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的重負
-
2 # 公子品史
二戰時美軍肉搏戰鬥力還是可以的,正常情況下一名美軍士兵對抗2-3名日軍士兵是沒有太大問題的。為什麼這麼說,這和很多因素相關,其中飲食是很主要的一個方面,美軍一般以高熱量、高蛋白的肉類食物以及麵包為主,日軍主要以碳水化合物的米飯為主,配以一定量的肉乾或者魚乾之類的小菜。所以在身材方面,美軍士兵就和日軍士兵相差很大。下面我將從幾方面進行說明。
二戰美軍口糧
營養方面我們不管在書籍裡還是紀錄片裡都會發現這麼一個情況,美軍士兵身材都比較高大,看上去渾身有力,肌肉發達。反觀日軍士兵,身高明顯比較矮,身體素質和美軍有一定的差距,在很多肉搏戰中日軍士兵很明顯吃虧了,美軍士兵的力量想對於日軍士兵很 明顯佔了上峰。
這個和二軍的飲食有很大關係,美華人從小就是吃麵包和牛肉的,這樣發育比較快,身體獲得的能量也較高,所以個頭普通不低,而且對身高發育有影響的蛋白質,牛奶中很多,美華人也都有喝牛奶的習慣,所以他們發育普遍比較好。
而日本人呢?作為東亞人種,主要還是以稻米為主食,吃蔬菜比較多,基本沒有喝牛奶的習慣,吃肉的機會也比較少,所以在身體發育階段,普遍比歐美人發育的差,個子矮。這些在肉搏戰的時候是很吃虧的,因為你的力量不行。
我們在來看看二戰中美軍和日軍的飲食配給,美軍單兵飲食配給為巧克力、、口香糖、午餐肉、塗好黃油的麵包還有每人每天三根菸和可口可樂。這些食物給美軍帶來了充足的活動能量,他們從來都不曾為吃飯擔心。
日軍食物配給主要是稻米,以及味噌、鹽,通常在打仗時每人每天的食糧是米四合五勺到六合(一般是製作成飯糰方便攜帶)、鹽一勺、味噌二勺,以及水一升。很少有肉類補充,更不要說巧克力和口香糖了,很多日軍士兵從來都沒吃過這些。所以在能量補充方面,日軍比美軍差了一大截。
美軍裝備
肉搏能力美軍士兵在正式進入部隊之前都要經過若干月的新兵訓練,訓練是十分艱苦的,要學習很多方面,包括佇列、槍械訓練、戰鬥技巧等等,其中就包括了基礎的搏擊訓練,一般每個士兵基本都要求掌握的,這些搏擊的訓練都是經歷過實戰檢驗的。日軍當然也是一樣,不過因為天生的劣勢,在實際搏鬥中,一對一的情況下,日軍根本不是美軍士兵的對手,基本都要2-3個日軍士兵才能對付一個美軍士兵。
特別是戰爭後期,本島被美軍封鎖,很多物資運不進來,士兵的口糧配給也越來越少,質量也越來越差。美軍相反就沒有這樣的問題,他們的補充很充足,這就使得肉搏戰中,美軍優勢越來越明顯。
投降的日本兵
到了二戰後期,日軍的情況每況愈下,美軍卻越來越好,在肉搏戰中日軍2-3人也不見得能夠對付的了一名美軍士兵了。
-
3 # 一杆98k走天下
感謝官方支援
答:
啥啥啥!?二戰美國和日本誰身體比較強壯!?我來羅列幾個哈【圖1美】【圖2日】
二戰美國士兵和日本士兵吃的簡直是天差地別,美國在打太平洋戰爭的時候吃的幾乎全都是肉,而小日本鬼子吃的青菜、和幾皮肉乾,有時候戰糧稀缺直接沒得吃。
