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名利不如閒86380201
-
2 # 吳鉤的鉤沉
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先準確理解“刑不上大夫”的涵義。許多人對此都有誤解。下面細說:
1、 “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一語,被今人歪曲地解釋為“貴族擁有特權不受刑,庶人沒有資格受禮遇”之意。甚至魯迅也認為,“孔夫子曾經計劃過出色的治國的方法,但那都是為了治民眾者,即權勢者設想的方法,為民眾本身的,卻一點也沒有。這就是‘禮不下庶人’。”魯迅真的不知道“禮不下庶人”的準確含義麼?
2、其實這句話的涵義已記錄在《孔子家語》中。孔子的弟子冉有曾經向老師請教:“先王制法,使刑不上於大夫,禮不下於庶人,然則大夫犯罪,不可以加刑,庶人之行事,不可以治於禮乎?”孔子解釋說,不是的。大夫犯下罪行,也要受刑罰,只不過應當照顧貴族的尊嚴,令他們“自請罪”,若所犯罪大,則叫其“跪而自裁”;而所謂“禮不下庶人”,乃是說庶民勞碌辛苦,不應責之以備禮。
3、按照周禮,貴族如被指控犯了“五刑之域”的大罪,“則白冠釐纓,盤水加劍,造乎闕而自請罪”。這是一個儀式感很強的治罪場景:“白冠釐纓”是罪人所戴的帽子,象徵有罪;盤水,即盤中盛水,象徵公平;加劍,象徵禮法制裁。而制裁通常就是自殺。——像不像日本武士道?既為貴族,當視榮譽重於生命。我們可以發現,“刑不上大夫”強調的是貴族對尊嚴與榮譽的自覺;而“禮不下庶人”則表達了對庶民的寬容。
如此說來,“刑不上大夫”跟“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並不衝突。這裡順便糾正一下,古人是說過“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而不是說“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
3 # 書劍漂零
刑不上大夫,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是兩種根本不同的思想,
刑不上大夫,對王權還有一種保留,王不能隨隨便便搞掉大夫,
但是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就不一樣了,這句話實際上還是要加一個前掉,“王同意的情況下”,王要搞掉誰,就搞掉誰,但是王要搞掉誰,這個人又沒有犯法怎麼辦呢,就羅織罪名,總有一款法律能用這個人身上。
-
4 # 萬里長空夜未央
首先糾正一下題目,應該是“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1. 起源
這句話出自於清代秀才夏敬渠的YY小說《野叟曝言》第六十七回:
“眾人都道說那裡話,王子犯法,庶民同罪,這是因姦殺命的事,既犯到官,還有活命的嗎。”究其出處,是源自於《史記·商君列傳》中的故事:
法令在百姓中實行一年,秦國百姓到國都來說新法不適宜的人數以千計。在這時太子觸犯法令。衛鞅說:“法令不能實行,是由於上面的人觸犯法令。”準備依法懲處太子。太子,是國君的繼承人,不能施加刑罰,便對太子傅公子虔行刑,並對太子師公孫賈處以黥刑。第二天,秦國百姓都服從法令了。
鞅新令行於民期年,秦民之國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數。於是太子犯法。衛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將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師公孫賈。明日,秦人皆趨令。2. 分析
商鞅的目的很明確:為了推行新法,必須立威;而太子嬴駟(即後來的秦惠文王)正好撞在了槍口上,所以拿太子的師傅拿來頂缸。
一方面,我們可以從中看出鮮明的法家思想:以法治代禮治。
立天子君也。天下無一貴,則理無由通,通理以為天下也。權衡,所以立公正也;書契,所以立公信也;度量,所以立公審也;法制禮籍,所以立公義也。 ——齊國稷下學派慎到但另一方面,法家所信奉的法治,是以加強君權為目的,而非西方法治理論中的“以法限權,人人平等”,所以依然有其侷限性在。
3. 有沒有天子犯法獲罪的例子?
還真的有。
根據《三朝北盟會編》引《燕雲錄》:
金國置庫,收積財貨,誓約惟發兵用之。至是,國主吳乞買私用過度,諳版告於粘罕,請國主違誓約之罪。於是群臣扶下殿,庭杖二十,畢,群臣復扶上殿,諳版、粘罕以下謝罪,繼時過盞。吳乞買,也就是金太宗完顏晟,因為把國庫裡的戰略儲備金用的多了,違背了和群臣的誓言,因此被大家“請”下殿來,痛打20後再讓他坐回去。
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歷史小故事。不過故事說的並不是法治,而是體現了正處於初創期的金國,在從鬆散的部落聯盟向統一的國家的演進過程中,保留下的一些“原生態”的東西。
這東西,不是法,是誓。
再來解釋“刑不上大夫”1. 根據《禮記·曲禮》:
“國君撫式,大夫下之。大夫撫式,士下之。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刑人不在君側。兵車不式,武車綏旌,德車結旌。”這是先秦時期的乘車禮儀:彼此車輛來往於路上,當國君與大夫相逢,大夫要下車行禮,國君手握車子的執木(車子前的把手)點頭還禮;在大夫與士人相遇的情況下,士人下車行禮,大夫握車子的執木點頭還禮。普通百姓可以不受這套禮儀的約束;如果大夫違背禮儀的時候,國君不需施以刑罰。執行刑罰的人不可以隨國君的車出行。軍人出征的時候,軍車的旗幟順其自然,無戰事的和平年間,要把軍旗束縛起來。
2. 理解:
這裡的禮不下庶人,是指因為禮儀繁複,普通人日常生活難以接觸到,所以用不著苟求其遵守。而刑不上大夫,通常的解釋是不向士大夫施加肉刑*,並非指一切罪行皆可免除。
(注:肉刑是指黥、劓、臏、腐、大辟(死刑)等五刑。)
回覆列表
刑不上大夫是周禮,戰國時以秦國為首的列國實行法家改革,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是法家的口號。
至於“天下犯法與庶民同罪”古時候沒有過,是最近一些年的訛傳。可能是想表達西方的法制思想吧,當然也可能是吹噓中國古代“很先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