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醬紫雲汐

    諸葛亮自持聰慧,凡事必然親抓,如使臣所說,事無大小,皆為自決,一軍之事,日以千繁,消耗如此大的精力,司馬懿得知後才會說諸葛亮陽壽已盡。

    幾次放火為何減少陽壽?諸葛亮擅長的是火攻,如博望坡火退夏侯惇,新野一把火燒的曹操夠嗆,赤壁之戰,諸葛亮借東風,差點兒讓曹操葬生於此,處理屬國內亂時,也曾經火燒烏戈國三萬藤甲兵,雖然是各為其主,但造成無數的生靈塗炭,人間慘劇,你說他的陽壽會長嗎!

  • 2 # 豫北老崔

    對三國曆史有了解的我們都知道諸葛亮,在演義中諸葛亮可謂是運寵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未出山就知天下事,並輔佐劉備在三國亂世而三分天下。可是諸葛亮在劉備白帝城託孤之後一直為蜀漢鞠躬盡瘁,奈何後主劉禪乃是扶不起的阿斗,最終諸葛亮在五丈原逝世,終年54歲。曾幾何時民間一直有一個傳說,傳說諸葛亮的壽命遠遠不只如此,諸葛亮的陽壽應該是70歲,只因為諸葛亮一生放了五次火,其中一次大火讓諸葛亮陽壽減少16載,或許很多人好奇,為什麼諸葛亮放火會減少他的陽壽呢?

    諸葛亮從出山到病逝五丈原一共放了五次大火,分別是博望坡、新野、赤壁、藤甲、上方谷,五次大火可以說是讓對方軍隊死傷無數。在這五次大火之中,根據地點我們也能知道諸葛亮用火對陣的是那些人,博望坡對陣的是曹營名將夏侯惇,讓夏侯惇吃盡了苦頭,第二次大火對陣的是曹仁也是曹操帳下名將,新野一把大火讓將帥之才的曹仁無可奈何,最終丟盔卸甲敗走。第三次大火對陣的同樣是曹營,演義中的赤壁之戰,用火燒的曹操百萬精銳死傷殆盡,雖然這把火很多人認為是周瑜之舉,可是演義中還是諸葛亮起主要作用,畢竟東風乃是諸葛亮所借。第五次大火就是火燒上方谷,最終在千鈞一髮之際天降大雨,讓諸葛亮功虧一簣,最終只給我們留下謀士在人成事在天。

    諸葛亮這四次大火在演義中只所以沒有減少其陽壽,個人認為還是這四次大火燒的都是曹操部將,演義本來就是捧劉貶曹之作,劉備是仁義的化身是正義之師,曹操是亂世奸雄,諸葛亮與孫權把曹操定義為漢賊。無論是劉備陣營對陣曹操也好,孫劉聯軍對陣曹操也罷,孫劉兩家在演義中有著絕對的正面性,他們是以匡復漢室江山為己任,又是以此籠絡天下心存漢室之人,自然要與曹操勢不兩立,曹操手下兵士將軍從演義的角度來說是助紂為孽,諸葛亮以火攻之並無不妥,畢竟兩軍交戰都是以勝利為第一目的,手段如何也就不是那麼重要了。

    諸葛亮第四次大火可以說是讓其減壽的直接原因,第四次就是南征孟獲時的火燒藤甲兵,雖然這次也是兩軍對陣的局面,可是孟獲畢竟不是曹操,也不是十惡不赦之人,其兵士也並非助紂為虐。諸葛亮率軍對陣藤甲兵,藤甲可是讓諸葛亮十分頭疼,最終諸葛亮還是以火對之,藤甲與曹操兵士不同,藤甲如果被火燒其兵士必死無疑,曹操的手下兵士尚可有活命的機會,諸葛亮火燒藤甲兵也就是宣佈藤甲兵的死刑。

    在諸葛亮用火之後,看著勝券在握的場景其內心也是於心不忍,畢竟滿山藤甲兵生還無望,這樣的手段在古代可謂是不義之舉,也是一種極其殘忍的毒計,可是為了漢室基業諸葛亮無奈發出“吾雖有功於社稷,必損壽矣”,顯然諸葛亮也知道自己這把火的殘忍。

    當然以上只不過是演義中的故事,畢竟正史中的諸葛亮以內政為主,諸葛亮病逝還是因為勞累過度所致,演義中也是如此。諸葛亮放五把火讓其減壽只不過是一個故事而已,就跟韓信做錯四件事情讓其減壽三十年一樣。

  • 3 # 八卦小一

    命中如此,不會因為放過火就會短壽。人的壽命是一定的。按照野鶴老人的六爻納甲預測,人的壽命在什麼年月就會有波折,在什麼年月就會有危險。羅貫中寫這些是一種傳統的說法,做好事有好報,做壞事有壞報。根據三國演義來看,諸葛亮其實是累病的,然後沒有好好調養,就一直這麼拖,到死都沒有好。或許這就是命運。

  • 4 # 藝考之露

    諸葛亮的一生,一共用了五次火,分別是博望、新野、赤壁、藤甲軍和上方谷。火攻,在古代是很殘忍的,但如果用得好,的確是制敵最好的方法。諸葛亮對於這五次用火,唯獨在燒藤甲軍的時候嘆息,自己要因此而折損陽壽,為什麼呢?

    根據筆者的分析,他在博望用火,是因為自身太過弱小。他才出山,劉備擁有的兵馬也不過三千將士。但夏侯惇帶的人可有十萬之數,不用火攻,必死無疑。所以他用了,是沒有辦法中的辦法,保命之法,無法苛責。

    新野的那次,是因為他必須要撤退。如何使曹軍追擊的速度放慢,是他最迫切的訴求。這個時候用火,除了減緩敵人的進貢,也有他們自身百折不撓的意志。在這種心理狀態之下,他也不會產生損失陽壽的感情了。因為這個時候不用,可能他的陽壽就沒了。

    赤壁的時候,同樣是生死存亡之際,而且孫劉還處於絕對的弱勢。這個時候,無論是火攻水攻還是拼命攻都是合理的。既然是合理的,自然不會有心理負擔。更何況當時,用火是損失最小而傷敵最多的策略,他自然不會感慨。

    上方谷這次的戰役,可以說是他人生的句號。他最終輸給了司馬懿,病逝在五丈原。漢室光復無望,他無奈之下放了一把火,但這火卻被雨水澆滅,導致最終的敗局。上天都如此註定,他心死了,也無暇感慨。

    但藤甲軍的戰役,本身便處在得益州後的窮兵黷武。對於百姓而言,這是沉重的負擔,無奈之下反抗。這個時候他作為平定叛亂的元帥,本身便站在了理虧的立場。此後,為了打贏這場戰役,使用火攻,與他而言,問心有愧,卻又不得不做。

    在這場戰役裡,他的計謀成功了,也平定了叛亂。可他那麼聰慧,怎麼可能不知道這次叛亂的根本原因?所以,在這次戰爭結束以後,他嘆息道:“吾雖有功於社稷,必損壽矣!”哪怕是勝利,也無法沖淡內心的愧疚。他知道,他必將一生為此愧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微電影有哪些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