我以前在百度看過小日本和美國佬打架的影片,二戰的,根本不是同一級別的。
畢竟不是每一個日本士兵都是弱雞,也有些吃的好的,狀的,我們不能一棍子打死一群人,總有強壯的和瘦弱的,當然美國也有強壯的瘦弱的,只是比較少而已。
【98k軍事】
“喜歡的可以關注下”
-
4 # 老威觀史
我是老威,我來回答。
如果肉搏的話,那麼就看誰的身材高大,誰的力氣大了,這方面美軍明顯佔優,這個沒辦法,是人種決定的,美軍基本都是歐美人,一般身材比當時日本的亞洲人身材普遍要高大一些,所以真的打肉搏的話,日軍一般都是吃虧的。
但是美軍基本不會和日軍肉搏,因為美軍非常在乎自身的傷亡,如果打肉搏戰,雖然能打贏,但是自身傷亡也會很大。所以美軍一般儘量避免肉搏戰。
而日軍則停留在一戰的思維上,他們很多時候都是做好了肉搏戰的準備,士兵的步槍上一般都裝有刺刀,就是為了近戰而設計的。
這就是兩個國家的工業能力的原因,眾所周知,美國的工業能力明顯強於日本。二戰爆發前,我們可以看下兩國工業能力的對比:
鋼:美國4789萬噸,日本669萬噸
生鐵:美國3232萬噸,日本330萬噸
煤:美國40491萬噸,日本5110萬噸
原油:美國17094萬噸,日本33.4萬噸
發電量:美國1613億度,日本341億度。
可以說在工業上,兩國有著近乎十倍的差距,所以美華人打仗從來不吝嗇子彈,往往一打起來子彈炮彈就瘋狂輸出,寧願多浪費彈藥,也絕不讓自己人冒著生命危險去打肉搏戰,能遠距離解決問題就遠距離解決問題。就算靠近了打近戰,也是用的手槍,而不是和日本人拼刺刀,所以美軍裝備中沒有刺刀。
實際上,當時日軍由於沒有碰到過強大的對手,還以為對手都和中國戰場上一樣,所以經常發動萬歲衝鋒,也就是自殺式衝鋒,但熟不知美軍火力非常猛,任你多少人衝過來都照樣消滅。比如在瓜島戰役中,當時的一木支隊就非常輕敵,認為美軍都是少爺兵,不經打,幾百人在瓜島登陸以後就要發動進攻。當時他們連重灌備都沒帶,只帶了一些輕武器,然而他們不知道,面對他們的是上萬裝備精良的美軍,結果衝了一個晚上,幾百人一下子就打光了。這樣的情況在太平洋戰場上還有很多,日軍由於戰術思想落後,所有經常吃了美軍兇猛火力的虧。
-
5 # 例如101908651
我覺得當時單兵作戰能力綜合對比德國第一、蘇聯第二、小日本第三、老美第四。德國打蘇聯戰損比1:2,德國死一千萬,毛子死了兩千萬。諾門坎以及後面出兵東北蘇聯對日本略勝一籌。美國依靠火力兵力優勢,在很多島嶼爭奪上傷亡略大於日本。所以日本陸軍略強美國大兵。老美在西線佔盡空中優勢打德國二流部隊都費勁,而且西線只有德國百分之二十不到的部隊,德國大部分主力都在東線和毛子打美國都沒討到好處。所以美國也弱於蘇德。因為當時華人吃不飽以及兵員參差不齊所以無法整體對比。
-
6 # Ghoul內幕
很強悍,殺氣騰騰,高冷
