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張生全精彩歷史

    提起荷蘭,人們就會聯想到“鬱金香之國”和“風車之國”的稱號,對它的美麗景色充滿嚮往。

    荷蘭國土面積狹小,只有41867平方公里,只有中國重慶面積的一半。

    不過就是這樣一個彈丸之地,在大航海殖民擴張時代,還曾經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海上霸主,殖民統治遍佈全球。

    (風景秀美的荷蘭)

    這就讓人疑惑了,小小的彈丸之國荷蘭,在和英法等列強對世界的爭奪中,是如何脫穎而出的呢?

    一、崛起的貿易強國。

    荷蘭地處歐洲大陸西北部,瀕臨北海,地勢低窪,40%的國土在海平面之下。這片地區原本屬於尼德蘭,包括今天的荷蘭、比利時、盧森堡以及法國的東北部。

    中世紀時代,尼德蘭屬於神聖羅馬帝國,1463曾獨立建國,後來一直處於哈布斯堡王朝統治之下。1516年,查理一世成為西班牙國王,繼承了哈布斯堡的地盤,尼德蘭歸於西班牙統治。

    16世紀時,西班牙迎來了鼎盛時期,成為橫跨歐、美、非三大洲的殖民帝國,並對尼德蘭實行專制統治。每年從當地榨取的稅收,佔西班牙總收入的一半,引發了當地人的強烈不滿。

    1572年,尼德蘭吹響了反抗西班牙查理一世暴政的起義號角,在經歷了數十年的頑強鬥爭後,直到1648年,西班牙才被迫與尼德蘭北方地區簽訂《威斯特法利亞和約》,從法律上承認荷蘭獨立。

    荷蘭獨立後,充分利用地處北海、波羅的海至地中海的地理優勢,以及斯海爾德河、馬斯河和萊茵河入海口的有利條件,大力發展海運貿易。

    東方的香料、絲綢,美洲的金銀、菸草,非洲的黃金、象牙,以及歐洲的武器和工業品,都在這裡中轉集散。阿姆斯特丹成為歐洲連線世界的商貿中心,荷蘭很快成為經濟繁榮的貿易強國。

    (壟斷航運貿易的荷蘭商船)二、航運發達的“海上馬車伕”。

    貿易和海運帶來的財富,極大推進了荷蘭造船業的發展。政府鼓勵造船技術創新,提倡船隻換代,使荷蘭的造船業迅速領先於世界前列。

    按照過去商船戰船不分的設計理念,效率和成本是難以兼顧的。荷蘭人大膽創新,專門針對波羅的海貨運,設計了一種寬身平底船。不僅艙容更大,載貨更多。而且便於操作,船員人數也大大減少。

    這種大貨船採用輕質松木建造,不配置炮臺及武裝人員。不僅空間大大增加,載重量和航行速度也提高不少。和同時期的法國商船相比,荷蘭商船容積大了一倍,但造價卻低了一半之多。

    成本降低和效率提升帶來的競爭力,就是運價的優勢。和當時同噸位的英國商船相比,荷蘭商船的每噸運價僅4鎊10先令,比英國船便宜了2鎊16先令。

    到了17世紀中期,荷蘭的商船噸位,已經佔全歐洲商船總數的四分之三,幾乎壟斷了海上航道,成為名副其實的“海上馬車伕”。

    (英荷戰爭)三、殖民和貿易據點的擴張。

    隨著經濟和海上實力的崛起,荷蘭後來居上,在爭搶殖民地和貿易據點的步伐上,很快超越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原來屬於這兩個國家的地盤,許多都落入荷蘭之手。

    為殖民擴張設立的荷蘭東印度公司,甚至一度壟斷了馬六甲海峽的航道。連日漸強大的大英帝國,在路過此地時,都不得不乖乖交過路費。

    在荷蘭政府的授權下,擁有武裝的東、西印度公司到處攻城略地,在殖民地建立城堡和收購點。透過奴役和屠殺當地人民,來鞏固荷蘭對歐洲的壟斷貿易地位,榨取鉅額的利潤。

    17世紀中期,荷蘭的全球霸權如日中天。掛有荷蘭三色旗的一萬餘艘商船遊弋在世界五大洋上,比英法德等國的商船總數都要多。

    荷蘭的殖民地遍及亞、非、美三洲。在亞洲,它控制印尼、馬來群島、荷屬印度;在美洲,它建立新尼德蘭,入侵阿魯巴島、薩巴島和南美的蓋亞那等地;在非洲,它在黃金海岸設立據點,佔領模里西斯、西非和南非,成為繼西班牙之後最強大的殖民帝國。

