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2年春天,眼看著劉黑闥帶領竇建德的舊部將竇建德原先的地盤都佔有了,李淵派出李世民平定,當時跟隨李世民平叛的大將不少,比如殷開山、羅藝、羅士信、秦瓊和王君廓等人。
而讓李世民沒有預料到的是,戰爭還沒有打響,自己這邊就損失了一員大將,原來殷開山在跟隨李世民去平叛的路上就病倒了,而且病得很嚴重,直接就死了,李世民是相當的傷心,要知道殷開山一直是李世民的心腹大將。
21年後,也就是643年的春天,李世民回顧自己過去,感慨自己身邊能臣猛將很多,他們都立下了大功。李世民在思考了很久之後讓閻立本為其中的二十四位功臣作畫,並將他們的畫像放進了凌煙閣,這就是著名的凌煙閣功臣。
值得注意的是,這二十四位功臣並不是李世民隨意選擇的,而是綜合考慮平定天下、玄武門之變和治理天下這三個方面的因素,從中選出了二十四位最具代表性的功臣,並依據他們的官職和死後的追封來做了一定的排名。
如果按照這個標準來說,殷開山似乎是不怎麼符合的,畢竟他死的太早了,那時候大唐剛剛建立四年,天下也並沒有平定,殷開山立下的那些大功似乎是不足以被李世民如此記住的。
最鮮明的對比就是同樣死在評定劉黑闥之亂事件中的羅士信,羅士信僅僅比殷開山晚死一兩個月,而且還是為了守衛洺水城被劉黑闥圍攻致死的,按理說比殷開山的功勞還要大,但是羅士信就什麼也沒有得到。甚至後來參與玄武門之變的一些大將也沒有成為凌煙閣功臣,而偏偏殷開山就入了凌煙閣,從這裡也可以看出,殷開山必然是立下了很大的功勞,以至於在李世民看來,他立下的那些大功足以進入凌煙閣。
那麼,是什麼樣的功勞讓殷開山成為了凌煙閣功臣,並且還排在了第十三位,柴紹、侯君集、程知節、李績和秦瓊等人都排在了他的後面。值得一提的是,殷開山還是17位太原元謀功臣之一,與殷開山一樣兼具兩種功臣的只有六人。這樣的特殊絕不是因為私人感情,必然是立下了真正的功勞。
如果僅僅從《舊唐書》中看殷開山的傳記,似乎也沒有特別出彩的地方,他家世不錯,而且“少以學行見稱,尤工尺牘。”隋朝時期在太谷縣做縣長,任上的政績是不錯的,也得到了百姓的認可。
不過,他在隋末亂局中並沒有堅守自己的身份,而是早早的投了李淵,成為晉陽起兵的核心成員之一,很得李氏父子看重,以至於“參預謀略,授心腹之寄。”這更多的是一個謀臣的身份。
平定天下的過程中,殷開山最初是李建成的部下,跟隨李建成攻打過西河郡,後來又跟隨在李世民身邊,但他在跟隨李世民的過程中是犯過錯誤的,即第一次淺水原之戰,當時李世民生病,將軍中的事物交給了劉文靜和殷開山,並叮囑兩人不得擅自開戰。
但是兩人並沒有記住李世民的話,輕易被薛舉引了出來,而這一仗也以唐軍的慘敗而告終,死傷十之六七,殷開山和劉文靜因此被除名,之後不久之後薛舉去世,其子繼位,劉文靜和殷開山再次跟隨李世民發動第二次淺水原之戰,並取得勝利,兩人因此官復原職。
再之後就是跟隨李世民攻打洛陽王世充,從這些經歷來看,殷開山似乎並沒有立下特別大的戰功,但是他的經歷中有兩點很為李世民所喜歡,其一就是他曾是李建成的部下,對李建成的心腹多有了解;其二就是殷開山很善於招撫。《舊唐書》中有記載:“時關中群盜往往聚結,眾無適從,令嶠招慰之,所至皆下。”
這才是李世民待殷開山特別的點,正因為這樣,他為李世民招攬了一些可用之才。李世民成為天策上將之後,就開始有了野心,想與李建成一較高下,那麼,招攬人才甚至是收買李建成身邊的人才就成為李世民迫切想做的一件事。
殷開山就開始為李世民跑腿,在所有招攬的人才中,有明確記載的就是唐初名將張士貴。張士貴在隋末降唐後曾跟隨李建成作戰,雖然後期又跟隨李世民,但並沒有成為李世民的心腹大將,直到“太宗特遣殷開山、杜如晦齎金銀四百挺以賜之。”
另一個可能被殷開山引到李世民這邊的就是常何,常何在玄武門之變中的作用不言而喻,而且他原本也曾是李建成的人,他很可能就是殷開山出面幫李世民收買的,並在624年被李世民召進京城,“於北門領健兒長上”,成為李世民的助力。
玄武門之變發生的時候,雖然殷開山已經去世了四年,但是他為李世民招攬的人才卻在玄武門之變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張士貴也參與了玄武門之變。也正是這個原因,殷開山才得以在去世21年後還能成為凌煙閣功臣。
