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兵器迷

    隱形戰鬥機的隱身並不是徹底的看不見,而針對雷達探測的隱身。

    戰鬥機的隱身設計是為了避開防空雷達,其原理是指戰鬥機機身透過結構或者塗料的技術使得雷達反射面積儘量變小。

    雷達是靠發射電磁波然後檢測反射回來的訊號再透過訊號的放大進行工作的所以就存在反射面積的大小問題。

    隱形戰鬥機則是透過特殊結構設計使得雷達波出現漫反射和透過特殊塗料吸收雷達波 使得反射面積在雷達天線檢測下只有零點幾個平方米。

  • 2 # ZDS506

    主要指的是雷達隱身和紅外隱身。雷達隱身主要是透過特殊的機體機構設計加吸波材料來實現散射和吸收雷達波,讓己方不被對方的雷達探測到,從而實現“隱身”;紅外隱身是透過特殊的技術手段來降低飛機噴出的高溫尾氣的溫度來實現對對方紅外探測裝置的“隱身”的。

  • 3 # 愛喝西北風

    隱身戰機的隱身通常是指在電磁,可見光,紅外,聲學等方面難以探測或跟蹤的戰機。其中最主要的是電磁隱形。首架戰機是由洛克希德公司生產的F -117A。

    其原理是透過氣動佈局和特定的外形(是雷達反射面積儘量變小)來達到雷達反射訊號變小(通常會配合特殊的塗料或特別的機身材質)的效果,從而使雷達無法正常檢測出物體資訊。

    此外還要對發動機的紅外輻射進行處理。總之要達到“隱身”的效果需從很多方面下手。

  • 4 # 豆豆拍

    中國自主研發的新一代隱身戰機——殲20,在今年珠海航展上首次官方性質的亮相。向全世界宣告它的存在乃至很可能的小批次試裝。隱身戰機,是一個國家工業體系的至上CROWN!它的問世,也說明中國這些年來取得的巨大成就。

    隱身飛機,並不是什麼新話題,但這一次再度引爆了人們的激烈討論。由於公眾對相關專業知識的匱乏以及本身高保密的性質,讓很多人對隱身飛機的認識上有偏差,甚至存在很多誤區。我對其中一些技術有過一定了解,加上平時蒐集整理的一些資料以及和這方面專家有過一些探討,這裡,我就簡要列舉一些常見的誤區,做一個簡單的糾誤。如有疏漏,還望各位海涵和指正!

