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船尖1

    1960年以前,CIPM(國際計量大會)以地球自轉為基礎,定義以平均太陽日之86400分之一作為秒定義。即1 Second = 1/86400 Mean Solar day其穩定度在10-8左右。

    1960~1967年CIPM改以地球公轉為基礎,定義西元1900年為平均太陽年。秒定義更改為:一秒為平均太陽年之31556925.9747分之一。1 Sec = 1/31556925.9747 Solar Year at 1900穩定度約為10-9。

    二十世世紀中葉,由於量子力學的發展,發展了諸如光譜超精細結構、鎂射及雷射、光磁共振(Optical Pumping)、分子束磁共振、分離震盪場等實驗及研究,使量子頻率標準取代以天體運動為標準之天體時而成為計時標準。1967年,CIPM定義秒是銫133原子(Cs133)基態的兩個超精細能級之間躍遷所對應的輻射的9,192,631,770個週期所持續的時間。此秒定義一直維持至今。

  • 2 # 刁博

    原始社會的時候,人類就以地球的自轉和公轉為參考,定義出了年、月、日這樣的時間單位。當時生產落後,不需要精確計時,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更小的時間單位也跟著出現了。

    一秒的定義也發生過多次變化,這主要是由於對精讀的要求有所提高。國際度量衡大會最早就是在地球自轉的基礎上定義了1秒,規定了平均太陽日的86400分之一為1秒。幾年後又以公轉為基礎重新定義了1秒。

    很快人們發現,地球自轉公轉的速率並不均勻,有快的時候也有慢的時候,這就導致了在世界時計量系統中,1秒的時間有時候長有時候短。隨著電子產業的發展,一些人迫切需要以均勻、穩定的時間間隔定義單位時間。於是在1967年,國際度量衡大會定義了銫133原子基態的兩個超精細能階間躍遷對應輻射的9,192,631,770個週期的持續時間為1秒。這樣就出現了新的時間計量系統原子時。

    原子時的出現,使時間的計量精度一下提高了上萬倍。這就是目前使用它計時的原因。或許多少年之後,在精度的要求下,人類還需要重新定義1秒。

  • 3 # 柏拉圖式的水瓶

    目前的一秒鐘定義為:銫133原子(Cs133)基態的兩個超精細能級之間躍遷所對應的輻射的9,192,631,770個週期所持續的時間。不過,不要糾結一秒鐘是怎樣來的,好好的過每一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厚德載物是什麼意思?人怎麼能做到厚德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