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東斯坦因

    1946年,冷戰大幕拉開,美國與蘇聯展開了數十年的軍備競賽,空空導彈就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誕生的。

    目前,空空導彈經過 70 年的發展,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已經成為空戰的主要武器,其效能的高低更是已成為決定製空權歸屬的重要因素。是世界各軍事強國優先發展的的空戰武器之一。

    第一代空空導彈

    第一代空空導彈,於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中期開始裝備部隊,主要用於攻擊亞音速轟炸機;由於技術上的限制,第一代空空導彈只能從目標的尾後採用追擊方式進行攻擊,這對飛行員的飛行技能和戰鬥時的佔位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不過,第一代空空導彈實現了空空導彈從無到有的跨越,使得飛行員有了在航炮射程以外摧毀目標的武器。而第一代空空導彈建立了紅外與雷達兩種制導體制,此後兩種體制一直並存並沿著各自的道路發展。

    第一代空空導彈紅外製導典型代表有:美國AIM-9B“響尾蛇”、蘇聯K-13第一代空空導彈雷達制導典型代表有:美國的AIM-4A“獵鷹”、AIM-7A“麻雀”。

    第二代空空導彈

    第二代空空導彈,於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中期開始服役,主要用於攻擊超音速轟炸機和殲擊機,飛行員可以從目標尾後較大範圍內進行攻擊,增加了戰術使用靈活性,並逐漸形成近距用紅外導彈,中距用雷達導彈的作戰運用體系。

    第二代空空導彈紅外製導典型代表有:美國AIM-9D“響尾蛇”、蘇聯R-60“蚜蟲”

    第二代空空導彈雷達制導典型代表有:美國AIM-7D /E“麻雀”

    第三代空空導彈

    第三代空空導彈,於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裝備。這一代導彈,引入了數字自動駕駛儀、精確制導技術等新技術;同時,發動機、引信、戰鬥部等元件技術水平也大幅提高。這使得第三代空空導彈的效能得以全面提升,具有“全高度、全方位、全天候”作戰能力,可以全向攻擊大機動目標,作戰運用靈活性大幅提高,戰術運用日趨成熟。

    而從這一代空空導彈開始,空空導彈真正具備了近距格鬥與超視距作戰能力。

    第三代空空導彈紅外製導典型代表有:美國AIM-9L“響尾蛇”、蘇聯R-73、中國 PL-9C

    第三代空空導彈雷達制導典型代表有:美國AIM-7F“麻雀”、蘇聯R-27、英國“天空閃光”

    第四代空空導彈

    第四代空空導彈,主要解決了探測效能不足、抗干擾能力弱和半主動制導的體制缺陷。這一代導彈,在紅外成像探測、主動雷達導引、複合制導、大攻角氣動外形及飛行控制等技術上得到了大幅度的發展,彈載嵌入式計算機中裝定了複雜的軟體系統,具有一定的“發射後不管”能力,使空戰真正進入了超視距時代。

    第四代空空導彈紅外製導典型代表有:美國AIM-9X“響尾蛇”、英國AIM-132“ASRAAM”

    第四代空空導彈雷達制導典型代表有:美國AIM-120、俄羅斯R-77、中國SD-10A

    就到這裡,各位對此,是否還有其他高見?或者你們還有哪些補充,一起來探討。

  • 2 # 魂舞大漠

    空空導彈進入第四代,具備發射後不管能力,可以超視距全向攻擊,抗干擾能力強,因此被裝備開來,成為大國空軍標配,沒條件研製的國家,以購買為主。四代典型的產品,如美製AIM-9X,俄製R77,中國霹靂15等。不少人提起中國霹靂,可能不免要驚訝一下,我們是很落後的呀,不能總拿老眼光看人,發展時間已是同代,大踏步趕將上來。經過幾十年努力,霹靂走到現在,非常不容易,經過傳說仿製的歲月,我們沒什麼不可以。過去的霹靂,像這像那,什麼“響尾蛇”、“怪蛇”和“魔術”等,現在可以說,不是所有的導彈都像霹靂,偶爾拿出一兩款,你會看到不一樣的中國,不一樣的霹靂。

