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望山湖主

    人是一種很奇怪的生命體,反覆、變幻不定,在這個世界中,人所要經歷的喜怒哀樂,都是不可避免的,而在其中的過程,萬千人生、萬千種心態促成了萬千種世界。其實每個人都是很執著的,有的人熱衷於金錢,有的人熱衷於權力,有的人熱衷於美色,有的人熱衷於美食,有的人熱衷於長壽。每個人都有所求,有所求才構成這個文明世界運轉的基層,但是所求的並不一定是正確的,所以構成了芸芸眾生的業力,而所求不得則更造成了人內心的痛苦,扭曲。每個人的智慧不一樣,覺悟不一樣,對於所執著的理解程度不一樣。金剛經感悟|人的一生不停地在著相,但是誰又願意走出來呢? 有的人執著一兩次便可看破,有的人一生都看不破,有的人別人點一兩句話就可以頓悟,有的人被點化一生都頓悟不了。《金剛經》裡講“凡有所相,皆是虛妄”,對於這句話大多數人都知道,但是能領悟、踐行的不多,虛妄二字大多數人都覺得是假的,虛無縹緲的存在,其實虛妄是一種真實短暫的過程,過後不留。人相、我相、壽者相、眾生相,這四相我們一生都在執著,有所執著,必然有所追求,追求不得,遺憾、缺陷、不圓滿就來了,而依然執著,就想方設法去得到,然後有的人不停地去作惡業。人很難夠看開、灑脫,每個人的思維都很固執、偏執,不願意去改變,哪怕有時候知道如何去改變,他也不願意去改變。有人說,學會放下,但是沒人告訴你怎麼放下,往哪裡放下,用多大的勁力去放下。其實本無所謂放下,也無所謂提起,無實無虛,本來不存在拿起,又何來放下,佛經裡講叫心無所住,心不停留,不妄念,善護念,小心的保護我們每一個念頭,多多行善,內求不外求。

  • 2 # 車一進二

    沒讀懂《金剛經》,則無所不能!一切法皆是佛法

    讀懂了,不過是闡述“平等,無有高下。”之經!

  • 3 # 淇家文化

    認識世界本原,揭示般若智慧,破除各種執著,能斷世間煩惱。《金剛經》一一做了解答。簡言之:看清諸法實相 破除無明執著

    《金剛經》譯本目前流通的主要有三個版本:

    通行版本鳩摩羅什大師譯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玄奘大師所譯的《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義淨法師所譯的《佛說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般若”是梵文音譯:“通達世間法和出世間法,圓融無礙,恰到好處,絕對完全的大智慧”,可以簡單理解成“智慧”(梵文就是這麼神奇,一個字音能表達一段意思)。

    “波羅蜜”意指“到彼岸”。佛常以“筏喻”來說明修行過程。

    簡單來說,就是修行就像乘木筏渡河一樣,離開此岸的世俗世界,到達彼岸的菩提妙境。

    “金剛”在鳩摩羅什譯本中,意指能斷萬物而不為萬物所斷。

    我曾誦讀索達吉堪布的《金剛經》解讀,醍醐灌頂的感覺,雖只初略懂了一點義理(金剛經博大精深),但有了些許切身體驗(真實體會):

    般若即空性的大智慧,把般若比作金剛,你可以想象下,你揮舞著金剛杵,能斷萬物,利刃斬無明,破除世間一切所有虛妄執著,明瞭一切現象的本質為空性。

    《金剛經》通篇宣講的是般若空性的智慧,義理精深,值得細緻研究,能有助於我們減輕身心煩惱。因各人資質不同,領悟可能也不同。有人能破除執著,收穫自由;有人能心生歡喜,神清氣爽;更有人能明心見性,就此開悟。比如:六祖惠能大師,就是了義《金剛經》中“應無所住 而生其心”,從而開悟成佛的。

    鳩摩羅什大師譯本《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譯文準確,意境優美,佛陀採用了一種奇妙的表達技巧——三句義:比如,

    “佛說般若,即非般若,是名般若”;

    “如來所說三千大千世界,則非世界,是名世界”……

    即使我們不太瞭解《金剛經》中精深的義理經義,但時常在手邊翻閱唸誦,也同樣有功德不可思議,去除煩惱,調理內心,收穫快樂。

    《金剛經》中名句(四句偈),我們時時背誦領悟,即明瞭實義: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應做如是觀。

    (部分內容引自知乎加爾辛老師精解,感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頭頂脹痛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