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關東俠客
-
2 # 苟或
松贊干布找李世民要的,不要被騙了唐朝的和親基本上都是打得人家跪地求饒別人不得已才找唐皇要的,李世民還算是比較不錯的了,沒有像兩漢這麼坑人隨便派幾個宮女過去和親就算了,和親可是最高階的外交手段比明朝那個三不不知道高哪裡去
-
3 # 白髮布衣的藏地讀行
唐蕃兩國究竟是怎麼聯姻的,這件事兒還真得仔細說說。
這兩個國家,第一次發生聯絡是在公元634年(唐貞觀八年),松贊干布遣使入長安覲見唐太宗。
當時的李世民正在志得意滿之時,四年前,他令李靖橫掃塞北,滅亡東突厥。此時,已有“天可汗”之名。
這個從西南地方冒出來的吐蕃,當時還真沒放在他的眼裡。當時,唐朝的戰略重心在西域的西突厥,打垮了西突厥不但能夠徹底解決北方地區的邊患,還能接續漢朝往昔的榮耀。因此,對吐蕃也就是打個哈哈,派了一個叫馮德遐的使臣回訪了吐蕃。
不成想,這個使臣見了松贊干布嘴上沒有把門的,為了宣揚唐朝小弟多,極力渲染唐朝和周邊民族的聯姻關係。
這時候,松贊干布才知道,原來突厥、回紇、吐谷渾的國王都娶了唐朝公主,那時候娶唐朝公主還是件很榮耀的事情,稱為“尚公主”。所以,從這個角度上來說,松贊干布娶了文成公主,確實可以稱為“下嫁”。
但隨後的情節並沒有那麼和諧,松贊干布一想,我吐蕃也是泱泱大國,實力一點也不比他們差,他們都能“尚公主”,我也得“尚公主”。公元636年(貞觀十年),吐蕃第一次向唐朝提出“尚公主”了請求,結果被李世民當面拒絕。
李世民這時候可能對吐蕃的情況依舊一無所知,再加上西南地區也確實不是唐朝關注的焦點,覺得沒有拉攏吐蕃的必要。
李世民的態度就是,公主是你想“尚”就“尚”的嗎?“不準!”
被撅了面子松贊干布很不爽,公元638年(貞觀十二年),聯合象雄在青海地區痛打了唐朝的小弟吐谷渾。打完了吐谷渾,他發現唐朝居然沒反應,便決定再刺激一下唐庭的神經。
同年八月,松贊干布興兵二十萬(號稱)直取松州(今四川松潘),並放出“公主不至,我且深入”的狂言。很多人都說,松贊干布攻打松州,李世民害怕了,因此把文成公主嫁與松贊干布。說這種話的人不是別有用心,就是對古代的軍事、地理一無所知。
松潘之地溝谷縱橫,松州正好卡在兩山夾持的中間,岷江由北向南穿城而過。在這種地形條件下,吐蕃軍隊只能仰攻一面城牆,二十萬大軍別說擺得下襬不下,每天的軍糧就把自己吃窮了。
另外,吐蕃軍隊遠道而來,利於野戰不利於攻城,這一點松贊干布心裡比誰都清楚。果然,在第一次接觸中,吐蕃軍隊狠狠教訓了輕敵出城的唐軍,但當唐軍龜縮在城內防守,吐蕃軍隊就是傻眼了。靠人命填了十幾天,松州城沒有一點能打下來的意思。
這時候,李世民也回過味兒來了,除了惱火於有人敢捋他的虎鬚之外,他還聞報川西諸羌,紛紛倒向吐蕃軍隊,這對於唐朝在川西的邊境造成巨大的隱患。
從這時起,李世民開始重視了這個叫做松贊干布的對手,他派吏部尚書侯君集為帥,統5萬步騎兵來援,也算給足了松贊面子。
九月初六日,援軍先鋒牛進達,夜襲吐蕃營帳斬殺千餘人後,吐蕃軍隊徐徐退去,松州之戰以平局告終。
從牛進達的戰績來看,所謂興兵二十萬,不過是唐史自己逗自己玩兒而已。堂堂二十萬人,死了千把人便退兵了,你好意思往回走嗎?
松州之戰意義在於,唐蕃兩國都認識到,對方不是一下半下就能打倒的。既然是這樣,聯姻呀、和親呀,這些政治手段,就可以放到桌面上了。否則的話,直接拿刀砍你不就得了,和什麼親!?