    宇宙洪荒

    雖然導彈正式發展沒有多少年,像第一代和第二代,好像離開我們已經很久,早已不能耳熟能詳,在專業者那裡還有一點殘存記憶,不翻書不講故事,誰也記不清它們的樣子。我們發展得不晚,當年霹靂1,無非引進蘇制K5技術生產的,,以後又仿製了霹靂2,無非K15原版模樣。根本打不準,當時都那樣,第一代以美AIM-9B"響尾蛇",蘇K-13和中國霹靂1為代表。能力有時不趕航炮。第二代要好一點,美製AIM-9D"響尾蛇"、蘇制R-60T,價高仍然打不準,美國在越南打得滿天飛,命中率不及10%。在上世紀60年代以前,發展了兩代空空彈,因為能力太差,所有的戰鬥機都不敢取消航炮。

    三代一新

    技術越來越高,不斷翻新,最先進的技術總是最先用於軍隊。第三代空空彈在海灣戰爭大顯神威,正式叫響多款導彈的名字,如AIM-9L/M“響尾蛇”,“麻雀3B”和AIM-120,俄製R-27和R-73等,歐洲崛起正式成為一極,如“流星”和“魔術”等,能力大為提高,為四代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中國與蘇修反目後,很長的時間內就在霹靂2上折騰,折騰出霹靂5,裝備數量很多,主要參照了一些“響尾蛇”的技術,霹靂-5E基本追上了西方八十年代的水平,可以進入準三代。我們三代不走尋常路,經過大量時間探索,中間經過霹靂7和霹靂8的進步,以後便進入了自由設計的王國,霹靂9和霹靂-10,經過改進,早自達到三代半的水平,相當於西方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技術。到了三代,堪謂一新。

  • 3 # 孔乙己亂彈

    air-to-air-B.MissiIe〔空對空導彈〕

    空空導彈-顧名思義、就是從飛行器發射的攻擊空中目標的導彈、也是現代作戰飛機的標配機載武器系統、空空彈由制導裝置、戰鬥部、引信、動力系統、彈體和彈翼幾部分組成。二戰時期納粹德國開創了人類空戰導彈武器的先河/1943年6月由納粹“Max.krme”博士在“RuhrstahI/魯爾”鋼鐵公司秘密研製X-4型實用性空空導彈(代號8-344)、X-4型空空彈是現代空空彈的……祖師爺。(美國“響尾蛇”AIM-9B空空彈)(AIM-9“響尾蛇”系列空空導彈之父:WiIIam.B.McLean)(AIM-9B“響尾蛇”空空導彈)(AIM-9響尾蛇空空導彈制導原理)(現代空空導彈穩定導彈飛行的“陀螺舵”)

    1956年由美華人開發出的世界上第一代實戰型AAM-N-7(後正式命名AIM-9B“響尾蛇”)空對空導彈出世、並且列裝部隊。

    1958年“九.二四”空戰、在中國上空爆發了世界上第一次空空導彈實戰先河/以及空空導彈時代到來,臺灣國民的空軍12架F-86圍攻“落單”的我空軍(飛行員:王自重)並且發射兩枚AIM-9B空空彈、其中一枚擊中王自重駕駛的“J-5”殲擊機飛機爆炸、飛行員壯烈犧牲!(臺灣空軍F-86掛載AIM-9B“響尾蛇”空空導彈資料圖片)

    一枚沒有爆炸的AIM-9B被中國獲得、後交由前蘇聯部分資料和殘片前蘇聯經過研究研製成功了配套“米格-21”戰鬥機的空空彈“K-13”型、中國仿製成功命名:霹靂-2號。

