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蕭冰帝
-
2 # 歷史寶藏
大明王朝近三百年,藩王問題始終是一個不可忽視的政治問題。
在明前期發生了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次藩王起兵而成功的案例,中後期之後宗藩人數不斷膨脹,成為明朝財政的一個難題。而這中間有一個明顯的轉折,就是在明朝藩王問題發揮重要作用的成祖朱棣。
——明成祖朱棣像
朱棣以燕王的身份起兵,最終拿下了侄兒的江山。作為藩王叛亂的勝利者,永樂皇帝對於藩王擁兵自雄的危害,自然是感同身受,因此朱棣坐上皇位之後,做的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繼續削藩。這也是頗具諷刺意味的一件事情。
不同於建文帝的由弱到強逐個解決政策,成祖朱棣的削藩政策更具有成熟政治家的手段,恩威並施,先威後恩或者先恩後威,將諸藩王控制的俯首帖耳。
朱。棣攻下南京後,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給藩王平反正名,之前被建文帝打壓的諸藩王,大多數恢復了爵位,朱棣還特意提高了藩王們的經濟待遇,提高王府官員的品級,大行封賞。比如周王,一即位便得到兩萬多鈔的賞賜,壽辰又獲得大批封賞。
正如《萬曆野獲編》中所言:
“永樂朝,親王入觀者不絕,蓋文皇矯建文疏忌宗室,倍加恩禮。”
而在“倍加恩禮”之後,等待諸藩王的則是突然的晴轉多雲,繼而是疾風暴雨。
永樂元年十一月,削革代王朱桂的三護衛及官屬。
永樂四年五月,朱棣削去齊王朱榑的官屬和護衛。
永樂四年八月廢齊王為庶人。
永樂十五年,朱棣宣佈谷王朱橞謀逆,將其及二子皆廢為庶人,家屬誅死。
永樂十九年,朱棣逼迫其同母弟周王朱橚獻還三護衛。
朱棣不動聲色的將同輩藩王逐個解除了武裝,比起當年建文帝的草率削藩,先從軟柿子捏,最終打草驚蛇的削藩政策相比,軍旅出身的朱棣在處理這個棘手的問題時明顯更為穩健而有手段。
經過朱棣之後,明王朝的藩王再無力對抗中央,只能衣食租稅,在藩府過太平的日子了。明政府也實行優待政策,只要藩王老老實實待著,土地、祿米、賞賜,都由國家供給。從此之後,宗室人口就不斷增加。
嘉靖初年,明朝的宗藩人口總數就比明初膨脹了上千倍。
萬曆年間,總數長到三十多萬。
明末天啟年間,達到六十餘萬。
藩王問題終成明政府的一個財政負擔。因此也有一種略誇張的說法稱“養不起的藩王,被吃垮的明朝”
綜上,朱棣只是解決的藩王擁兵自重,威脅中央這一問題,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藩王的問題。
-
3 # 錦翼
肯定是削藩。
他跟他侄子猶猶豫豫的不一樣,他侄子從最弱的開始削,他是從最強的開始。
寧王跟著他一起造反的。
好,你的王可以當,但是兵權交出來。
其他的諸位藩王,你們看著辦,要命還是要兵權。
主動交兵權的,王位給你留著,錢財給你送著,這叫坦白從寬。
不交兵權的,先扣帽子,說你謀反,然後處死,這叫抗拒從嚴。
齊王朱榑的藩王之位當年本來已經被建文帝削了,這次朱棣給他恢復了爵位,但是他還是不老實,朱棣乾脆弄死他全家。
朱棣的同母弟弟朱橚,這倆人是親哥倆啊。
但是朱棣並不因為這一層關係而放過他。永樂十八年把他叫到京城,朱棣告訴他,老弟啊有人說你造反,你說是信啊,還是信啊,還是信啊?
嚇得朱橚趕忙跪倒請罪,表示願意交出所有兵權。
朱棣這才選擇了不信。
你看連這麼親近的人都這樣,其他的人能有這好下場嗎?
而且對保留了名號的藩王,朱棣也是嚴加管控。
首先不能隨便離開駐地,這一條朱元璋的時候就有了。
第二不能隨便進京,進京要辦進京證。
第三二王不能相見,各王誰過誰的,誰也不能聚會搞PARTY。
第三不能隨便出門,如果要出門住要每三天到朝廷官員那裡去簽到。
最後發展到不能隨便打賞下人,不能學習治理國家的書籍的。
就用這種手段把各位王爺都管得死死的。
誰也別想學當年的燕王朱棣。
-
4 # 歷史百家爭鳴
朱棣,透過靖康之變奪取皇權,而他能夠當上皇帝,也要歸功於有些藩王的支援,像寧王就將其朵顏三衛騎兵借給了朱棣,使得朱棣兵力大增。那朱棣當上皇帝以後,又是如何解決藩王問題?
