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文史蘸醬
-
2 # adu的天空
首先,經過長平之戰,鍛鍊了軍隊,尤其積累了打大仗的經驗,為後來王剪60萬大軍滅楚奠定了基礎。
其二,直接坑殺40萬趙軍,令其他國家不寒而慄,在當時的確起到威懾作用。
其三,經過此次戰役,趙國敗相已露。要知道趙國的邊騎兵號稱天下第一軍。此戰振奮了秦國軍民,堅定了秦國統一天下的決心。
其四,大將白起後來感念自己一生殺戮太重,尤其40萬人的生死都在他轉念之間,最後選擇自殺。
-
3 # 德全不畏
長平之戰,為秦國以後統一天下掃平了障礙,也為秦的滅亡埋下了。常言道,自古殺降,是為不祥。何況,秦華人坑殺的是同屬華夏圈的趙人。所以主觀上,秦國的殺降失去了道義人心。
長平之戰,秦國的損失也很慘重,人口和物資的巨大消耗,使得秦國短期內不能大力東出。但是秦國得大於失,為以後東出鋪平了道路。
戰國七雄,只有尚武的趙國有能力,也有慾望與秦一較高低,進而爭奪天下。長平之戰,趙國失去了大量青壯人口,再也沒有正面抗秦的實力,也沒有了與秦國爭奪天下的慾望。
從此以後,秦國統一天下的大勢已成。只要秦國不作死,一步一步穩紮穩打,就能憑實力拿下六國。
但是,秦國在長平之戰後,坑殺數十萬趙軍降卒就有些過了。
秦國坑殺降軍,就是有一萬個理由,在道義上也站不住腳。如果是在戰場上,陣斬再多的人也無可厚非。
白起帥的秦軍在對楚和魏韓的多次戰役中,前後斬首數量遠超長平之戰的趙軍。但因為,這些首級屬於堂而皇之的陣斬,天下無人指責秦軍或者白起殘暴,只會說秦軍是勇猛的虎狼之師,說白起是世之名將。
哪怕秦國就是要殺,不接受趙軍投降也就是了。但是,秦軍答應並接受了趙軍的投降。
趙軍放下武器,解除武裝投降後。法理上就不在是敵人了,秦華人是不能殺他們的。即使把他們罰做奴隸,天下人也無話可說。可是,秦華人出爾反爾,卑鄙的坑殺了他們。與道義上而言,秦國絕對理虧,是站不住腳的。
何況,秦趙與其它五國一樣,同奉一個周天子為共主,同屬於華夏。趙軍投降了還被被坑殺,趙華人,其他五國的人會怎麼想?天下百姓會怎麼想?
如此殘暴的秦國,即使武力再強大,能服天下人心嗎?
-
4 # 君山話史
長平之戰是戰國時代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也是對歷史產生決定性影響的一場大戰,其意義極為深遠,我試著分析:
第一,秦國打敗了唯一可以之匹敵的對手在戰國史上,秦國先後有三大強勁的對手:早期是魏國;中期是齊國;後期是趙國。魏國由於糟糕的地理位置,早早衰落;齊國強盛了兩代半,在齊湣王時五國伐齊,齊國一蹶不振;到了戰國後期,實施“胡服騎射”變革的趙國,成為唯一可以秦國匹敵的強國,趙國以軍國主義立國,是少數曾打敗秦國的國家。然而,長平之戰,趙國從一流強國淪為二流國家。
第二,大大加快秦國的統一步伐長平之戰結束於公元前260年,此後,東方諸國基本上無法抵擋秦之進攻。在秦國一輪接一輪的打擊下,東方六國愈發衰微。公元前230年,即長平之戰結束後三十年,秦國拉開統一中國的序幕,到公元前221年,完全吞併六國,一統天下。可以說,長平之戰,已經註定了秦國一統天下的結局。
