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好看的枯草

    絲綢之路”,是古代連線亞歐的東、西方商貿通道的總稱。絲綢之路有數條幹線和支線,有草原絲綢之路、綠洲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和西南絲綢之路。通常所說的絲綢之路,是指綠洲絲綢之路。位於絲綢之路要衝的西域,是歷史上世界民族大遷徙的十字路口,是東西方文化交流薈萃之地。中原文化、古羅馬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中亞文化和印度文化都曾透過絲綢之路在這裡粉墨登場。

    古代絲綢之路起點是中國的長安,長安是漢朝和唐朝的國都,當時各地絲綢和其它商品集中在長安以後,再由各國商人組成商隊,浩浩蕩蕩爬上陝甘高原,越過烏鞘嶺,經過甘肅武威,穿過河西走廊,到達當時的中西交通要道敦煌。另外青海也是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再往西便是新疆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絲綢之路經河西走廊到達新疆後分為三路:

    北道,是經伊吾(今哈密)、北庭(今吉木薩爾)、到烏魯木齊,然後經過石河子、阿里麻裡(今霍城)、伊犁抵達黑海沿岸;

    中道,是經吐魯番、焉耆、輪臺、庫車、溫宿、喀什,翻越帕米爾高原抵達地中海;

    南道,是經Sunny、若羌、且末、于田、莎車,過阿姆河抵達伊斯坦布林。

    泉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國務院首批公佈的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早在唐代,泉州刺桐港就是中國四大外貿港口之一,在宋元時期與埃及亞歷山大港齊名被譽為東方第一大港。泉州素有“海濱鄒魯”之譽,人文薈萃,文化昌盛,中西文化長期在這裡交流匯聚,造就了燦若繁星的文化名人,留存了以南戲、南音、南少林為代表的輝耀古今的文化遺產和大量世人罕見的中外歷史文化瑰寶。屬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有開元寺、老君巖、清淨寺、伊斯蘭教聖墓、草菴等中世紀世界幾大宗教的寺院;有洛陽橋、安平橋、崇武古城等傳統建築精品,又有九日山摩崖祈風石刻等見證著宋元時期泉州與外國商人友好交往的遺址,還有民族英雄鄭成功墓、著名的民間信仰宗廟天后宮、德化屈鬥宮古窯址等1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有37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多處。到處瀰漫著濃厚的鄉土文化氣息,梨園戲、木偶戲、高甲戲、打城戲古樸幽雅,中世紀宮廷音樂“活化石”南音,被海外遊子視為最親切的鄉音。德化瓷器、惠安石雕、鯉城木偶頭、安溪烏龍茶、永春老醋等土特名產,聞名遐邇,是饋贈親朋摯友的上乘禮品,遠銷海內外。

  • 2 # 阿鼎AD

    中國與中亞,中國與印度間以絲綢貿易為媒介的西域道路叫“絲綢之路”。一條是陸上的,另一條是海上的。陸上“絲綢之路”起源於西漢(公元前202-8年),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中學歷史課本中有相關介紹文字),開闢首都長安(今西安)為起點(旅遊時遊覽過張騫當年出使啟程的地方,他去的時候有一支馱隊、車隊,多年後僅張騫鬍子全白歸來),途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並連線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最初作用是運輸中國古代出產的絲綢,後來成為中國與連線的西亞中亞地中海諸多國家友好往來的道路。“絲綢之路”的出處,是1877年,德國的地質、地理學京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國》裡,把從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間的這條通道,叫作“絲綢之路”,沿用至今。

    (今西安有當年張騫出使西域的車,馬的樣式)

  • 3 # 民航小知識

    絲綢之路(德文:Die seidenstraße),常簡稱為絲路,此詞最早來自於德國地理學家費迪南·馮·李希霍芬於1877年出版的《中國——我的旅行成果》(China - meine Reise - Ergebnisse)。