在二戰前期,美華人的反戰情緒是很大的,大多數美華人都反對美國參與戰爭,他們更願意置之事外。但珍珠港偷襲讓美華人明白,這場戰爭誰也不能置身事外,繼續放任法西斯只會適得其反,於是美華人群情激奮,勢要與法西斯鬥爭到底,很多人都迫不及待地入伍參與戰爭,這是美華人踴躍參軍先決條件。
特別經歷過珍珠巷事件之後,士兵們人人都從小綿羊變成綠巨人,美國大兵肉搏狠起來還是很猛的,畢竟都是在戰場裡上過刀山,下過油鍋,燙過火海……
第一~二戰時期,美國軍人被稱之為“美國大兵”,的確名不虛傳。由於人種的原因,再加上後勤伙食保障到位,本來就人高馬大的美國大兵身上的肌肉愈發粗壯,肌肉線條十分明顯。當然,通常這個人高馬大的前提是大兵們入伍前都有健身習慣。百度二戰資料:美軍對日軍傷亡比例為 1:20
第二~二戰初期,日軍蓄謀發動戰爭已久,物資、糧食、給養各方面都準備得很充足,所以才造就了十分發達的肌肉型別。但是,到了戰爭後期,日本國內資源愈發緊張,供應變得越來越困難,日軍的風光不再,很多日本士兵變得瘦骨嶙峋,一天能吃上一個飯糰都已經是很不錯的待遇了。1943年,日軍資源日益匱乏,在一場戰役中日軍海軍第十七團被困在一座海島上,期間戰鬥日軍死掉了幾百人。而按照當時的統計,日軍想要殺死1個美國士兵,需要付出死亡7個日本士兵的代價!
-
7 # 薩沙
二戰美軍肉搏能力不如日軍,雖然身體上面有很大優勢。
二戰初期,現役日軍都是選擇的精銳,平均身高為1米65,堪稱日本國內的大個子。
然而,這批日軍不過三四十萬,擴軍到幾百萬以後就不一樣了。
日本投降時,日軍平均身高也就1米50左右,非常矮小。
而美軍不同。
經過分析,二戰中身高最高的軍隊就是美軍,而不是德軍或者蘇軍。
因為當時美軍基本都是白人,相當一部分還是德國、東歐後裔,本來身高就很高。
而美國當時是全世界最富裕的國家,飲食的營養很高,尤其吃蛋吃奶可以促進身高發育。
而美軍平均身高就有1米73。大家知道,既然是平均身高,就說明有不少人的身高是原高於1米73的。其實在美軍中,身高1米8以上的很常見。
所以大部分美軍士兵比日軍士兵高得多,搞出半個腦袋。
而近距離肉搏中,即便是使用刺刀,也終究是力量更大,身材更高的一方佔上風。
不過,美軍如果和日軍拼刺刀,還真不見得拼得過。
這主要是美軍雖然有拼刺專案,但只是培養士兵的勇敢精神。
實際上,美軍極少和日軍肉搏,因為沒有必要。
除了初期海陸軍戰隊使用較爛的武器以外,美軍武器尤其是步兵班火力是很強大的。
拋去機槍不談,
普通士兵人手一支加蘭德半自動步槍,可以連續單發射擊8槍。
原則上,這就可以在近距離對付多個日軍士兵。
另外,正副班長都有一支衝鋒槍,火力非常旺盛,可以連續掃射。
同時,很多美軍還有m1卡賓槍,可以連射20發子彈!
除了這些武器以外,美軍很多士兵都佩戴手槍,分為美軍提供和自購。
絕大部分是M1911半自動手槍,直到今天也是近距離槍戰的霸主手槍。
只要操作得法,M1911半自動手槍可以輕鬆在近距離擊斃三四個日本兵。
在美軍這種強悍的近距離火力下,日軍其實根本沒有什麼拼刺的機會。
這也是為什麼日軍萬歲衝鋒幾乎沒有戰果的原因?
