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曾園

    “當她坐著一乘由十六個農民抬著的轎子,進入孔祥熙的故鄉山西省太谷縣時,她驚異地發現了一種前所未聞最奢侈的生活。”《宋氏三姐妹》這樣描述宋靄齡進入晉地時的心情。後來,她得知在晉商的家庭裡,一個人可以擁有七十個傭人。

    晉商,普通人的模糊印象中,這是一群很有手腕、很有辦法的人。在《喬家大院》這部風靡全國的電視劇裡,我們也會得出如此結論。現在看來,這部劇的主題現在看來還是舊了些:封建家庭、家族矛盾、女性地位、命運沉浮……雖然,有那麼兩三集表現了喬致庸在蒙古荒漠地帶艱難運送茶葉,但經商敘事中最吸引理性觀眾的核心問題並未觸及:晉商怎麼發現茶葉可以牟利的?如何在政府的嚴密監控下展開貿易?如何在全國茶產區發現尋找好茶?如何與福建茶農談判?如何將茶賣給俄羅斯人?這些細節中其實也包含情感,但可能都因為覺得“瑣碎”“專業”而被拋棄了。其實,這種理性背後的慾望,正是美劇保持長久征服力的原因。

    晉人非常奇怪,在我們這個古老的農業國家裡,他們早早就下定了決心經商。記載周朝故事的《國語》記載了晉國首都絳城那些富商,只能乘坐用皮革遮蔽木製的車子來往於鬧市,只因為他們沒什麼功勞。憑他們的財富足以用黃金寶玉來裝飾車子,穿上刺繡花紋的衣服,用豐厚的禮物與諸侯交往。可見晉人雖然很早就有經商的傳統,但似乎並無特別之處。晉國政府壓制商人,比如限制使用高檔車馬,與其他地方也並無不同。

    在我有限的觀察裡,唐代的晉商就有些異樣了。大曆十才子韓翊有句話這樣說:“吳主禮賢,方聞置茗。晉臣愛客,才有分茶。”為什麼晉人最早在茶中發現了待客之道?

    商人與所有人不同之處在於,他們會抑制自己炫耀的慾望。他如何發現差價,如何發現某條商路存在暴利的可能性,這種發現的狂喜一定被洩露的恐懼深深遏制住了。正史中晉商完全是透明的,他們只出現在文人筆記裡,但這些故事,往往與“錢”有關,與他們商業上的作為無關。

    好在晉商的特別之處被髮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學者們發現了。日本人荒川正晴在《唐代粟特商人與漢族商人》一文中披露:唐代粟特商人擁有大量金銀,除利貸與兌換,還開具票據與支票(這可能是中國最早的票據,也是晉商票號的祖師爺)。不僅如此,他們還開展了投資業務,胡漢商人聯手在中亞各國開拓貿易。

  • 2 # 考拉的古水君

    經商即就是做人,晉商之所以能長盛不衰,就在於其將做人的道理應用於商業的運作中,至誠的做人之道使得其在商場中所向披靡。

    1.誠信第一

    山西商人崇信尚義,名聞四海。 在歷史上,蒙古牧民只要看到刻印有晉商“三玉川”、“長裕川”字樣的磚茶就爭相購買,他們甚至以磚茶代替銀兩作為貨幣在交易中使用。 自古以來,從經營思想上看,商人可分兩類:一是誠商,又稱廉賈,良賈,良商;二是貪商,又稱任商,佞商,奸賈,奸商。前者薄利多銷,貨真價實;後者壓價、抬價、造假摻假,囤積居奇,投機倒把。其區別在於誠商以信義為重,奸商做生意不講信義。山西商人則是重信義的一個代表群體。近代名人梁啟超就曾經說過:“晉商篤守信用。”

    2.同舟共濟

    天下晉商是一家 隨著山西商人活動區域和業務範圍的擴大,商業競爭也愈來愈激烈。但是山西商人沒有因為利益上的競爭而相互傾軋,反而從家族到鄉人間,逐漸形成“同舟共濟”的群體。如明代隆慶、萬曆年間,蒲州張四維家族、王崇古家族、馬自強家族,都是大商人家庭,三家聯姻為親戚,張四維曾任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參贊機務,王崇古官居兵部尚書,馬自強曾任禮部尚書,三家的聯姻,增強了其商業競爭實力。王崇古家在河東經營鹽業,張四維之父是長蘆大鹽商,累資數十百萬。張、王二氏聯手,結成了鹽商團夥,控制了河東、長蘆兩處鹽利,具有一定的壟斷性。在親緣集團的基礎上,晉商又逐漸發展為地緣組織,以鄉人為主體形成了山西商人群體。

