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人生不惑讀書始

    漫畫是指以透過

    虛構

    誇飾

    寫實

    、比喻、

    象徵

    假借

    不同

    手法,描繪圖畫來述事的一種

    視覺藝術

    形式。一般運用

    變形

    比擬

    、象徵、

    暗示

    、影射的方法,構成幽默詼諧的畫面或畫面組,以取得

    諷刺

    歌頌

    的效果。常採用

    誇張

    、比喻、象徵等手法,諷刺、

    批評

    或歌頌某些人和事,具有較強的社會性。也有純為

    娛樂

    的作品,娛樂性質的作品往往存在搞笑型和人物創造(設計一個作者所虛擬的世界與規則)兩種。

    連環畫是

    繪畫

    的一種,指用多幅畫面連續敘述

    一個故事

    或事件的發展過程,實際上應稱“

    連續畫

    ”。興起於二十世紀初葉的

    上海

    ,是根據文學作品故事,或取材於現實生活,編成簡明的文字

    指令碼

    ,據此繪製多頁生動的畫幅而成。一般以

    線描

    為主,也有彩色等。現代風行的連環畫,俗稱“

    小人書

    ”或“小書”,這是由於故事中的

    人物畫

    的很小,所以又叫“小人書”或“小書”。 因為體積小,可以揣進口袋裡,所以也叫“

    口袋書

    ”。也有將

    電影

    ,戲劇等故事用掇影形式編成連環畫的。隨著時代的變遷連環畫進入生活的各個領域,廣義的連環畫可以拓展到

    文人畫

    的卷軸、廟堂的

    壁畫

    、民間的

    花紙

    年畫

    、建築中木雕和磚刻。

  • 2 # 無名修仙組織

    正好是漫畫專業的學生,又好巧正在參觀連環畫收藏館,隨手拍一些連環畫作作為例圖。

    從文字配合角度來說. 連環畫是圍繞劇本繪畫的連續性圖,文字一般伴隨著畫面出現。

    連環畫一般是幾幅連續的藝術畫作,有的會配有文字說明,有的則沒有。

    古代連環畫一般是一些擺件、掛件,如屏風、掛畫等等,用一組帶有故事內容的畫來做裝飾。這些藝術畫作深受文人的喜愛,逐漸的在中國乃至周邊國家傳播開來,所以日本也有這種連環式的古畫作。後來印刷業發展,連環畫慢慢成為了一種介於文字和圖畫之間的文化載體,在60~80年代的中國得以快速發展,這個時期誕生了很多經典作品,有的作品隨便抽一頁都能當做藝術品收藏。

    正在看的這本連環畫《紅嫂》中,每一幅畫都精美異常,筆觸精細到讓人讚歎。

    日本在戰後重建的特殊歷史時期,連環畫被用作美化日本侵略戰爭的宣傳工具,被政府大力推廣,後來一些“小年輕”覺得這樣用連環畫浪費了,於是就將連環畫的方式與迪斯尼動畫風格做了結合,創作出了“漫畫”這種風格的東西。這個年輕人就是手冢治虫,是他一手建立了日本漫畫的發展方向。

    而漫畫與連環畫最大的差別則一頁多圖並且每個動作行為都可能為一圖,文字則是漫畫

    物的臺詞,招式名詞的解說等等等等,某種意義上彷彿比連環畫複雜得多。

    但嚴格說來,漫畫是從連環畫演變而來的,而連環畫則是有好幾百年的歷史的一種古老藝術。

  • 3 # 厚德揚善文化小館

    文學指令碼也就是連環畫的文字部分,歷來在編寫創作過程中,一定要體現出文字的文學性,其基本要求是簡潔、生動、明瞭、富有韻味。這既是連環畫的內容所在,又是連環畫創作的基礎和依據。好的文字指令碼讀來引人入勝,能令人對人物形象留下深刻的印象。

    連環畫是文圖相結合的藝術。連環畫的文和圖是緊密不可分的。將故事圖畫化是指令碼的任務;將圖畫化成故事是圖畫的任務。二者皆以對方的存在而存在。但是,作為連環畫的兩個組成部分——指令碼與繪畫,亦應該有屬於自己的基本特徵。當然,這一特性是和文圖結合的根本特徵分不開的,是由這一根本特徵生髮出來的,在不同組成部分的具體體現。

