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軍武最前哨

    其實軍用潛艇下潛深度也有超過1000米的,只不過是個例:前蘇聯建造的685型攻擊核潛艇曾創造過1250米的極限潛深(同類型潛艇中的最大潛深),而且還在1000米處進行過深海魚雷發射試驗;儘管685型核潛艇只建造了一艘,但其至今仍保持著核潛艇的最大潛深記錄。

    理論上來講,潛艇如果下潛的越深那麼它的隱蔽性也就越好,而提升隱蔽性也是各國軍用潛艇一致追求的目標之一。但是就目前來看,不管是常規潛艇還是核潛艇,潛深基本上都不會超過1000米。為什麼呢?原因如下:

    先,全力以赴打造一艘下潛深度超過1000米的潛艇就現在的技術而言問題不大,但建造者們必須要面對另外一個問題:高昂的造價!下潛深度越大也就意味著潛艇承受的壓力越大,那麼這就要求潛艇的材料必須能適應大潛深。

    以上文提到的685型攻擊核潛艇為例,當時蘇聯為了追求下潛深度,不得不使用鈦合金(加工成本非常高,蛟龍號就是用鈦合金建造的)這種高強度的材料來建造685型核潛艇;除此之外還要對潛艇的耐壓倉、艇內大氣環境控制系統進行特殊處理。可想而知,建造一艘這種大潛深的鈦合金潛艇所需的投入遠超過造一艘合金鋼潛艇。

    其次,過度追求大潛深或許會讓軍用潛艇在戰略戰術層面得不償失。潛艇先前深度太大的話必然會犧牲其包括上浮、行進以及備戰的機動靈活性;或許當潛艇正在準備時,目標已經就逃之夭夭了。

    再次,透過增加潛艇的下潛深度來實現隱蔽對於軍用潛艇而言其實是一種非常極端且低效的手段。因為海洋本身就存在諸多溫變層,例如溫躍層、鹽躍層、密度躍層、聲速躍層等,而這些躍層的存對水下通訊和潛艇的隱蔽本身就能夠起到積極的作用。

    比如位於海平面之下100到200米處的溫躍層,潛艇在這一區域航行時,位於水面的反潛平臺如果不安裝拖拽式聲吶基本上很難發現。所以只要潛艇在溫躍層的基礎上再適當的增加一定潛深,其實就能達到隱蔽的效果。

    綜述而言,追求極致潛深對於軍用潛艇在戰爭中的實際意義並不是很大,與其把精力花費在下潛深度上,還不如想辦法進一步增強潛艇的靜音效果。總而言之一句話,任何領域都適用物極必反的法則。

  • 2 # 扒劇少女喵

    潛深超過1000米的軍用潛艇

    能夠掛20噸炸彈以3馬赫速度飛5000公里的戰略轟炸機

    4馬赫巡航的截擊機

    裝彈道導彈的大型驅逐艦

    能掛50噸炸彈的超級轟炸機

    這些玩意都能造出來,而且不少東西都存在過,但……

    有用嗎?

    軍隊需要的不是一兩件“無敵”的裝備,是效費比最高的裝備,造一艘1000米潛深的攻擊核潛艇可以嗎?可以,但造一艘的價格別人能造三四艘甚至五六艘600米深的……

    只有鬥爭上處於劣勢的國家才會幻想搞出幾件“無敵武器”來夢想以一當十來解決對手,以質量換數量,但最終結果都是比質量略低一籌但數量鋪天蓋地的武器打垮。

    一般潛艇(戰略核潛艇不計算)的定位是破壞制海權,因此只要能達到這個目的的,就是好潛艇。

    追求潛深對於定位來說沒有任何用處,因為造能打更深的武器要容易的多,核潛艇能潛1000米,魚雷就能潛2000米,深水炸彈就能潛4000米,實在不行大不了上核深水炸彈,能擊沉核潛艇也是很划得來的。

    造5馬赫的導彈比5馬赫的飛機簡單,所以大家就不要求飛機飛太快了。

    造一把能打到800米以外的武器比把人送到800米以外打架無傷歸來要簡單多了,所以大家都不怎麼研究近戰武器了……

    用大炮把敵人炸死比戰死撫卹和培養成本便宜多了,所以TG也從小米加步槍進化成大炸逼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土建放線員需要看懂哪些圖紙,放線的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