    3.熱情周到的服務態度

    山西商人之所以善於理財,名揚海內,與他們善於揣摸顧客的心理是分不開的。每個消費者的心理,除希望買到物美價廉、稱心如意的商品外,即所謂買的稱心,還希望買的順心,受人尊敬不被人欺。而買的稱心和買的順心,對不同性別、不同年齡和不同階層的人來說,又各有所不同,晉商在這幾個方面都摸得比較透徹,故能針對不同顧客而區別對待。就以稱呼來說,對婦女有老太太、太太、大姐、小姐、大娘、大嫂之別,對男士則稱老爺、先生、少爺、大爺、大哥等多種。這些稱呼,並不是商人與顧客的輩分之稱,而是對顧客的尊稱。因為人人都喜好吃“順心丸”,有禮貌地稱呼,既體現著商人對顧客的尊重,是“仁”的表現,又對經營會產生很好的效果。

    4.樂善好施,絕不忘本

    光緒三年(1877)年,山西省全省發生百年不遇的大旱災。莊稼顆粒無收,百姓生活極端艱辛,由於當時訊息的傳播非常緩慢,再加上交通不便,當全國各地得知山西境內嚴重遭災的訊息時,山西各地已是村落荒涼,饑民攜子奔走,走到途中,往往全家餓死在道旁。 因為災情極為嚴重,人口減耗過大,清廷指示全國各省全力支援,調集糧款,運往山西。各省官員接到指示,紛紛籌款、籌糧,設法火速運往山西。 而此時,遍及全國各地的山西商人尤其票商,生意發展興旺,如日中天,資金也相當雄厚,在商界中首屈一指。家鄉所遭受的災難,使他們再也無法安心地經營,每時每刻都在惦念著自己的父老鄉親。於是紛紛組織起來為家鄉出力。 各大票號及股東成為捐輸賑款的骨幹。短短几個月時間內,各家票號就捐銀12萬兩。喬致庸一人向家鄉捐輸3.6萬兩白銀,在當地富戶中表現很突出。曾國荃大加賞識,親筆題寫“福重琅環”的巨幅匾額相贈。

    5.注重公道

    為商不奸 一般商人往往見利就取,不顧其他,所以有“無商不奸”之說,但偷奸耍滑也許能得一時之利,卻絕對無法長久維持。騙人只能使自己面對被顧客唾棄的困境。山西商人正是重視信譽的建立才使自己在相當長的時間裡立於不敗之地。 山西祁縣喬家復字號僅在包頭就有幾十家店鋪,經營範圍廣泛,其發達興旺的局面維持長達二百年之久,票號、錢莊亦是其經營範圍之一。喬家各處店鋪在其東家的指導、督促下形成了自己誠樸、踏實的經營風格。有一次,復盛公油鋪進來大批胡麻油,這是本地緊俏物品,一位自作聰明的夥計知道有厚利可圖,往一桶油中偷偷地摻入劣質油,以為會討得掌櫃的歡心,沒想到掌櫃知道後大動肝火,立刻命其將這桶油倒出重灌。此事一傳出,在當地傳為美談,來複字號購貨的人川流不息。

    6.義利相通,修身正己

    義,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所講的一種道德規範,也是禁約人們行為的準則。孟子說:“義,人之正路也。”荀子說:“夫義者,所以限禁人之為惡與奸者也。”明清山西商人講究見利思義,不發不義之財。“仁中取利真君子,義內求財大丈夫”,義利相濟相通。明代山西蒲州商人王文顯說:“夫商與士,異術而同心。故善商者,處財貨之場,而修高明之行,是雖逐利而不汙。善士者引先王之經,而絕貨利之途,是故必名而有成。故利以義制,名以清修,各守其業,天之鑑也。”在義利相通觀的影響下,先義後利,以義制利,作為商人經營的哲學基礎,成為晉商精神價值觀的核心。