都成活靶子了。
-
8 # 國平軍史
從好萊塢拍攝的二戰題材的《風語者》《血戰鋼鋸嶺》、《細細的紅線》、《拯救大兵瑞恩》等大片來看,美國士兵的作戰能力,不似意識形態所宣傳的那般貪生怕死,都是些什麼紙老虎,否則就難以解釋美海軍在西太平洋上全殲瞭如日中天的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美海軍陸戰隊殲滅了上百萬戰鬥力非常強悍的日本陸軍。
抗戰十一年,國內就是做不到哪怕成建制地全殲日本陸軍一個野戰師團,但美軍卻成建制地殲滅了許多日本陸軍野戰師團,因此,美軍的戰鬥力也很強,這就是最好的證明,只有實戰才能檢驗軍隊的戰鬥力,靠打嘴炮是沒有什麼用的。
二戰時,美軍的作戰能力不會差到哪裡去,甚至在日本陸軍之上,這從個人身體素質上可以得到驗證,前幾天剛寫過一篇關於二戰時期日本軍隊特別是其陸軍身高的文章,查詢了許多資料,得出的結論是開戰初期 ,由於日本軍隊員額也就30餘萬人,所以士兵都是百裡挑一的,身高達到了1.65米的平均水平。
但戰爭爆發以後,特別是太平洋戰爭開始,日軍急劇擴充兵力,全國也就7000餘萬人口,卻擁有了800萬以上的兵力,因此,後期兵源到戰爭末期時,平均身高僅為1.50米,是有許多研究資料包括戰爭結束以後,數百萬日本軍隊被遣送回國時,西方記者拍攝了大量照片,從側面印證了日本軍人身材真的很矮小。
一個平均身高僅1.50米左右的日本軍人,和平均身高1.75米的美國軍人 ,赤手空拳的肉搏戰試一下,孰強孰弱,僅從身高、體量、力量,其實已經給出了答案。
即便廣義的肉搏拼刺刀,儘管日本軍隊三八式包括九九式步槍槍身較長加上長長的軍刺,在拼刺時將處於有利態勢,但美軍自瓜島戰役換裝以後,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裝上軍刺也不短,加上美軍本身長得身高馬大,身材矮小的日本軍人要刺殺美國大兵也不容易,一般應該是美軍稍占上風。
況且,為了有效對付日軍發動的軍刺衝鋒,美國大兵普遍裝備了7發彈匣供彈的11.43毫米的M-1911手槍,在近距離內能對進攻的日軍能予以殺傷,大威力手槍彈在近距離內的停止作用相當強,中一發即便不死,也將停止抵抗。
由於美軍步兵普遍裝備8發漏夾供彈的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加上班長一把20/30發彈匣供彈的M-1湯姆遜衝鋒槍,軍士一把15發彈匣供彈的M-1卡賓槍,兩把裝上兩腳架當輕機槍使用的20發彈匣供彈的M-1918A1/A2勃朗寧自動步槍,其火力遠在以5發栓動步槍為主的日本陸軍之上。
火力的不對等,是導致日軍傷亡在美軍之上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事實上美軍和日軍發生肉搏的機會是非常少的,即便肉搏時,身材矮小的日本兵要刺殺美國兵,機會也不是太多,雙方力量不等使然。
-
9 # 小約翰
二戰時期美軍的肉搏能力不強。
這是事實,因為美軍確實不太擅長肉搏。
但是,美軍與日本人肉搏,大機率是打不過日本人的。
從身材上講,美軍對日本人形成了碾壓級的優勢。
由於飲食結構和經濟水平差異,二戰時的日本人營養很匱乏,軍隊士兵普遍身高很矮。太平洋戰爭後期,日本國內幾乎是個男人就去當兵了,平均身高只有1.50米。就算是1937年日軍的精兵身高也不過平均165。日本雖然到處侵略,老百姓吃的卻一點也不好,很多日本人願意當兵就是因為當兵可以吃大米而已。
而美軍天天大魚大肉的供著,加上人種優勢。平均身高要比日本人高出整整一頭。即使在二戰後期平均身高也達到了167,美軍士兵與日軍士兵相遇時,平均都要高上一二十釐米。
