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543589679856

    “八王議政”主要是由滿清的自身狀況決定的。滿人最初是漁獵部落,隨著後來實力強大,逐漸兼併了周圍許多的城邦、部落,為了鎮壓反抗勢力和團結內部相對獨立的軍事群體,努爾哈赤就依照蒙古人的“布里爾泰會議”開創了滿清的“八王議政”制度的雛形。

    “八王議政”制度實質上就是由極少數的幾個皇親貴胄共同商議軍國大事,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帝(大汗)的權利,讓這些皇親貴胄對國家大事更加上心,國家更具有凝聚力。明朝萬曆年間,努爾哈赤廢除滿族原生態的部落制度,建立了八旗制度,並分封自己的子侄為各旗主,同時又設定議政大臣五人,理事大臣十人共用參與朝政,商議國事。

    在清王朝統一全國的過程中,用兵頻繁,軍情險急,議政制度對重大決策曾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雖然在努爾哈赤時期,清朝已經有了“議政大臣”之實情,但卻沒有正式確立,“八王議政”真正定名是在皇太極時期。皇太極將原來的旗主全部封王,自此“八王議政”制度正式定名。

    滿清的議政制度雖然叫“八王議政”,但真正參與的卻遠不止這些人。清朝建立早期的“議政會議”參與人員主要是清朝宗室貴族親王、郡王還有貝勒,議政大臣等,這種議政形式又稱為“議政王、貝勒、大臣會議”。到了清朝中後期,貴族中除了親王、郡王、貝勒能參加議政之外,貝子及公一級也能參加議政,而議政大臣除了滿洲八旗的旗主,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的旗主也曾一度參加“議政王會議”。

    隨著國家的穩定,象徵著貴族權利的議政王大臣會議制度必然和皇權產生矛盾,議政王大臣會議的人數不斷增加,實際上是降低了貴族的權利和地位。順治和康熙時期由內閣處理政務,雍正時期設立軍機處,使得權利逐漸集中的皇帝手中,議政王大臣會議也逐漸雞肋,直到乾隆時期徹底取消議政制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煮粥米水比例多少合適,熬粥需要用什麼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