    AIM-9B、K-13、霹靂-2號(PL-2)成為了世界上第一代空空導彈的開山之作。

    第二代空空導彈代表作:AIM-9D、前蘇聯“牙蟲”R-60、法國“瑪特拉”R-550

    第三代AIM-9L、AIM-9x(近距彈)

    AIM-120A/B(中距彈)、俄羅斯R-73系列、中國的霹靂-10/PL-12系列等等。

    中國霹靂-15系列為第4代空空導彈典型代表、是引領先進技術空空導彈先進型號之一!(俄羅斯R-73空空導各部點陣圖)(俄/R-73空空導彈)(中中國產:霹靂-10E/PL-10E)

    (中國航空武器設計首席專家、空空導彈型號設計師:梁曉庚)

    梁研究員名言:“今天、沒有導彈的戰機、只能是“和平鴿”、只有裝備了先進的導彈才是真正的戰鬥機”!(中國擁有的一流技術空空導彈PL-15Ain-to-air.MissiIe“霹靂15”系列)

    美國太平洋空軍司令“霍克.卡萊爾”在美空軍協會講話要求美國國會拔款、購買更先進的空空導彈、他認為:“中國的PL10E系列尤其是PL-15大型超視距、遠端空空導彈是F-35的巨大威脅、也是美軍轟炸機、預警機、加油機的威脅……因為、中國的該型號導彈採用了“雙脈衝/固體發動機”、發射距離達150~400公里……。”

  • 4 # 李曉偉

    第一代空對空導彈是美國AIM9響尾蛇空空導彈,世界上首次實戰在中國沿海不過有一枚未爆炸的響尾蛇被中國繳獲,後來交給蘇聯仿製蘇聯仿製完成之後把導彈技術資料交給中國,蘇聯帶號K13導彈中國對其成功進行中國產化,響尾蛇導彈是利用紅外線制導,早期的響尾蛇由於技術原因曾經追著太陽並且敵我不分,中國戰機成功利用機動躲過響尾蛇,而該響尾蛇卻直奔美國飛機發生誤擊事件。

    第二代空空導彈代表型號,美國AIM7麻雀空空導彈、蘇聯R73空空導彈、中國PL11空空導彈,這型別導彈主要是半主動雷達制導,也就是需要戰機火控雷達對目標實時或者間斷照射,該型別導彈射程較遠但是多目標能力太差並且發射導彈之後戰機本身就成了活靶子,你導彈發射出去了之後你戰機如果來個機動照不到目標,那麼特別是末端空空導彈非常容易丟失目標。

    第三代空空導彈代表型號,美國AIM120空空導彈、蘇聯R77空空導彈、中國PL12空空導彈,這型別的空空導彈主要採用主動雷達制導,就是發射後由導彈雷達導引頭自主搜尋目標,具備發射後不管的能力。

    第四代空空導彈代表型號,美國AIM9X空空導彈、中國PL10E空空導彈,這類導彈主要採用了新一代的紅外成像導引頭,在各種距離上的抗干擾能力有所增加,以前的紅外製導空空導彈很容易奔著溫度更高的去,隨著紅外感應裝置解析度的提高這種現象大大改觀。

  • 5 # 一葉楓流

    空對空導彈的劃代要早於噴氣式戰鬥機的劃代。西方(主要就是歐美)習慣於劃分“代”,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偏好。

    第一代空對空導彈是指20世紀50年代裝備的第一批實用型空空導彈。當時對於導彈採取什麼制導方式還沒有經驗,技術上有的基本和陸地防空導彈差不多。比如波束制導的空空導彈。這個現象的原因是早期的空空導彈主要是針對轟炸機這樣的目標。目標特點是機動性差。戰鬥機儘量在較遠的地方對目標發起攻擊。

    由於二戰的原因,德國被分裂,限制其發展武器。世界上主要的航空技術集中在美英法蘇四個大國。其餘瑞典、加拿大、瑞士等一些小國也試圖發展導彈,但是除了瑞典,其他國家陸續放棄了。直到60年代以後,隨著電子技術的進步,導彈技術在使用中擴散,才有一些國家開始仿製成熟的空空導彈,並自行改進,發展自己的空空導彈。