第三,長平大屠殺是秦國暴政的開端在春秋戰國時代,戰爭雖然很頻繁,但是貴族精神比較顯著,在五百年的混戰中,多數時間是比較講文明、講人道的。然而,長平之戰開了一個壞頭,秦國把四十萬趙國俘虜悉數坑殺,這一殘暴的行徑,在整個春秋戰國史是絕無僅有的。事實上,在春秋戰國,絕少有屠殺戰俘的現象,更不用說是幾十萬戰俘。可以說,長平大屠殺是秦之暴政之開始,秦國以暴力手段得到天下,但很快又因為殘暴而失去天下。
-
5 # 落日鶩飛
長平之戰是秦和趙打的大戰,經過幾百年大大小小的戰役後包括長平之戰東方六國再無一個與秦國抗衡,於是就出現了連縱抗秦的現象,而秦國與不參加連縱抗秦處於最東方的齊國聯盟,秦國逐一把連縱抗秦的國家一一消滅後把齊國也消滅了。
長平之戰的影響十分大,當然秦國的強大不只是靠長平之戰,還有商鞅變法的貢獻,和幾代秦王 秦國子民們的努力,他們的夢想是統一天下,最終這個夢想實現在了秦始皇嬴政的身上
-
6 # erm悅讀
你看趙國雖然受到了重創 但秦國也傷亡了不少人 使秦國短期內無法發動統一戰爭,此戰加快秦國統一的步伐, 秦國打敗了唯一可以之匹敵的對手 東方六國再也無力抵禦秦軍的進攻
-
7 # 文史不假
自從五國聯合伐秦失敗後,秦國真正成為了戰國第一強,大幅加速了自己對外征伐的腳步。在長平之戰前,秦國的統一之志已經昭然若揭,唯一還有實力可以與之掰手腕的,恐怕就只有趙國一家了。
公元前262年,秦昭王派遣大將白起領兵攻打南韓,一舉切斷了南韓的上黨郡和國都的聯絡,猶如一塊“飛地”一般。眼見情勢危機,韓王只好向秦國求和並且同意割讓上黨郡,秦國勉強同意撤軍。
但上黨郡的郡守馮亭卻非常豪橫,堅決不同意降秦。得知自己已經被南韓出賣後,他們索性主動聯絡趙國並表示願意主動歸附,請求趙王出兵救援上黨郡。
趙國一看白得一塊肥肉,自然樂意出兵;而秦國一看煮熟的鴨子要飛,自然要發兵攻擊。就這樣,秦、趙之間一場曠日持久而影響深遠的大戰“長平之戰”爆發了。
經過兩年的長期僵持和消耗,長平之戰以趙軍的全軍覆沒而告終,包括四十萬降兵都被全部坑殺。據《史記·秦本紀》記載:
秦使武安君白起擊,大破趙於長平,四十餘萬盡殺之。
在當時,秦國的人口數量不是最多的,單兵裝備也不是最強的。更何況,他們還是深入趙國境內作戰,長平距離趙國都城邯鄲不過兩百里,距離秦國都城咸陽卻四百多里。因此,對於長途奔襲的秦軍而言,糧草運輸和輜重補給是最大的軟肋。
作為趙軍統帥,廉頗判斷出了秦軍的這處短板,採取了以逸待勞和堅守不出的策略,希望透過長期消耗戰的方式挫敗秦軍。可是,趙華人遺憾的發現,秦國的後勤補給能力太強了,甚至強過了前線的作戰能力。
憑藉商鞅變法後打下的根基,秦國很早就開始積蓄力量,修路、養馬、開渠……。長平之戰期間,秦國就是依靠這些有利因素,實現了源源不斷的糧草和兵力補充。
而反觀趙國,由於長期疏於管理和建設,以至於雖然就近作戰,後勤供給依然困難,甚至還不如秦軍那麼順暢。相持一年多,趙王首先沉不住氣了,他開始連續下詔強令廉頗改變防守態勢,要求主動出擊秦軍。
長平之戰期間,秦軍屯兵於西南的山谷地帶,地勢非常險要,典型的易守難攻。如果趙軍放棄防守,轉而進兵山谷,那結果就是顯而易見的,因此堅決不同意由守轉攻,終於遭至了趙王的撤換。
趙括接替廉頗後,數十萬趙軍已經開始陷入了飢餓和半飢餓的狀態,糧草供應出現短缺。加之,廉頗的前車之鑑擺在眼前,因此他不得不採取積極甚至是激進的策略,尋求主動出擊秦軍。
果然,趙軍中了秦軍的埋伏後被圍困山谷,投降後還遭到了無情的坑殺。那麼問題來了,秦趙兩國傾舉國之力在長平僵持的兩年期間,其餘各國都在幹嗎呢?
