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二鍋頭餃子哥

    民國第一渣男郭沫若罵魯迅“衣冠禽獸”,原因何在?搞笑

    郭沫若罵魯迅“衣冠禽獸”,是因為他覺得魯迅吃著碗裡,佔著鍋裡,比較貪心。明明有一個明媒正娶的妻子—朱安,卻與自己小17歲的女學生—許廣平同居,並且還懷孕了,也就是後來的魯迅之子周海嬰。

    有了這個兒子,魯迅還是很開心的,並作了一首詩:

    並頭曾憶睡香波,

    老去同心住翠窠。

    甘苦箇中儂自解,

    西湖風月味還多。

    魯迅自我禁閉了20年,終於遇到自己喜歡的人了。只不過,當時的魯迅一直沒有公開與許廣平的關係,因為當時有新文化運動,男女平等、一夫一妻制開始逐漸被大眾所接受,而自己作為新文化運動的核心人物竟做出這等事,實在是非常尷尬。

    當時在《益世報》上有一篇文章,寫道:“世間稱四十左右曰危險時期,對於名利,特別是色,時常露出好些醜態,普通男女私情我們可以不管,但如見一個社會棟樑高談女權或社會改革,卻照例納妾等等,那有如無產首領浸在高貴的溫泉裡,命令大眾衝鋒,未免可笑,大家應該留心不要上當。”這文章諷刺的就是魯迅。

    魯迅一方面不與朱安離婚,“佔著鍋裡的”,弄的朱安痛苦終身,另一方面還與許廣平同居,“吃著碗裡的”,再加上有傳言魯迅曾偷看弟媳洗澡,弄的與弟弟周作人關係十分不好等,所以郭沫若罵魯迅是“衣冠禽獸”,非君子所為。

    實際上,魯迅知道,與朱安離婚以後,朱安是很難維繫生活的,所以也是一直照顧著自己的母親還有朱安,對此朱安也說過,就算魯迅去世以後,朱安還是心安理得接受許廣平給予的錢,卻不接受周作人的錢,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

    郭沫若說魯迅是“衣冠禽獸”,比較搞笑的是,郭沫若難道就不知道撒泡尿照照自己嗎?郭沫若在這方面簡直就是禽獸之中的禽獸。魯迅曾經評價郭沫若是:才子加流氓。我則認為郭沫若在這方面是“民國第一渣男”。

    郭沫若早年拋棄自己的原配妻子張瓊華,結婚以後僅僅只呆了五天就跑去成都求學,但是沒有離婚。1916年,郭沫若去了日本,在東京聖路迦醫院遇到了美麗的護士佐藤富子。心動了,很快就寫了一封情書表白。郭沫若感覺遇到了自己一生中的靈魂伴侶,陷入熱戀,無法自拔。佐藤富子也因為家人反對,為了郭沫若改了名,叫安娜。他們一起同居了21年,這期間大都是安娜在養家,一人做兩份工,生活的拮据很快讓安娜變得蒼老,郭沫若看不上安娜了,看上來別人。

    這個人就是美麗、有知識、有活力的女記者於立忱。勾搭上以後,致使其懷孕,於立忱很開心的告訴郭沫若,郭沫若冷冷的一句:打掉吧。於立忱心灰意冷,知道是沒有結果的愛情,獨自一人回國後,疾病纏身,鬱鬱寡歡,最終自殺。抗日戰爭爆發以後,郭沫若都沒有和安娜打招呼,就偷偷回國了。回來以後又與革命同志彭漪蘭生活在一起。再後來,開始瘋狂追求於立忱的妹妹於立群,於立群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也嫁給了郭沫若,郭沫若為什麼追於立群呢?就是因為於立群像她姐姐,僅此而已!直到郭沫若去世以後,於立群發現了郭沫若和姐姐來往的信件和一張照片,才知道郭沫若竟然是害死自己姐姐的人,非常自責和抑鬱,兩個月後也自殺了。

    郭沫若,如此人渣,還有臉說魯迅是“衣冠禽獸”,實在是奇葩中的奇葩,臉皮到底有多厚?!

  • 2 # 今古講堂

    1928年,在日本妻子佐藤富子溫柔鄉中的郭沫若,不甘寂寞,寫了一篇痛罵魯迅的奇文。下面我們來奇文共賞:

    他(指魯迅)是資本主義以前的一個封建餘孽。

    資本主義對於社會主義是反革命,封建餘孽對於社會主義是二重的反革命。

    魯迅是二重的反革命的人物。

    以前說魯迅是新舊過渡期的遊移分子,說他是人道主義者,這是完全錯了。

    他是一位不得志的Fascist(法西斯蒂)!