    隱身飛機,眾所周知,是指用雷達等軍用探測裝置或技術無法進行有效偵測的飛機。雷達隱身,是指飛行器的RCS降低到某種程度,使散射波強度大幅下降,以至於雷達接收到回波時認為回波微弱(信噪比極低),可以忽略(甚至無法提取出回波訊號),沒有顯示出目標來。這是大家都知道的,問題不大。下面就列舉幾個常見誤區。【誤區一】 隱身飛機之所以能隱身,主要(全部)靠吸波材料。這是一個很多人都容易犯的錯誤,特別在一些茶餘飯後的場合,有人開始裝逼講隱身飛機時,很容易聽到類似觀點。“因為南聯盟打下的f117殘骸給了中國,所以中國才能山寨出那種吸波材料,才有j20,所以你看吸波材料咱們落後了20年啊,j20隱身水平肯定不如f22。”實際上,如果有看過一本教材——《高等電磁理論》(高等教育出版社),就不會說出這種話來。這本書的第43頁,裡面明確提到“隱形飛機的隱形功能85%依靠外形設計,15%依靠表面塗敷的吸波材料。”也就是說隱身飛機降低RCS,主要是透過外形,將電磁波散射到其他方向,使入射方向的回波大大減少,來實現目的。吸波材料起一個輔助作用,在一些不便進行平滑隱身處理的地方,進行最佳化。具體吸波材料的用法分好幾類,這裡不做詳細闡述。況且,可以透過合理推導來證偽這種說法。如果透過塗吸波材料就可以大大降低RCS,為什麼美華人不給B52,F15,F16塗上,來充當新一代隱身飛機呢,原因很簡單,因為光憑塗吸波材料,並不能有效降低它們的RCS,相反,濫用吸波材料造成的阻抗不匹配,可能還會增加RCS。B52即使塗滿了厚厚的吸波材料,它在雷達面前依然是個耀眼的大傢伙。實際上,非隱身飛機的區域性塗敷吸波材料,並不是主要從降低RCS這個角度考慮的。氣動佈局隱身處理做好了,即使吸波材料落後一點,也能取得較好隱身效果,反之,則不然。【誤區二】 飛機體積越大,RCS必然越大 前幾天還看到有網友講到類似觀點,其實RCS 和飛行器體積並沒有必然的聯絡。你要說同等條件下(同一個外形和材料等等),那肯定是RCS隨著體積減小會減小,但問題就是飛行器之間的氣動佈局存在著非常大的差異。所以,即便是體積較大的飛行器也可以比它小几號的飛行器有小兩個數量級的RCS。例子很常見,B2隱形轟炸機和F117,都比常見的F16,米格21戰鬥機大上至少一圈,可是RCS卻小很多。這也不難解釋,因為隱身飛機透過總體最佳化佈局,同時從多個細節處下手,大大“消滅”掉了很多強散射源,翼身高度融合,機翼機身平滑連線;同時使武器內建,減少鼓包的產生,或者讓鼓包儘可能平滑;座艙鍍膜;垂尾傾斜,使用先進鉚釘等等手段注重各種細節,讓飛行器RCS下降兩個數量級問題不大,同時飛機的尺寸還可以做的較大。【誤區三】 隱形飛機就是在雷達上看不見這句話並不完整,因為飛機隱身並不僅僅指在雷達上看不見,就是說光降低RCS還不夠。這得回到隱身的定義上來,隱身的定義,是指在主要威脅探測平臺面前隱藏自己。換句話說,就是讓別人以前用來探測我的東西變得沒用,讓它看不到我。不同的隱身平臺,定義都會有區別。對於戰鬥機這種飛行器來講,主要威脅平臺是有源/無源雷達,紅外感測器。這裡順便說一說直升機和軍艦的隱身,對於直升機來講,雷達的威脅沒有那麼多,更多的是紅外和光學/聲學探測手段。而軍艦則可能是雷達+聲吶探測平臺的威脅更大。所以不同平臺,隱身的努力方向也不盡相同。回到隱身戰鬥機來講,主要威脅平臺是雷達,紅外,和被動電子偵測手段。所以與之對應的,戰機不僅要雷達隱身,就是降低RCS——這是針對有源雷達的,讓它回波變得很微弱;有紅外隱身——一般是在發動機噴口部位做特殊處理,讓噴氣流盡快冷卻,發動機外表面儘快降溫;還有射頻隱身——就是想辦法讓戰機輻射出去的電磁波(包括雷達、導航、通訊、資料鏈等等)儘可能的不被對手收到。當然啦,隱形飛機就不僅僅是在雷達面前隱身這麼簡單咯~ 【誤區四】隱身飛機是無敵的,註定發現不了的額,,,這個結論呢,有點軍事常識的童鞋都能看出破綻,這個世界上就不存在無敵的武器,畢竟不存在完美的事物。那麼隱身飛機是否一定發現不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可以有例項作為說明:在南聯盟裝夠逼的f117一樣被不算先進的防空導彈給擼下來了,很明顯,若不是雷達探測到它,是做不到這一點的。就僅對RCS而言,這個值也是會隨著電磁波的頻率、極化方式、入射方向等等而變化的。某一個頻段的RCS很低,在另外的頻段可能變化很大。簡單來說,隱身飛機在設計時會有個隱身區域的考慮,即從哪個方向入射到飛機時的散射能低於設計值,那麼這個方向就是設計方向。一般而言,隱形戰鬥機都會針對機頭±15度左右的區域實現對特定波段的隱身。這裡只是簡要說明,實際上會考慮很多很複雜的問題。看到這裡應該明白了,如果我電磁波不是從這個設計的威脅角度入射,而是從其它角度,比如側面,甚至後向入射,使用的也不是你隱身頻寬內的頻率呢?這時候隱身飛機的低RCS特徵就沒那麼明顯了,甚至可能不隱身和普通飛機無異。這就好比讓一個微波器件在頻寬外工作,效能自然會大打折扣。現行的隱身戰鬥機諸如F22和F35,主要考慮對機載火控雷達波段的隱身,也即在X波段隱身,頻段稍低一點C波段我個人估計也有很好隱身效果,至於更低就不好說了。據可靠推算,F22模擬攻擊宙斯盾驅逐艦,最後發現現行的宙斯盾系統能勉強對抗F22。宙斯盾系統所用的SPY1雷達工作在S波段,對米格21類的目標最遠可以在350km外發現,那麼所謂的勉強抗衡,我估計至少也可以在幾十,100km外發現吧。當然SPY1人家功率大,所以我認為不好說。不過我個人推測,F22對UHF波段效果是不會好的。這樣就是說,針對向F22這樣的隱身飛機,可以採用諸如UHF VHF頻段的雷達進行早期預警,是可以做到有效預防的。再結合多方向照射,比如多站雷達等等技術的使用,總可以在它的弱點角度區域抓住它。但如果是B2這種隱身區域更廣,隱身頻帶可能更寬的飛機則更難對付一點,不過相信它也總是有漏洞的。這裡不好詳細探討隱身飛機的反制措施,因為這畢竟也成為了一個很龐大的課題和具有濃重保密色彩的內容,體系的對抗才是核心而非單個的雷達或者手段。