    "絲綢之路"是指起始於古代中國,連線亞洲、非洲和歐洲的古代陸上商業貿易路線。狹義的絲綢之路一般指陸上絲綢之路。廣義上講又分為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

    "陸上絲綢之路"是連線中國腹地與歐洲諸地的陸上商業貿易通道,形成於公元前2世紀與公元1世紀間,直至16世紀仍保留使用,是一條東方與西方之間經濟、政治、文化進行交流的主要道路。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形成其基本幹道。它以西漢時期長安為起點(東漢時為洛陽),經河西走廊到敦煌。

    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與外國交通貿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該路主要以南海為中心,所以又稱南海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形成於秦漢時期,發展於三國至隋朝時期,繁榮於唐宋時期,轉變於明清時期,是已知的最為古老的海上航線。

  • 4 # 青年史學家

    絲綢之路這一概念最早是一位外國學者所提出來的,後來這一說法逐漸被學界所廣泛接受使用,再之後也被大眾所瞭解,最後得到了普遍的使用。

    探索這一說法的源頭,在1877年,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在《中國》一書中,首次把漢代中國和中亞南部、西部以及印度之間的絲綢貿易為主的交通路線,稱作“絲綢之路”。其後,德國曆史學家赫爾曼在 1910 年出版的《中國和敘利亞之間的古代絲綢之路》一書中,根據新發現的文物考古資料,進一步把絲綢之路延伸到地中海西岸和小亞細亞,確定了絲綢之路的基本內涵,即它是中國古代經由中亞通往南亞、西亞以及歐洲、北非的陸上貿易交往的通道。

    如今,透過對絲綢之路概念進行深入闡釋之後,我們就可以發現絲綢之路不再僅指陸上西北絲綢之路,它還包括陸上西南絲綢之路,陸上東北絲綢之路,草原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從本質上講,絲綢之路反映的是人類要求相互溝通、相互交往的強烈願望和要求。而且透過這一交通線路勾連了兩個古老的文明區域,使其可以不斷的交流和互動,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說它凝結著中國和世界各民族共同創造的絢麗多彩的古代文明,它是數千年來發生於亞洲、歐洲乃至非洲許多地區的重要事件的見證,是古代中國在世界文明古國中佔有重要地位的標誌。而如今絲綢之路也被再一次賦予新的活力,有機遇再次取得新發展。

  • 5 # 西安晚報

    絲綢之路名稱的來歷

      絲綢之路是指起始於古代中國,連線亞洲、非洲和歐洲的古代商業貿易路線。狹義的絲綢之路一般指陸上絲綢之路,而廣義上講,則分為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一詞最早來自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在1877年出版的《中國》一書。當時,他經過考察認為,這條聞名的貿易之路向西運輸的主要是絲綢。一條路的貨物流向應該是雙向的,從東向西運送的主要是絲綢;那麼,從西向東運的主要是什麼呢?

      透過考古發現,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中出土了750多件玉器,其中一部分玉經鑑定是來自新疆的和田玉,可見,早在商周時期中國中原與邊疆便有了(和田玉的)運輸交流。到了漢代,商人們利用這一古老的“玉石”通道,又發展了絲綢貿易,中原地區的西域玉石消費量更是隨之大增。到魏晉南北朝時期,從西域來的玉石廣泛用作飾品、禮器和藝術品等。同時,這條貿易之路上還出土有大量的中原瓷器和西域的琉璃器、金銀器、香料等物品。由於絲綢之路的命名比較早,並且為了研究的方便和統一,人們稱之為絲綢之路。在絲綢之路上運送的貨物不僅僅是絲綢,很多來自西域的蔬菜、水果、調料甚至樂器也進入了中原,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

      絲綢之路的開闢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個偉大創舉,也是古代東西方最長的國際交通線路。它是絲路沿線各民族共同創造的,所以又是友誼之路、文化交融之路、文明交往之路。

    □作者 李健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隱血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