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少林共有兩個,一個是河南嵩山少林寺,另一個是天津少林寺。河南嵩山少林寺,位於登封市西北15公里處的嵩山少室山下,始建於北魏年間,以佛教禪宗祖庭和少林武術的發源地而著稱。天津北少林寺原名“法興寺”,後又叫北少林禪寺,地處天津薊縣盤山東南麓“中盤”的開闊山坡上,始建於魏晉,至今已有1500年左右的歷史,是薊縣縣誌記載的當地最早的佛教寺院,也是天津最早的寺院。
歷史上,一直存在著“南北少林”之說,在很多人的印象裡,“南少林”即福建少林寺,“北少林”即嵩山少林寺。但2007年初,嵩山少林寺方丈釋永信出面澄清:在少林寺所有的典籍中,從來沒有看到過“南少林寺”字樣,但“北少林寺”是有的。不過,那個“北少林寺”,不是指嵩山少林寺,而是指天津市薊縣的北少林寺。據東方今報2007年04月10日報道,少林寺計劃用8至10年時間,與天津市聯合投資1.6億元,完成北少林寺的恢復重建工作,並把它建成世界名寺。根據歷史記載,元朝初年,蒙古大軍南下,荼毒生靈。為此,時任少林寺長老的雪庭福裕,日夜奔走,勸說蒙古人以慈悲為懷。當時,在他的領導下,分別在和林、薊州(今天津市薊縣)、太原、長安、洛陽等地設立“五少林”,除薊州的以外,皆不以少林寺冠名。而薊縣的北少林寺正是唯一以“北少林寺”冠名的少林寺。其後,雪庭福裕的弟子奏請批准的少林寺護寺下院共有23所,皆在中原地區,也各有獨立寺名,從未見到以“少林”冠名的。這段真實的歷史,在1336年所鑄造的大鐵鐘上,有明確記載。“北少林寺”是嵩山少林寺的分院,它在嵩山少林寺的北邊,所以稱它“北少林”,直到今天,少林寺依然正式承認它。釋永信說,除此之外,我們正式承認的還有位於三門峽熊耳山的‘空相寺’,它是我們嵩山少林寺的‘下院’。北少林寺自古有之,地處天津市薊縣境內的盤山東南麓。在元、明、清三代尤其是元朝時期,由於確立盤山北少林寺地位的雪庭福裕大和尚被元朝皇帝封為國師,北少林寺影響日隆;同時,由於元、明、清三朝的首都都在北京,而北少林寺距離北京很近,地理、政治地位極高。進入清代,皇帝朝拜東陵,必經盤山,在北少林寺下建起了行宮——靜寄山莊,皇帝還親自下旨經營盤山,整修寺院,所以,最後創下了康熙皇帝兩次幸臨,乾隆皇帝三十一次常住的記錄。當時,甚至出現了“南少林寺在嵩山,北少林寺在薊州”的說法。然而,就是這麼一座有著悠久歷史的寺院,在抗日戰爭時期,被日本侵略者燒燬,如今只留下一些遺蹟。薊縣盤山“北少林寺”是少林寺祖庭外歷史記載最為清晰的少林寺分院,而且,在歷史上,“北少林寺”的政治影響巨大;今天,少林寺又是中國對外交往的一張名片,在國際上具有很高知名度,如果由少林寺祖庭來恢復重建“北少林寺”,可以擴大“北少林寺”的影響,也有利於少林文化的傳播,為更多的人提供精神食糧。
南少林位於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區清源山 下林山村境內 ,南少林寺建於南朝初年,是南少林武術文化的發源地。 泉州南少林寺不僅是佛教中禪宗的代表性寺院之一,也是中國武術南拳的發源地之一。其建於南朝永定年間(公元577年),相傳河南嵩山少林寺13武僧幫助唐太宗統一中國後,唐太宗賜予"僧兵",並准許在全國各地建立十座分寺。據考,莆田市荔城區九蓮山的林泉院,就是少林寺十座分寺中較早建立的分寺之一。因為規模宏大(佔地約三萬平方米),武風鼎盛,影響南中國,故稱之為南少林寺。據考,該寺於清初被清兵焚燬。 直至1986年,考古學家挖掘發現南少林寺遺址(泉州南少林寺遺址)。1989年,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開始重建。1992年4月25日,莆田市人民政府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新聞釋出會,正式向外界宣佈發現南少林寺遺址。中國佛教協會理事、嵩山少林寺第29代方丈德禪大師出席新聞釋出會,確定並贈送了"南少林就在福建莆田九蓮山下"的親筆題詞。原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老親筆題寫"南少林寺"匾額,支援南少林寺的開發建設。1998年12月8日,南少林寺重建工程竣工,正式向海內外開放。