    1928年8月10日的《創造月刊》第二卷第一期,發表了一篇著名的罵魯迅的文章。作者杜荃,其實,這是郭沫若的另一個筆名。文章名為《文藝戰線上的封建餘孽——批評魯迅的<我的態度氣量和年紀>》。這篇文章的寫作時間是1928年6月1日。

    一,郭沫若和魯迅的罵戰。

    郭沫若在這篇文章中,對魯迅進行了徹底的否定。不僅罵他是反革命,還罵他是二重的反革命,比資本主義還要壞若干倍。可以說,這是郭沫若罵魯迅罵得最厲害的一次。而且是採取公開發表文章的方式,隔空開罵。

    至於他有沒有罵魯迅為“衣冠禽獸”?許多網文都這麼講,另外又有人說,魯迅因此回罵郭沫若是"才子加流氓"。

    恕我孤陋寡聞,查了不少資料,並沒有找到權威的出處。因為這兩個人生前並沒有見面。

    這兩個大才子,如果真的這樣罵,會給人以罵街的感覺,水準不高,不符合他們大才子的身份。

    我估計,郭沫若既然當時非常反感魯迅,兩個人就成了對頭,二人私下裡有可能都罵過對方。但文人之間,即使罵人,也會是有水平的罵,不至於採取一種罵街的方式。

    罵的內容可能是什麼?估計就是他們兩人各自豐富多彩的感情生活了。這個問題我們稍後再講。

    郭沫若為什麼和魯迅這麼大的仇?為什麼要採用化名的方法,拼命地罵魯迅?

    按道理,郭沫若和魯迅都是左翼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譽之為左翼作家的兩大旗幟。周總理曾經評價過這兩個人。

    “魯迅自稱是革命軍馬前卒,郭沫若就是革命隊伍中人。魯迅是新文化運動的導師,郭沫若便是新文化運動的主將。魯迅如果是將沒有路的路開闢出來的先鋒,郭沫若便是帶著大家一道前進的嚮導。”

    周總理把這兩個人形容為新文化運動的領軍人物,但顯然對魯迅的評價更高,把他譽為導師,而郭沫若是主將。

    魯迅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由於多種原因,他和弟弟周作人的關係也不好。他 在文字論戰方面非常厲害, 比如他寫的《“喪家的”、“資本家的乏走狗”》一文,把梁實秋罵得沒脾氣。

    正因如此,在當時的文壇上,有的人害怕魯迅,不敢與他正面交鋒。也有的人偏偏不信這個邪,與他展開公開論戰。比如成仿吾,當時就寫文章公開罵魯迅,並諷刺他是“魚目混珠”,表示自己對魯迅“特別不滿意。”

    “郭沫若、郁達夫也在,那麼,我的去不去也似乎沒有多大關係,可以不必急急趕到了。”

    郭沫若聽說魯迅不把他放在眼裡,脾氣也上來了,於是寫文章公開對魯迅進行猛烈的攻擊。

    非常奇怪的是,平時一貫筆頭上、口頭上都不讓人的魯迅,反而沒有對郭沫若展開激烈的對罵,並且他還聲稱:

    “往往給我十刀,我只還他一箭”。

    魯迅主要考慮到,自己和郭沫若的目標是一致的,所以沒有必要為了個人恩怨,而大動干戈。

    1936年8月,魯迅在他的《答徐懋庸並關於抗日統一戰線問題》中,寫道:

    “我和郭沫若、茅盾兩位,或相識,或未嘗一面,或未衝突,或曾用筆墨相譏,但大戰鬥卻都為著同一的目標,決不日夜記著個人的恩怨。然而小報卻偏喜歡這些魯比茅如何,郭對魯又怎樣,好像我們只在爭座位,鬥法寶。”

    郭沫若看了魯迅的文章,自己也感到有點不好意思,所以他說:

    “先生實在是一位寬懷大量的人,是‘決不日夜記著個人的恩怨’的。因此我便感覺到問題解決的曙光。”

    魯迅去世後,郭沫若又說:

    魯迅之罵出於愛,他是愛後一代人,怕他們沾染了積習,故不惜嘔盡心血。

    後來他還表示自己非常後悔,不應該出於傲慢,和魯迅這樣一位大師生前失去見面的機會。這都是後話。

    二、二人豐富多彩的感情生活。

    之所以有郭沫若罵魯迅“衣冠禽獸”,魯迅回罵他是“才子加流氓”之說。是因為這兩個人的感情生活都很豐富多彩。

    魯迅的原配是朱安,但是,魯迅看到朱安裹小腳、思想極度保守傳統,感到二人之間沒有共同語言,所以婚後就遠到日本,和這個原配基本上並沒有生活在一起。

    後來,在並沒有和原配解除婚姻關係的情況下,魯迅和他的女學生許廣平相愛了,這是一樁典型的師生戀。

    1925年3月,許廣平以“受教的一個小學生”的身份,給她曾經的老師魯迅寫信。魯迅接到這封信後,當天就非常熱情地回信。二人迅速確定了戀愛關係。

    之後,魯迅47歲的時候,和自己的女學生許廣平正式同居,許廣平為他生下了周海嬰。

    總體上來看,魯迅的感情生活還算正常。郭沫若的感情生活‘就厲害了。

    郭沫若的髮妻叫做張瓊華。郭沫若對他這個原配也很不好。郭沫若到日本後,很快就和東京聖路加教會醫院的女護士佐藤富子相愛了,但女方父母堅決不同意女兒和一個華人結婚。

    不過郭沫若確實很有本事,能夠讓女人對他死心塌地,這主要得益他的文采確實非常了得。

    在那個年代,追求女生最好的辦法就是寫情書。於是,他寫了一封才華洋溢的情書給佐藤富子:

    我在醫院大門口看見您的時候,我立刻產生了就好像是看到聖母瑪利亞那樣的心情,您眉宇間散發著不可思議的潔光,就好比一輪光華四射的明月,您的臉放出聖光,您的眼睛會說話,您的口好像櫻桃一樣,我愛上了您!

    這封情書的殺傷力是巨大的。情書用了一連串的比喻和擬人化,把佐藤富子的臉龐,嘴,眼睛,都用如花妙筆形容了一番,並把對方比作自己的聖母。

    於是,為了這位大才子,日本女護士不惜離家出走,和父母斷絕關係,還取了一箇中文名字——“郭安娜”,從此,她就跟郭沫若姓了。並且她很快就懷孕,回家待產。之後,一口氣為郭沫若生了5個小孩。

    於立忱出生於名門望族,她的祖父于式枚,是清朝同治年間科舉考試的“榜眼”。 于式枚擔任過廣東學臺,相當於廣東省教育廳廳長。思想開放,是一位洋務派。後來,又擔任了李鴻章的幕僚。官至從一品。

    於立忱的外祖父是兩廣總督岑春煊。因此,她的父母出身都很顯赫。

    於立忱愛上郭沫若,也是因為郭沫若既有才,又浪漫。

    像郭沫若這樣的大才子,聯想力是非常豐富的,比如,他看到爐火中燃燒的煤炭,立馬就會聯想到自己的祖國,並且跳躍式思維,再由此聯想到年輕的女郎。從而詩性大發,才思泉湧,寫下了這首《爐中煤——眷念祖國的情緒》:

    啊,我年輕的女郎!我不辜負你的殷勤,你也不要辜負了我的思量。我為我心愛的人兒

    燃到了這般模樣!

    聯想力如此豐富的大才子,可以為了心愛的女郎燃燒自己,這種人,想讓女人不愛他都難。

    女留學生於立忱也是一個正常的女人。所以也非常仰慕這位大才子。

    不僅如此,後來她的妹妹也愛上了郭沫若。

    於是,並且,很快,大才子郭沫若就把女留學生的肚子搞大了。

    但是郭沫若顯然不願意跟她結婚。

    郭沫若知道女留學生懷孕後,立馬讓對方打胎。

    於立忱由於和郭沫若有這麼一層關係,並沒有能夠得到名份,又受到其他打擊,於是自縊身亡了。

    多情的郭沫若趕去參加於立忱的葬禮。這一年,郭沫若45歲了,在葬禮上,郭沫若認識了於立忱剛剛21歲的妹妹於立群。

    這是一個舉止莊重得體的小美女,頭上有兩條小辮子,穿著一身藍布衫,面板被Sunny曬得半黑,郭沫若一下子就被她迷上了。

    於立群是當時上海有名的話劇、電影明星。她十四歲到上海,考入了上海明月歌舞劇社,後來又到上海電影學校學習,藝名黎明健。

    這是個多才多藝的美女,她同時還是中國著名的書畫家。

    多情種子郭沫若並非浪得虛名,立馬對她展開了猛烈的追求。

    抗戰爆發後,郭沫若懷著滿腔報國熱忱,離開日本,和自己的日本妻子不辭而別。回國後,除了投身於抗日大業,也沒有忘記追求於立群。

    郭安娜只好孤身一人撫養五個孩子。 因為郭沫若的關係,後來她還因此受到日本軍警人員的關押和毆打。

    大才子的吸引力是很大的,美少女於立群很快愛上了這個比她大24歲的男人,1939年,二人結婚了。

    婚後二人非常甜蜜,於立群生下了四男二女。

    於立群在藝術上有很大的造詣,她的書法作品非常有名,大家可以欣賞一下她書寫的毛主席詩詞:

    直到郭沫若去世之後,於立群才知道自己的姐姐和郭沫若的露水情緣,精神上受到沉重的打擊,後來也追隨她的姐姐,自縊身亡。

    郭沫若本名郭開貞,字鼎堂,他雖然是個文人,卻崇尚武功,號尚武,郭沫若是他的筆名,另外他還有若干其他筆名,在此不再詳細介紹。他是中國現代著名的作家、歷史學家、考古學家。

  • 3 # 端木建

    從古至今,中國並不缺乏有才華的人,才子們在各自領域的舞臺上綻放著屬於自己的光芒。在中國文學的舞臺上就有這樣兩位名人,他們所代表的是兩種不同的觀點,並且性格也是極為不同。這二位就是魯迅和郭沫若。魯迅因為性格比較直率,可以說他敢於評價任何人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是魯迅一生的寫照,而郭沫若就是歷史上被魯迅罵的最慘的一位文人。

    因為郭沫若和魯迅在文學態度上的主張有所不同,郭沫若曾經抨擊魯迅是資本主義以前的一個封建餘孽,而其實郭沫若的性格比起魯迅來說相對比較含蓄收斂一點,魯迅對於郭沫若拋棄妻子的風流生活十分痛恨和鄙視,覺得郭沫若很不負責任。因為魯迅深知。在當時那個時代,一個女人倘若失去了丈夫,那就相當於失去了全世界,這一點可以從郭沫若拋棄他的第一位妻子,讓她一人一生都在等待著郭沫若,從未改嫁,而郭沫若卻轉身娶了另外兩位妻子,就能看的出來郭沫若的不負責任。

    於是看不下去的魯迅就寫了一篇文章罵郭沫若,大致意思就是說郭沫若是流氓,郭沫若知道之後怎會示弱,於是便回敬魯迅四個字“衣冠禽獸”。魯迅並沒有被郭沫若說的話打擊到,反而笑著迴應說10字:“遠看一條狗,近看郭沫若”。在郭沫若聽過之後,竟被氣的說不出話來,其實郭沫若是有才華的,也毋庸置疑是一位文化天才,所以郭沫若被嘲笑幾句反而顯得本人更加真實。

    但是據有關記載,魯迅當時並沒有那麼粗魯的罵郭沫若是狗,而是在1932年8月在《上海文藝之一瞥》的文章之中,罵了郭沫若一句“才子加流氓”。後來在魯迅先生逝世之後,郭沫若也改變了魯迅先生針鋒相對的形勢,而是連夜寫了一篇《民族的傑作—紀念魯迅先生》,說魯迅的死是中國文壇是一次不可測算的損失。

    甚至郭沫若還說,魯迅先生罵了我一輩子了,但是可惜他已經死了,而我再也得不到魯迅先生的那般深切的關心了,甚至還說自己是以魯迅徒孫的資格追悼魯迅。其實有才學的人眼中或許都是互相看不慣的,但是心裡對彼此是很尊重的。

  • 4 # 13651563226

    衣冠禽獸,現在經常看到,如寵物狗,衣褂齊整,是不是標準衣冠禽獸。郭沫若的祖上可能是挖金的,如十三陵,他可見多識廣,據說他還要挖武則天墓,聽說一部經書就在墓中。在我們農村叫地老鼠。誰都有錯,你不是聖人。不去評別人好壞,管好自已最好。

  • 5 # 史裡淘聲

    兩人的對罵起因源於當時中國新文化運動創造社和文學社兩大團體的文筆論戰,後來逐漸演變成挖取個人私事的互相嘲諷。

    當郭沫若得知魯迅與朱安和許廣平之間的故事後,便認為魯迅既然是一個接受了新思想文化的人,而且又是一個文壇巨星,就不應該有“一夫二妻”的封建舊俗。於是罵魯迅為“衣冠禽獸”。

    (郭沫若)

    魯迅也有過一段母親包辦的婚姻。

    1906年夏,遠在日本留學的魯迅收到了“母病速歸”的電報。於是他急匆匆的從日本回到了紹興。

    但是回到家裡,看到的卻是一番喜慶之象。

    只見舊房被粉刷一新,處處張燈結綵,牆上還貼著大紅喜字。

    原來,母親早在幾年前就為他找了個名叫朱安的媳婦,也是紹興人,雖說大魯迅三歲,但母親覺得朱安很擅長烹飪女紅,脾氣又十分和順聽話,而且兩家門第相當,於是就在沒有徵得兒子同意的情況下,為魯迅與朱家訂下了這樁婚姻。

    兩家本來商定在1901年冬季成親的,但當時魯迅拿到了赴日留學的獎學金,於是只得延期婚事。魯迅多次寫信回來要求朱安進學堂讀書,不要裹腳。但思想保守的朱家豈敢打破舊俗。

    (朱安)

