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本草世界
-
2 # 金蘭中醫學社
古代的中醫大師張景嶽曾經說過一句很牛叉的話,大概意思是這樣的,醫生不在於能夠治好一般的疾病,而在與能夠治好比較棘手的疾病。貌似很普通的一句話,但實際上對醫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然而,在中醫領域裡,有沒有比較棘手的疾病呢?當然是有的,比如“風”、“癆”、“鼓”、“膈”並稱為中醫四大難症。治療起來是頗為棘手的。
那麼,一名真正的中醫,遇到四大難症時,會如何面對呢?正所謂“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在大師的眼裡,那都不是事兒。比如我說耳熟能詳的“肺癆”,就連“內慧外秀”的黛玉妹妹也難逃這“肺癆”的折磨,在雪芹筆下描述的卻是十分傳神,“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泣非泣含露目。 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 閒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 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
作為近代中醫第一人的張錫純,在治療肺癆這個疾病時,卻是用藥極其傳神,尤其是這個一味薯蕷飲更為奇妙,全方就生懷山藥一味,用量為100~200克,水煎作茶或煮粥飲服。可以治療癆瘵發熱,或喘或嗽,或自汗,或心中怔忡,或因小便不利致大便滑瀉,及一切陰分虧損證。適用於肺結核及一切陰虛證之咳嗽氣喘、發熱、多汗、心慌、心神不寧等;又可用於脾虛久瀉不止、腹瀉伴見喘急短氣或小便短少者。
肺癆,又稱“癆瘵”或“癆病”,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曾說“癆瘵主乎陰虛,痰與血病”,又說“其證髒中有蟲。自上至下,相傳骨肉,乃至滅門者有之”,所以又有“傳屍癆”之稱。從癆瘵的症狀來看,相當於西醫學中的肺結核。主要發病原因是從呼吸道感染癆蟲(結核桿菌)所致。主要臨床症狀有咳嗽、咯血、潮熱、盜汗、身體逐漸消瘦等。中醫認為其主要病機是陰虛,因此,張錫純以生山藥養陰固本為治。
再來看看這個山藥,在很久很久以前,山藥名喚薯蕷,具有養脾胃,益心肺,滋腎陰等作用。山藥的具體作用,歷代名醫也各抒己見,比如朱丹溪認為山藥可以“補陽氣”,汪昂認為山藥可以“補陰”,張錫純則認為山藥“液濃益腎,能滋潤血脈,固澀氣化,寧嗽定喘”,尤其指出,生山藥“能滋陰又能利溼,能滑潤又能收澀”,經常用來治療陰虛喘嗽、甚則滑脫的患者,屢有效驗。
我也曾用一味生山藥燉粥,頻頻服用,來治療女性更年期的陰虛自汗、多汗及癌症放化療後的潮熱多汗等症,療效較好。也曾用一味生山藥來治療因工作勞累後而病發氣短、虛喘無痰,即使走平路也需休息片刻再行等症。透過臨床發現,山藥在治喘方面有補腎納氣的作用,尤其適用於腎虛不能納氣之喘促、呼多吸少、張口抬肩、動則尤甚等症。
對於生山藥的用法,其實在清代的《驗方新編》中也有過記載,即用生山藥搗爛後與甘蔗汁各半碗和勻,燉微熱服,能立止咳嗽氣喘;又記載,一味山藥煮熟加糖調服,可以治療小兒脾虛晝夜咳嗽、食少發黃,療效頗佳。
這個方子雖然只有一味藥,但是用量卻較大,能夠起到定喘、止汗的作用。正所謂中醫不傳之秘在於量,雖然生山藥用量為100~200克,但只要切中病機,便可放膽使用,尤其在民間常有把山藥當作菜來食用的,如山藥燉排骨、素炒山藥等,因此即使量大也不會有副作用。一味薯蕷飲這個方子尤其適宜於虛喘,若肺結核而咳喘、多汗者使用本方時,必須結合抗結核的西藥同用,以使控制結核病的效果發揮到最好。
回覆列表
山藥的性味是甘平;歸經部位是脾、肺和腎三經;藥用功效是補脾養胃,生津益肺和補腎澀精;在臨床上,山藥可用於脾虛食少,久瀉不止,肺虛喘咳,腎虛遺精,帶下,尿頻,虛熱消渴等症。如果是麩炒山藥的話,具有補脾健胃的作用,可用於脾虛食少,洩瀉便溏,白帶過多等症。山藥的一般用量為15~30g。
山藥的臨床運用,也會根據實際情況而變化。比如,脾胃虛弱,不思飲食的話,可以用山藥、白朮各50克,人參1.5克,將這三味藥,搗羅為細末,煮白麵糊為丸,如小豆大,每次服用三十丸,空心或食前,溫米湯飲下。
山藥治療腹瀉也是療效頗佳的。在《百一選方》中記載了山藥治療噤口痢的一個方子,用法比較獨特。具體用法是將幹山藥一半炒黃,一半生用,將炒黃和生用的山藥研為細末,水飲調下。還有一個治療溼熱腹瀉的方子,具體用法是取山藥、蒼朮各等分,以飯為丸,米湯飲下。
然而,被譽為“近代中醫第一人”的張錫純先生用山藥更為奇妙,除了一味薯蕷飲之外,還有珠玉二寶粥更為奇妙。這個方子是這樣的,取土山藥100克,生薏米100克,柿霜餅40克, 先將山藥和薏米搗成粗渣,煮至爛熟,再將柿霜餅切碎,調入煮熟的山藥和薏米里融化,可隨意服用。這個方子可以治療脾肺陰分虧損,飲食懶進,虛熱勞嗽,外治一切陰虛之證。
除此之外,山藥還有一些妙用,比如將山藥用礬水煮過,再配上白茯苓,等分為末,每次服用6克,可以治療,小便數多。又比如用搗爛的山藥半碗,加上甘蔗汁半碗,混合均勻後服用,可以治療痰風喘急。對於一般的腫毒初起,可以用帶泥的薯蕷、蓖麻子、糯米各等分,用水泡過後,研細敷塗患處。還可以用山藥一截,磨成泥狀,敷在患處,能夠治療手足凍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