    可惜好景不長,為了爭奪和維繫霸權,荷蘭頻繁的對外發動戰爭。三次英荷戰爭後,沒有工業基礎的荷蘭,失去了海上霸主的地位,從此一蹶不振,淪為歐洲的二流國家。

    (參考資料:《論述荷蘭的興衰之路》)

  • 2 # 海上733

    我認為主要是航海發展迅速.它們國家掌握了這個技術又從掠奪中佔到了極大好處,又極度刺激了佔欲野心使當時世界不發達地區被迫接受它的統治,後期的衰敗主要是其它國家也在航海這一領域的興起和壯大沖擊了和分割了它的成果使它遂漸敗落,這些衝擊的國家主要是英國。

  • 3 # 環球網

    荷蘭國土面積僅有四萬多平方公里,歷史上一直受到多個國家的統治。荷蘭於1588年擺脫西班牙的殖民統治,此後荷蘭的資本主義得到極迅速的發展,尤其是手工業在國際上名列前茅。

    除了國土面積少之外,荷蘭的總人口也少。建國初期,荷蘭僅有200萬不到的人口。然而其卻有著大量的商船,它的商船多達一萬六千多艘,而法國僅有一千多艘。荷蘭整個商船的噸位總數是當時傳統的海上強國英國、法國、西班牙和葡萄牙總和。

    憑藉著大量的商船,荷蘭人在世界各地進行經濟貿易。同事,為了佔有更多的市場,以及制霸海洋航運,荷蘭在全世界各地排擠傳統的海洋強國。在這一策略下,葡萄牙不得不退出亞洲市場,另外,荷蘭還圍困西班牙的敦刻爾克港口,並取得最終勝利。這一系列事件標誌著荷蘭作為海洋霸主的崛起。

    此後,荷蘭在世界各地排擠英國,並且還控制了英吉利海峽和北海,透過這些做法,荷蘭進一步加強了 海上貿易,並最終成為全世界的商業霸主和海洋霸主。

    當然,在取得這一切的同時,荷蘭也積極拓展海外殖民地。荷蘭人成立的 “東印度公司”成為其擴張的權力機構。該公司的權利相當大,包括貿易壟斷、開戰、議和、建立殖民地、鑄造貨幣等。鼎盛時期,荷蘭在全球都 建立有殖民地。隨著荷蘭勢力的萎縮,尤其是二戰的結束,荷蘭的許多殖民地紛紛獨立,目前受到荷蘭統治的僅有荷屬安的列斯和阿魯巴。

  • 4 # 鏡鑑青年

    如果從1588年,荷蘭正式從“尼德蘭七省聯合共和國”變成“荷蘭聯省共和國”時的情況看,這個新興國家確實十分“彈丸”:西歐部分國土只有尼德蘭地區的北部七省,人口最強盛時也不過一百五十萬人。這麼個蕞爾小國,為何能成為殖民地遍佈全球的超級大國?關鍵就在於三條優勢。

    首先一條,就是理念優勢。

    跟當時東西方各國不同,16世紀八十年代建國的荷蘭,是獨一號的“共和國”。國家沒有國王皇帝,說是“共和”,也有議會選舉,其實是實力雄厚的豪門資本家輪流掌舵。發展理念自然領先一步,比如現代人熟悉的“海事保險”“按揭付款”等新名詞,16世紀末就是荷蘭的流行詞。近代成熟的銀行體系與股票市場,也都最先誕生於荷蘭。荷蘭名城阿姆斯特丹,更是當時西方世界的金融中心,幾乎全歐洲的錢都在這裡流動。這個新興的國家,手中卻掌握著鉅額的財富。

    比如今天美國的經濟中心紐約,其最初的名字,就是叫“新阿姆斯特丹”。只看這名字,就知當時“彈丸之地”的荷蘭,卻是西方世界何等重量級的經濟巨人。

    比起這雄厚的經濟來,“彈丸之地”荷蘭更讓西方世界恐懼的,則是其發達的技術,不止是紡織業等製造業的技術能力,更有造船火器等先進的軍工技術。尤其是造船業,巔峰時代的荷蘭,擁有商船一萬五千多艘,其船隻總噸位佔全歐洲的四分之三。也就是說,在那火熱的航海時代裡,海洋上爭鋒的兇悍戰艦,十有八九就是荷蘭船。

