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鄧海春
-
2 # 墨染乾坤
據說,“星期” 是古代兩河(底格里斯河、幼發拉底河)流域的人發明的。
早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兩河流域的人就能區分恆星和行星,但限於當時的知識水平,他們認為行星一共有7個:金、木、水、火、土、太陽、月亮。在他們眼裡,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只有地球是不動的,其餘星球全圍繞地球運轉。
古巴比倫,人從月亮的盈虧,發現了大體合乎規律的太陽曆:一年為12個月,6個大月,每月30天,6個小月,每月29天,全年共354天。同時他們根據月象的變化,將7天定為一週,故一星期又叫一週。他們還把一個月分為4周,每週7天。他們認為,在這7天中,上蒼每天派一個星神光臨人間值班,7星共值一週,故稱為“星期”。
世界通用的公曆(格里高利曆)中,有一種紀日方法是星期制。它以七天為一週,迴圈往復。其實遠在公曆產生以前,星期制就已經被人們使用了。
星期的起源與月亮的運動有關。早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古代巴比倫人用一日、七日、十四日、二十八日,將一個朔望月分為四部分,每一部分正好七天,這就是星期的雛型。雖然朔望月的長度近似為29.5306天,但在朔時看不見月亮的日期大約有一天多,真正能看見月亮只有28天。古人為了短期紀日的需要,把見月的28等分成四份是很自然的。
無獨有偶,從中國出土的青銅器銘文得知,中國周代也把一個朔望月分成四等份,分別命名為初吉、既生霸、既望、既死霸。初吉相當於農曆的初二到初八;既生霸相當於初九到十五;既望相當於十六到二十二;既死霸相當於二十三至初一。從後來的文獻看,這種紀日法並未流傳下來。
古巴比倫人不但劃分了星期,而且給星期中的每一天都起了名稱。把太陽、月亮、火星、水星、木星、金星和土星這七個天體分配給星期中的七天。太陽分給星期日,月亮分給星期一,火星分給星期二,水星分給星期三,木星分給星期四,金星分給星期五,土星分給星期六。這樣,只要知道某天的代表星,就可以知道是哪天了。
今天,歐洲許多民族的語言中還保留著這種星期命名法,但其中有些天已改用自已信奉的神來命名。如英語中星期日是太陽神日,星期一是月亮神日,星期二是法神日,星期三是主補日,星期四是戰神日,星期五是愛神日,星期六是農神日。
在中國,星期叫“曜日”。中國古書上說:“日月五星皆照天下,故謂之七曜。”曜是照耀的意思,五星是指人們用肉眼可以見到的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今天,我們一些毗鄰國家仍保留著這種叫法。比如日本、南韓稱星期日為日曜日,星期一為月曜日,星期二為火曜日,星期三為水曜日,星期四為木曜日,星期五為金曜日,星期六為土曜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