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貳一橙

    事實上這兩種方法都有,古人也都不是傻子,在戰火中歷練出來的戰士,自然懂得各種守城和攻城之法,也深知對方的各種守城和攻城之法,經驗老道者甚至能預知敵方的各項步驟和準備,從而制定出相應的應對之術。

    以火燒城門來說,相比於泥石沙土鑄成的城牆來說,木製城門對攻城一方來說自然是較為容易入手的一環,所以在攻城方決意強攻城門的時候,會專門使用火攻器具來進攻城門,稱為“火車”。

    北宋《武經總要.前集卷十》中就記載過:火車,以車輪車中為爐,上施鑊,滿盛以油,熾炭火爨,令沸,仍四面積薪,推至城門樓下,縱火而去。敵必下水沃之,油得水,則樓可燔也。翻譯過來就是:火車,在車身上安置火爐,爐上面放著大鍋(鑊),裡面盛滿油,用猛火燃燒使油沸騰,同時車四周堆滿乾柴,將火車推到敵城門之下,點燃乾柴,放置燃火物後極速離去。

    守城方要麼不救,坐看城門焚燬,要麼在城牆上扔水囊、水袋救火,利用密度的原理,油的密度比水小,遇水則浮在水面上,保持著燃燒的三要素:助燃物(乾柴)、氧氣(油在水上,氧氣依舊充足)、熱能。

    所以火車遇水不但不會熄滅,反而愈加旺盛,到達一定臨界點後,油鍋還會發生爆炸,濺出熱油和火星,反而助長了火勢,守城方只能看著城門被焚,這也是為什麼家庭炒菜時,一旦發生火情,不能用水澆滅的道理了。

    火車燒城門的相關戰例,南朝梁侯景之亂時,侯景率軍攻打京口,“造諸攻具及飛樓、橦車、登城車、階道車、火車,並高數丈……以火車焚燒東南隅大樓”,以及攻打石頭城時,“持火炬燒大司馬、東西華諸門”等。

    同樣的,對手用火,守城一方也可用火,較為著名的守城火具就有遊火鐵箱、猛火油櫃、燕尾櫃、金火罐等,也就是影視劇中我們常見的,守城一方往下扔燃火物或是極度高溫的鐵汁,來灼燒攻城一方的描寫,可見古人在用火方面之精妙了。

    再以攻城車上放置大蓋子防箭來說,古人在攻城時,會盡量避免近程攻城,以免上面所說那樣,守到守城方的火器、滾木擂石等的傷害,所以在攻城開始時,大多會選擇遠端攻城,以消滅守城方有生力量為主,而一般的遠端攻城器具有:投石車、拋石機、床弩等,可發射石頭、弓箭、火器等,為後面的近程攻城做準備。

    近程攻城器具一般也分為數種,有近距離觀看城內情況,又不受守城方傷害的巢車、望樓,有用來渡過護城河,或是守城方挖掘阻敵的戰壕的壕車,有專門連線城牆的,讓攻城方爬上城牆的雲梯,也有掩護士兵到達城門或是較為薄弱城牆處的轒溫車等,再配合破壞進攻型的呂公車,用來摧毀城牆或城門的,讓大軍得以入城的。

    而轒溫車就是一種以鐵蓋護體、下身鏤空的衝車,主要作用就是掩護工兵到達城門或城牆之下,可進行挖掘地道、鑿毀城門,以及配合呂公車衝擊城門等,工兵躲在車下,靠鐵蓋防禦守城方的弓箭傷害,同樣的呂公車也是如此,再次不多加贅述,有興趣者只有去百度一下就知道全貌了。

    相關戰例:成吉思汗西征西域諸國時,就使用過一種叫做“牛皮洞子”的攻城器具,名字雖然不好聽,但作用就和轒溫車一樣,上覆牛皮,下面鏤空,士兵藏於其中,強行推到城下,鑿爛城牆,挖掘地道,強攻入城。以及尖頭木驢,同樣為侯景所用,“賊以尖頭木驢攻城,矢石所不能制”

    但是萬物相生相剋,不論是轒溫車、尖頭木驢還是牛皮洞子,它們雖然都是防弓箭飛石,但很難防火器,侯景的尖頭木驢被羊侃的“雉尾炬”所破,成吉思汗的牛皮洞子為金軍的震天雷所破,所以守城一方也有很多的應付方法,特別是火器發達之後,使得戰場上雙方的攻防手法愈加繁雜和精彩。

  • 2 # 天眼觀世界

    當然有,只不過國內電視劇不考究。

    大秦賦開頭就比較還原,西方攻城戰可以去看電影《天國王朝》,還原了著名薩拉丁的耶路撒冷攻城戰。

    中國守城是門樓上會準備混油,西方有的城門門洞上方還會留有注燃油的孔道。瀝青和石油是常用的守城燃燒劑。

    而攻城時用火就太慢了,城門往往經過防火處理,很難自燃。

    衝車帶防護蓋更是常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工商管理專業是學什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