    第一代空空導彈的主要貢獻者是美國海軍。世界上最被廣泛使用的兩種配套的空空導彈都是美國海軍研製的。就是響尾蛇和麻雀。美國空軍搞的獵鷹導彈是典型的第一代空對空導彈,適合截擊機掛載去攻擊轟炸機,不適合用於空戰。類似的是法國的瑪特拉R.530。

    早期的第一代空空導彈射程都比較近,麻雀30公里的射程就很遠了。英國的紅頭、火光和美國的響尾蛇都是紅外線制導的近程導彈。英國甚至研製過一種三個彈體的閃光導彈。蘇聯的第一種空空導彈是波束制導的,曾被中國引進。

    第二代空空導彈其實和第一代沒有什麼特別的區別。只不過更實用而已。具體表現就是響尾蛇和麻雀的型號變化,導彈還是那個導彈。技術上確定了紅外近程導彈和雷達半主動的中距離導彈兩個主要型別。在越南戰爭和中東戰爭中實戰應用。暴露出不適合空中格鬥的缺點。

    第三代空對空導彈就是具有格鬥能力的空空導彈。美國提出的戰鬥機劃代,也符合空空導彈的發展步伐。導彈還是那個導彈,導彈已不再是那個導彈了。

    不過空空導彈的飛行軌跡比較簡單,代差和戰鬥機相比並不明顯。全向攻擊能力一直是空空導彈的發展目標。實現遠端攻擊是第三代空空導彈的另一個發展結果。典型代表就是美國休斯公司的不死鳥導彈。

    遠端、全向發射、格鬥是第三代空空導彈的主要特徵。

    第四代空空導彈就是比第三代空空導彈的技術更進一步。實現了發射後不管,並沒有提出什麼新的概念。技術上的進步是紅外線影象識別技術,主動相控陣雷達導引頭,衝壓發動機。

    下一代導彈究竟是否智慧化,還要拭目以待。

    總的來說,導彈改變了空戰方式,終將淘汰近距離格鬥。電子輻射控制和資訊控制交換將是未來空中作戰的關注焦點。對於空空導彈武器系統,隱身技術和電子干擾將是主要防禦手段。智慧化和網路資訊交換是空空導彈的發展方向。

  • 6 # 九品侍衛

    hello~大家好。今天來說下空空導彈,空空導彈顧名思義就是戰機上掛載的導彈,攻擊空中目標的導彈,空空導彈的特點是反應快、機動效能好、尺寸小、重量輕、射程遠、命中精度高、威力大等等。

    今天咱就來說說一、二、三代空空導彈各是什麼?

    世界上第一種空空導彈是德國的X-4,在1944年4月X4誕生了,但是並沒有投入使用,在二戰結束之後空空導彈經歷了重重困難才形成了所為的“一代空空導彈”,上世紀40~50年代,空空導彈只能對機動效能比較差的亞音速轟炸機實施尾追攻擊,射程才2~6千米,比如美國的“響尾蛇”AIM-9B,蘇聯的AA-1導彈。

    又經過了十多年,60年代中期的時候超音速轟炸機的出現和電子技術的告訴發展,使得空空導彈的發展也加快了,從射程、威力、速度都有很大提高;到了上世紀90年代空空導彈在空戰中的地位大大提高,例如美國和利比亞、敘利亞和以色列在空戰中都會使用一代空空導彈,AIM -120、響尾蛇AIM-9L,蘇聯的AA-11、AA-12、法國的魔術2、米卡、咱們的PL-5,PL-9C,PL-12等等,但是當時的空空導彈僅能作為機炮的輔助武器而存在,國內普遍的看法是導彈還不如炮彈了,所以當時機炮是“老大”。

