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生講史
-
2 # I八零印記I
十分遺憾的告訴你,這是真的。虎毒不食子,自己的小孩當然下不了手,所以易子而食,透過交換吃別人家的,減少點心理負擔。
舉兩個例子:
一、春秋宋國
據《左傳》所載:“宣公十五年,楚伐宋。宋人不降,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爨。”
意思即是說:宣公十五年的時代,楚國攻打宋國。宋國因為實力弱小而被楚國團團圍在國都商丘,整整被困了長達九個月之久。
城內人口眾多,糧食有限很快就吃光了,因為太餓要生存,故而想到了吃人,又不忍心吃自己的孩子,所以就交換孩子吃,沒有柴草,就用死人骨頭生火煮人。
二、春秋晉國
源《史記·趙世家》所載:“三國攻晉陽,歲餘,引汾水灌其城,城不浸者三版。城中懸釜而飲,易子而食。”
意思即為:三家分晉時,韓、魏、趙三家把晉哀公圍在晉陽長達一年多,其後將汾水晉陽城,城中頓時一片汪洋,城牆沒有被淹沒的只有三版高。
城裡的老百姓沒有吃的,都鍋掛起來做飯,互相交換子女以充飢。
至於趕上自然災害、饑荒、戰爭之時,人吃人也沒有什麼奇怪的,何況易子而食。每個朝代都無例外,當人的飢餓到了極限的時候,生存成了第一本能,只要能生存下去,吃什麼那個時候已經不在乎了。
-
3 # 淡墨淺白
古人真會食子,虎毒不食子,為了生存人可能比虎毒。
易子而食春秋時期,楚國魏軍宋國,城中糧食吃完,百姓不忍心吃自己餓死的孩子為了生存就交換著吃。
易牙烹子獻糜易牙春秋時期齊桓公的廚師。有一次,齊桓公對易牙說:“我吃盡天下美食,就是沒吃過人肉,真的遺憾。”易牙就記在心裡,為了討好國君,他就想真的烹人。易牙覺得死囚和平民的肉不配給尊貴國君吃,剛好看到自己四歲的兒子,於是他選用了自己的兒子。易牙用自己兒子的肉烹了一小金鼎的肉湯,給齊桓公吃。齊桓公覺得這肉很是顯嫩就問他什麼肉。易牙哭著說是自己兒子的肉。齊桓公雖然覺得心裡不舒服,但是又覺得易牙愛自己勝過兒子,更加寵幸易牙。
虎毒不食子,為了自己的私慾殺子烹糜,易牙這是千古少有。
張巡守城絕糧吃人唐朝安史之亂時,張巡駐守睢陽,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安慶緒派十幾萬大軍進攻睢陽,張巡主動出擊將敵軍打退。但是敵軍並沒有走,準備長期圍困,後來,城中缺糧,士兵只能吃一勺米,吃樹皮和紙。張巡就殺了自己的愛妾煮熟了犒賞士兵,吃完主帥的親人,然後城裡先吃小孩再吃婦女最後吃成人。睢陽城原來有戶口四萬,城破的時候只有四百多活人。張巡後來城破被殺。
張巡成就了自己的忠義,卻失去了人性!
-
4 # 易珩君
古代歷史上關於吃人的記載史不絕書,易子而食不但真實存在,而且貫穿了整個古代史,現實就是如此殘酷。
春秋戰國時期,易牙為了討好齊桓公,就把自己兒子煮熟獻給齊桓公。
《左傳·宣公十五年》明確記載:“宣公十五年,楚伐宋,宋人不降,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爨。”
《史記·趙世家》記載:“晉原有六卿,三家攻晉陽,歲餘城中懸釜而炊,易子而食。”
長平之戰,趙軍人食人。
《漢書》記載:“關中大飢,米斛萬錢,人相食。”
隋末朱粲,捕捉民間嬰兒蒸熟吃。
黃巢起義軍,因缺糧殺人吃。
五代趙思綰,殺婦女兒童為軍糧。
《清史稿》記載:“順治元年春,二年,耒陽、襄陽、光化、宜城大飢,人相食。”
直到上世紀40年代,因為饑荒還有吃人的記載。
在饑荒年代,戰爭時期,易子而食是普遍存在於歷史上的。明代萬曆年間,山東大饑荒,人肉竟然公開銷售,人肉比豬肉還便宜。
由此可見,易子而食不但真實存在,而且十分普遍,這就是人類的惡魔一般的行徑。
-
5 # 漁耕樵讀
佛曰:“不可說,不可說”,寫了幾次都不能發哈。我只能告訴你這些事情不僅僅發生在古代。
歷史上更是屢見不鮮,元祐三年秋,山東大飢,兗州民夫妻相食。
萬曆五年進士陳登雲在山西,歲大飢,晉人以木皮草根雜土為食。中州饑饉最嚴重,“父食子,夫食妻”。
光緒年間更嚴重,殺子女,以省米食。更有父食子,兄食弟,夫食妻,婦食婦。嬰兒拋棄道旁,遍野填巷,慘不忍睹。
其實易子而食還算是好的,直接殺的就不在少數。用魯迅在《狂人日記》裡面寫到的話來說就是:“橫豎睡不著,我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字來,滿本就寫了兩個字‘吃人’”。
-
6 # 紫雲觀濤
不請自來客。
易子而食,只是鍋裡的一堆肉……
《鐵齒銅牙紀曉嵐》第一部裡有過這麼一段精彩的辯論。
唉……紀曉嵐代表的文人,感覺不可理喻。而事實呢……
歷史上的真實情況遠遠比史書記載的要更殘忍!