    可是,看到這喜氣場面,魯迅一點也高興不起來。他沒想到自己即便是一個接受了西方先進開放理念的人,而且西方文化也已經灌進了中國,但如今卻仍舊逃脫不了包辦婚姻的命運。

    朱家家境優越,而朱安是位典型的中國傳統女性,裹著小腳,只知三從四德,不知何為詩書,魯迅根本喜歡不上這樣的姑娘。在魯迅眼裡,朱安外表沒有少女的靈動之氣,跟她根本沒有共同語言。

    婚後第3天,魯迅便登上了開往日本的油輪。對於這位剛剛過門的妻子,他未行夫妻之事,毫無眷戀之意,更別說新婚燕爾了。但朱安卻不敢違背丈夫的意願,甚至不敢抬頭凝望丈夫的臉蛋,只是臨別時,望著魯迅的背影,駐足良久,眼眶都溼了!

    從日本留學回來後,換做別人本是“久別重逢情意深”,可魯迅跟朱安仍舊隔著一條深深的鴻溝。不管朱安怎麼做都無濟於事,甚至隔閡越來越深。

    (青年魯迅)

    由於不愛這個妻子,魯迅很少回家。而朱安常常在家裡望眼欲穿。只要魯迅一回來,朱安那個高興啊,老公還沒進屋,她就已經感受到屋子的暖和了,明麗了,不再陰森了,不再孤單了!

    其實魯迅也曾想過盡力接受朱安,試圖跟她談上話題。有一次吃飯時,魯迅提起興致對朱安說日本有一種食物“好吃哉勿得了”,朱安一時激動,於是慌里慌張的應和道:“是哉是哉,是好吃哉勿得了,我也吃過哉。”

    這種食物只有日本才有,中國哪裡有呢?況且朱安足不出紹興,哪裡能吃過?這不純粹是欺騙麼?

    從此魯迅再也不理朱安了,因為他最不喜歡撒謊的人。

    或許愛情是自己永遠得不到的東西,魯迅本打算一生就這樣混過了。然而,許廣平的出現像一束Sunny照亮了他的生活。起初他強力剋制著這份愛情,因為畢竟自己是有婦之夫,而且許廣平又是自己的學生。

    但魯迅擋不住許廣平的熱情,冰冷的心逐漸被她的熱火所融化,於是慢慢放下了心中的芥蒂,1927年10月,與她正式同居。

    不過,在情感上,魯迅雖不曾給朱安溫暖,但是在物質上他卻一直養著這個妻子,保證她的日常開支。

    魯迅心知自己這樣是耽誤了朱安,於是找了個機會對她提出離婚,也祝願她能夠找到一個幸福男人,並承諾她將以周家的女兒出嫁,但朱安對此強烈反對。

    有一次,周家賓客滿堂,朱安突然當眾下跪感慨地說:“我來周已有多年,大先生不很理我,我是配不上大先生,大先生要娶妻納妾,全憑他自己,但我生是周家的人,死是周家的鬼,老太太活著一天,我便服侍她一天,老太太百年以後,我吃齋唸佛,也絕不離開周家。”

    朱安這一跪,掃盡了周家的臉面,卻穩固了自己在周家的地位,看來她是下定決心生死在周家了。

    後來,朱安得知丈夫與許廣平相愛,固然是難過,但她毫無怨恨。她知道老公不愛自己,既然自己不能為丈夫生兒育女,那就讓許廣平來代替也無妨,只要自己所愛的人幸福就好。

    (魯迅一家人)

    朱安雖然不識字,卻有著文人墨客般寬廣的胸懷,她雖然認為自己是三人中最大的犧牲品,但自己誰都不會去怪,因為她覺得誰都沒有錯。而許廣平也知道魯迅有個朱安,也體會朱安的感受。所以魯迅去世後,許廣平經常寄錢回老家,儘量幫助朱安。

    就這樣,魯迅、朱安、許廣平三人之間的感情沒有無端的猜測和記恨,更多的是互相體諒與幫助。

    而郭沫若知悉魯迅這些愛情故事後,便在報紙上大罵魯迅禽獸不如,甚至罵他衣冠禽獸,罵他是一夫娶二妻的封建餘孽等等。

    事實上,郭沫若也是出生於四川樂山的一個富裕家庭。他14歲便進了新式學堂,接受新文化思想,年輕的他風流倜儻,喜歡結識朋友,留戀煙花之地。

    郭沫若20歲那年,父母為他選擇了一個溫柔善良賢淑的女子張瓊華。但他不願娶這個舊時代的女人,卻被逼無奈與之成親。可新婚沒多久,他就拋棄了張瓊華,兩人也沒有離婚,張瓊華為他活活守了60多年的寡。郭沫若從日本回來後還對守活寡的張瓊華道過歉。

