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記:指文體。“記”這種體裁出現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它可以記人和事,可以記山川名勝,可以記器物建築,故又稱“雜記”。在寫法上大多以記述為主而兼有議論、抒情成分。此文選作課文時有所刪減。
2、奇巧人:技藝奇妙精巧的人。奇,奇特。
3、王叔遠:名毅,字叔遠。明代民間微雕藝人。
4、徑寸之木:直徑一寸的木頭。徑,直徑。
5、為:做,這裡指雕刻。
6、器皿:指器具。盤,碗一類的東西。
7、以至:以及。
8、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都能就著木頭原來的樣子模擬那些東西的形狀,各有各的情態。罔:無,沒有。罔不:無不,全都。因:就著。象:模仿。這裡指雕刻。各:各自。具:具有。情態:神態。
9、嘗:曾經。
10、貽餘:贈我。
《核舟記》是明朝文學家魏學洢創作的一篇說明文。此文細緻地描寫了一件微雕工藝品——“核舟”的形象,其構思精巧,形象逼真,反映了中國古代雕刻藝術的卓越成就,表達了作者對王叔遠精湛技術的讚美,以及對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與智慧的高度讚揚。全文語言生動平實、洗練,“核舟”的形象刻畫得十分具體,其上的人物亦描繪得逼真而又生動,這些都無不體現了作者細膩的文筆。
1、記:指文體。“記”這種體裁出現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它可以記人和事,可以記山川名勝,可以記器物建築,故又稱“雜記”。在寫法上大多以記述為主而兼有議論、抒情成分。此文選作課文時有所刪減。
2、奇巧人:技藝奇妙精巧的人。奇,奇特。
3、王叔遠:名毅,字叔遠。明代民間微雕藝人。
4、徑寸之木:直徑一寸的木頭。徑,直徑。
5、為:做,這裡指雕刻。
6、器皿:指器具。盤,碗一類的東西。
7、以至:以及。
8、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都能就著木頭原來的樣子模擬那些東西的形狀,各有各的情態。罔:無,沒有。罔不:無不,全都。因:就著。象:模仿。這裡指雕刻。各:各自。具:具有。情態:神態。
9、嘗:曾經。
10、貽餘:贈我。
擴充套件資料《核舟記》是明朝文學家魏學洢創作的一篇說明文。此文細緻地描寫了一件微雕工藝品——“核舟”的形象,其構思精巧,形象逼真,反映了中國古代雕刻藝術的卓越成就,表達了作者對王叔遠精湛技術的讚美,以及對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與智慧的高度讚揚。全文語言生動平實、洗練,“核舟”的形象刻畫得十分具體,其上的人物亦描繪得逼真而又生動,這些都無不體現了作者細膩的文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