,基本上是西方面軍所擁有的全部機動兵力。雖然博爾金叢集看似龐大威猛,但裝備的坦克卻是老舊的T-26輕型坦克和BT快速坦克,早已跟不上了形勢,結果迎面就遇見了德軍的56裝甲軍。面對裝備有先進戰車38t和IV坦克的德國坦克兵,蘇軍雖然悍不畏死拼命抵抗,但終究胳膊拗不過大腿,於10月7日被敵軍擊潰。博爾金叢集的潰敗意味著科涅夫再無任何機動兵力來增援戰場,只能靠各陣地步兵死守原地來阻止德軍的合圍,這顯然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慌亂中,科涅夫再次判斷失誤,將重兵部署在西面方向,誰知德軍的坦克重兵集團又從南北方向實施起突擊,輕而易舉就突破了蘇軍薄弱的防線。將處於後方的預備隊方面軍打的生活不能自理,當天司令部就被德軍搗毀,順便斷掉了科涅夫的後路。
眼見戰局無法挽回,蘇聯最高統帥部連續給科涅夫發出多份電報,要求西方面軍和預備隊方面軍儘快突圍,但被打懵了的科涅夫缺乏壯士斷腕的勇氣,頻頻調動部隊縮短防線企圖翻盤,最終導致蘇軍3個方面軍共有8個集團軍被德軍坦克叢集合圍。
由於科涅夫昏招迭出,德軍大獲全勝。這次戰役後德軍宣稱共俘獲蘇軍67萬3千人,繳獲了1200輛坦克和3000門大炮。此戰過後,莫斯科失去了最後的外圍守護能力,赤裸裸地呈現在德軍面前,蘇聯被迫將政府機構和外交使團轉移到古比雪夫。
德軍俘虜的蘇軍
戰後,斯大林暴跳如雷,點名要把科涅夫送去軍事法庭審判,從歷來蘇聯軍事法庭對慘敗指戰員的態度來看,科涅夫的悲慘命運似乎早已預定。
好在為了給科涅夫擦屁股,解除西線危機,斯大林這次選擇過來救火的繼任者是名將朱可夫。從列寧格勒前線火速上任的朱可夫抵達戰場後,一眼就看出了科涅夫的眾多指揮失誤:“忽視偵察,導致部隊配置上犯了嚴重的方向錯誤;二,沒有組織縱深防禦,也沒有在遭受突破時組織坦克部隊狙擊和調動預備隊方面軍增援;三,過於保守,敵人主力準備集結出發時,沒有安排航空器和炮火進行轟炸;四,維亞吉瑪地域被德軍突破後,蘇軍沒有果斷後退。”
即便如此,當朱可夫得知斯大林決定對科涅夫進行處置之後,還是決定出手相助,親自打電話向斯大林求情。他向斯大林表示,科涅夫是個能打仗的將領,和五天就丟了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的帕甫洛夫有著本質區別。而且現在蘇聯形勢危急,槍斃科涅夫於事無補,不如把早已熟悉西線戰場的科涅夫作為自己的副手留在這裡更為有利。
此刻朱可夫名聲已如日中天,他不僅在斯摩稜斯克會戰中取得了蘇軍對德軍的唯一一場勝利,而且在列寧格勒即將陷落之前,單槍匹馬飛進了被德軍團團包圍的列寧格勒,和戰士們一起用血肉意志和德軍拼起了巷戰,一個月後,傷亡慘重的德軍從進攻被迫轉入了防禦階段。
面對如此功勳顯著的戰將求情,有求於人的斯大林自然不能駁人臉面,於是答應科涅夫擔任朱可夫的副手,令其戴罪立功。
朱可夫上任之後,很快就將潰逃的殘兵敗將重新集結,迅速地判斷出德軍的主要突擊方向,並將為數尚不多的預備隊迅Superb往兩翼的缺口,次要地段的防禦被大膽的削弱,很快就穩定了陣地。至於科涅夫先生,朱可夫根本就沒有讓他做副職的想法,僅僅兩天之後,就被派到加里寧去指揮方面軍的右翼部隊。
單獨執行偵察任務的科涅夫
大難不死的科涅夫這次沒有辜負朱可夫對他的信任,在這支遠離主力的雜牌部隊中,科涅夫獨當一面,顯示出了良好的指揮水平,多次和泥濘路面聯手擊退了德軍的進攻,牽制著中央集團叢集13個師的兵力,讓這些精銳無法參與圍攻莫斯科的戰鬥,大大減輕了朱可夫主力軍面臨的壓力。
12月,泥濘的道路和極寒的天氣,讓德軍的後勤癱瘓,凍餓交加的德軍連燒火取暖的汽油都無法保證了,科涅夫抓住時機,率加里寧方面軍首先主動出擊,一天就衝破了德軍陣地。隨後朱可夫也開始出擊,德軍很快往西潰退150公里,這是德軍自二戰開始以來的首次大敗。
1942年,斯大林格勒戰役爆發,救火隊長朱可夫又被調往斯大林格勒。朱可夫離去之時,又特意推薦了科涅夫重掌西方方面軍。早已適應德軍戰法的科涅夫上任之後,隨即率軍對陰雨天氣中苦熬的德國中央集團軍發起了進攻。當年11月,朱可夫在斯大林格勒發起反攻,包圍了“德軍之花”,號稱德國最精銳的第六集團軍。被圍攻的第六集團軍再三向兵力眾多的中央集團軍發起求援,結果中央集團軍忙於招架科涅夫的攻擊自顧不暇,硬是無法派出一兵一卒的援軍,只能眼睜睜的看著第六集團軍全軍覆沒。
