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滄海一滴

    李自成差就差在他缺乏一個帝王的器量,格局太小了,他心目中的天下也太小了。沒有一個封建帝王的戰略眼光,沒有一個封建帝王的雄才大略。太過於急功近利,急於求成,結果是利令智昏,適得其反,自己親手把自己給葬送了。

    李自成走上造反之路後,一直都是在流動作戰,沒有自己的地盤,沒有建立起自己的根據地來。所以在當時就被朝廷稱為“流寇”。打到哪裡就算是哪裡,沒法安居樂業,搞經濟建設,訓練軍隊。沒有自己的地盤,沒有自己的根據地,沒有建立起自己的政權來,就沒有財政收入,沒有稅收保障,沒有經濟來源。古人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也就是說軍隊的後勤保障是必須的,也是至關重要的。他率領的那一支人數日漸壯大的軍隊,所需要的錢款開支應該從何而來?生活物資應該從何而來呢?糧草供應應該從何而來呢?

    那就只能就地取材,到處去徵用和劫掠了。那樣就必然會與民爭利,激化軍隊和民間的矛盾,招來當地民眾的反感與反抗,不得民心,喪失民心,無法紮下根來求發展。那樣一來,他還能走多遠呢?自古以來,順民心者昌,逆民意者亡。得民心者得天下。這是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不管是誰,只要是違背了這一條,逆流而上,倒行逆施,他就必然會被歷史所淘汰、遺棄。他還有成事坐天下的希望嗎?

    李自成的軍隊,大都是由各地走投無路的的饑民和流民組成的,良莠不齊,軍隊素質低下,戰鬥力也很差,缺乏有效的訓練,也沒有多少練兵的機會。說白了,就是一幫烏合之眾而已。人數雖然眾多,卻不堪大用,打仗不得力,往往是一觸即潰,一鬨而散。李自成手下,最缺乏的就是一支能征慣戰,所向披靡的精兵。他能攻下北京,也是鑽了京城防守兵力空虛的空子,得益於明王朝的內部腐敗糜爛,腹背受敵,顧此失彼。被李自成乘虛而入,撿了一個大便宜了。

    李自成的大軍攻入北京城之後,不是約束軍隊,迅速地整頓社會秩序,建立起自己的政權,對社會進行有效的管理,籠絡人心,恢復和發展經濟。而是放縱其手下官兵,四處打劫,拷問官吏和富戶,大肆劫掠、搜刮和勒索錢財,強暴民女,花天酒地,享樂腐化,以為真的是天下已定,可以享受太平了。軍隊肆意妄為,把整個京城社會搞得烏煙瘴氣,怨聲載道的。結果是大失民心。軍隊的腐化墮落之快,失敗之快,令人大跌眼鏡,始料未及。

    李自成打進北京,還稱了帝,建立了大順朝。當明朝的軍閥吳三桂拒絕投降之後,他還發動了東征,討伐盤踞在山海關的吳三桂,結果被吳三桂勾結有備而來的清軍打得大敗而逃,幾乎是全軍覆沒。他逃回京城後,知道京城是守不住了,就帶領他的殘兵敗將一路南逃,一路狂奔。在吳三桂和清軍的一路追剿之下,疲於奔命,潰不成軍,狼狽不堪,沒有喘息之機,直至後來身亡於湖北九宮山。

    李自成在北京城裡前後只待了四十三天,站不住腳,不得不逃離。潰敗之下,這個短命王朝,短命皇帝也真是創造了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奇葩”景象。大順朝的跑路皇帝,流浪皇帝,亡命皇帝。堪稱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他自己確實不行,缺乏帝王之資。他的身邊,他的手下,真的也沒有幾個有高明的戰略眼光,政治謀略,政治才能的傑出人才去輔佐他打天下,成就帝王大業。

    李自成最大的失敗在於他本來就不應該去攻打北京,推翻明朝,逼死崇禎皇帝。如果崇禎皇帝還在,明朝沒有被推翻,明朝還可以抵擋一下在關外虎視眈眈的滿清政權,不至於那麼快就崩潰了。李自成本來可以在南方建立一個割據政權,擁有一塊屬於自己的地盤,在那塊地盤上跟明朝分庭抗禮,養精蓄銳,發展經濟,訓練軍隊,增強實力,等待時機成熟之後,再揮師出兵北伐,推翻搖搖欲墜的明朝,順勢出關,蕩平關外野心勃勃的滿清,一舉統一天下。