    武器大國肯定不會放棄空空導彈主導未來戰爭的想法,在60年代初就開始研究紅外空空導彈代(第二代),其中改良的地方有很多,比如採用致冷型硫化鉛探測器,提高了探測靈敏度,採用電晶體電路進行訊號處理,使得導彈重量減小,可靠性和壽命大為提高,採用紅外近炸引信。

    在二代空空彈誕生之後,航炮成為了空戰的擺設,導彈決定一切。由於空空導彈成了主角,美空軍也沒閒著,造了一批沒有航炮的戰機,只為掛載空空導彈而造,比如F-105、F-4C ,這些戰鬥機上最開始就沒有安裝航炮,完全以導彈為空戰武器。

    但是一味地只有空空彈也是弊端,美國空軍的二代“麻雀空空導彈”就因為發射過程複雜,在戰鬥中命中率低的不能再低了,每次發射一枚“麻雀”飛行員要做 5 個動作,鎖定目標再用4~5秒,再扣動扳機(估計又過了1秒),就算已經預判了,命中率還是很低,有資料表示越南戰場上美國空軍共發射麻雀3導彈589枚,僅有55枚命中目標,成功機率僅10%。(多說一句,越戰同期咱們使用的米格—17、米格—21是以航炮為主,導彈為輔的戰鬥模式,美國空軍被打的頭破血流,後續又啟用了航炮)

    第三代空空導彈是上世紀70年代之後研發的,並於80年開始裝備,採用鴨式氣動佈局,陀螺舵作為傾斜穩定,採用銻化銦致冷探測器,它能夠探測目標尾氣流的紅外輻射,採用鐳射或無線電等近炸引信,能夠實現全攻擊。到目前為止三代導彈已經基本能夠滿足超視距空戰的要求,它有一定的攔截能力、抗干擾能力、下視下射的能力。代表導彈有俄羅斯的R-27、美國的麻雀3B、國AIM-9L。

    從現在的情況來看,未來的空空導彈一定是射程越來越遠、攻擊範圍越來越大、抗干擾能力越來越強、機動能力越來越強,新的技術會逐漸成熟未來的五代、六代會有什麼變化讓我們拭目以待。

  • 7 # 科沁雜談

    現代的空空導彈發射已經很超前衛了,飛行員坐在飛機座艙裡邊,戴著頭盔瞄準具,看哪裡打哪裡,發射空空導彈後不用管,它會自動去追蹤目標。第四代空空導彈的飛行速度都超過了4馬赫,具備極強的高速機動性,還有更高的射程,甚至是超視距。

    第四代空空導彈紅外製導系統的優越性與電子干擾系統的強悍,超視距超遠射程,紅外成像探測,使得這些都成了四代空空導彈的標配。比較具代表性的PL-15超遠端空空導彈,AIM-120,R77等。

    第三代空空導彈的標配技術是掃描探測技術或者紅外多元探測技術,還有數字化處理技術,鐳射和無線電引信等的雷達制導技術。比較典型的是美國的“麻雀3B”雷達制導空空導彈,俄羅斯的R-27空空導彈。

    第二代空空導彈,採用製冷型硫化鉛探測器,採用電晶體電路進行訊號處理,引信使用紅外近炸引信 ,氣動佈局採用鴉式。具代表性的空空導彈有AIM-9D響尾蛇、R-69T等。

    第一代空空導彈最具代表性的是RK344空空導彈。引爆方式使用飛行員引爆、撞擊引信引爆和聲感近炸引信引爆。採用液體火箭發動機作為動力,制導方式採用有線遙控制導。其設計的許多元素一直被使用至今,不得不說其先進的設計的思維。

