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三農藥都
-
2 # 純鈞LHGR
就說清朝的官袍吧。如果單指袍子,絕不可能。
但是加上那些零碎,那就不是有可能的問題,三百輛銀子做一套上好的官袍,都未必夠。
首先說,三百兩銀子是多少錢。咱就拿清中期來算,那時候,三百兩銀子大約相當於現在6、7萬元,這可真不多。現在的高檔品牌服裝,那一套何止6、7萬呢。
官袍一般有三件主要的服裝。一是內袍,二是外袍,三是紗褂子。
官袍的布料,全部都是大緞。雖說緞子也有品級之分,但也不會差特別多。顧炎武的書裡寫過,“湖絲百斤,價值百兩”。清康雍乾時期,一匹緞子價格大約是2—3兩。那時候的布料有寬幅窄幅之分,實際上一匹窄幅緞子,合現在也就三丈多點,不到四丈。正常來講,做一件袍子,大約需要一丈二左右的布料。官袍是制式的,不能過多拼接,這一匹布頂多做兩件,也就是一件內袍,一件外袍。一套官袍,布料錢頂多也就3兩銀子。加上裁剪手工,找好的師傅,估計也就值5兩銀子吧。
不貴,是吧?接著往下算。
官袍上最重要的圖案,就是刺繡。內袍上只有袖口有花樣,外袍上,除了袖子,還有下襬的海水江牙和眾所周知最主要的刺繡品,補子。外袍和紗褂子上都有補子。採用的全部是蘇繡,織造處就在江蘇嘛。
官袍刺繡上,用的染色線比較特殊,叫“十純色”,上五色紅、綠、黃、白、黑,下五色紫、粉、藍、湖、香。由於是純色,當時顏料提取是挺困難的。所以,材料費就比較昂貴。
繡法上,主要是彩繡、平金繡、圈金繡這三種繡法。其實蘇繡裡的技法,有些至今無法用機器代替,更不用說當時了。官袍上的刺繡,都是高階的工藝,由於對繡法技術要求高,出活慢產量低,所以其價值就非常高了。
補子是前胸後背各一塊,外袍和紗褂子上都有,加上內外袍四隻袖口以及底擺,材料費、手工費加起來,應該是有二百兩了。
不過,所謂的“紗褂子”,其實價值浮動也很大。俗稱是紗,但實際上是“羅”,綾羅綢緞嘛。羅這種絲織品,又可以當坯料又可以當裝飾,有各種的花紋,工藝不等,價值差距就很大。
官袍上用的羅,不可能太劣質。看著跟紗窗似的全是眼兒,皇上一看,這是笊籬成精啦?官袍穿成這樣這叫有辱國體,當場就得宰了。所以說,起碼質量上要過得去,還得帶點花紋,合下來,就不算補子,一件上好的紗褂子,一百來兩銀子是跑不了的。
也就是說,在清中期的時候,這些東西加起來,三百兩已經有點打不住了。這要是再配一條玉帶,俗話說,黃金有價玉無價,價值肯定更高。而且,不排除一些富得腦子燒壞了的傢伙,用真正的金絲銀線,再加點孔雀絨什麼的。而且,到冬天還要配上皮袖口皮領子,次一些的就用兔皮,好一點的用狐皮,再高檔的用貂皮,這一套服飾就遠遠不止幾百兩銀子的事了。
幸好,官員上任,官服都是朝廷發的。除了某些為了彰顯權貴的傢伙自己訂做高檔服色,朝廷發的標配版也滿夠用。
到了清朝末年的時候,更出現了一種“超低配版”——紙糊的。電視電影裡叫早朝,實際一說,皇上叫大起。叫大起的時候,天還沒亮,皇上在屋裡,他都跪到殿外頭去了,在大後邊,皇上根本看不清。真有那矇事的官兒,因為怕磨損,不敢常穿正經的官服,弄一套彩紙糊的假貨矇混過關。
順便提一個人,于成龍。有些故事裡,包括電影電視,為了刻畫于成龍的清廉,隨意杜撰,于成龍穿著破舊官服怎樣怎樣,其實純屬胡說八道。事實上,從二品以上的官員,就是俗稱的“紅頂”,那就是所謂的近臣,隨時受上頭指派,隨時都有可能接見、接待外國使臣。于成龍更是經常要在皇上跟前奏對,他穿得破衣爛衫的,皇上不得氣死:我短你俸祿還是怎麼著?而且,這要讓老百姓和外國使臣看見,有損官威,有辱國體。泱泱上邦,哪個一品大員穿得跟洪七公似的?
清朝3年一次京察大計,頭一條就是“大挑”,一看長相二看穿。所以說,這也逼著某些官員去貪。3年官當下來,衣服都舊了,可能政績還不錯,但萬一因為穿戴太次,被刷下來,那也太冤枉了。沒有幾百兩銀子,連套好官服都做不下來,不貪怎麼辦呢。從一套衣服開始,越貪越多,好官就變壞了。
萬幸,當年不流行整容。
回覆列表
非常有可能,其實這個事情就跟我們現在追星一族是一樣的情況,平時的衣服明星照,一點都不值錢,到處都能買得到,如果一旦 明星簽字的,那麼他的價值立馬就上升數十倍百倍都不止,這跟這個道理是一樣的,這只是說可能是當官的穿過的
還有一種就是如果沒有穿過的,那麼他價值就體現在官袍的尊貴上面,各種繡花,都是精工製作,包括布料可能也是極品中的極品,自然而然他的價格就高端了起來,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