原來,實力位居第一和第二的秦國與趙國死磕長平,各國都在作壁上觀。危難之際,趙王向齊國求助並且借糧,但遭到了齊國的無情拒絕。
與齊國情形類似,南韓、楚國、魏國和燕國也選擇進行中立,遠遠地看著作為老二的趙國被秦國打殘打廢。各國都樂見秦趙兩強打得精疲力盡,打得兩敗俱傷,但是,又都不希望趙國被徹底滅亡。
就這樣,隨著長平之戰分出了勝負,其餘五國再也不敢坐視不管了,紛紛參加了事關趙國生死存亡的“邯鄲之戰”。秦國深知自己還沒有實力徹底消滅趙國,徹底擊敗其餘五國,於是見好就收留下了趙國。
在秦國的一再攻伐下,其餘六國從此再也無法對秦國形成真正有效的威脅,只有等待被一個個地消滅。等到秦始皇即位後,秦國終於發起了最後的衝刺,實現了“滅六國、天下合”的宏圖偉業。
公元前230年,南韓亡;公元前228年,趙國亡;公元前225年,魏國亡;公元前223年,楚國亡;前222年,燕國亡;公元前221年,齊國亡。
-
8 # 劉一千五
一,人口衰竭
秦國傾盡全國之力來打長平之戰。表現在,秦國的青壯年男人都上戰場,婦女老人替秦國軍隊送物資糧食。秦國本土的民眾被秦王賜爵位一級,秦國的男人為了軍功也全部上了戰場,他們不會錯過這樣的大規模的作戰。
秦國在打這場戰爭之前,就打了南韓,秦軍打下南韓的野王后,上黨郡被隔離,成了飛地。秦軍已經連續作戰幾個年頭了,十分疲憊。
在打下長平之戰後,趙國死了四十餘萬,秦國也是慘勝。秦軍死了大約十萬人左右。範睢對秦王說,軍隊長期作戰,十分疲勞。國內空,暫時讓軍隊休整。秦王命令白起退兵。婦女兒童老人死在路上的多。這一場戰爭把秦國差不多拖垮了。人口損失慘重。長達三年的秦國趙國,已經讓兩個國家勢力大不如前。
二,國內混亂秦國的民眾,包含二大部分。一部分就是秦國本土的民眾,一部分是三晉過來的移民。秦國本土之人去打仗,獲取軍功。而三晉的人作體力勞動,竭力生產。但是,三晉是他們的故鄉,這對於他們而言,是影響不小的。他們一方面承受殘酷的剝削,一方面覺得是在替敵國出力。一時間怠工,生產荒廢。那些對秦國不滿的蠻夷小國也蠢蠢欲動,準備造反暴動。這樣一來,秦國必然要先穩定國內形勢。生產和穩定就是秦國長平之戰後的兩個大問題。
三,財政困難秦國是靠商鞅變法發達的國家。所以,商鞅變法裡面的軍功爵制必須實行。但是,軍功爵制是要政府拿出錢來兌現士兵們的戰果的。爵位是秦人打仗的動力和意義。秦國如果不兌現,秦國的軍隊就沒有動力了。長平之戰,秦國打敗了戰國,消滅了趙國幾十萬人,軍功太大,政府必須出錢兌換軍功。秦國因為打這次戰爭已經耗盡了國家財力和糧食。秦國因此掏空家底也不夠賞賜將士們的軍功。秦國就感到了極大的財政壓力。秦國的財政出現危機。這是秦國必須面對的困難。
四,將相離心當初白起在長平之戰居功甚偉,范雎嫉妒其軍功。且當時秦國剛剛打贏長平之戰,雖然大敗趙國,秦國也死傷慘重,如今秦王卻不聽白起之言執意攻擊趙國邯鄲,且楚魏兩國發兵救援趙國,導致秦軍死傷慘重,此時白起因病不能參與戰役。但是前方戰事接連失利,秦昭襄王命令白起出徵,白起以病重為由拒絕,但是面對國君與宰相范雎的請求,白起帶病出徵,結果走到杜郵的時候,范雎進獻讒言,說白起遲遲不肯動身導致前方戰爭失利。秦王就對白起刮目相看了。
趙王再次使用老將廉頗,擔任守衛邯鄲主將,趙國一心上下使秦軍久攻不下,再加上楚、韓、魏派軍隊支援邯鄲。面對這樣的攻勢,范雎舉薦他的恩人鄭安平提防不住。最後,主將王齕率殘部逃回秦國,秦將鄭安平居然率兩萬餘人投降趙國。範睢推過,白起陷入死地。
