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凡話紅樓

    這裡的主子指的是實際住在寧國府裡的人,所以不算惜春,惜春雖然是賈珍胞妹,按道理來說也是寧國府的正經主子,但是常年寄居在榮國府,且惜春最終與寧國府做了了斷,說自己這些年聽見過多少不堪的閒話,因此“不便到你們那兒去”,如是,惜春也就不能算作是寧國府的人了。

    不過漏了一個人倒是真的,除了惜春外還有誰是寧國府的正經主上呢?只有一位,在秦可卿死封龍禁尉的一回裡。秦可卿死後,伺候她的貼身丫鬟瑞珠忠僕殉主,觸柱身亡,寶珠感其心意,念秦可卿膝下寂寞願為義女,為秦可卿守靈。賈珍感其忠心,當眾宣佈從今後誰也不許把寶珠當丫鬟,從今後寶珠便成了賈珍的孫女,賈府的小姐。因此小編才說,從此後寧國府又多了一個主子。然而寶珠的名字方才出現卻又立即消失了。

    原書中說,寶珠執意不肯回府,常年為秦可卿守陵,因此才再沒提她。但此事卻引發了無窮的猜疑。首先瑞珠的觸柱身亡本身就恨詭異,主子死了,即便再是忠僕,守靈也就盡到禮了,何必自裁自戕?其中必有隱情。這隱情必然和已經死去的主子秦可卿有關,也必然和活著,威力仍能觸及到她的主子賈珍有關。秦可卿和賈珍的秘事已能從焦大的醉罵中窺出一二,而秦可卿的忠僕瑞珠觸柱身亡就更是顯而易見其中的貓膩。

    寶珠為何不回府也就有了解釋,知道了寧府的醜聞,死是最好的解脫,即便不主動自殺,賈珍也未必能讓她活。而唯一保命的方式便是遠走,而寶珠選擇了後者。因此,此處的寶珠與其說是一個人,不如說是一個暗示,一種符號,她的存在就是為了告訴讀者,寧府有這樁風月事,而她的消失就是想告訴讀者,這風月事其實已經敗露,之所以沒有廣而宣之,就是因為這千萬個“守口如瓶”的寶珠。

    這就如同是聾子的耳朵,明明是人盡皆知的事,卻偏偏要掩耳盜鈴,然而真相就是真相,不會因為瑞珠的觸柱身亡而被掩蓋,也不會被寶珠的遠走而隱藏。它的功能僅止於麻痺故事的主人公,讓他們繼續醉生夢死,繼續驕奢淫逸,最終蛀空賈府,也是蛀空了自己。

  • 2 # 夜舞風花雪夜

    瑞珠觸柱而亡以前,作品對秦可卿的丫鬟從不指名道姓,沒人知道秦可卿有兩個丫鬟叫瑞珠和寶珠。作品剛提及丫鬟的名字,就讓丫鬟出現離奇的事件,以致讀者的心理產生類似被突然襲擊的強烈效應,以此方式引起讀者對瑞珠死亡原因的質疑,達到將讀者注意力引到質疑秦可卿身份的目的。

    瑞珠觸柱而亡之前,作品不提及其人其事,實際告知:瑞珠沒有犯過任何錯誤、罪過,觸柱而亡原因沒有任何理由。因此,才找不到與瑞珠死亡原因有關的證據,完全排除了讀者可能猜測的死亡原因。只留下一個答案讓讀者思考:秦可卿的原型人物身份比較特殊,去世時就應當有人殉葬(董卾妃死後,清朝雖已廢除殉葬制度。但是,要是孝莊死了,特事還得特辦,律法與制度未必就能落實到位)。換句話說,即便瑞珠沒有觸柱而亡,同樣,要有其他人觸柱而亡。即“怨誅”觸柱而亡,就是逼不得已的殉葬。從名字即可知,沒人“願誅”,作者、讀者、全社會人人都“怨誅”。

    怨珠死亡的原因,各種說法不少,如:聽到不該聽的話;看到不該看的事;講了不該講的話;做了不該做的事;與主子在情感、經濟等方面存在某種糾葛;等。各種說法不但均無文字依據,還可從文字中找到很多事例,可作為反證逐一推翻。

    瑞珠觸柱而亡之事,時間安排在秦可卿棺木剛確定,寫了賈珍恨不得代秦氏之死,接著,瑞珠就觸柱而亡。賈珍沒有代秦氏之死,瑞珠卻跟著應了賈珍之意。

    焦大醉罵扒灰之事與瑞珠觸柱而亡的時間間隔,不是幾天,而是幾年。瑞珠觸柱而亡若與焦大醉罵的扒灰之事有關,瑞珠和寶珠一個都逃不脫,秦可卿還沒生病時,此二人就該被處置了。

  • 3 # 風之子故人

    從焦大醉罵到可卿死亡,有三年時間吧!中間發生過賈瑞事件。焦大醉罵後可卿即病,那是懷孕了,當然是賈珍的,張友士太醫用了慢性打胎藥,外加調理幾個月後可卿身體痊癒。可是宅在屋裡不出來管事,她在幹什么?裝病在床,每日與公公繼續爬灰 樂此不疲,瑞珠放風,寶珠把門。完事後兩位丫頭處理現場痕跡,終有一日兩個丫頭粗心大意,被尤氏發現並拿到了物證,可卿羞憤上吊而亡,你想想賈珍既痛又恨,心痛的是以後再無可卿,再無爽快之樂,恨的是這兩個小蹄孑,你想她們還有生路嗎?

  • 4 # 一片紅與紅樓夢

    【紅樓夢】一書中的人物——瑞珠,在書中的出場有如曇花一現。

    她是秦可卿的丫頭。她見秦氏死了,觸柱而亡,賈珍逐以孫女之禮將她殮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肌肉痙攣的原因和治療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