    在日本時,郭沫若愛上了溫柔大方的護士佐藤富子,並與之同居。而為了和郭沫若在一起,家庭富裕的佐藤富子竟然和家人斷絕了關係。郭沫若還為她改名為郭安娜。 但“七·七”事變後,郭沫若連招呼都不打就離棄了佐藤富子母子六人。

    後來日本投降後,郭安娜得知丈夫在中國,於是帶著5個孩子輾轉幾千裡,高高興興地來華給孩子找爸爸。郭安娜滿以為這次可以團聚了。誰知見面時才發現丈夫已經和其她女人結婚並又有了5個孩子。

    郭沫若竟狠心地閉門不見。安娜在門外深情的凝視,期待老公能夠開門,可足足等了三天也等不到,她只得傷心欲絕的回去了。

    據謝冰瑩寫的《於立忱之死》所說,郭沫若後來愛上了於立群和於立忱兩姐妹,導致兩姐妹先後為他而自殺。

    結語:只是郭沫若既然知道魯迅有兩個女人是不對的行為,那他自己又為何有了原配張瓊華不算,還要娶日本老婆,而與日本老婆生下5個孩子後,又跟於立群生下了六個孩子。他罵魯迅是衣冠禽獸,那他自己又是什麼呢?也許正象魯迅所說的,是一個“才子加流氓”吧。

  • 6 # 溫讀

    文人相輕,自古而然。

    在民國時期,新文化運動發展如火如荼,在文學改革方面更是湧現出魯迅、郭沫若、胡適、茅盾、陳獨秀等一眾大家。民國距今不過百年,他們的著作大多流傳至今被人們津津樂道,同樣流傳下來的還有這些民國才子的黑歷史。如今,他們的風流情史、文墨相譏的故事更是成為現代人茶餘飯後的談資。

    這其中郭沫若和魯迅的相互譏諷,引來當代人的廣泛關注。

    郭沫若點評魯迅“衣冠禽獸”。魯迅回懟郭沫若“才子加流氓”。

    這兩句評價並無考證,但是可以確定的是郭沫若和魯迅的關係並不要好,經常用筆名暗諷對方,並且這兩人一生從未見過面。兩人的關係直到抗戰時期才有所緩和。

    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這兩位大家關係如此緊張?後人又為何借二人之口點評他們為“禽獸、流氓”?

    追根溯源,原罪在於魯迅和郭沫若那起點相似,而結局不同的情史。

    魯迅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魯迅父親周伯宜那代,周家已經開始走向沒落。但是,好歹周家在紹興一代稱得上是書香門第。於是,在魯迅母親魯瑞的包辦下,魯迅糊里糊塗定下了與紹興當地大戶人家朱家的閨女——朱安的婚事。這段婚姻不是自由的,是封建傳統中父母所包辦的。當時,魯迅母親看中了朱安恪守封建婦道,遵從三從四德的“美德”。而朱家則是因為朱安年紀太大(朱安訂婚時已23歲,在封建傳統中屬於“大齡剩女”),隨即折中選擇了周家這樣一個家道中落的書香家庭。

    這場包辦婚姻使得魯迅和朱安兩人,從開始就看到了落寞的結局。魯迅思想相對開放,自小便厭惡封建陋俗,他更是討厭那些被條條框框禁錮的封建女性。而朱家是紹興一個大家族,朱安更是從小被灌輸封建思想,毫無疑問在她發育期之前,母親就給她裹上腳。精神層面迥乎不同的二人自是過不到一起,恰逢魯迅畢業得到了公費留學日本的機會,早就想逃離封建家庭的魯迅,毅然決然地踏上了赴日學醫的道路,這樁婚事就被擱置。

    在日本留學期間魯迅不斷要求朱家給朱安放腳,並安排她去學堂讀書。傳統的朱家自是不肯,於是婚事一拖再拖。這一拖便是四年,1906年,魯迅母親無奈之下謊稱自己病危,用家書將魯迅騙回來完婚。

    魯迅自然大怒,他與朱安完婚後並未圓房,在婚後第三天便起身回到日本。那時的他用這種方式與封建對抗。

    這之後朱安謹遵婦道,照顧婆婆。直到魯迅回國後,雖感激朱安照顧母親的辛勞,但始終無法以妻子相待。朱安整日獨守空房,魯迅亦是有家難回。

    也許就這樣,這段註定不會幸福的愛情會如死灰般走向盡頭。

    可命運卻總要作弄人,使得魯迅在愛情的道路上柳暗花明又一村。這之後,魯迅與她的學生許廣平暗生情愫,二人同居在一起。不久後,許廣平誕下一子。魯迅找到了自己的愛情,但又為何終身沒有提出要一紙休書,休了朱安呢?