五,政府重組範睢雖然殺了白起,秦王因為邯鄲之敗,心頭抑鬱。秦國國內怨聲載道 大家都對時局不滿,特別是對丞相範睢的失職感到憤恨。但是,秦王下命令全國,不準任何人提起邯鄲之戰在件事情。秦國在捂蓋子,但是,捂不住。燕國的蔡澤因此入秦,一翻言語,把範睢說的啞口無言,範睢向秦王遞交了辭職報告。蔡澤上臺。秦國政府因此改組,致力於國內建設。此後的幾年裡,秦國無力發動對趙國的打擊。
秦國邯鄲之戰的失利,喪失了一舉殲滅趙國的機會,而范雎也獲罪被迫辭掉相位,不久病死。秦國雖然沒有大規模地進攻六國,但是,它還是沒有放棄對對六國的掠奪。秦國的一貫政策是不會改變的,範睢替秦國謀劃的“遠交近攻”,是秦國對外政策的以大法寶。秦國內亂時 它不會出兵,一旦有錢有糧食,它就又打仗了。它因此靠奪取土地,財物和人口來發展自己。所以,秦國恢復後,又開始了新一輪戰爭。六國一旦不和,秦國的勢力就出現了。秦國在戰國後期,始終掌握著主動權,因為秦國強大。
-
9 # 清閒的書籤GM
長平之戰受重創的是趙國,使秦國徹底消除了趙國的軍事威脅,對外稱霸更加自信,受到震懾的六國,對秦國的強勢崛起已經無能為力!
-
10 # 吾king德皇
仔細檢視哈長平之戰的國家局勢圖,秦國已經擁有三分之一天下了,韓只有三川郡,魏也只有魏郡,齊被五國搞了一次,退出天下爭霸序列,只有趙楚還有一戰之力,秦擁有巴蜀隴西關中北地,半個中原,還有半個荊州,雄據天下,就算長平之戰秦失敗,二十年後又是最強戰國,秦可以敗多次,而六國不能失敗一次,由於當時還沒重騎兵,沒有馬鐙,爭霸天下還是得靠步兵軍團,秦的耕戰一體,舉國皆兵,秦國普通百姓超過60%都有服兵役的,這樣一個戰爭機器,就算成吉思汗在世,都很難擊敗秦,秦這樣體制只能是亡於內,只要外有強敵,戰爭機器一運轉,在冷兵器時代是無敵的,但秦法過於嚴苛,一旦沒了上升渠道,國內問題就會立刻爆發,比如抖音上有手指扣地球,碗喝長江水,鐵棒磨成針,就是一天求事沒得,閒得。國內問題矛盾重重也是一樣,閒得人太多,沒得事就大題小做,唯恐天下不亂。
回覆列表
長平之戰是當時戰國局面的轉折點,趙國的慘敗代表著在諸國之中再也沒有人可以控制住秦國發展的步伐,也是秦統一天下的重要戰役。
一、長平之戰,震驚天下這是一場非常有名的戰役,秦國不僅以少勝多,並且從戰略分析上,也是非常值得後世的軍事家去研究的。它展現了秦朝出色的軍事能力,這也是戰國時最慘烈的一場戰役。40多萬的趙國軍隊全都喪命於長平之戰中,趙國在此戰之後元氣大傷,再也無力制衡秦的發展。而當時趙國的指揮將領趙括也是舉世聞名了,紙上談兵流傳了千年,也被人傳為笑柄。秦國的將軍白起,也在這場戰役中憑藉著出色的指揮能力,而被稱為殺神。
二、血腥至極的一場戰爭,也徹底改變了戰國局勢趙國在之前一直是用老將廉頗去和秦國抗爭的,廉頗採用的迂迴戰術以守為攻,也和秦國對抗了幾十年。可以說曾經的趙國是制約秦發展的一個有力對手,只可惜在用了趙括之後,趙國就迅速落於下風。只懂得兵法謀略,卻不懂得實際戰術的趙括完全不是白起的對手,不僅被白起全面絞殺,所去的40多萬軍隊全都有去無回。這場戰爭也讓秦國一舉成名,之後再無人能阻擋住秦國發展的步伐,於是也就有了接下來的秦王掃六合。
三、秦國也有損傷,但卻加速了一統天下的腳步在這場戰爭中,趙國損失慘烈幾乎要滅國,秦國其實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因為連年的戰爭國庫空虛,但是相比起趙國來簡直好太多了。在之後歷史也就發生了轉變,秦國成為了當時國家中的領軍人物,其他國家根本就不是秦國的對手,而接下來等待著秦國的就是一統天下的局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