朱棣從藩王起家,自然對其他藩王抱有忌憚之心,害怕他們奪取自己的權力,於是他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打擊勢力龐大的藩王,尤其是守邊的九大塞王,更是他的心頭大患。朱棣剛剛當上皇帝時,因地位不穩固,不敢動藩王的利益,就先後恢復周、齊、代、岷諸親王舊封,以此拉攏各藩王。等到朱棣權力鞏固時,便開始了削藩之路。他先把八大塞王內遷,駐守邊關的寧王、遼王、谷王分別遷往南昌、荊州和長沙,等到他們遷到內地時,朱棣就廢除了他們的護衛親兵,並把谷王與齊王貶為庶人,這就解決了對朱棣威脅最大的幾位藩王勢力。在朱棣的政策下,地方藩王不再掌握軍隊,不能干預地方軍事事務,甚至不得擅自離開封地,結交地方官員,形成“有明諸籓,分封而不錫土,列爵而不臨民,食祿而不治事”的局面。在朱棣的嚴格管理下,藩王就不再有明初時的實力,只能老老實實地聽話。
事實也證明了朱棣削藩是成功的,明武宗時,寧王朱宸濠因不端事蹟敗露,不得已造反,可寧王沒有鬧出多大動靜,就被江西的地方官王陽明大敗,成為了俘虜。
-
5 # 菩薩我想對你說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後,為了防止功臣篡位以及少數民族入侵中原,分別於洪武三年、洪武十一年、洪武二十四年,將24個兒子和一個從孫分封到邊疆及內地的主要城市。在這25個藩王中,又以戍邊九王的勢力最大。建文帝朱允炆上臺後,深深地感受到了叔叔們給他的壓力。為了加強中央集權,朱允炆聽從黃子澄等人的建議,開始削藩。
朱允炆也知道戍邊九王中燕王朱棣實力最強,所以便先對其他小藩王動手。等他把周王、湘王、齊王、代王、岷王逐一拿下時,終於把屠刀對準了朱棣。朱允炆之前削藩的舉動早已打草驚蛇,燕王朱棣枕戈待旦。等削藩的指令傳達到燕地時,朱棣直接打出了“清君側”的旗號,發動了靖難之役。朱元璋生前光防備著功臣造反,所以把能打的大將殺了一個一乾二淨。等朱棣殺到南京城下時,連個給朱允炆護駕的人都沒有。就這樣,建文帝從此在世間消失,活不見人死不見屍。朱棣如願以償的坐上了皇位,但他也面臨著削藩的問題。
兄弟們都知道他是造反當上的皇帝,如果有樣學樣,那大明朝以後還如何管理?如果像建文帝一樣對他們進行削藩,那適得其反怎麼辦?在頭疼了很長時間後,朱棣終於想出瞭解決辦法。他決定溫水煮青蛙,在不知不覺間拿走藩王的權力。他先是對諸王禮遇有加,恢復了被建文帝廢除的藩王爵位,讓他們誤以為“靖難之役是大家的功勞”。
其次,對於之前被建文帝遣送回內地的藩王,朱棣並沒有把他們放回原封地的意思。而且對於手握重兵的戍邊藩王,朱棣還會找各種機會把他們調回內地,並逐漸減少他們身邊護衛的人數。從最初的三衛,降為一衛,最後直至幾十個人。
然後,對於犯了錯誤的藩王,他先動口,然後再動手。如齊王朱榑是個兇殘暴虐的藩王,在復藩後,在封地更是無法無天。訊息傳到朱棣耳中後,朱棣先是把他叫到北京批評了一頓,讓他自我反省。回去後,朱榑非但不知反省,反而蓄養刺客、甲士,暗中逮捕巡城官吏。朱棣第二次發現後,又把他喊到了北京,不過此次他再也回不去了。朱榑被廢為了庶人,齊王府護衛被屠戮殆盡,齊王也成了第一個被朱棣削掉的藩王。
最後,將諸王節制軍事的指揮權收歸中央,派武將鎮守邊疆。朱元璋在當初分封藩王時,給了諸王很大的權力。不僅可以節制當地的軍事,而且還可以參與當地政治、經濟事務的管理。朱棣不像老爸一樣對功臣疑神疑鬼,反而對各位兄弟憂心忡忡。所以他讓諸王交出了軍權,派朝中武將過去接管。為了防止武將擁兵自重,他還派了太監去做監軍。等到把藩王的羽翼剪除乾淨後,他們就只能在家混吃等死,靠生孩子來領取朝廷補助了。所以單從削藩這一角度來講,朱棣也比朱允炆聰明很多,最起碼他沒有操之過急。
-
6 # 聽歷史說話
自建文帝開始削蕃,就把矛頭暗指燕王朱棣。朱棣同樣深知自己的處境很艱難,作為一個智勇雙全的藩王,他認為與其坐以待斃,不如鋌而走險,放手一搏。於是召集人馬,發動了靖難之役。
經過了幾年的征伐,命運之神最終站在了朱棣這邊。他取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成為了歷史上僅有的地方藩王打敗中央朝廷的例子。
公元1402年,朱棣入主大內,定年號為“永樂”。
登基後的朱棣卻來不及享受勝利的喜悅,因為還有一個心頭大患尚未解決。他自己是從藩王起兵才登上皇位的,所以他深知這些藩王們擁有多大的能量。但是現在局勢不穩,如果他像建文帝一樣貿然削蕃,難免會再跳出來一個像他一樣的藩王,然後顛覆他的統治。那麼朱棣究竟應該怎麼做呢?