    這些年,魯迅漂泊在外,朱安一直盡心竭力照顧婆婆,對待魯迅的夜不歸宿也是毫無怨言。朱安無疑是位良妻,只是被封建荼毒太深。休了朱安,無異於親手殺了她,況且魯迅先生也是有情有義之人。魯迅生前,雖然沒有選擇朱安,但是一直默默資助她,魯迅去世後,許廣平更是慷慨地往紹興老家寄錢。這段三角戀在封建荼毒下雖是那樣悽慘,卻又富有濃濃的人情味。

    就是這樣一段封建下悲涼的婚姻,成為了郭沫若攻擊魯迅的制高點。魯迅標榜著新文化的開拓者,卻又在現實中上演封建一夫多妻的戲碼。這便是郭沫若字裡行間所表達的“衣冠禽獸”作為。

    為什麼郭沫若要筆墨相譏同為左翼作家的魯迅呢?沒有什麼事是空穴來風的。早些年魯迅得知郭沫若的情史,便十分厭惡此人。

    郭沫若的一生,更是才子風流的真實寫照。

    與魯迅相同的是,郭沫若早年也被母親包辦婚姻。在完婚後第五天,他便踏上了赴成都求學的道路,一走便是27年。在這期間郭沫若赴日留學,一次去東京聖路迦醫院探望友人的機會,他結識了日本女護士佐藤富子。隨即兩人墜入愛河,但是富子的父母堅決反對自己的女兒嫁給一個華人。一氣之下,富子與父母斷絕關係,毅然決然地與郭沫若在一起,並且摒棄日本名字,該叫中國名字郭安娜。這之後,郭安娜前前後後為郭沫若生了四男一女。正當郭安娜沉浸在貧窮中的幸福時,七七事變爆發,郭沫若果斷拋下妻兒回國。在這個動盪年代,郭安娜孤身一人撫養著六個有著中國血統的孩子,在日本飽受經濟上與政治上的壓迫,艱難度日。這期間,郭沫若沒有寄過一封信、郵一分錢。直到二戰結束,郭安娜帶著五個孩子遠赴中國尋找郭沫若,卻吃了郭沫若的閉門羹。此時的郭沫若已是五個純中國血統孩子的父親。

    佳人自古鐘愛風流才子,卻惹得紅顏薄命。郭沫若與郭安娜在日本結婚後,並沒有約束自身放蕩的行為,他很快與《大公報》駐東京記者於立忱發生了關係,當於立忱興高采烈告訴郭沫若自己懷孕時,郭沫若卻無心挽留自己孩子的生命。於立忱這才得知自己愛上了不該愛的人,悲憤交加的她選擇歸國後墮胎、自縊。

    造化弄人,於立忱並沒有喚醒郭沫若的良知。郭沫若歸國後結識了影星於立群,這個於立群便是於立忱的親妹妹,當時的她並不知道郭沫若害死了自己的姐姐,非但不知,年輕貌美的她還對這個大她24歲的男人一見傾心。1939年,二人舉行婚禮後於立群便宣佈息影,她將心血注入到這個男人身上,這一生為了生下了四男兩女共六個孩子。也許郭沫若與於立忱的關係就此石沉大海,再不會被人知曉。可是蒼天有眼,1978年86歲高齡的郭沫若去世,於立群在整理遺物時發現了郭沫若與姐姐於立忱的信件、資料。真相如晴天霹靂一般浮出水面,於立群欲哭無淚,只得在郭沫若去世半年後在家自縊,來結束這段孽緣。

    郭沫若是當之無愧的負心漢,魯迅先生因為箇中緣由一夫兩妻,兩位文學大家各有汙點,相互抨擊。直到抗戰爆發,二人才冰釋前嫌。

    不論魯迅先生和郭沫若的私生活,但就在大是大非面前毅然決然地選擇以大局為重,他們就足以稱得上大家。至於那些或真實或杜撰的風流往事和箇中恩怨,自有後人評說。

  • 7 # 逍遙讀文史

    郭沫若和魯迅都是民國時期的文人,兩人都曾留學日本,且才華橫溢,著述頗豐。然而文人相輕是中國歷史上知識分子的通病,有道是“文無第一”,兩人自然也是互相不服氣。至於郭沫若曾罵魯迅“衣冠禽獸”,魯迅回敬他“才子加流氓”一事,應該都是指的他們的感情史。