斯大林格勒戰役之後,兩位元帥從此在戰場上高歌猛進,一路收穫勝利無數。到1945年,斯大林決定讓蘇軍中最有聲望的朱可夫獨享攻克柏林的榮譽,結果科涅夫不願意放棄這最高榮譽,經過再三協調,最終只能讓兩位元帥互相競爭。在柏林戰役中,朱可夫部隊遇到德軍的頑強抵抗,被稱為“柏林之鎖”的塞洛高地所阻,而科涅夫則順利地渡過了尼斯河,搶佔了攻克柏林的先機。
4月17,斯大林親自打電話給科涅夫打電話,向科涅夫請求允許朱可夫的快速部隊透過科涅夫的突破口進攻柏林,結果被科涅夫拒絕。科涅夫提議由自己預備的手中的兩個坦克集團軍代替朱可夫進攻柏林。這一切都讓朱可夫看在眼中,很快朱可夫就增加了攻擊力度,4月18日晨,部隊拿下了關鍵的澤勞弗高地,搶先佔領了通往國會大廈的要衝安加爾特車站。
兩大方面軍的驕兵悍將們在狹小的市區內重疊參戰,摩擦不斷,最後連兩位主帥打起了嘴炮官司,在斯大林面前互相抱怨對方的部隊妨礙了自己的行動。斯大林不得不在攻佔柏林前一天給雙方部隊劃分區域,要求這兩員悍將從4月29日起,嚴禁越線前往對方區域,結果國會大廈分到了朱可夫的進攻區域。
領袖的“偏心”讓科涅夫和其部下對這個劃分很是不滿,當時科涅夫的烏克蘭第1方面軍因為率先攻入柏林的緣故,早已在進軍路上佔據了先機,現在迫於斯大林的權威,不得不退回來,將拼死攻下的陣地交給朱可夫的部隊。
這次競爭過後,朱可夫覺得科涅夫過於功利,過河拆橋。而科涅夫則覺得自己之所以被劃分在國會大廈之外,是因為朱可夫居功自傲,在斯大林面前說了自己的壞話。兩人時常互相攻擊,雙方矛盾徹底公開化。
1946年,功高震主的朱可夫受到了斯大林的打壓,和他有宿怨的國家安全部長阿巴庫莫夫趁此機會想至朱可夫於死地,特意炮製了一封檢舉信作為罪證。信中除了誣陷朱可夫背叛蘇聯外,為了獲得軍隊支援,特意在中間夾雜了針對科涅夫的內容。
1946年6月1日,在最高軍事委員會上,該信被公開。斯大林授意參會者給朱可夫定罪,結果出乎意料的是,科涅夫居然不顧個人安危,站出來給自己的對手辯護。科涅夫氣憤地說:“朱可夫在戰場上,經常親自肚皮貼地面爬到距德軍三四百米的地方偵察,誰說他不愛國不愛黨?我堅決不同意”。面對科涅夫的不解風情,斯大林提醒道:“科涅夫同志,朱可夫他想把科爾松舍甫琴科夫斯基戰役的功勞據為己有。”結果科涅夫回答:“這些都是小事,歷史無法欺騙。”
在科涅夫拼死保護之下,斯大林只能暫時妥協,以“朱可夫搜刮戰利品的罪名”將他貶職。不過即使科涅夫冒死辯護,兩位元帥仍互不待見,科涅夫依舊有空就貶低朱可夫的軍事能力。
1962年,科涅夫政治鬥爭失敗,赫魯曉夫羅織了大量科涅夫的罪狀,要將他送上軍事法庭。結果已經退休的朱可夫又站了出來,幫助科涅夫作證。
1967年科涅夫70大壽,朱可夫特意與科涅夫見了一面,這成為兩位元帥和解的標誌。
-
13 # Jisi
科涅夫所以能夠在那個時刻倖免,當然是朱可夫在關鍵時刻敢於說真話,向斯大林講清楚了西方面軍當時面臨的複雜艱難的形勢和科涅夫的指揮經驗和能力可以作為自己的副手發揮積極作用,被斯大林認可!在衛國戰爭初期,面對德軍的強有力的打擊,蘇軍表現的是措手不及和慌亂,雖然有個別優秀的指揮員在個別地域與德軍形成相持或者有效的防禦,但更多的是退卻,在退卻中尋找能依託自然地形或者戰前準備的築壘地區穩定下來,但是初期形成的防線一直不穩定,只是後退的速度慢了下來,為在莫斯科形成最後的防線爭取時間!正是在這樣的時候,發生了朱可夫取代科涅夫並保全後者促其發揮作用的事情!總體來說,朱可夫是蘇聯衛國戰爭中最優秀的將領,多次在關鍵時刻挽救蘇聯,比如莫斯科保衛戰、斯大林格勒戰役、列寧格勒戰役等等!朱可夫最重要的品質是其鋼鐵般的意志,在關鍵時刻絕不退縮,他的身後就是莫斯科,就是蘇聯!而科涅夫在衛國戰爭中的表現,有功績,但是要排在華西列夫斯基和羅科索夫斯基之後。
回覆列表
當時,莫斯科已萬分危險。
擔任莫斯科防禦的蘇軍有三個方面軍: 科涅夫率領的西方方面軍、布瓊尼率領的預備隊方面軍、葉廖緬科率領的布良斯克方面軍。
科涅夫仼蘇西方方面軍的時間十分倉促,對方面軍完全不瞭解,對戰況更不知。此時,蘇軍軍心動搖,部隊混亂,能有組織抵抗的軍師、集團軍越來越少,科再能幹,唯一能做的是下令禁止潰退,堅決抵抗到底。
朱可夫知道科涅夫的能耐,他在戰亂中沉著,敢決斷,足智多謀,能獨擋一面。再說,西方面軍防線太長,能有科作為副手,最適合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