622年春天,眼看著劉黑闥帶領竇建德的舊部將竇建德原先的地盤都佔有了,李淵派出李世民平定,當時跟隨李世民平叛的大將不少,比如殷開山、羅藝、羅士信、秦瓊和王君廓等人。
而讓李世民沒有預料到的是,戰爭還沒有打響,自己這邊就損失了一員大將,原來殷開山在跟隨李世民去平叛的路上就病倒了,而且病得很嚴重,直接就死了,李世民是相當的傷心,要知道殷開山一直是李世民的心腹大將。
21年後,也就是643年的春天,李世民回顧自己過去,感慨自己身邊能臣猛將很多,他們都立下了大功。李世民在思考了很久之後讓閻立本為其中的二十四位功臣作畫,並將他們的畫像放進了凌煙閣,這就是著名的凌煙閣功臣。
值得注意的是,這二十四位功臣並不是李世民隨意選擇的,而是綜合考慮平定天下、玄武門之變和治理天下這三個方面的因素,從中選出了二十四位最具代表性的功臣,並依據他們的官職和死後的追封來做了一定的排名。
如果按照這個標準來說,殷開山似乎是不怎麼符合的,畢竟他死的太早了,那時候大唐剛剛建立四年,天下也並沒有平定,殷開山立下的那些大功似乎是不足以被李世民如此記住的。
最鮮明的對比就是同樣死在評定劉黑闥之亂事件中的羅士信,羅士信僅僅比殷開山晚死一兩個月,而且還是為了守衛洺水城被劉黑闥圍攻致死的,按理說比殷開山的功勞還要大,但是羅士信就什麼也沒有得到。甚至後來參與玄武門之變的一些大將也沒有成為凌煙閣功臣,而偏偏殷開山就入了凌煙閣,從這裡也可以看出,殷開山必然是立下了很大的功勞,以至於在李世民看來,他立下的那些大功足以進入凌煙閣。
那麼,是什麼樣的功勞讓殷開山成為了凌煙閣功臣,並且還排在了第十三位,柴紹、侯君集、程知節、李績和秦瓊等人都排在了他的後面。值得一提的是,殷開山還是17位太原元謀功臣之一,與殷開山一樣兼具兩種功臣的只有六人。這樣的特殊絕不是因為私人感情,必然是立下了真正的功勞。
如果僅僅從《舊唐書》中看殷開山的傳記,似乎也沒有特別出彩的地方,他家世不錯,而且“少以學行見稱,尤工尺牘。”隋朝時期在太谷縣做縣長,任上的政績是不錯的,也得到了百姓的認可。
不過,他在隋末亂局中並沒有堅守自己的身份,而是早早的投了李淵,成為晉陽起兵的核心成員之一,很得李氏父子看重,以至於“參預謀略,授心腹之寄。”這更多的是一個謀臣的身份。
平定天下的過程中,殷開山最初是李建成的部下,跟隨李建成攻打過西河郡,後來又跟隨在李世民身邊,但他在跟隨李世民的過程中是犯過錯誤的,即第一次淺水原之戰,當時李世民生病,將軍中的事物交給了劉文靜和殷開山,並叮囑兩人不得擅自開戰。
但是兩人並沒有記住李世民的話,輕易被薛舉引了出來,而這一仗也以唐軍的慘敗而告終,死傷十之六七,殷開山和劉文靜因此被除名,之後不久之後薛舉去世,其子繼位,劉文靜和殷開山再次跟隨李世民發動第二次淺水原之戰,並取得勝利,兩人因此官復原職。
再之後就是跟隨李世民攻打洛陽王世充,從這些經歷來看,殷開山似乎並沒有立下特別大的戰功,但是他的經歷中有兩點很為李世民所喜歡,其一就是他曾是李建成的部下,對李建成的心腹多有了解;其二就是殷開山很善於招撫。《舊唐書》中有記載:“時關中群盜往往聚結,眾無適從,令嶠招慰之,所至皆下。”
這才是李世民待殷開山特別的點,正因為這樣,他為李世民招攬了一些可用之才。李世民成為天策上將之後,就開始有了野心,想與李建成一較高下,那麼,招攬人才甚至是收買李建成身邊的人才就成為李世民迫切想做的一件事。
殷開山就開始為李世民跑腿,在所有招攬的人才中,有明確記載的就是唐初名將張士貴。張士貴在隋末降唐後曾跟隨李建成作戰,雖然後期又跟隨李世民,但並沒有成為李世民的心腹大將,直到“太宗特遣殷開山、杜如晦齎金銀四百挺以賜之。”
另一個可能被殷開山引到李世民這邊的就是常何,常何在玄武門之變中的作用不言而喻,而且他原本也曾是李建成的人,他很可能就是殷開山出面幫李世民收買的,並在624年被李世民召進京城,“於北門領健兒長上”,成為李世民的助力。
玄武門之變發生的時候,雖然殷開山已經去世了四年,但是他為李世民招攬的人才卻在玄武門之變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張士貴也參與了玄武門之變。也正是這個原因,殷開山才得以在去世21年後還能成為凌煙閣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