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VLOG
-
2 # 龍驤虎賁九天游龍
機動性比較重要,但對超視距空戰不是最重要.航電和武器是超視距空戰的基礎.超視距空戰講究先敵發現,先敵發射.
先敵發現.也就是資訊的獲得能力.可從自身的雷達及光電探察裝置獲得,也可以透過資料鏈從其他戰鬥機或預警機獲得.所以綜合航電就很重要.當作出消滅的決定必然要發射合適的武器.如射程要足夠,如果武器被敵方躲過.或者干撓了.我們就白乾了.趕緊機動,發射導彈也給對方提醒,你在這兒.
先敵發射除了有合適的武器外.還必須搶戰位.也就是機頭指向能力.現在的導彈離角發射能力都很強.最大的達到90度.但是,飛機機頭指向,會為導彈節省燃料,可以延長有效射程.加上時間充足,也可以飛機機動來搶戰位.
-
3 # 雙馬尾班長
機動性(狗鬥)是現代戰機最重要的效能要求,無論是F-22還是殲-20都是如此。
是否以空空導彈作為主要武器一直以來是人們劃分一代機和二代機的重要標準。早在金門空戰中,臺灣方面的F-86F-40就曾經使用AIM-9B創造了人類空戰史上第一個導彈擊落戰果,越戰中使用導彈的超視距空戰就非常普遍了,美軍廣泛使用了包括AIM-4、7和9的多種空空導彈。創造了很多擊墜戰果,雖然超視距空戰的重要性非常高,但卻決不能取代狗鬥。
圖為開啟彈倉的F22戰鬥機
一是因為導彈在打擊戰鬥機的時候,並不擁有很高的機率擊毀敵機,或者說這一機率不足以迫使戰鬥機放棄把飛行效能作為第一設計要求,而優異飛行效能恰恰是降低被導彈擊落的可能性並且在狗鬥中擊敗對手的保證。由於導彈本身存在動力射程短,具有不可逃逸區,機動次數極其有限和最近射程等諸多限制,使得導彈在實際使用中並不是非常靈活,往往在三四公里處飛行員就失去了使用導彈的能力,被迫轉入機炮狗鬥,即使在合適的距離上對敵機發射了導彈,成功擊落戰鬥機這種高機動性飛行器的機率很難達到一半,只有30%~40%左右,或許在戰術要求下,發射所有導彈後飛機會立刻返航,但狗鬥並不會因此被避免。
殲20戰鬥機無疑是超視距空戰的典型代表
簡單說來,戰鬥機特有的高機動性和導彈本身的諸多限制使得導彈擊墜戰鬥機的效率不是很高,而靈活的機動性又恰恰是狗斗的效能保證,如果任務要求殲滅空域內的敵機而我機在導彈全部發射後仍然沒有完成任務,那麼狗鬥必然不可避免。
蘇57戰機目前在隱身效能上的不足讓人對其在超視距作戰時的效能有所懷疑
超視距空戰之所以能夠成為空戰的組成部分是因為中距彈在對付轟炸機這類大型飛機的時候往往能夠輕易有效的命中並造成嚴重損傷甚至擊落,其次是因為他也有一定機率擊落某位倒黴的戰鬥機飛行員,正是因為存在這樣一種機率,超視距空戰能力才成為戰鬥機不可或缺的能力。而並不是因為超視距空戰可以取代狗鬥在空戰中的地位。
-
4 # 航天兔
這個問題本來不想回答,但無意中發現了一篇問答專家的“神作”,所以一時手癢就上來了。
首先超機動的意義在現在空戰中,早就已經過了以“狗鬥”為第一需求的時代了,隨著空空導彈技術的巨大進步,現代空戰中,近距格鬥的發生率已經越來越小了。
以美軍為例,美國最近一次實戰中的“狗鬥”情況,是發生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利比亞,當時一架在利比亞邊境巡邏的F14,被利比亞的蘇22所偷襲,造成了美軍距今最近的一次空中“狗鬥”,而在實際空戰中,如果利比亞蘇22不進行“偷襲”的話,兩者也是沒有近距格鬥的可能。
因為在真實空戰中,現代空空導彈的技術進步,遠超同時代戰鬥機的機動效能……
在最早越南戰爭時,美空軍為F4E所裝備的AIM-9B響尾蛇格鬥彈,其導引頭的視場僅有左右各10度,最大有效鎖定距離也僅有1.5公里左右,同時最小射程也有900米,鎖定也需要數秒的時間。
在這種情況下,F-4E在空戰中經常會出現鎖定完目標,但目標已經出現在最小射程的問題,同時導彈極易被太Sunny干擾,只能瞄準敵機尾部的高溫發動機噴流紅外訊號來射擊,在兩機迎頭交戰時就沒用了,所以後來的F-4E在被逼無奈的情況下,裝備了航炮。
這也就是網路中,美軍戰機導彈打光,但又沒有航炮反被越南米格21追殺,後又裝備航炮的故事起源。