    7.博大為懷,寬厚待人

    博大寬厚是晉商文化的精神底蘊和晉商群體賴以發展的精神支柱。 博大是指山西商人胸懷寬廣,眼光遠大,善於審時度勢,洞察機遇,敏於觀察商情,捕捉戰機。 寬厚是指山西商人寬厚待人,以義取財;善於以利厚人,協調關係,增強友誼,善於化解業務糾紛和協調師徒關係的大家風度。

  • 3 # 人生無簡史

    晉商在中國的古、近代發展史上,曾經留下過濃墨重彩的一筆。晉商的興起,有資料表明是從明朝開始的,當時山西礦產資源豐富,手工業和加工製造業也已初具規模。這為晉商的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使得晉商逐步走向輝煌。還有一個因素,那就是當時晉南一代地窄人稠,外出經商成為人們的謀生手段,晉中商人當時也已遍及全國各地。

    在這種情況下,為了壯大自己的力量,維護自身的利益,晉商的商業組織開始出現。初始還是較為鬆散的商人群體,後來發展為東夥制,也就是類似於現在的股份制。這是晉商的一大創舉,也是晉商能夠經久不衰的一個重要原因。到了清朝,會館的出現標誌著晉商的發展到達鼎盛時期。會館剛開始是為了聯絡同鄉感情的,到後來發展成為維護同行和同鄉利益的組織。

    晉商的發展壯大,不僅給人們帶來了巨大的財富,而且也改變了當時人們多年來“學而優則仕”的觀念。我們知道晉商的主要經濟體是票號,其發展經歷了駝幫,船幫和票號。在清代由於晉商的強盛,票號成為當時非常熱門的行業。這一時期,晉商雄居中華,飲譽歐亞,輝煌業績中外矚目!

    到了清朝後期和民國時期,晉商由於種種原因開始衰落,山西在中國經濟舞臺上,也開始變得平淡起來。

    晉商的發展有其特殊的政治、環境因素,但是晉商成功的根源更在於,誠信和團結的商幫政策。我想正是恪守這樣的經商文化,才使得晉商在百餘年間可以傲視世界。現在晉商留給人們的商業文化,恐怕就是那幾處大院兒了:喬家大院被譽為民俗博物館;曲家大院兒成為晉商文化博物館;曹家大院可見其顯赫家族;王家大院是儲存最為完好的建築群;常家莊園為中國第一儒商舊居。還有那些遍佈全國各地的山西會館,成為重要的文物。它也是晉商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

    據相關資料統計,山西會館在全國建有500多座。晉商正是以這些會館為依託,拜關公,崇忠義,團結鄉人聯合發展,締造了晉商商業帝國。不過現在存世的僅有50餘座。任何一個組織的發展壯大,都會形成一定的文化遵循根基,晉商的忠義、誠信、團結,就是留給後人的晉商文化!

  • 4 # 老許說兩句

    晉商始於宋代,稱雄於明清,衰落於20世紀初。

    誠實守信、義利並舉就是其中最為本質的兩個內容,它們支撐著山西商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業績,並對後世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誠實守信:為商做人之本  

    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文化。“誠”這一哲學範疇是儒家經典《中庸》提出來的:“誠者,天之道也”,“不誠無物”。

    “信”是儒家倫理思想的重要範疇。它的含義主要是指誠實可靠,守信用。作為人所應有的優秀品質和做人的倫理規範原則,“信”在儒學精神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晉商受儒家思想影響極深,他是將做人的道理應用於買賣生意上,特別是將“誠實守信”的觀念融入商業活動中,以誠實為本,堅持質量第一,維護自己的信譽,不弄虛作假。是先做人,後經商。以信用為上,取信於人,寧願賠錢也不做玷汙招牌的買賣。

    義利並重:經商致富之道  

    晉商興起於明清之際,當時資本主義萌芽產生,封建的生產關係體系已有了裂痕,出現了許多反映商人階級要求的思想家,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顏元。他吸收先秦墨家“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義利統一的思想,又汲取荀子“義利兼有,以義制利”的思想,提出“正其誼(義)以謀其利,明其道而計其功”的命題,他認為義與利是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絡、相互滲透,謀利計功是正義明道的目的,也是正義明道的動力,正義明道是謀利計功的手段。這就是義利並重,義利統一的思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吸奶器吸奶幾個常見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