打過架的人都知道,在赤手空拳的肉搏中,身高體重就是絕對優勢。只要技巧上沒有太大差異,打架的結果一定是高的打贏矮的,胖的打贏瘦的。如果赤手空拳打架,日本人恐怕會被美華人打趴下。
但是,戰場上的情況並不如此。
因為,戰場上的肉搏,大多數不是赤手空拳。
二戰中的日軍,非常重視刺刀訓練和槍法,所以日軍的個人戰鬥力是很強的。
當肉搏加入了武器,尤其刺刀這種銳器,技巧就是絕對的主要因素。二戰中的美軍基本不訓練拼刺,很多士兵嫌刺刀不順手,甚至直接用槍托上去拼殺。這樣的美軍是打不過日軍士兵的。
日本人的刺刀水平有多高呢?在東亞戰場,諾門坎之戰中,日軍面對著體格幾乎是自己兩倍的蘇聯人,曾經在白刃戰中打出了1:27的驚人戰損率。連膀大腰圓的蘇聯人都拼刺刀拼不過小日本,可想而知美華人也不會佔什麼便宜。
但是,美軍並不需要和日本人拼刺刀。之所以白刃戰在東亞比較流行,是因為雙方火力都很弱,中國戰場很多部隊甚至連槍都配不齊,所以很多中國軍隊會主動尋找白刃戰的機會,讓日本人覺得拼刺訓練更加重要。
而美華人根本不存在這個問題。
二戰中的美軍,普遍配備半自動全自動火器。普通士兵使用的半自動加蘭德步槍和湯普森衝鋒槍,可以讓美軍一個步兵班擁有日軍一個連的火力,這種火力之下,持有刺刀的日軍根本無法靠近。
另外,就算日軍真的埋伏美軍,美軍極高的手槍配備率也讓日軍無機可乘。
最主要的是,面對著企圖埋伏在洞裡,溝裡的日軍,美華人一般不會去一個個清掃,而是直接——
美式打火機,一噴保平安!
-
10 # 王磊123456987
你讓有錢人和一個光腳板的窮人打,就算有錢人身體再壯,也打不過窮人,窮人可以拼命,有錢人不能。美國的軍工製造能力那麼強,沒必要搞冷兵器。
-
11 # 使用者92780611160
二戰期間,一個美軍士兵能打幾個日軍士兵,這不好說,如果是一對一的話,美軍士兵絕對是佔有很大優勢的。拋開戰鬥素養不說,單就身高體重上來說,一個美軍士兵完全可以頂替一個半日軍士兵。
二戰初期 ,日軍兵員也就30餘萬人左右,日軍為了達到侵略目的,在國內挑選士兵可謂是優中選優,百裡挑一。但戰爭爆發以後,尤其是太平洋戰爭開始,日軍兵員短缺,急劇擴充兵力,當時日本全國也就7000餘萬人口,卻擁有了800萬以上的兵力,因此隨著戰爭的延續,日軍為了補充兵員,可以說只要是能動的人,就必須當兵上戰場。哪怕是身高僅為1.50米左右的學生也不放過,這就直接導致了日軍戰鬥力的 “下降”。可日軍士兵接受的所謂武士道精神,不怕死,敢去死。這也讓 “大塊頭”的美軍士兵心有餘悸。
儘管日本軍隊三八式步槍槍身長在加上長長的刺刀,在肉搏時是處於有利狀態,但美軍的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裝上軍刺也不短,加上美軍本身長得身高馬大,身材矮小的日本士兵要刺殺美國大兵也不容易。況且美國大兵還普遍裝備了7發彈匣供彈的自動手槍,在近距離內能對進攻的日軍給予殺傷,在這種大威力手槍彈的作用下,即便一發打不死死,也將失去抵抗能力。
因為在火力的不對等的情況下,直接是導致日軍傷亡在美軍之上一個重要的原因。事實上美軍和日軍發生肉搏的機會也不多的,即便肉搏時,身材矮小的日本兵要想刺殺美國兵,成功的機會也不是太多。
-
12 # 紫禁公子
在不少人的印象當中,美華人長得高大威猛,一看就是渾身充滿了力量,具有著爆發力的人員。反觀日本人,他們的身高可是出了名的矮,也是因此,很多人才會說日本人看起來顯得非常猥瑣。但是當很高大的美華人對上如此矮小的日本人,很多人都認為,美華人是必勝的局勢。但實際上,這個結局絕對能讓人大吃一驚。因為在二戰的時候,如果不拼武器,只是赤身肉搏的話,那麼日軍還要更勝一籌。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呢?