-
4 # 尚武菌
根據考古發現,遠在舊石器時代,中國西部的青藏高原地區便有人類活動。而據漢文史料典籍的記載,先秦時即有西羌族遷入該跑區,與當地原有居民融合,逐漸形成了吐蕃族各部落。其中有一個叫做棄聶棄的部落首領,統一了本部落並建立了王朝政權,由此被人們稱為“贊普”(意思是“雄強丈夫”,也指受上天指派而降臨的統治者)之後吐蕃的首領便都稱作贊普。吐蕃王國雖然建立,但沒有改變小邦林立的局面,直到公元6世紀時,各邦之間仍互相攻伐兼併。這時的贊普、松贊干布的父親受到毒害身亡,12歲的松贊干布便繼承了贊普的位子。經過努力,他成功化解了王國內部的政治危機,並遷都邏些(今西藏拉薩)。吐蕃王國逐漸強大,陸續消滅了蘇毗、羊同等部,統一了西藏。
後來太宗命侯君集為行軍大總管,率軍擊敗吐蕃。松贊干布兵敗回到邏些後,派遣使者帶著厚禮入唐謝罪,並再次表達求婚的誠意。在這種狀況下,太宗終於准許了他的請求,決定將文成公主下嫁吐蕃文成公主並非唐太宗之女而屬於宗室之女,她的名字史書中並無記我,人們猜測她的父親可能是太宗的某位族弟。她自幼受過良好的皇家教育,端莊穩重,知書達禮,還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
唐朝方面為公主的遠行做了充足的準備,除安排人員護送與做好行程計劃外,還在邊境地帶修建了行館,供公主和隨行人員休息以逐漸適應高原氣候。文成公主也沒有一味沉浸在即將遠離父母家園的悲傷中,而是積極瞭解吐蕃地區風土人情,籌劃即將到來的新生活。在她的嫁妝中,攜帶了大量的佛經、儒家經典以及種樹、醫藥等技術書籍,還準備了各種穀物的種子,以將漢地的作物推廣到高原地區。在經歷了一路的風霜雨雪之後,唐朝送親隊伍終於與松贊干布的迎親隊伍會合,一起到了吐蕃都城,並在當地舉行了盛大的婚禮。婚後,松贊干布依照公主的心願,為她修建了小昭寺,以供奉帶來的佛像與佛經。
唐朝和吐蕃的這次和親,雖然某種程度上是出於對強大異族政權安撫之需,但也成為漢藏兩地人民交往的良好開端。文成公主入藏為當地人民帶去了漢族的農業、醫藥、紡織、釀酒等先進生產技術,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文成公主還對佛教在西藏的傳播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儘管那時藏族還基本沒有人出家,但畢竟埋下了佛法的種子,為將來藏傳佛教的發展種下了因緣。和親之後,吐蕃與唐朝成為甥舅之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兩華人員交往頻繁,邊境相安無事;唐高宗即位後,還封松贊干布為“西海郡王”。松贊干布去世後,文成公主並沒有請求回到唐朝,而是留在當地繼續生活了30年之久,直到去世。吐蕃人民十分敬愛她,為她舉辦了隆重的葬禮儀式,並把她記錄在史書之中。至今藏地還流傳著許多關於文成公主的故事,在藏族人民創作的不少文藝作品,都流露出對她美好的懷念之情。
回覆列表
和親政策是古代中原王朝和周邊遊牧民族建立的一種政治互信,處理和少數民族關係的一種政治策略。漢朝時,劉解憂,劉細君遠嫁烏孫,王昭君下嫁匈奴王,大隋義成公主嫁突厥可汗。唐文成公主嫁松贊干布,金城公主嫁贊甫尺帶珠丹。這些和親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雙方矛盾,促進雙方百姓和平。另一方面也產生不利後果。松贊干布統一吐番各部,建立從羅些為中心奴隸制國家。他娶了尼泊爾王公主為妻,又向唐朝提親。又派大相陸東贊出使唐朝,遭到李世民拒絕。松贊干布領兵攻打唐朝。唐軍接連敗績。李世民最後決定把宗室女封公主嫁給松贊干布。松贊干布親自到柏海迎接。文成公主入藏帶去疏菜種子,先進耕作技術,大批文化典籍和大量手工業者。這些人進入西藏後大大促進了吐番生產力發展。吐番軍事實力很快強大起來,並走向對外擴張道路。同唐軍事衝突不斷。大非川之戰就是徵好的例子。後來吐番佔領河西走廊一帶,阻斷唐同西域聯糸。後來佔領整個西域,同阿拉伯人直接發生戰爭。屢次打敗阿拉伯軍隊,在一定成度上阻止了伊斯蘭教東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