不要看清人類的殘忍程度。為了活命什麼幹不出來……
祝身安體泰福壽安康。
-
7 # 噩夢魚兒
會的,不要懷疑!
易子相食,自己的孩子不忍心,只好用交換的方式殺掉充飢。這是一個成語,讓人毛骨悚然的成語。悲哀無奈中還帶著華人一點未泯滅的道德觀念。至於外國那些野蠻人,哪有那麼多講究。
這個成語最早的出處是在《左傳》。宣公十五年,春秋五霸之一的楚莊王率領楚軍擊敗晉軍,進而包圍宋國都城。圍城9個月之後,宋國國君派華元向楚軍求和,簽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明文條約——城下之盟。其中華元來到楚營說了這麼一句話:“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炊。”
之後的中國歷史上每一次大災或者戰亂,“易子相食”都會出現在典籍中。而且不光百姓會這樣,連張巡這樣的名臣被逼無奈之下也會如此。
這個問題不能太深入。回答這個問題時我後背一直涼嗖嗖的。
-
8 # 東瀛觀察使
最早確實只是打個比方。
這個成語出自《公羊傳·宣公十五年》:“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
春秋時期,楚莊王因宋國殺了楚國過境使臣申舟而出兵攻打宋國,圍困宋國首都半年之久,並準備長久圍困下去,宋華人害怕了,宋王派執政華元隻身潛入楚國元帥子反的臥室,挾持子反說宋華人就是易子而食、析骨而炊也不投降。
但是歷史上這種情況並不鮮見,充斥著史書。
古代交通不便,遇到天災人禍人們無糧可吃的情況下,難免會衝擊著人性。
但是我個人認為史書上所謂人相食,更多的應該是吃屍體。人群中總有體力不支先倒下的人。在沒有任何事物的情況下,作為動物的人類難免不對同類的屍體發生興趣。
而孩童相比成人更難以抵禦飢餓。易子而食應該是易子之屍而食更為準確才對。
同時,這不僅僅出現在中國歷史上 。
1846年一隊美國淘金者誤入山谷被困五個多月。被發現時能認得出來的僅剩一人。人們吃光了糧食就逐漸被餓死,先死的人又成為了後死者的糧食 直到最後一個人才能留下來完整的屍體。
人,說到底還是動物!
-
9 # 三辰三言
我們先來看一下百度百科上對於易子而食的解釋,如果你問的確實是易子而食的話。
易子而食。易:交換,子,指兒女。原指春秋時宋國被楚國圍困,城內糧盡,百姓不忍心吃自己餓死的孩子,但是為了生存,倆家交換子女,作為自己的食物。後來用來形容災民極其悲慘的生活。
我只能告訴你,這種事情不僅有,而且很多。不只發生在古代,近現代也有。
簡單的舉幾個例子,多的就不說了,影響和諧。
元祐三年秋,山東大飢,兗州民夫妻相食。
光緒年間更嚴重,殺子女,以省米食。更有父食子,兄食弟,夫食妻,婦食婦。嬰兒拋棄道旁,遍野填巷,慘不忍睹。
用魯迅的《狂人日記》來說就是:我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字來,滿本就寫了兩個字“吃人”。
所以,感謝袁隆平大大吧!