    【誤區五】隱身飛機的RCS算不準,主要還是靠測量 這句話聽起來好像很有道理,畢竟理論要和實踐結合,測量的才是最終的,才是王道嘛。這個言論在軍壇也很有市場,曾經我也信了,後來被高人點醒。。。計算電磁學發展到現在,方法和手段越來越多,藉助越來越強勢的模擬軟體和超級計算機,完全有實力算出飛行器的一個較為精確的RCS。至於說到RCS的測量,這也是個重要的研究課題。實際中的隱身飛行器RCS測試,主要分為下面幾類。1、縮比模型測試大家都知道,測量RCS,最為理想的是在微波暗室裡進行。然而微波暗室造價昂貴,成本動輒上千萬。。我參觀過一個典型的微波暗室,號稱還是西南地區高校裡最大的,但仍容不下一架典型隱身飛機的尺寸,更不說滿足一定的遠場條件了。所以要想把飛機搬進微波暗室,這個暗室修建成本就可以和一架隱身飛機本身成本可以相比了(這還是不考慮遠場條件下的情況)。耗資如此之高,自然不是首選。所以工程師想到了縮比模型測試,即把飛機縮小N倍,用頻率為原來N倍的電磁波入射,測試RCS,最後結果再乘上20log(N),便可以得到一個結果。這樣子看起來很完美,但是有幾個致命的問題,,,模型並不一定是精準縮比的,一些細節是否保留下來了?機身各部分材料是否和模型一致?細微結構的最佳化做不好,這些都會帶來不可忽視的誤差,還比如說,入射方向變化上了20,30度,尖點繞射帶來的RCS 誤差可能會有3-5dB。更重要的是,縮比模型不能縮比隱身材料啊,模擬不出隱身材料的貢獻來,這個值必然是不會很準確的。2、暗室全尺寸模型測量由於類似原因,暗室裡不會放全尺寸完整飛機模型。這裡的全尺寸,是指把飛機部分部件,單獨取出來測試。但同樣會面臨諸如區域性部件的截斷邊界散射對RCS的貢獻的問題,不過目前有幾種解決手段,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這個問題。總的來說,這種方法目前較為實用。3、外場全尺寸測試這種方法就不被微波暗室所約束,在場外進行測試。沒了暗室,就沒了暗室吸波材料構造的“保護罩”,就應當考慮到自然界各方向的入射波的干擾和來自地面的多次散射的影響,尤其是地面反射的影響,使RCS變化幅度可以超過10dB。如果在被測試平臺下鋪設吸波材料,看起來可行,但操作難度很大。每次測試前後都得鋪設和移走吸波材料,但又得保證每次吸波材料的位置,方式及效能一致,否則會破壞測試背景一致性。4、空中動態飛行測試這是最為暴力的方式,在實戰條件下去檢驗。然而,也幾乎是可操作性最差的方式。先說結論,和地面測試相比,這種方式操作最複雜,精確度最低。為了保證測試精度,要先在天上佈置諸如氣球進行校準,即使如此,可重複性仍然很差。因為飛機的姿態很難保證對準。而且,測試用的雷達還得校準,引入了更多的誤差。況且這種方式也不能消除地面誤差——主要是地面雜波對雷達的影響。