  • 8 # asiavikin雜談

    第四代空空導彈都實現了發射後不管,全向攻擊(紅外製導的是頭錐30度以外的全向攻擊),強抗干擾能力;格鬥彈還實現了越肩發射能力。以下簡單介紹一下前三代導彈。

    無論哪一代空空導彈都分雷達、紅外製導

    第一代紅外製導的主要是美國的“響尾蛇”AIM-9B、蘇聯的K13(北約編號AA-2,外號“環礁”)、中國的霹靂2(PL-2)。紅外導引頭都使用硫化鉛。雷達制導的有美國的AIM-7A,蘇聯的K5(北約編號AA-1,外號“鹼”),嚴格的說是雷達駕束制導。都是對付轟炸機的,紅外要從尾後追擊,雷達駕束制導的要嚴格用雷達波束罩住目標。都是比較適合打呆頭呆腦的大飛機。在越南空戰中這些導彈的命中率有9%就很不錯了。

    AIM-9B

    K-5“鹼”

    第二代紅外製導的主要有“響尾蛇”AIM-9J/N/P、法國的魔術1、蘇聯的K60(北約編號AA-8,外號“蚜蟲”)、中國的霹靂5(PL-5)、以色列“怪蛇”。紅外導引頭開始使用致冷硫化鉛。雷達制導的有美國的AIM-7C/E/F/M,法國的超馬特530D,蘇聯的R23(北約編號AA-7,外號“尖頂”)後來的R27(北約編號AA-10,外號“白楊”),中國的霹靂11,已經拋棄了駕束制導,改用半主動制導。由於越南戰爭的影響,紅外製導導彈開始增強導彈的格鬥能力,比如具備一定離軸發射能力。

    AIM-9J

    K60"蚜蟲"

    AIM-7F

    R-27“白楊”

    霹靂11

    第三代紅外製導的主要是“響尾蛇”AIM-9L/M、法國魔術2、蘇聯的K73(北約編號AA-11,外號“射手”)、中國的霹靂8與霹靂9、以色列“怪蛇3”。紅外導引頭已改為致冷銻化銦,具備全向發射能力和大離軸發射能力。雷達制導的是AIM-120A/B/C/D,法國的MICA,蘇聯的R77(北約編號AA-12,外號“蝰蛇”)、中國的霹靂12.此時制導方式已改為主動雷達制導。

    AIM-9L

    R-73“射手”

    霹靂9

    AIM-120

    R-77

    霹靂12

    MICA

  • 9 # 軍武資料庫

    說四代的你已經OUT了。

    現在已經有5代空空導彈了。

    我們的霹靂-15就是第五代空空導彈。

    我看他們都是正著說的,今天我們倒著說。

    先說這個五代空空導彈。

    第五代空空導彈的重點在於引導頭。

    第五代空空導彈使用的是電光成像紅外技術,說得貼切些,導彈看到的是一張影象,像是裝了攝像頭。

    這類空空導彈結合了先進的感測器技術和數字資訊科技,優勢是在三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是紅外對抗的能力更強,導彈可以區分飛機和紅外干擾。