    就是憑這兇悍的航海實力,雖然在搶殖民地方面慢了半拍,但瞪圓了眼睛的荷蘭人很快後來居上。老牌殖民大國西班牙葡萄牙的地盤,大片都被荷蘭人握在手裡。著名的“荷蘭東印度公司”,一度壟斷了馬六甲地區的航路,就連後來的“日不落帝國”英國,早年都要忍氣吞聲,乖乖給荷蘭交保護費。

    荷蘭的火器軍工乃至建築實力,當時也同樣領先全球。對這條深有體會的,就有明末清初的中國梟雄們,憑藉兇悍火器霸佔臺灣島的荷蘭殖民者,其在臺灣島修築的“熱蘭遮城”要塞,當時就有“東亞第一要塞”稱號,給攻堅的南明鄭成功軍隊造成極大殺傷。而後來南明引進荷蘭技術鑄造的火炮,即清朝官員所說的“臺灣炮”,被清軍繳獲後,就一直被收藏在北京。直到19世紀中葉鴉片戰爭時,還是清軍戰鬥力最強悍的火炮。

    正是憑這如此強大的軍工技術,武裝到牙齒的荷蘭軍,才在東南亞至南美的大片土地上肆意橫行,成為16世紀至18世紀,西方世界戰鬥力出名強悍的“超級大國”。先進發展理念與強大技術,會對國家命運產生怎樣的助推?荷蘭曾經的輝煌,就是生動寫照。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

  • 5 #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1581年7月26日推翻了西班牙殖民統治的尼德蘭北方七省建立了尼德蘭聯省共和國,由於七省之中荷蘭最大、經濟也最發達,因此也稱為荷蘭共和國。荷蘭的國土面積只相當於北京市的2.5倍大小,人口最多時也不過一百五十萬左右。可就是這樣一個彈丸小國擁有的船舶總噸位超過了英格蘭、法蘭西、西班牙、葡萄牙和蘇格蘭之和,以致於被時人稱為“海上馬車伕”。荷蘭海外殖民擴張的觸角遍及今天的南非、紐約、馬來群島以及中國的臺灣等地,一度壟斷了由歐洲經好望角到印度、中國、日本等國的整條貿易航線。小小的彈丸之國是如何稱雄於當時的世界的呢?簡而言之荷蘭在當時的崛起主要是具有以下優勢:

    地利優勢:荷蘭地處萊茵河入海口,荷蘭的鹿特丹港迄今仍是歐洲第一大港口,而在上世紀80年代以前還曾是世界第一大港口。自新航路開闢以來歐洲的主要貿易航線就由地中海轉移到了大西洋沿岸,在這一過程中荷蘭憑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成為歐洲的工商業中心和航運中心之一。

    經濟優勢:荷蘭作為世界上第一個資本主義國家擁有當時最先進的經濟理念,其首都阿姆斯特丹是整個歐洲的貿易和金融中心。1609年荷蘭創辦了世界上第一家近代資本主義性質的銀行。1602年在共和國大議長奧登巴恩維爾特主導下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成立:事實上這並不是一家單純的貿易公司——東印度公司有權發行貨幣並擁有自己的軍隊、法庭和行政機構,有權任命各級官吏,甚至可以同外國締結條約。荷蘭東印度公司透過向社會融資的方式成功將分散的財富變成了自己對外擴張的資本——連阿姆斯特丹市長家的女僕也成為了東印度公司的股東之一。荷蘭政府將自己所擁有的公共特權摺合為25000荷蘭盾入股東印度公司,這進一步加強了東印度公司的公信力,從而得以募集到更多資金。與此同時荷蘭東印度公司將募集來的財富更多用於在東方開拓新的殖民地和貿易航線,為此他們甚至連續十年沒給股東們分紅利,然而東印度公司的股東們卻絲毫不擔心自己的錢會打水漂——這是因為在1609年阿姆斯特丹誕生了世界上第一個股票交易所,這意味著當東印度公司的股東急需現金時可以透過股票交易所把自己手中的股票變成現金。