朱棣不愧是一代雄主,為了能夠將削蕃事業穩定的進行下去,他想了幾個辦法,然後制定了詳細的計劃,按部就班地實施這些計劃。下面就來給大家講一些他究竟是怎麼做的。
第一,蜜糖與大棒齊用他起兵的時候,打了一個重要的旗號,就是維護明朝皇室子孫的利益。那麼起兵成功以後,朱棣自然要兌現自己的這些承諾。而且即位之初,畢竟自己的皇位來之不正,他非常需要這些藩王的認可。
所以他就為被建文帝廢掉的藩王們平反昭雪,把很多人的藩位都給恢復了。比如之前的周王、齊王、代王、岷王等。然後他又給這些兄弟們很多的好處,營造了一種非常和諧的氛圍。這一點從明實錄的記載中就可以看出來。
據《明實錄》記載:“洪武三十五年秋七月,(朱棣)日與諸王兄弟聚語,始具知建文君之過。彼蓋生長富貴,不知太祖皇帝剏業之難,肆情縱慾,又為奸臣所愚侮,戕害骨肉,昏悖如此,豈能久居天位者乎?然我之所以起兵,本為誅鋤奸惡,肅清朝廷,冀其省悟,改過自新,豈期遽自殞絕,蓋亦天地宗社之靈所不容矣。念與爾別久,恐爾旦タ思憶,特遣海壽報爾。
等到稍微穩定局面以後,朱棣就開始對這些藩王們進行敲打了。在永樂三年朱棣給各位藩王的一份訓誡中,他就表明了自己的意思:如果大家老老實實聽話的話,那麼榮華富貴享之不盡。如果不老實的話,那就是跟朱棣作對,跟他作對,是不會有什麼好下場的。
經過蜜糖加大棒,朱棣首先穩住了局面。但是對於朱棣而言,這還遠遠不夠。
第二,異地搬遷,削弱兵權朱棣採取的第二個措施就是打破原有藩王的分佈格局,把藩王分封到新的地方。因為朱元璋分封的時候,把這些藩王都安排在了邊塞地區,這些地方天高皇帝遠的,中央朝廷很難掌控。把他們安排到內地,可以置於皇帝的嚴密監視之下,便於管理。
而且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打破藩王們原有的勢力格局,脫離了原本的勢力範圍,他們就相當於被折掉了翅膀,而組建新的勢力是需要花費時間的。這些時間足夠朱棣想出新的辦法來對付他們了。
說幹就幹,朱棣馬上就開始了自己的行動,最倒黴的就屬於寧王朱權了。當初朱棣明明答應他,事成之後倆人平分天下。朱權明知道這是不可能的,那你倒是給分配一個富庶的地方啊。可是朱棣確實是個狠人,他直接駁回了朱權分封到杭州等地的請求,直接把他安排在了當時比較荒涼的南昌。
《明史》記載:“永樂元年二月(寧王被)改封南昌,帝親制詩送之,詔即布政司為邸,瓴甋規制無所更”。寧王心裡那叫一個鬱悶啊,好好的一個掌兵數萬的藩王,就成了一個蠻夷之地的藩王。可是沒辦法,皇帝的命令只能服從。與此同時,削弱兵權的計劃也在同時進行。朱棣規定藩王遷移到新的地方就蕃的時候,原本的護衛是不允許攜帶的。這麼一來就於無形之中削弱了這些藩王的兵權。
最典型的應該屬於遼王朱植了。《明史》記載:後遼王“入朝,帝以(朱)植初貳於己,嫌之。(永樂)十年削其護衛,留軍校廚役三百人,備使令。”朱棣這一招釜底抽薪真的狠啊。
第三,推恩削蕃其實這個辦法早在漢朝就已經實施過了。朱棣的做法就是分封這些藩王的後代,把這些藩王的後代統統授予爵位。
乍一看好像藩王數量變多了,與朱棣削藩的政策背道而馳。其實這裡面的玄機就在於藩王們原有的封地大小不變,但是數量卻變多了。這麼一來每個藩王的地盤就變小了,實力自然就削弱了。而又因為分封了很多的藩王后代,這些人作為既得利益的受益者,自然是十分支援,沒有二話的。而被削的藩王也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經過以上的這些措施,朱棣算是改變了藩王做大的局面,避免了他們對自己的統治產生威脅。從實際取得的效果來看,朱棣的削蕃政策還是相當成功的。
回覆列表
依舊是削藩,只不過經過這次靖難之役後,各個藩王已然無力再進行戰爭了,就如朱元璋能夠壓住諸子而朱允炆不行,朱棣削藩,他的弟弟們出於對朱棣的恐懼已然會老實很多。方法一致,只是不同的人,不同的時間,產生的效果也是截然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