    第二個靈敏度更好,可以有效打擊無人機這類的目標。

    第三個可以辨識戰機的薄弱點,不盲目打最熱的引擎噴口。

    美國的AIM-9X響尾蛇導彈就是第五代導彈

    倒著說第四代導彈哪裡不如第五代。

    第四代和第五代導彈一般是用飛行員頭盔上的瞄準器瞄準目標,可以在各種機動下發射。

    第四代導彈在紅外對抗上效能一般,很容易被戲耍。而且幾乎打不了小型的無人機,在打飛機的時候還會傻傻的找敵人的引擎口鑽。

    第四代空空導彈的代表就是R-37導彈

    再看第三代落後到啥程度了。

    第三代導彈只能做到能從全方位打擊敵對的飛機了。

    那第二代有多慘?是的它只能打別人的屁股。

    在發射這種導彈的時候,飛機要在敵人的後方才行,那個時候的思想主要還是空中要拼刺刀,導彈還是輔助。

    第二代導彈的引導裝置就是一個45度範圍的紅外探測器,駕駛員在發射之後還要操作導彈。這種紅外探測器比較呆萌,只能打別人的屁股。

    第一代導彈就是最初的空空導彈,引導裝置的範圍還要比第二代小上15度。其餘基本上一樣。

    這類導彈的兩個代表一個是美國的響尾蛇導彈,一個是前蘇聯的AA-2環礁導彈。

  • 10 # 五嶽掩赤城

    謝邀,這是紅外製導技術發展所劃分的各代,每一代紅外製導空空導彈實戰能力各部相同。

    空對空導彈劃分四代,其實只是指紅外導引頭導彈的歷代發展歷程,雷達制導空空導彈則是另外情況。由於技術進步,紅外導引頭空空導彈的導引頭技術先後經歷四次革新,能力也完全不同。

    早期第一代是隻能跟蹤飛機發動機產生的熱源進行攻擊。第二代擴大了目標搜尋範圍,可以攻擊敵方戰機尾部,整個後半球區域。第三代則是可以全方向攻擊目標,允許迎頭攻擊目標,作戰效率大幅度攀升。第四代則是現在的紅外成像導引頭空空導彈,抗干擾能力極強。這種劃分方式,原本是對美軍所裝備的各型號AIM-9響尾蛇導彈所進行劃代區分,分別指四代響尾蛇導彈,後擴充套件至同類型其他紅外製導空空導彈。

    第一代響尾蛇導彈,AIM-9A/B

    這也是響尾蛇導彈最初型號,在二戰時各國就開始研究紅外製導技術,他是利用硫化鉛暴露在紅外線下,會導致電阻抗性降低的原理進行設計,但都沒有成功。二戰後美國海軍軍械測試站技術總監威廉·麥克萊恩,借鑑了二戰納粹德國的Enzian導彈設計思路,並創造性的設計了一個矩形可活動透鏡安裝在導引頭前面,透鏡折射目標紅外線,從而與導彈中軸線形成夾角,從而判斷導彈攻擊方向。

    最早的AIM-9A,僅作為試驗和測試用

    威廉·麥克萊恩不僅用沙漠中依靠熱眼系統獵殺的響尾蛇來命名這種武器,並設計在第一款生產型AIM-9B上確立了該導彈經典的氣動外形。AIM-9B在1956年開始生產,並在1958年9月24日溫州空戰中,臺軍F-86F佩刀戰鬥機使用該導彈伏擊擊落我軍兩架米格-17,拉開了空戰進入導彈時代的序幕。

    F-86F攜帶AIM-9B導彈模型

    但臺軍發射的AIM-8B導彈有未爆彈被我軍民繳獲,後轉交給蘇聯,蘇聯由此在1961年仿製生產出第一代紅外製導空空導彈K-13環礁。我根據蘇聯提供的K-13導彈技術資料和樣品,仿製生產霹靂-2空空導彈。霹靂-2號作為殲-7的配套專案開始仿製

    第二代響尾蛇導彈,AIM-9D/E/G/H/J

    在AIM-9B取得成功後,美國海軍和空軍就開始對該導彈進行一系列改進升級,提高可靠性、搜尋範圍和抗干擾能力。革命性的創新是紅外探測器使用液氮冷卻,使用透光效能好的氟化鎂作為導引頭的玻璃窗材料。第一代響尾蛇導彈只能追著敵方發動機的熱點進行攻擊,到第二代響尾蛇導彈可以對敵方戰機較熱的後半球區域都可以發起進攻,作戰效能大幅度改善。

    響尾蛇導彈研發成功後,美國海軍、空軍和陸軍各自進行改進研發,導致型號相當繁多和錯亂。

    但儘管做了極大改善,第二代響尾蛇實戰表現依然不佳,可靠性問題突出。特別是在越戰時,響尾蛇導彈所造成的殺傷,僅佔美國空軍空戰殺傷的14%,還不如美軍戰鬥機的M61火神機炮。

