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瓷間道

    我覺得應該是王陽明。自從漢代漢武帝實行董仲舒提出的:“獨尊儒術,罷黜百家”政策後,中國很長一段時間都沒出現對人民比較有利的思想人物。可能有些人會說朱熹其實也是個影響力大的思想家。他提出了:“存天理滅人慾”的思想觀念。這點確實沒錯,他的思想確實對中國社會產生了不小的影響。但總的來說負面的影響比正面的影響大。他自己提出的思想理念自己也沒有遵守。在他兒子死後他還扒灰了自己的兒媳,導致兒媳肚子大。而且他的這思想還更進一步禁錮了華人的思想。

    本來華人是聽聰明的,四大發明就是華人對世界的大貢獻。在很多領域華人也是第一的。可是在經過歷代的封建統治的愚民統治後一直到民國華人幾乎沒什麼新的重大的發明創造。這其中朱熹的這套理論就是愚民的思想之一。這套思想對封建統治者有利但對人民無利。從長遠看對整個民族無利。它的副作用大家也都看到了,就是中國的近代史簡直就是一段屈辱史。隨便哪一個西方小國都可以來欺壓我們中國。甚至到現在不少華人還認為外國的月亮比中國的圓。從民族的角度看還是王陽明的那套理論有利於民族的未來發展。

    陽明學,又稱王學、心學,作為儒學的一門學派,最早可推溯自孟子,是由王守仁發展的儒家學說。根據王守仁一生中的經歷,其受到道家的影響明顯多於佛家,但其終究不離儒學本質,王守仁繼承陸九淵強調“心即是理”之思想,反對程頤朱熹透過事事物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因為事理無窮無盡,格之則未免煩累,故提倡“致良知”,從自己內心中去尋找“理”,“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萬物,人秉其秀氣,故人心自秉其精要。在知與行的關係上,強調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謂“知行合一”,二者互為表裡,不可分離。知必然要表現為行,不行則不能算真知。

    陽明心學有開啟民智的積極作用。而明朝後面緊接著的清朝是個少數民族政權。本來對統治一個人口基數這麼大的異族就感到已經壓力山大。如果再稍微開啟一點點民智那不是自尋死路?估計連東北老家都回不了了。於是陽明心學在清代就被滿族貴族極力打壓。但好思想不愁沒粉絲。在跟我們一衣帶水的近鄰,喜歡研究中國文化的日本有眾多陽明心學粉。而且陽明心學還間接導致了明治維新。然後日本逐漸強大後開始侵略中國。

    陽明心學,一種本來能強國強民的華人提出的思想卻被統治中國的清朝打壓,反過來讓我們的敵人日本強大後來侵略我們。侵略後我們才知道這種思想的威力所在,然後才又開始重視它。

  • 2 # 好玩的國學

    手機回答,簡單點,講點脈絡吧。

    先說儒家。孔子之後的先秦儒家,我稱之為孟子荀子兩兄弟。孟子認為性善,荀子認為性惡,孟子從性善引申出良知和自省的心學,後成為宋朝陸九淵和王陽明心學的源頭。荀子說性惡,後來引申出法家思想。他們是先秦儒學的旗幟和代表人物。

    儒家在漢朝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董仲舒。也是儒家的大儒。他主要是天人合一學說。他最主要的貢獻是讓西漢實施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思想,讓儒家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的主流思想。

    東漢三國魏晉南北朝時期,道家思想和佛教盛行。道家思想在戰國時期有偉大的哲學家莊子,但是後期的道家變成了道教,主要是去研究坐地飛昇的養生術了,有很多有名的道士,但少有偉大的思想家。佛教最著名的思想家是中國禪宗的創世人,惠能。他讓佛教進一步中國化,讓修佛變成簡單易行的修心學說,大大促進了中國佛教的發展。

    儒家到唐朝開始盛行。主要是韓愈的貢獻。韓愈之後柳宗元和劉禹錫,是著名的思想家。宋朝大家比較清楚,主要是北宋五子。周敦頤、程顥程頤張載等,南宋有朱熹等。都是宋朝新儒學或者說是宋朝理學的大思想家。

    元朝不說了,基本上沒有,大家都去寫戲曲劇本了,明朝是中國哲學的偉大時代。主要是王陽明的心學。清王朝著名思想家很多,主要是清初三大儒。王夫之黃宗羲和顧炎武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顯臉小的耳環有哪些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