    綜上所述,計算出來的RCS 和測量出來的RCS 應為互相印證的關係,兩者互為參考,沒有高下之分。只要大致在一個數量級,相差不是太大,那就沒啥大問題了。其實這個問題也可以這麼想,如果計算出來的RCS 不準確不可靠,那還怎麼設計呢,設計之初那個RCS指標又怎麼去達標呢?

  • 5 # 九天宏鷹

    隱身飛機的隱身,泛泛的說就是電磁隱身和紅外隱身。所謂電磁隱身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雷達隱身,其實嚴格意義上說,只是部分雷達頻譜隱身。紅外隱身,也是部分隱身。隱身戰機的隱身,其實並不是說看不見,而是大多數的常規雷達看不見,或者看見的距離很短,看到的目標很小而已。現代飛機根本無法做到可見光隱身,也無法做到全頻譜的電磁隱身,也無法做到全頻譜的紅外隱身。只能說部分常用雷達頻段隱身和紅外效果減弱。

  • 6 # 深空電報

    隱身戰機的“隱身”指對電磁波的隱身,其中雷達隱身可反射雷達波,這方面殲20和F-22都有這樣的功能。當你看到殲20或者F-22的時候,一種神秘感隨之而來,這是由於這兩種戰鬥機透過改變氣動,外形與傳統三代機不一樣。從其他方面來看,殲20不僅是可以飛行的四代隱形戰機,還具備極強的空戰對抗能力,物件自然是美國的F-22和F-35,當然其中也有俄羅斯的蘇-57戰鬥機。

    隱身還對紅外而言,殲20的紅外抑制體現在發動機尾噴管上,這方面F-22的二元噴口更優異一些,畢竟殲20目前還處於發展階段,原型機並不是以批次生產為目的,邊生產邊改進。殲20是新型戰鬥機的基礎機型,雖然2017年服役,但升級還在繼續,新型戰鬥機的基礎機型許多設計和形狀的更改,以便成為最強的隱身戰機。

    第三,隱身還針對可見光而言,可見光隱身與低可視度是相當的,低可視度的塗裝有利於目視隱身,讓敵方飛行員無法辨別。根據殲11的發展歷程,殲20的改進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循序漸進的,我們目前看到的殲20就經過了多次改進,越來越好。最後的機型跟原型機會有一些明顯的變化,戰鬥力提升更多。

    F-117A實際上是一款輕型的轟炸機,是隱身戰機的鼻祖式機型,而B-2顯然是重型轟炸機,都是透過外形設計來實現隱身。殲20的形狀也具有隱形能力,還有更多的電子隱形來自特殊的材料,這些都是中國航空工業進步的標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才算農民工,農民工的職業包括哪些?農民工的價值又體現在哪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