    政治優勢:荷蘭經濟基礎的改變也深刻影響著荷蘭的上層建築——荷蘭各城市的市民們像購買貨物一樣從統治當地的封建貴族手中購買到了城市的自治權,成為歐洲率先擺脫封建生產關係的地區。此時歐洲絕大多數國家還飽受封建割據之苦——人們隸屬於直接統治自己的封建領主,而對國家的認同程度相當之低,而荷蘭卻透過市民自治的形式培養起自己的國家認同,從而成為當時的歐洲最具有凝聚力的國家。

    軍事優勢:事實上荷蘭海軍的建軍史還早於荷蘭共和國的建國史——早在反抗西班牙的獨立戰爭時期荷蘭艦隊就已不僅僅只是侷限於在本土同西班牙作戰了,那時的荷蘭艦隊就已在廣泛在美洲、亞洲等地同西班牙、葡萄牙、英格蘭、法國等列強爭奪海上霸權了。從16世紀80年代初建時期到1648年西班牙在《威斯特伐利亞條約》中正式承認荷蘭獨立這一既成事實之間這段時間的荷蘭海軍被稱為”舊海軍“:這一時期的荷蘭海軍處於初創時期,力量有限;這一時期的荷蘭海軍的主要任務是護航和對西班牙的防禦作戰,儘管在這一時期荷蘭海軍也參與過在北海、波羅的海和地中海爭奪航海通道以及在西印度群島和亞洲與葡萄牙爭奪殖民地的戰爭,但海外拓殖還並不是這一時期荷蘭海軍的主要任務。作為新興國家的荷蘭同大航海時代早期的殖民主義先驅西班牙、葡萄牙一直在殖民地和貿易航線問題上存在矛盾,尤其是西班牙還與荷蘭之間存在歷史問題,在這一過程中荷蘭和同屬新興國家的英、法合作對西班牙、葡萄牙所在的伊比利亞半島進行過多次襲擊。1599年一支由73艘戰艦、8000名水手組成的荷蘭艦隊出征西非,攻擊了葡萄牙的屬地亞速爾群島,之後又派出一支分艦隊佔領了葡屬聖多美。儘管荷蘭人戰勝了葡萄牙人,卻沒能戰勝非洲的熱帶瘧疾——1600年這支荷蘭艦隊不得不放棄他們新開拓的地區而返回荷蘭本土,他們從當地擄掠的戰利品甚至不夠抵償這次出征的開銷。儘管從這次出征本身來看是得不償失的,但就其歷史意義而言:這時荷蘭海軍首次獨立征服其他列強的殖民地。

    那麼曾經風光無限的荷蘭又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衰落的呢?這首先還是因為荷蘭的國土面積和人口規模實在太小,以致於天然缺乏戰略縱深、勞動力資源和兵源。1652~1654年、1665~1667年、1672~1674年荷蘭同新興的英國先後爆發三次英荷戰爭,國家規模狹小的荷蘭在戰爭中軍力和財力都遭到大幅削弱,逐漸喪失了自己在海軍和貿易上的優勢地位。1672年後荷蘭又同當時歐洲大國第一大國法國爆發戰爭。事實上荷蘭的衰落既有外因,也有內因——其實內因出現得更早:作為世上第一個資本主義國家的荷蘭從1634年開始出現資本炒作的狂潮,而被選為炒作物件的是荷蘭的代表性花卉鬱金香。1637年初一株名為“永遠的奧古斯都”的鬱金香的球莖居然被炒到了6700荷蘭盾。這在當時足以買下阿姆斯特丹運河邊的一幢豪宅,那時荷蘭人的平均年收入只有150荷蘭盾,考慮到當時歐洲人的平均壽命,這意味著普通荷蘭人幹一輩子也買不起一朵小花。無數懷揣發財美夢的農民、工人、船員、商人紛紛放下自己原本的活計而加入到炒作鬱金香的人群中。然而是泡沫就總會有破滅的那一天:1637年的2月4日忽然有很多人開始拋售鬱金香,大量的拋售使得市場陷入極度恐慌。僅僅七天後鬱金香的平均價格已經下跌了90%,而那些普通品種的鬱金香更是貶得一文不值,甚至不如一個洋蔥的售價。所有參與鬱金香炒作的荷蘭人賠得連內褲都不剩,當荷蘭人從狂熱中清醒過來時才赫然發現:國家的實體經濟和國防建設早已被狂熱炒作的人們拋到了九霄雲外,而當泡沫破滅時卻什麼也沒能留下。負債累累的民眾自此不再信任他們之前曾浴血保衛過的國家和政府,荷蘭就這樣喪失了走向強大的門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狗尾巴草又叫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