北少林共有兩個,一個是河南嵩山少林寺,另一個是天津少林寺。河南嵩山少林寺,位於登封市西北15公里處的嵩山少室山下,始建於北魏年間,以佛教禪宗祖庭和少林武術的發源地而著稱。天津北少林寺原名“法興寺”,後又叫北少林禪寺,地處天津薊縣盤山東南麓“中盤”的開闊山坡上,始建於魏晉,至今已有1500年左右的歷史,是薊縣縣誌記載的當地最早的佛教寺院,也是天津最早的寺院。
歷史上,一直存在著“南北少林”之說,在很多人的印象裡,“南少林”即福建少林寺,“北少林”即嵩山少林寺。但2007年初,嵩山少林寺方丈釋永信出面澄清:在少林寺所有的典籍中,從來沒有看到過“南少林寺”字樣,但“北少林寺”是有的。不過,那個“北少林寺”,不是指嵩山少林寺,而是指天津市薊縣的北少林寺。據東方今報2007年04月10日報道,少林寺計劃用8至10年時間,與天津市聯合投資1.6億元,完成北少林寺的恢復重建工作,並把它建成世界名寺。根據歷史記載,元朝初年,蒙古大軍南下,荼毒生靈。為此,時任少林寺長老的雪庭福裕,日夜奔走,勸說蒙古人以慈悲為懷。當時,在他的領導下,分別在和林、薊州(今天津市薊縣)、太原、長安、洛陽等地設立“五少林”,除薊州的以外,皆不以少林寺冠名。而薊縣的北少林寺正是唯一以“北少林寺”冠名的少林寺。其後,雪庭福裕的弟子奏請批准的少林寺護寺下院共有23所,皆在中原地區,也各有獨立寺名,從未見到以“少林”冠名的。這段真實的歷史,在1336年所鑄造的大鐵鐘上,有明確記載。“北少林寺”是嵩山少林寺的分院,它在嵩山少林寺的北邊,所以稱它“北少林”,直到今天,少林寺依然正式承認它。釋永信說,除此之外,我們正式承認的還有位於三門峽熊耳山的‘空相寺’,它是我們嵩山少林寺的‘下院’。北少林寺自古有之,地處天津市薊縣境內的盤山東南麓。在元、明、清三代尤其是元朝時期,由於確立盤山北少林寺地位的雪庭福裕大和尚被元朝皇帝封為國師,北少林寺影響日隆;同時,由於元、明、清三朝的首都都在北京,而北少林寺距離北京很近,地理、政治地位極高。進入清代,皇帝朝拜東陵,必經盤山,在北少林寺下建起了行宮——靜寄山莊,皇帝還親自下旨經營盤山,整修寺院,所以,最後創下了康熙皇帝兩次幸臨,乾隆皇帝三十一次常住的記錄。當時,甚至出現了“南少林寺在嵩山,北少林寺在薊州”的說法。然而,就是這麼一座有著悠久歷史的寺院,在抗日戰爭時期,被日本侵略者燒燬,如今只留下一些遺蹟。薊縣盤山“北少林寺”是少林寺祖庭外歷史記載最為清晰的少林寺分院,而且,在歷史上,“北少林寺”的政治影響巨大;今天,少林寺又是中國對外交往的一張名片,在國際上具有很高知名度,如果由少林寺祖庭來恢復重建“北少林寺”,可以擴大“北少林寺”的影響,也有利於少林文化的傳播,為更多的人提供精神食糧。
南少林位於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區清源山 下林山村境內 ,南少林寺建於南朝初年,是南少林武術文化的發源地。 泉州南少林寺不僅是佛教中禪宗的代表性寺院之一,也是中國武術南拳的發源地之一。其建於南朝永定年間(公元577年),相傳河南嵩山少林寺13武僧幫助唐太宗統一中國後,唐太宗賜予"僧兵",並准許在全國各地建立十座分寺。據考,莆田市荔城區九蓮山的林泉院,就是少林寺十座分寺中較早建立的分寺之一。因為規模宏大(佔地約三萬平方米),武風鼎盛,影響南中國,故稱之為南少林寺。據考,該寺於清初被清兵焚燬。 直至1986年,考古學家挖掘發現南少林寺遺址(泉州南少林寺遺址)。1989年,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開始重建。1992年4月25日,莆田市人民政府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新聞釋出會,正式向外界宣佈發現南少林寺遺址。中國佛教協會理事、嵩山少林寺第29代方丈德禪大師出席新聞釋出會,確定並贈送了"南少林就在福建莆田九蓮山下"的親筆題詞。原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老親筆題寫"南少林寺"匾額,支援南少林寺的開發建設。1998年12月8日,南少林寺重建工程竣工,正式向海內外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