    關於連環畫指令碼的基本特徵,我們可以將其歸納為:連續性、可畫性、故事性。也許這三點的提法不夠準確和全面,還需要更深一步的研究。

    下面我們就具體介紹一下指令碼的三個基本特徵:

    首先,從其稱謂上就可以看出來:“連環畫”一定要有連環性,也可稱作連續性,是指指令碼的表現形式,說明文圖相結合的關係。它不僅是指令碼的一個屬性,更是連環畫的一個屬性。但是,連續性來源於故事性,要敘述故事,上下文必有連線的關係,這似乎是不用多說的。在文圖結合的關係中,指令碼也並非只有連續性,首先要分段切割,切割之中要有連續。因此,只談連續性就不全面,似可改稱作“分合性”。

    其次,是它的可畫性。它是指令碼的一個重要的特徵。所謂可畫性是指指令碼故事的圖畫化,但稱作可畫,好像有點被動的樣子,彷彿可有可無,缺乏主動性和自覺性。但是指令碼的根本任務就是要把故事圖畫化。稱之為“圖畫性”也是恰如其分的。

    再次,所謂故事性就是對指令碼內容的概括。連環畫一定要有一個連續性的故事,而且一定要吸引人,從而使讀者饒有興趣地一頁一頁翻看下去。但是,指令碼作為連環畫的文學部分,故事性只是其文學性的一個要素,而不能代替全部內涵。只談故事性,很容易忽略指令碼文學的其他功能。指令碼除了敘述故事,還具有塑造形象、描繪事物和抒發情感等多種功能。而且,就改編的作品來說,故事性本是由原作搬移過來,也並非由指令碼所產生的。所以,在這點上改稱作“文學性”似乎更恰當些。

    最後,我們還要強調的是,連環畫的文與圖,是辯證統一體,它們互相依賴,互相補充,珠聯璧合,交相輝映,既發揮各自的特長,又緊密相融,從而使讀者獲得文學故事情節與繪畫視覺形象完美結合所產生的藝術美感。

    文學改編,通常又叫“二次文學”,它的讀者常常超過閱讀原作的讀者。所以,有人形容二次文學能使案頭作品長上翅膀,飛入尋常百姓人家。改編對中國連環畫的發展起了推進作用,這是有目共睹的。本來,改編不僅限於連環畫指令碼,乃是一切文學藝術互相影響、共同發展的一個重要途徑。例如電影故事可以改編為連環畫;連環畫也可以改編為電影,如《三毛流浪記》。建國以來,連環畫事業之所以如此迅猛發展,依靠改編是個重要的因素。因為改編的來源非常廣闊,凡是優秀的文學故事,差不多都可以作為連環畫選題。而且,由於新的佳作不斷湧現,它還是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寶藏。優秀的文學作品需要普及,廣大讀者需要各種文學作品,但又常因各種條件的限制,沒有閱讀的機會,連環畫正好成為他們當中最合適的橋樑。改編的作品比原作更精煉,這就為閱讀者節約了大量的時間,解決了人們沒有時間閱讀各種文學作品的限制。因為連環畫圖文結合,通俗易懂,畫面製作也很精緻,所以能夠吸引大量讀者。可見,連環畫的改編對連環畫事業的發展是有很大貢獻的,今後也將會長久地存在和發展下去。