    魯迅作為封建地主家庭的後代,父親早逝,年少時曾被母親與當地朱姓人家訂下婚約,與他訂婚的女孩就是朱安。後來魯迅成年後去日本留學,期間被母親騙回與朱安成親。但是魯迅已經受了新思潮的影響,對於包辦婚姻非常反感。只是迫於壓力與妻子完成結婚儀式,兩人只是有名無實的婚姻。成婚後魯迅再次去了日本留學,畢業之後回國開展新文化運動,定居在北京。先後陸續發表了大量的文章,振奮華人,成為蜚聲國內的大文豪。在事業上魯迅無疑是成功的,但是他對妻子朱安的態度卻為世人所詬病。兩人始終只是名義夫妻,朱安也終身未生育子女。後來魯迅與他的女學生許廣平結合,兩人開始了同居生活,許廣平為魯迅生了一個兒子,而朱安則孤獨終老。因這件事郭沫若稱魯迅為“衣冠禽獸”。魯迅自由選擇個人的感情或許也沒有錯,朱安受封建思想的影響選擇從一而終也不能說是錯,根源還是當時的社會制度,導致了社會個體的悲劇人生。

  • 8 # 文字拾荒人

    歷代文人相輕,說幾句狠話是常有的,也是思想自由之體現。魯迅與郭沫若兩人關係並不融洽,多次“筆墨相譏”,這幾乎是中國現代文學研究界眾所周知的史實。

    郭沫若化名杜荃攻擊和謾罵魯迅是“封建餘孽”,是“資本主義對社會主義是反革命,封建餘孽於社會主義是二重的反革命”,“是一位不得志的ascist(法西斯諦)!”好大的罪惡帽子!但帽子之下有虛無縹緲之疑,使用筆名有“私罵”之嫌。魯迅則戲說郭沫若“才子加流氓”,“遠看一條狗,走近一看,郭沫若先生”。魯迅筆法犀利,形象,幽默,罵人也夠狠的。

    20世紀二三十年代,由於郭沫若和魯迅在文學上的主張和政治態度的不同,他們之間發生了一場針鋒相對的鬥爭。魯迅與郭沫若筆墨相譏,始於1928年的革命文學論戰。此前,兩人素未謀面,私底下雖然對對方各有看法,但尚未寫成批評文章。

    1928年初,創造社、太陽社聯手發動革命文學運動。為了“立新”,創造社、太陽社先“破舊”。在“破舊”時,創造社、太陽社點了魯迅的名,嘲笑和批判了魯迅的創作。魯迅給予還擊,發表了《醉眼中的朦朧》、《我的態度氣量和年紀》等文。

    為了推行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創造社的成員寫文章向魯迅發起了猛攻。論戰中,魯迅與郭沫若針鋒相對。郭沫若的筆調刻薄,對魯迅進行了全面的批判。到了1932年8月,魯迅在(《上海文藝之一瞥的文章中,罵郭沫若是“才子加流氓”,受到不少人的贊同。

    郭沫若此文給魯迅亂扣了三頂帽子,即“封建餘孽”“二重反革命”“法西斯蒂”。這三頂帽子,在當時的語境中都有點殺氣騰騰。在圍攻魯迅的文章中,郭沫若的用詞最為兇狠。因此,魯迅與郭沫若結下了仇恨。

    在古代中國的文學批評史上,借文學批評打筆戰、洩私憤的事情,並不多見,罵人者自己也不覺光彩。要說打筆戰成為“新常態”,而且罵得理直氣壯,還是在進入“現代”之後。這是因為,新思想取代舊思想,新文學取代舊文學,是透過戰鬥、透過話語暴力實現的。相對於魯迅,郭沫若屬於文壇後輩。文壇後輩嶄露頭角的方式,一是當前輩的學生,二是造前輩的反。

    郭沫若和魯迅雖曾“筆墨相譏”,但“決不日夜記著個人的恩怨”。

    1936年10月魯迅逝世時。正在日本的郭沫若連夜寫了((民族的傑作——悼念魯迅先生》的悼文,指出魯迅的死,是“不可測算的重大損失”。接著,他又用日文寫了《墜落了一個巨星))的悼文。兩篇悼文中都對魯迅以高度的評價,表達了他對魯迅的崇敬之情。

    l1月3日,中國留學生在日本東京日華學會舉行悼念活動,郭沫若也匆匆趕到現場,題寫了一副對聯:“方懸四月,疊墜雙星,東亞西歐同殞淚;欽誦二心,憾無面,南天遍招魂。”

    郭沫若在悼念會上高喊:“中國之偉大人物,過去人都說是孔子,但孔子不及魯迅。”並且還一個勁兒地呼喊:“大哉魯迅!魯迅之前未有魯迅,魯迅之後無數魯迅。”

    1937年,郭沫若由日本回國,他先後寫了三首悼魯迅的詩,成為擁護魯迅的主將。

  • 9 # 橙色思維

    小郭給老魯扣的三頂帽子,一看就是政客慣用的言論,非常骯髒。而老魯客規公正的稱讚他為才子,但也不得不批評他這個道德和影響敗壞的流氓~其它的就更不用說了,說了犯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DNF迴歸活動亂像,主C付費帶回歸,如何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