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痴騎朽翁

    這樣的話也能說出來!

    以前:一集體時生產隊交公糧,愛國糧,餘糧時玉米含水量在十三點以下。

    改革開放以來,玉米託市收購水分在十四點左右。

    現在玉米收購含水量二十點也上也收,好多糧商大量收購溼玉米(也就是從玉米秸稈上收穫的玉米)

    所以,你這個題主剛好把玉米在收購中的含水量說反了。

  • 2 # 生產隊長老楊

    問:以前玉米標準水份是十八個水,為什麼降到十四?

    以前玉米標準的水份並不是十八個,就是十四個,這十四個水和十八個水是以後演變的,絕對水份是十二個。

    糧食的水份在十四時是安全水份可以貯存,但最有保證的是決對的十二個水。超過十四個水的是不安全水份,但可用水份要在十八之內,超過十八個水,就是不可用了。

    生產隊時期,我們隊裡去交公糧,十四個水的可以收下,超過十四個水的拉回去繼續曬。

    每印有"中糧″字樣的麻袋,玉米標準裝一百八十斤,但交公糧時要稱足一百八十四斤,再加上一斤八兩的麻袋皮,就必須是一百八十六斤。

    那四斤其中就是去雜和去水,因為絕對水份為十二,十四個水的安全水份可收,就要減去二斤的水份。

    生產隊解體後,交公糧還是按這個標準收購,但有了私營收糧的,他們為了能大量收購以營利,就放寬了收購的含水量,由十四個安全水份放寬到十八個可用水份了。

    要說是標準水份,那就應該是十四個水。

    如果說現在由十八的水又改回十四個水,那一定是經常出現十八個水貯存的黴爛現象,改回十四個水是為了貯存安全。

  • 3 # 農人說話

    儲存時間取決於水分

    今年的玉米放到現在,完全是水分適應放到現在的。18點的水分是根本儲備不到今天的。如果不降低收購水分和綜合質量,恐怕收不到農戶儲備的玉米。只能在14點已下才可放心的去儲備。現在至今後農戶出售的玉米,根本不需要在檢測水分大小了。買主如果說是玉米水分有點大,可能是外行中的外行,想和你砍價在找外行理由罷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寒流和暖流特點分別是什麼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