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濤哥觀瀾
-
2 # 許萬元
從目前網友反饋的資訊看,迪士尼公司真人版《花木蘭》在國內上映後撲街是板上釘釘的事。總體上的感覺是劇情不可思議,邏輯混亂,最終的結果是一臉懵逼,看不懂
這部由迪士尼公司大賣特賣的動畫版《花木蘭》改編的真人版電影,自從在國內外上映以來,遭遇到了冰火兩重天的口碑,目前的豆瓣評分只有5.9。
該劇從畫面特效看,無疑是一部大片,但對於熟知女英雄花木蘭歷史的華人來說,電影中的諸多情節已經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這完全顛覆了華人對女英雄的基本認知。
電影中的魔幻色彩極其濃重,就連女英雄都被暗示成了【女巫】,而鞏俐卻上演了一個魔力無邊、由壞變好的超級女巫形象,特別是看到鞏俐飾演的角色變成神鷹被一箭射死的鏡頭,老警有種大喊一聲【臥槽】的衝動。
毫不諱言的說,如果這樣的劇情出現在國劇當中,編劇一定會被罵的狗血噴頭,甚至認為這是對女英雄美好形象的嚴重玷汙,國內輿論也會鋪天蓋地的聲討。
再看看劇中奇葩的英文翻譯:“四兩撥千斤”成了”4盎司對1000磅”;“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成了“兩隻兔子並排奔跑,我想一個是男的,一個是女的”。
咱也不知道劇中人是怎麼看出來的,劇情中是兩隻白兔在大草原上飛奔,而女主解釋“從軍十二年,未被識破女兒身”時,卻說成了兩隻兔子並排奔跑……
很明顯,該劇不是拍給華人看的,而是在迎合西方人的胃口,這也是該劇在北美播放後廣受好評的原因。
相較之於21年前動畫片引發的爭議,這次,我們從《花木蘭》的空前熱度中窺見了更為複雜的跨文化衝突圖景。
一是“是花木蘭嗎 ?”新版電影中人物的鵝黃復古妝容、南方風格居舍和中式英語對白打破了華人對花木蘭的傳統印象,好萊塢對中國元素的“南水北調式”的符號化移植,繼續加深著我們對西方人眼中東方主義的文化刻板印象。
二是“花木蘭是誰 ?”花木蘭披髮執劍,呼嘯上陣,正如《風中奇緣》中自由選擇愛人,反對包辦婚姻的寶嘉康蒂;《海洋奇緣》中勇鬥惡魔,保護族人和家園的莫安娜; 《冰雪奇緣》中呼風喚雨的艾莎和破解魔咒的安娜。這個按西方價值觀塑造的超級英雄形象深受當代社會女權主義思潮影響。
三是“誰的花木蘭?”當年動畫片《花木蘭》僅憑歐美市場拿下3億票房,作為迪士尼塑造的東方公主經典,培養了一代歐美觀眾,陪伴其童年成長,沉澱為共同的文化回憶。在他們心中,新設的“木須龍”一角,不是配角,而是和花木蘭齊觀的主角,對花木蘭的任何文化挪動很敏感。
對於一部只公佈了1分鐘片花的電影來說,也許,網民們的反映是過激的,大量的補充資訊有待正片公映時官方闡釋,網上充斥的不少言論,對美式超級英雄的花木蘭無法接受,這表明:跨文化衝突中,偏見比誤解更加麻煩。其實,“花木蘭”走出國門之旅,就是自身形象不斷變異的過程。
在形象設計和故事情節方面,《花木蘭》早在21年前就已被重塑。視覺上,花木蘭變成丹鳳眼和小麥色面板,體現著西方人對中國女性的審美。故事上,增設了“木須龍”一角,比起華人性格,它又具有美華人開放幽默的特質,是東西文化的融合。主題上,花木蘭的故事由“家國奉獻”變成“自我成長”,即“關鍵不在於我是誰”,而是“關鍵在於成為什麼樣的人”,這是一個雜糅了東西方價值觀,全新出場的花木蘭。
二十多年來,中美兩國此消彼長,新舊兩版《花木蘭》不斷揭示著我們時代的衝突,也對映著兩華人民心態的變化,誰能更加開放、包容和自信,花木蘭就是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