實際上,美軍因為科技武器太過於先進,算是科技走在世界前端的國家。因此,他們太依賴於先進的武器技術,反而忽略了對士兵自身能力的培養。再者來說,美軍的確沒必要去和別人近身搏鬥,依靠遠端射擊的武器,就能將敵人的生命結束在遠處。所以,與其花時間來鍛鍊近身作戰的能力,還不如花時間多熟悉一下先進的武器。將這些武器熟練又靈活的運用,才能讓人在戰場上更好的殺敵人,才能夠更好的保命。
但是反觀日本這方面,日本有著武士精神,所以他們非常崇尚武力。再加上他們曾經和中國古代皇朝的關係還算不錯,因此受我們中國功夫的影響,他們也變得非常的好武起來。由於全國都流行武士精神,那大家就喜歡練習武術,故而日本人的近身搏鬥能力,相當的出色。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即使美軍佔有身高優勢,體型優勢,但是赤手空拳的跟日軍來做一次搏鬥的話,那他們就會是輸的一面。
其實就是說白了,美軍更依賴於遠端武器,不過如果換成日本有這麼發達的科技條件的話,想必他們也會喜歡使用這樣先進的武器,而不是採用這類近身對戰的方式的。畢竟有著省力有用的方法,誰都會選擇這樣的好方法。所以美軍如果和日軍近身作戰的話,那他們輸的可能性很高。可是在二戰的時候,美軍能夠贏過日本,這就說明,即使他們肉身作戰不行,但一樣能夠獲得勝利。
所以從這就能看得出來,在這樣一個極為發達的時代之下,單靠肉身作戰已經是行不通的一件事了,只有不斷的發明出先進武器,改良出優秀的作戰工具,這才是在戰場上取勝的關鍵性所在。
回覆列表
二戰中的日本,是被美國從頭到腳打服的,除了軍事科技,近戰白刃戰肉搏戰也是的……其實一點都不奇怪,美國孩子從小就是拳擊橄欖球籃球等身體對抗激烈衝撞的運動,更有動不動就決鬥的習慣,軍人俱樂部裡打群架更是家常便飯,民族相當尚武……《風語者》中,步槍刺刀+衝鋒槍+手槍,一個背靠背的三人小組,沒幾倍的兵力,日本人根本衝不動它!由於美軍允許擁有私人武器,因此國內寄到瓜島的郵包五花八門什麼都有,雙管獵槍,霞彈槍,大號左輪,印第安短柄斧,甚至還有肉鉤子,一些軍中的“芝加哥黑幫”戴有祖傳的銅指套,肉搏時一拳下去,幾根肋骨就斷了,美華人並不害怕刺刀但害怕日本軍刀,可是後來又發現,工兵用來開山的大砍刀,才是日本軍刀的剋星,一位隨軍牧師回憶道,經常會有一小撮美軍匪徒帶著“傢伙”進叢林找日本人單挑,目的就是挖日本人嘴裡的金牙拿到黑市上賣,後來日本人看到這幫人就逃……美華人會盡量避免肉搏,炮彈能解決的不會用子彈,子彈能解決的不會用刺刀,但真的要肉搏了他也並不害怕,體格強壯的優勢非常明顯,在北韓戰爭的雲山,一個1米9的美國兵,華人上去五個人才把他扳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