而真實情況則是,在同期美海軍研製出AIM-9D格鬥彈之後,美國海軍F-4在強化了雷達與導彈後的F-4J戰鬥機,都是純導彈戰鬥機,根本沒有航炮。
後來到了1982年的英阿“馬島戰役”時,有效射程超過3公里,可以對敵機正面發射的AIM-9L,大規模裝備英國“海鷂”後,整個馬島戰役期間,“海鷂”憑藉著效能卓越的AIM-9L取得了驚人的21:0的戰績,所有與海鷂交戰的阿根廷戰鬥機,在一次也沒有將“海鷂”納入到航炮射擊包線範圍內的時候就被海鷂擊落了。
而等到了今天,空空導彈已經誕生了AIM-9X、PL-10E這種射程超過10公里,比過去中程空空導彈射程還遠、發射後不管的全向格鬥彈了。
在這種情況下,近距格鬥本身就已經失去了根本的“近距”意義。
而超機動本身所包含的過機失速機動與大迎角機動,其實本質也並不是為我們所理解的“近距格鬥”所準備的,而是為了搶先佔據有力態勢所準備的,說白了就是為了搶先攻擊站位,迅速調整機頭指向,為空空導彈的瞄準做準備。
所以“超機動”在空戰的意義,根本不是為近距格而準備的,而是為了搶佔有力態勢!圖注:這些看著“很帥”的超機動動作,都需要“能量”的支撐。
因為飛機的超機動性,其根本的支撐因素是“能量”,無論是“瞬盤”也好、還是“穩盤”也好,都需要能量的支援,而在空戰中,如果你不能搶先佔據有力態勢,被對方搶到先手,你在躲避攻擊時就要損失“能量”,這樣,無論你躲沒躲開,在面對下一次攻擊時,你都會出於“劣勢”地位。
並且,現代主動制導空空導彈的命中率高的嚇人,根本不是某些“磚家”口中的30%-40%不到一半的機率,而是在90%以上,以美國AIM-120為例,在雙發齊射的情況下,命中率高達99%,逃脫的機率僅是“隨機”的1%。圖注:像AIM-120、“流星”這種效能變態的空空導彈,說它們命中率僅為30%-40%不到一半?這是是對空空導彈的侮辱!
所以在現代空戰中,都十分強調“態勢感知能力”,如果你可以在遠距離的時候/在對手還沒發現你的時候,利用資訊優勢,在多感測器的支援下,在全域性環境下做到單方面的戰場透明,那麼你就可以在遠距離內佔據有力態勢,根本不需要那些“花裡胡哨”的動作來搶佔先機。
根據美國2006年6月,在阿拉斯加舉行的“北方邊際2006”聯合軍事演習中,美國的F22A在利用自己隱身能力與資訊科技優勢時,對F15取得了驚人的144:1的戰績。
根據國內光電技術控制重點實驗室,對此的演習的技術分析認為;
“F22A在單邊或多邊對戰情況下,均對F15C保持技術壓制,F15C在同口徑雷達下,發現F22A的距離,不到其發現F15C距離的40.6%”。
F22A可在遠距離就發起打擊,而此時的F15C還不到鎖定F22A的距離,只能靠機動擺脫攻擊去拼近戰,在這種單邊捱打的情況下,面對逃脫率僅為1%的空空導彈的襲擊,一切的超機動性都是枉然。
其實,四代機真正的技術優勢,就是優秀的隱身能力,這是目前人所共知的事情,並不是某些二毛子磚家口裡的“超機動性”,這其實並不難理解,可能也只有某些“僱傭的槍手”自己不理解罷了!
所以,超機動性到底在超視距空戰中有多大的作用,相信大家自己心裡都應該清楚了。
回覆列表
在戰鬥機作戰中“看不見就打”的空戰稱為超視距空戰。
靠雷達或紅外線瞄準跟蹤裝置發現目標並依靠這些裝置來進行作戰。戰鬥機上的雷達發現空中目標的距離目前是100千米左右,有的飛機還要遠一些。良好優異的機動性在規避來襲的空空導彈是有更強的躲避能力,機動性好的飛機的轉彎角速度很快,飛機轉頭容易躲避超視距攻擊的導彈有更大的逃離機會。
現代空戰雖然不再限於只能從目標尾後攻擊,但無論如何應先將機頭大致指向目標。戰鬥機能向後發射導彈的技術目前尚不成熟。如果飛機能夠迅速偏轉使機頭指向目標(即所謂瞬時轉彎角速度大)優異的機動性將在格鬥中佔很大優勢。在大迎角或超過失速迎角時仍能做機動的飛機將更容易使機頭指向目標(即所謂過失速機動)。超視距作戰更要求飛機在超音速飛行時機動性要好,能保證發射導彈。在遠距離追蹤目標,遇到緊急情況很快偏轉機頭,因為跟蹤角速度不大。對飛機也有要求完成翻斤斗或下滑倒轉等機動動作。
超視距空戰則要求飛機能很快從高亞音速加速到超音速,機動性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