萬曆五年進士陳登雲在山西,歲大飢,晉人以木皮草根雜土為食。中州饑饉最嚴重,“父食子,夫食妻”。
-
10 # 野生鴨跖草
有句老話叫“寧做太平狗,不做亂世人”。生在太平年間的我們每天都在為吃什麼可口而發愁,想象不到過去那些亂世的底層人民每天睜開眼恨不得把嘴縫住的感覺。
遠的不說,民國時期黃河中下游地區大旱,整個河南省和半個河北省的人都流離失所,劉震雲的小說改編的電影《一九四二》描寫的就是那段時間的事,吃人真的只是小事。易子而食也是真事。為了活下去人們無所不作,卻也只是短暫的延緩一下罷了。
歷史上每次大的戰爭和災難,都會有災民流民。南北朝時期,胡人有一個種族打仗不帶糧草,走到哪搶到哪,沒有糧食就搶婦女兒童,稱之為“兩腳羊”,行走的糧草。人性惡到一定程度魔鬼都不如。
所以要珍惜眼前的生活,我們生在太平盛世該是多麼幸運,一百年前的人們還在苦苦掙扎求生存,我們連溫飽都不用擔心,有何理由不努力生活呢?
-
11 # 史海鉤沉者小王
有,人相食的現象不少。
吃人在古代是有的,人為“雙腳羊”,也是一種肉了。
因為天災或者人禍,百姓沒有吃的,被迫吃人。
漢朝——“人相食,死者過半”“河水溢於平原,大飢,人相食”“民飢餓,相食”
唐朝“人大飢,倚死城塹,賊俘以食,日數千人,乃辦列百巨碓,糜骨皮於臼,並啖之”
明朝“北畿、山東並飢,發塋墓,斫道樹殆盡,父子或相食”
看古代歷史,但凡出現災害、戰爭的,人吃人現象比較普遍,因為沒有糧食。
逼到絕境就吃人
被逼到絕境,不吃就要死,不是自殺被吃,就是殺人吃別人。死人肉和活人肉都有人買,只是價格不同。
《曾國藩日記》“洪楊之亂,江蘇人肉賣九十文一斤,漲到一百三十文錢一斤。”
《青州府志》“甚有鬻人肉於市,每斤價錢六文者;有醃人肉於家,以備不時之需者;有割人頭用火燒熟而吮其腦者;有餓方倒而眾刀攢割立盡者;亦有割肉將盡而眼瞪瞪視人者。間有為人所訶禁,輒應曰:我不食人,人將食我。”
明萬曆丁懋遜《新修沾化縣誌》記錄了當時縣內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有一段:
黃升店民某有子數歲,常謂其妻曰:“一塊好肉,可惜落人口也”。其妻哭勸止。一日詒其妻出刮樹皮,閉戶持刀欲殺其子,子號泣曰:“爺何忍食我?” 某曰:“我不食若,人將食若,我不忍若為他人食也”。遂屠而煮之,未熟,其妻攜半籃樹皮至,問釜中何肉,某曰:“鄰家狗至,我撲殺之耳”。妻固知其子也,尋至舍後,微露其頭足,即投其夫曰:“食爾子,寧足活,當並食爾妻”。仆地號慟,遂絕。某持其子一肘竟不成啖,亦死。
明朝楊東明《饑民圖說疏》中,饑民圖共十四幅,篇目名字分別為,“水淹禾稼”、“河衝房屋”、“饑民逃荒”、“夫奔妻追”、“賣兒活命”、“棄子逃生”、“人食草木”、“全家縊死”、“刮食人肉”、“餓殍滿路”、“殺二歲女”、“盜賊夜火”、“子丐母溺”等。
別說易子而食,就是殺自己的孩子吃也有。
也許有不忍心的,但會先弄死再吃,我原先看過一個民間流傳,想吃1歲多小孩,下不了手,就放置一個大水桶在下,上面放一木板,讓小孩自己爬過去,如果不掉入水中就不吃,結果小孩不知淹死。
小說中的吃人
最後附白鹿原的小說一段:
一個過門一年的媳婦餓得半夜醒來,再也無法入睡,摸摸身旁已不見丈夫的蹤影,懷疑丈夫和阿公阿婆在背過她偷吃,就躡手躡足溜到阿婆的窗根下偷聽牆根兒,聽見阿公阿婆和丈夫正商量著要殺她煮食。
阿公說:“你放心度過年饉爸再給你娶一房,要不咱爺兒們都得餓死,別說媳婦,連香火都斷了!”新媳婦嚇得軟癱,連夜逃回孃家告知父母。被母親哄慰睡下,又從夢中驚醒,聽見父親和母親正在說話:“與其讓人家殺了,不勝咱自家殺了吃!”這女人嚇得從炕上跳下來就瘋了。
極度飢餓下,人性早已扭曲,不是餓死就是吃人。
-
12 # 每日一謎語