    中國連環畫主要依靠改編,是由歷史條件所決定,不是偶然的。長期以來,連環畫主要依靠改編,很少有創作的指令碼。這是在各種藝術門類中很特殊的現象。這一狀況是怎樣形成的呢?曾經分析過古代連環畫的“隱身性”特點,隱身性限制了它的獨立性,增強了它的依附性,使中國連環畫形成長期改編移植的傳統。到了20世紀二三十年代,連環畫成為一門獨立藝術,當時的連環畫除改編外,也有一些創作的連環畫。但除了受群眾歡迎的如《三毛流浪記》、《王先生與小陳》等連環漫畫外,一般創作的故事,由於作者水平的限制,則大都是低、劣、粗、濫的東西,很難和根據古舊小說等改編的作品相抗衡。更可惜的是,這條創作之路,由於多種條件的限制,後來也沒有得到開拓和發展,實際上已經中斷了。新中國成立後,由於指令碼的誕生,出現了一批指令碼作者,他們大多由各出版社的文字編輯兼任,始終未形成一支專業的指令碼編創隊伍。這些編輯同志,由於本身條件的限制,仍然主要依靠改編,很少有創作的指令碼。雖然一再向社會上的作家呼籲,希望得到支援,但始終收效不大。

    連環畫的題材,大都根據文學作品移植。中外著名的小說、神話傳說、歷史故事、戲劇、電影等,是改編連環畫的主要根據。也有些是作者根據自己掌握的素材編創出來的。連環畫還介紹名人事蹟,傳播歷史、地理、科技和政法等方面的知識。由於題材豐富多樣,藝術形式一般又具有通俗普及的特點,因而長期以來以特有的群眾性、文娛性和知識性而擁有眾多的讀者。它的主要讀者是少年兒童,但成人讀者也極為廣泛。

    連環畫的改編也有侷限性,主要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1.寬廣的改編之路,正在走向狹隘的小衚衕。改編所依據的寶藏,正在日趨枯竭。由於幾十年的積累,中外古曲文學名著和近代、當代適合改編的佳作,差不多都已經改編過了。再找合適的選題,已經比較困難。偶爾發現新的好選題,也很容易出現爭搶選題的風潮,造成選題重複、粗製濫造、出版物積壓滯銷等不良的狀況。

    3.由於連環畫編繪和出版週期較長,同是改編的作品卻常常落在電影和電視播映的後面,缺少競爭力。以上這些情況,都明白地向我們提出黃牌警告:單靠改編的道路是越來越行不通了!我們必須大力提倡創作連環畫指令碼,才能滿足廣大讀者的需要。的確,沒有任何一種藝術只有依靠改編才能生存下去的道理。如果是這樣,那它就很難說是一種獨立的藝術了。

    連環畫的創作很大部分靠文字說明,文字精彩尚可補拙;文字蹩腳,那就糟糕了。至於如何發展連環畫指令碼的創作,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至今為止還沒有多少經驗可以總結。我們過去曾大聲疾呼希望作家們來創作指令碼,或是建立一支創作指令碼的專業隊伍。但是,這些願望雖好,卻很難實現。現在看來,也只能在我們現有的連環畫編創隊伍中想辦法。從培養一批能編能畫的作者入手,可能是一條行得通的道路。作為過渡,可以先提倡自編自繪,然後發展為自創自繪。自創自繪,在漫畫型的連環畫作者中,早已經成為通行的方式,為什麼在文學故事型的連環畫作者中就不可以呢?目前在這方面,自編自繪者,已經屢見不鮮;自創自繪者,也已經初露頭角。如近年來漫畫家編創的《小精靈》等系列連環畫。再如《中國連環畫》舉辦的主要由作者自創自繪的“一題多畫”徵稿,也開了個好頭,投稿者頗為踴躍,正說明此事大有可為。

    對於長期以來實行的文圖作者分工合作的方式,也應加以重新認識。雖然,文圖作者分工合作的方式,可以發揮文圖作者的專長,有其優越性,當然可以繼續下去。但是,文圖作者合一的方式,也有其合一的優勢,值得大力提倡。特別是創造一個有延續生命力的連環畫人物,則常出自文圖合一的作者之手。這點,外國的連環畫作者已經樹立許多榜樣,很值得我們借鑑和學習。在不久的將來,這種能文善畫的連環畫家,必將在中國連壇不斷湧現。只有這樣全才的連環畫家,才稱得起是一個真正的連環畫家。儘管在一定時期內,我們的連環畫主要依靠改編的狀況和文圖作者分工合作的方式還要延續下去。但是,由改編向創作過渡、由文圖作者分工向文圖作者合一過渡,是今後中國連環畫發展的必由之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alpha測試和beta測試的區別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