    第二代響尾蛇導彈在越南叢林中表現不佳,催生美軍加大第三代響尾蛇研發,並且三軍聯合第三代響尾蛇導彈,AIM-9L/M

    這也催生了第三代響尾蛇導彈的誕生,這是響尾蛇導彈發展歷程中最具革命性的一代。他使用銻化銦作為紅外感測器材料,靈敏度和可靠性飛躍提升,用更加惰性的低溫氬氣作為冷卻氣體,同時使用鐳射近炸引信提高引信可靠性。

    第三代響尾蛇由於導引頭靈敏度的提升,可以實現導彈全向攻擊,戰機無需跟之前一樣要先繞到敵機後方才能發射導彈,可以直接迎頭攻擊目標。由此在實際使用過程中,作戰效率大幅度提升。1982年英國與阿根廷爆發了馬島戰爭,美國緊急向英國提供新生產的AIM-9L導彈,英國海鷂戰鬥機發射了27枚,命中24枚,取得空戰21:0的輝煌戰績。實際上阿根廷空軍的PhantomIII並非輸給了英國海鷂,而是輸給了AIM-9L。

    AIM-9L打靶試驗,從戰機前部發起進攻

    第四代響尾蛇導彈,AIM-9X

    在冷戰結束之後,美國透過模擬空戰發現,前蘇聯/俄羅斯的第三代格鬥導彈R-73,以其離軸發射能力和頭盔瞄準器,在實戰中可以有更好表現。就開始下一代格鬥導彈的研發工作,最開始計劃是美國與英國德國合作開展AIM-132(ASRAAM 阿斯拉姆),但最終因“分贓不均”而分道揚鑣。美國自行開展第四代響尾蛇導彈,在2003年推出AIM-9X。

    AIM-9X使用一個128×128的紅外成像焦面陣列,生成目標紅外成像圖,由此可以區分識別紅外干擾彈,從而獲得極強的抗干擾能力,因而有“鎖定即死”的號稱。並且使用燃氣舵向量噴口提升轉向能力,可以擁有90°離軸發射能力,並且與JHMCS聯合戰術頭盔顯示系統配合。在AIM-9X進一步改進型號上,還擁有先發射後鎖定的能力。

    AIM-9X導引頭生成的目標熱成像其他國家的第四代格鬥導彈

    AIM-9X推出後,其他國家也不斷抓緊自己的第四代空空導彈研發工作,目前大部分國家都已經完成自己的第四代紅外格鬥導彈研發,並且發展出多種各自特色。

    英國的“光棍彈”阿斯拉姆,在原來ASRAAM計劃流產後,英國繼續堅持發展,其使用美國AIM-9X的紅外成像導引頭完成最終作品,裝備給英國自己的戰鬥機。

    德國的IRIS-T,同樣是原ASRAAM計劃流產後,德國與義大利、瑞典等國合作開展研製。IRIS-T採用線掃成像方式,搜尋區域更大,搜尋速度更快(但相應抗干擾能力不如焦面成像),擁有攔截敵方地面發射防空導彈的能力,該導彈目前是除英國外的颱風戰鬥機、法國陣風戰鬥機、瑞典鷹獅E/F的標配。

    日本AAM-5,造型與IRIS-T極為相似,但採用的是焦面成像。但AAM-5的成像陣列安裝在一個極為精密的三軸萬向頭上,增加搜尋視界。

    以色列的怪蛇-5,該導彈最大亮點是,除了紅外焦面成像陣列外,還有可見光成像系統,兩者相互結合共同完成制導。

    南非和巴西聯合研製的A-Darter,該導彈最大特點是採用雙基色紅外焦面成像導引頭,進一步提升成像質量,獲得更好的抗干擾能力。

    毛子的R-74,他是在R-73基礎之上,同樣使用128×128紅外焦面成像陣列,並且為適應內建武器艙,對彈翼進行縮小。

    最後中國的霹靂-10,非官方不可靠訊息,他是使用256×256焦面成像陣列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康熙為何要兩次廢掉太子胤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