真實存在。在《左傳·宣公十五年》:“寡君使元以病告,曰:‘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爨’。雖然,城下之盟,有以國斃,不能從也。”記載。
意思就是春秋時宋國被楚國圍困,城內糧盡,百姓不忍心吃自己餓死的孩子,但是為了生存,兩家交換子女,作為自己的食物。後來用來形容災民極其悲慘的生活。
擴充套件資料
饑荒事件
1、中國
根據美國駐華公使司徒雷登的說法,1949年以前,中國平均每年有300—700萬人死於飢餓,以此估算,民國時代估計總共餓死過2億以上人口。但因為國民政府對基層那可悲的控制力和戰亂等原因,這一說法無法得到證實。
2、愛爾蘭大饑荒
1801年,愛爾蘭被強佔成為英國的一部分。隨著歐洲農業革命和馬鈴薯的引入,愛爾蘭人口也迅速增長,達到其歷史的頂點830萬。
然而一場馬鈴薯病(枯葉病),居然就給了愛爾蘭毀滅性打擊。但是馬鈴薯歉收在18,19世紀的愛爾蘭屢見不鮮。據1851年的一次統計,愛爾蘭自1728年來至少發生過24次歉收,其中1740年的饑荒程度也非常嚴重。
但都沒有造成嚴重的後果,而唯獨愛爾蘭被當時世界第一超級大國英國吞併後,卻導致了人類歷史上的大饑荒慘劇。原因何在?首先,英國對愛爾蘭全面掠奪的殖民政策導致的貧困是造成這場危機的深層原因。大英帝國的繁榮是靠對殖民地的擴張和掠奪發展起來的。
愛爾蘭作為其第一塊海外殖民地,由於地緣政治關係,首先成為其掠奪目標。從17世紀中期以來,愛爾蘭的土地幾乎完全為英國地主所霸佔,而且多數大地主居住於英格蘭,只關心穀物和牲畜的出口,因此愛爾蘭大多數農業收入因此輸出國外。
由於愛爾蘭土地兼併嚴重,愛爾蘭農民大多數成了英國土地貴族的佃農。而他們所獲得的土地面積由於非常小,因此只有種植馬鈴薯才能養活家人。再加上自從合併以後,愛爾蘭繁榮的工商業受到了可以自由輸入的在更優越的經濟條件下製造出來的英國工業品的打擊。
因此愛爾蘭人民幾乎完全依靠土地生活,在工業方面毫無出路,殘酷的殖民掠奪造成了農民極端貧困,也使得愛爾蘭半數以上的人靠馬鈴薯維持生活。
這種對單一農作物的過度依賴以及都是不為社會所關注的窮人成為愛爾蘭的大饑荒全面爆發埋下的社會隱患。
回覆列表
(1)易子而食
據《左傳·宣公十五年》記載:春秋時候,宋國曾被楚國圍困,不久之後,城內糧食吃光,百姓沒辦法,但又忍心吃自己餓死的孩子,於是,兩家交換子女,作為食物充飢。
(2)人相食
在《資治通鑑》中記錄的“大饑荒”就多達41回,而“人相食”、“易子而食”的記錄也達三十多回。
(3)殺子熬湯媚君王
春秋時,有一次,齊桓公吃飽喝足後,便半開玩笑和他的廚子易牙說:我貴為齊國國君,貌似什麼美味都吃過,偏偏沒吃過人肉,實在可惜。
過了幾天,易牙呈上一鼎肉湯,鮮美無比,齊桓公連忙誇獎他的廚藝高超,卻不知,這是易牙殺了4歲兒子精心烹製成的肉湯。
(4)雙腳羊:
雙腳羊指稱被當作食物吃的人,在動亂和戰爭的年代,歷史多次記載人骨為柴、烹煮人肉的慘事。
據史書記載,羯族行軍作戰從不攜帶糧草,專門擄掠漢族女子作為軍糧,俗稱“雙腳羊”,之所以專門找女子下手,原因不外有二,易抓捕、反抗小,而且夜間還可供於士兵享用,白天則宰殺烹食。據統計:西晉時大概有2000萬漢人,然而,到冉閔滅羯趙時,中原漢人大概僅有400萬。可見,羯族“食人惡魔”的稱號真不是白給的,是上千萬冤魂累積的。
(5)食人族
另一個便是鮮卑族,不止一個冬天吃光5萬少女,到南北朝時,鮮卑族的拓跋燾發動三十萬大軍進攻宋國,不帶一點糧草,大部分靠“掠人而食”當軍糧。
結語:,在動亂不堪的時候,人們求生的本能會最大限度地擴大,最原始的生存需求會衝破一切人倫道德的束縛,即使是虎毒不食子的古訓。
所以,文明的前提是溫飽,只有真正滿足了人們最原始、最基本的生存、生活需求,談文明、談道德才有可能;於是乎,發展確實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