    李自成雖然打下了北京,推到了明朝,卻又沒有能力守住它,在滿清的進攻面前不堪一擊,給滿清繼續進犯和問鼎中原提供了契機。不然滿清還真是沒有機會入主中原,建立大清王朝的。從這方面來看,李自成就是一個引狼入室的千古罪人了。

  • 2 # 文廟山居

    李自成夲身沒錯,是他的軍師顧君恩害死他,也斷送他的大順朝,大順軍。顧軍師倡議建都西安,改西安為西京。李打下北京,推翻明王朝,為的顯示自己正宗。同時也接管明廷財富,史稱共七千萬兩白銀,另有黃金珠寶不算,全部騾車載歸西京。滿清軍十多萬人,以騎兵為主。吳三桂關寧軍五萬人,也是騎兵為主。戰場上冷兵器時代,一個騎兵相當十個步兵。李自軍以步兵為主,受糧食供應限制。他帶到山海關戰場的,不到十萬人。結果可想而知,大順軍一戰全北。如果他能夠,走南宋的道路,建都南京。利用長江天險,擋住女真人的騎兵。待自己騎兵組建成,再向北作戰。這樣李自成就不會失敗。李死於湖北九宮山,其年39歲。他出身布衣,400多年前,如果有位出身布衣的皇帝?我們中華民族的狀況,現在也會好得多。

  • 3 # 暖暖線上

    李自成打河南時讓難民指認諸郡王,詢其平時行事。群呼應城王為賢王,則還其冠服,揖上座(應城王后被清軍押赴北京,遇害);群呼潁川王、上雒王為惡王,則插“惡王”旗於首,痛鞭之。

    進入北京後封崇禎太子為宋王,包括在文化上,制定“甲申歷”,廢除八股對偶的陳腐文體,改為散文形式。

    “均田免糧”,這既是農民軍的起義口號,又是一項政治綱領。這項政策客觀上滿足了人民對土地的渴望,因此,起義軍深得人民擁護。在“割富濟貧”,平均分配社會財富的呼聲中,起義隊伍迅速壯大起來。

    起義軍的壯大與陝西的社會環境也有著直接關係,天啟、崇禎年間,陝西連年大旱,朝廷不但沒有撥付分毫賑災銀兩,反而加緊催收賦稅,加派橫徵,羅掘微財,人民群眾要求打破這種殘酷現狀的願望非常強烈,加入起義隊伍就愈發踴躍。李自成及時採納了謀士李巖的建議,響亮提出了“均田免糧”“平買平賣”“割富濟貧”的口號,這與人民的願望非常吻合,義軍的聲勢更是空前地浩大起來。

    在賦稅方面,起義軍除了實行以上大政方針外,還有具體發展經濟的措施。其一、採取業主認耕的辦法,把地主兼併了的土地收回來還給農戶,讓其儘快恢復生產。其二、積極幫助農民提高耕作技術,給農戶分配耕牛和其他勞動工具,努力發展農業生產。其三、採取“輸銀助響”的辦法,按照官僚地主在明廷中官職的高低確定助響數額。這項政策,既打擊了地主富豪又賑濟了貧民,同時又確保了起義軍的開支費用,這是“均田免糧”政策的主要思想。其四、開倉濟民,拯救蒼生,京、陝、豫、魯的大批災民因此得以活命。

    李自成最大的問題就是成功的太過迅速。沒有有效的建立革命根據地,去合理的建政和自己的一套政府班子。從崇禎十六年再襄陽稱新順王,到稀裡糊塗滅了孫傳庭崇禎十七年建立大順政權,再到山西望風而降,再到崇禎十七年崇禎皇帝在煤山找棵老歪脖子樹上吊。前後滿打滿算也不到兩年。

    換言之太快了,劉邦滅秦覆楚花了七年。劉秀翦滅群雄用了十二年。朱元璋掃平天下用了15年。哪怕是清朝從入關到鼎定天下勒死永曆帝也用了17年。

    大順王李自成那是地天交泰,聖人所以大一統也。然則被老農一鋤頭打死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是違法建設?